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建筑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隈研吾  頁數(shù):209  字數(shù):160000  譯者:計麗屏  
Tag標簽:無  

前言

序作者:朱鍔受邀為本書做序?qū)ξ覠o疑是一種榮幸。但這同時也是一種冒險。畢竟,我是一位平面設計師,能對作為建筑師的隈研吾說什么呢?但在看過這本書稿之后,我很想和大家做一些分享一些感受。雖然在工作領域方面,我們似乎有很明確的分別,但他所言說的事實上已經(jīng)遠遠跨越了這些界限。這種跨越,不但給了我發(fā)言的勇氣和可能,也為更多建筑甚至設計領域之外的人打開了一扇窗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負建筑》所面對和期待的讀者必是更廣大的,因為隈研吾所思考的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問題。我和隈研吾是經(jīng)由原研哉介紹認識的。“你一定要認識隈研吾?!痹性盏恼J真不由得令我心生好奇。之后,我和隈研吾在許多項目上展開了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對他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相信很多讀者對隈研吾的了解都是從長城下的竹屋開始的,他用竹質(zhì)材料建構(gòu)了一個與長城兩兩相望的獨特空間,幾乎是不可思議地實現(xiàn)了“結(jié)廬在人間”。好奇也罷,贊嘆也罷,當你平心靜氣地讀完這本《負建筑》,也許能更深刻地領會他為什么會做此種選擇?!坝袥]有可能建造一種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又不刻意追求視覺需求的建筑呢?正是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中,我寫下了一系列的文章,也由此誕生了這本書,并取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書名——《負建筑》?!杯h(huán)顧我們的四周,“象征意義”和“視覺需要”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建筑的使命,而他為什么對此感到悲觀呢?“所謂‘負建筑’并非是輸?shù)慕ㄖ?,而是指最適宜的建筑。”隈研吾曾經(jīng)這樣向我解釋他為什么以此來命名他理想的建筑。這其中雖然存在日文與中文語義的細微差別,但我想還是可以看出他對建筑因為被賦予過多的寄托而偏離其本初面目的一種澄清。在這本書中,隈研吾并沒有一一列舉他自己的建筑案例,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廣袤的世界。敘說的起始——1995年,在他看來是一個危機之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奧姆教毒氣事件……一直到6年后的“九·一一”事件。建筑物作為人類的庇護所竟是如此脆弱。但他對“脆弱”的指認并非局限于其物理屬性,而是從建筑的建設者、擁有者和使用者的立場出發(fā),指出是其私有屬性決定了它的脆弱。這種認識使他的關注對象不再只是建筑本身,他的言說也由此不再只是一個建筑師在專業(yè)領域內(nèi)的喃喃自語。但他的質(zhì)問和追索并未因此失于空泛。在我看來,這本《負建筑》對于了解現(xiàn)代建筑的種種癥狀也是很有裨益的。密斯、柯布西耶這兩位現(xiàn)代建筑大師在隈研吾的筆下似乎有了更為生動的面目,他對魯?shù)婪颉ば恋吕账坪鯉е唤z痛惜,而他對村野藤吾的擊賞更是讓我們也更為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了他本身處理一些問題的方式。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筑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分割出來,我們忘記了建筑的本意是讓我們?nèi)萆恚屛覀兙幼〉馗娣?,而一味地將建筑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我想,這一點應該是隈研吾最想表達的。而他自己也是由此出發(fā),在現(xiàn)實中努力設計和建造“負建筑”——最適宜的建筑。

內(nèi)容概要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不刻意追求視覺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滿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聳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難道就不能有那種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種外力的同時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嗎?     本書是一本不止于談建筑隊建筑書。作為建筑,何為“聲”?何為“負”?在隈研吾看來,負建筑絕非是失敗的建筑,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筑。

作者簡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都市設計中心代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書籍目錄

序自序Ⅰ 分割、批判、形式  1.從分割到統(tǒng)一  2.場和物  3.何謂批判性?  4.形式與自由Ⅱ 透明、民主與唯物論  1.透明得讓人倍感凄涼的風格派  2.辛德勒:民主主義的理想  3.內(nèi)田祥哉:二戰(zhàn)后的民主主義  4.村野藤吾:制度和唯物論  5.三愛夢幻中心:場所、建筑物、表象  6.威尼斯雙年展1995:給我一個家,讓我看電視  7.威尼斯雙年展2000:少女與行者Ⅲ 品牌、虛擬、圈地運動  1.正統(tǒng)、品牌、個性  2.風俗住宅  3.混凝土時代  4.虛擬世界  5.“美”的終結(jié)  6.圈地運動結(jié)束語出處一覽

