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廖大偉 頁數(shù):19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近代人物研究:社會網(wǎng)絡與日常生活》收錄全國各地著名學者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思想家等各類人物的論文二十篇,著重從他們的社會人際網(wǎng)絡與日常社會活動中研究他們對社會的影響與作用。論文視覺新穎獨特,具有較強的學術意義。
書籍目錄
廖大偉代序:彰顯被遮蔽的面向和細節(jié)——“近代人物研究:社會網(wǎng)絡與日常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第一部 近代人物關系網(wǎng)研究 汪朝光 蔣介石的親緣關系網(wǎng)絡研究——以戰(zhàn)時蔣介石與孔祥熙的關系為例 張忠民 “路路通”:抗戰(zhàn)時期上海特殊社會網(wǎng)絡下的特殊人物——以新亞藥廠總經(jīng)理許冠群為例 邢建榕 上海銀行家的社會角色與關系網(wǎng)絡——從電影《梅蘭芳》談起 白華山 黃炎培與一·二八淞滬戰(zhàn)爭后的上海地方重建事業(yè) 何品 李銘與近代中國金融業(yè)第二部 近代人物日常生活研究 戴鞍鋼 晚清政壇與翁同穌的操守 蔣竹山 高原上的縱樂:一位晚清駐藏大臣有泰的感官世界 邵雍 黃海昶晚清滿族權貴那桐的私人生活——以《那桐日記》為中心 戴建兵 正定王士珍與鄉(xiāng)里社會 陳祖恩 樂善堂在上?!渡陥蟆返膹V告宣傳活動(1880—1893) 李一翔 銀行家,政治家,抑或其他?——近代中國銀行家的多面人生探析第三部 人物與時代關系研究 熊月之 論近代通人鄭觀應 邵建鄭觀應與上海:一個香山人的身份轉換與人生際遇 張華騰袁世凱與濟南城市早期現(xiàn)代化 蘇智良程子卿夜間中共“一大”會場之考證 金以林蔣介石的1932年 廖大偉 胸襟、境界與形象:國難之際李烈鈞的復出第四部 近代人物的思想演變及其他 劉石吉 清季海防與塞防人物思想言論之探討 崔志海 梁啟超日本觀的演變與反思 水羽信男 抗戰(zhàn)前夕的中國社會論與自由主義——以章 乃器為素材 張力 意大利人羅斯在中國 劉長林 劉曼麗從道德譴責到法律審判——1922年上海席上珍自殺案研究 楊小明 龐雷晨郭嵩燾與近代西方天文學 陳元朋 窩窩頭的社會文化史第五部 致辭、報告與討論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海銀行家的社會角色與關系網(wǎng)絡——從電影《梅蘭芳》談起 邢建榕上海市檔案館研究員、編研部主任 在陳凱歌執(zhí)導的電影《梅蘭芳》中,有一段反映梅蘭芳訪問美國的故事情節(jié);又借日本軍官之口,提到梅蘭芳訪問過日本。這兩件事情,都是真實有據(jù)的,1919年、1924年梅蘭芳先后訪日,1930年又出訪美國,都在當?shù)匾疝Z動。實際上,梅蘭芳訪問美、日,以及后來訪蘇,都與銀行家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以此為例,試述銀行家的社會角色與關系網(wǎng)絡,并從另一側面探索近代經(jīng)濟與文化之關系。 一 除美、日之行外,梅蘭芳1935年還有蘇聯(lián)之行,因情節(jié)設置關系,片中沒有提及,但在當時的影響也很大。除有關報紙報道外,當年上海的《良友畫報》刊登了許多梅蘭芳在蘇演出、活動的照片?! ?935年2月,梅蘭芳應蘇聯(lián)對外文化協(xié)會的邀請,率劇團赴蘇聯(lián)演出。2月21日,梅蘭芳一行乘坐蘇聯(lián)“北方”號輪北上,船從上海吳淞口起航,先赴海參崴,稍事停留后,轉乘西伯利亞特快火車,于3月12日抵達莫斯科。其時著名影星胡蝶欲出席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因此與梅蘭芳同行。就在那次國際電影節(jié)上,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以其出色的藝術成就,榮獲“榮譽獎”,從而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榱私哟妹穭F,蘇聯(lián)方面作了熱情周到的安排。為此,蘇聯(lián)方面專門組織了一個接待委員會,主席是蘇聯(lián)對外文化協(xié)會會長阿羅舍夫和中國駐蘇聯(lián)大使顏慧慶,委員包括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柯、梅耶荷德和電影導演愛森斯坦、劇作家特萊杰亞考夫等名流?! ∶诽m芳的蘇聯(lián)之行,在當?shù)匾鸬霓Z動,也不亞于美、日之行。當梅蘭芳從上海出發(fā)時,莫斯科的街頭就貼出許多印有“梅蘭芳”三個中國字的海報,色彩艷麗,引人注目。在一些主要街道的大商店玻璃櫥窗里,也陳列著大幅的梅蘭芳生活照和戲劇照。梅氏演出的戲票從3月5日開始出售,不到一個星期即銷售一空。蘇聯(lián)新聞電影制片廠將演出的節(jié)目攝成影片?! ∶诽m芳原計劃在莫斯科演出5場,在列寧格勒演出3場,主要劇目是:《汾河灣》、《刺虎》、《打漁殺家》、《宇宙鋒》、《虹霓關》和《貴妃醉酒》等,結果因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蘇方請求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加演數(shù)場。在結束列寧格勒的演出,返回莫斯科后,劇團準備按原計劃去歐洲,蘇聯(lián)方面又續(xù)請梅蘭芳在國家大劇院加演一場,算作告別演出。訪問期間,梅蘭芳還與高爾基等名流會面晤談,他送給高爾基一張親筆簽名的劇照,迄今還陳列在高爾基博物館內(nèi)。一時間,在莫斯科上層社會中,言必談梅蘭芳?! ∽罱P者有幸見到梅氏旅蘇期間寄回國內(nèi)的一封信函,系其親筆,且字跡工整,內(nèi)容頗有史料價值,因字數(shù)不多,茲引錄如下:作民先生賜鑒: 久違教益之深,馳仰邇維。凡百迪吉,式符臆頌。蘭芳自到俄以來在莫斯科表演六日,列寧格勒表演八日,備承觀眾謬加稱譽,莫名媿悚。茲因俄方一再挽留,故于昨日回莫斯科后,定今夕在國家大戲院再為續(xù)演一次。所有戲券數(shù)日前即已售罄,過加歡迎,反使人益滋汗慚耳。事畢之后,擬在此稍作勾留,然后再往歐洲游歷?;貒冢衷诮痫L送爽之時矣。素蒙關照,知荷錦注,敬陳一二。即祈釋念是幸,專此,即請大安,不備?! ∶诽m芳 謹上 四月十三日 ……
編輯推薦
2011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東華大學人文學院與上海歷史學會合作主辦的“近代人物研究:社會網(wǎng)絡與日程生活”學術研討會在東華大學松江校區(qū)順利舉行。研討會以“社會網(wǎng)絡與日常生活”為視角,意在探討近代人物“私”領域的一些面向,拓展人物研究的寬度與深度,推動和加強史學界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廖大偉主編的《近代人物研究(社會網(wǎng)絡與日常生活)》的出版便是此次研討會與會學者們的論文以及會上大家交流的結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