章節(jié)摘錄

1 分割、批判、形式  1.從分割到統(tǒng)一建筑物這個東西或許是全社會的矛頭所指。當談及公共事業(yè)、土建業(yè)時,人們往往把建筑物視作“惡”的代名詞。為什么建筑物會被人們?nèi)绱说膮拹耗??這種狀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問題是出在與建筑物相關的事物上,還是建筑物本身的存在上?我想從這些基本的問題開始進行探討。人們討厭建筑物是有緣由的——因為它有許多負面因素。首先是體積龐大。在我們?nèi)粘=佑|的對象中,很少甚至可以說沒有比建筑物更大的東西。大是建筑物的標志,也是建筑物的定義。在通常情況下,建筑物的建造一方,如建筑物的開發(fā)商和建筑師等,都愿意把建筑物建造得醒目而招搖。這樣一來,建筑物顯得越發(fā)龐大,或者說視覺效果比實際上還要大。其結(jié)果卻是越大越礙眼,也越受到人們的厭惡。 人們討厭建筑物的第二個因素是其對物資的消耗。因為體積大,建筑物的建成自然需要大量的材料,這就無可避免地要造成物資的消耗。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并且已經(jīng)開始枯竭。能源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中,對物資的巨大消耗沒有理由不受到厭惡。人們討厭建筑物的又一個原因是它的不可逆轉(zhuǎn)性——建筑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輕易地拆除或重建。能夠輕易重建或銷毀的東西就稱不上是建筑物。因此,人們不喜歡或不滿意的建筑物一旦建成,就會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帶來許多痛苦。與人的生命長度相比,建筑物的壽命恐怕要長很多,所以,在不喜歡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雖然20世紀以后建造的建筑物,其實際壽命并不是很長,但給我們的感覺并非如此。與人類纖細、柔弱的體質(zhì)相比,建筑物顯得異常地結(jié)實和長壽,甚至會讓人感覺到它似乎在嘲笑人類短暫的生命,這就使人越發(fā)討厭建筑物??梢姡ㄖ锏倪@種時刻張揚的不可逆轉(zhuǎn)性實在令人厭惡。建筑物的上述三個因素是其不可避免的宿命。與世界的龐大相比,建筑物的絕對體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時,三個負面因素反過來又成了建筑物的長處。人們在追求大體積、多耗材和長壽命的過程中建造出一座又一座的建筑物。當然,并不是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具有能夠建造建筑物的特權(quán)。能建造建筑物的“強者”數(shù)量有限,建筑物因此基本上屬于相對稀少的存在物。正因為稀少,其體積大、耗材多和壽命長的特性都能夠得到寬容。當建筑物的體積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就會引起人們的警覺。遠在希臘、羅馬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有關建造建筑物的規(guī)范和相關的規(guī)定。不過,人們真正推出……

編輯推薦

《負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談建筑隊建筑書。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筑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分割出來,我們忘記了建筑的本意是讓我們?nèi)萆?,讓我們居住地更舒服,而一味地將建筑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我想,這一點應該是隈研吾最想表達的。而他自己也是由此出發(fā),在現(xiàn)實中努力設計和建造“負建筑”——最適宜的建筑?!戾?旅日著名平面設計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負建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1條)

 
 

  •   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長城下的公社·竹屋”是比隈研吾本身更有印象一些。
      這位日本設計師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的旁邊建起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實踐了他的“負建筑”理念。
      那么,什么是“負建筑”呢?翻開這本書,隈研吾似乎并不急于給出他的答案,我們看到的,更多是一個建筑師對自身使命的叩問和思索。
      當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在我們身邊拔地而起,當越來越多的建筑物被我們當做“強大”和“富有”的象征,隈研吾卻在思索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不刻意追求視覺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滿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的建筑模式?除了高高聳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難道就不能有那種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種外力的同時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嗎? 本書是一本不止于談建筑隊建筑書。作為建筑,何為“勝”?何為“負”?在隈研吾看來,負建筑絕非是失敗的建筑,而是人類真正需要的建筑。
  •   《負建筑》 南方都市報 書評 2008-2-10寫 2008-2-24發(fā) 隈研吾(Kengo Kuma)在建筑界被譽為“新彌生派”的代表人物,其設計有著日本藝術品般樸素優(yōu)雅的形式美。他曾受邀參加了“長城腳下的公社”項目,竹屋即是他設計的。他的作品以思辨和實驗性的居多,不愿意給自己限定在某種形式里
  •   書的設計很簡介,紙張質(zhì)量很好,到手時包裝完好。書的設計就像隈研吾的建筑一樣表現(xiàn)書最本質(zhì)的一面。我比較喜歡隈研吾的建筑,能看到他的文字,我很開心,他的文字是有一定深度的,翻譯起來肯定有一定的困難,我覺得能把作者的本質(zhì)思想表達清楚就可以了。能有人引進當代日本建筑師的文字,這已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   日本設計師給我的總體感覺比中國許多設計師水準高出不少,盡管日本的歷史沒有中國久遠。但是經(jīng)濟的騰飛給整個社會很大的推動,包括設計領域,于是從隈研吾,原研哉等那里我們都可以窺見一斑。上海Z58(番禺路258號)的建筑,我一直很欣賞,直到看到《負建筑》時,才知道她果然出自大師之手,只是沒想到是一位日本設計師,我一直一位定然是香港設計師之作。了解隈研吾,從隈研吾到建筑設計到社會...《負建筑》非常不錯。
  •   隈研吾叩問建筑之本質(zhì),很深奧的書。需要一些積累才能看懂。
  •   叩問建筑本質(zhì),做建筑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更深層次的去考慮未來建筑的發(fā)展。一直很喜歡隈研吾的作品,特別是長城腳下的公社里的竹屋,曾有幸參觀過一次,大師為我們營造了一種靜謐的禪意。
  •   老實說這本書才讀到一半。但是已經(jīng)又跑來當當了隈研吾的另兩本書,《自然的建筑》和《十宅論》。不知道是我們都習慣忽略身邊關聯(lián)密切的事情還是僅僅我自己的問題。高房價,中國式增長?面對這些的時候總是缺少一個探究的問號。書中關于幾次設計風格的演變及背后的社會原因都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解讀。作為一個設計專業(yè)的學生,不得不更多的思考下我們需要的是什么。設計的到底是什么。另外,從術的方面上說。手頭正在做一個生態(tài)園的方案,那些關于紙、竹、陽光的建筑形式很有啟發(fā)性。繼續(xù)去讀書了,各位安
  •   隈研吾的書都挺喜歡看的,之前讀了他的《十宅論》和《自然的建筑》,都挺好的
  •   首先肯定是正版啦,這樣的小書捧在手里很有感覺。作為建筑理論書籍,隈研吾的值得一讀!
  •   隈研吾太博學了,對藝術與設計有著全面的看法。本書主要是從經(jīng)濟和藝術的發(fā)展史去論建筑。受益匪淺。
  •   很喜歡隈研吾的建筑風格
  •   隈研吾犀利的話語,把很多問題深刻的剖析之后,表達了自己很多對現(xiàn)代各種風靡建筑的批判,很發(fā)人深省,值得一看。
  •   作者的眼光非常開闊,從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角度談60年前的日本建筑界。和當今大陸的建筑行業(yè)現(xiàn)實比較一下,便看出了國內(nèi)建筑師的窘境。文章鞭辟入里,邏輯清晰。
  •   剛開始看 講建筑現(xiàn)在變成了純粹的建房子 沒有任何的美可言 只是追求經(jīng)濟的增長 建筑師為迎合贊助商的要求,造出很多不堪入目的建筑
  •   隈研吾,很有深度的思想家和建筑師~!
  •   出乎我的意料,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本書的作者不是就設計而談設計,沒有從我們一貫認為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來分析建筑(雖然那樣也似乎不錯),而是把建筑的發(fā)展放在了歷史的大環(huán)境中,從政治、經(jīng)濟,當然還有藝術的角度來談當代建筑的發(fā)展和一位位我們耳熟能詳?shù)慕ㄖ煹某砷L,角度非常獨到而有見地,是那些一味埋頭于設計的專家所不能比的。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原因,其中拋去主觀原因,就是所處的社會發(fā)展大環(huán)境。本書值得一讀,發(fā)人深省。不過要一口氣讀完是不可能,結(jié)合著當時的資料來看更好些。
  •   隈延吾是建筑界少見的天才中的全才,書中的思考不僅僅局限于建筑學,而是深入了解社會各個領域之后的感悟。隈延吾也是我最想成為的一類天才,今天看來是望塵莫及了。隈延吾的書讀起來略有難度,但是認真閱讀還是思路很清晰的。負建筑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也是隈延吾這些年思想的一個總匯。
  •   這本書內(nèi)容很有深度,是比較前沿的一個話題。從新的角度詮釋了負建筑。
  •   負建筑和十宅論都很有幫助~
  •   真正的不同角度對建筑文化進行解讀但在這個社會將建筑進行剝離在書里所談情況下營造起來的建筑怎可能存在
  •   書籍是16開的,再小點就更好了。雖然之前就知道隈研吾了,但是有關于他的書還是第一次看了,這本書好不容易等到它稍微降價,就果斷買了。
  •   隨著日本戰(zhàn)后的經(jīng)濟崛起,建筑行業(yè)也呈現(xiàn)出各種樣子,好像是我們正在走他們走過的路。有一部分寫得比較枯燥,整體有些啟發(fā)。
  •   對于研究隈研吾 這書真的不錯
  •   隈研吾的書 很有自己見解
  •   隈研吾這本書非常好,很受啟發(fā)!真不錯,推薦!
  •   紙質(zhì)真的很好……隈研吾的作品……很經(jīng)典,對建筑學有用~
  •   給同事代買的,沒有詳細度過。同事的研究方向是建筑設計,他是在看過作者的設計作品后,想要通過買書來了解作者的。我只能從外觀來直觀的評價下了,紙張和印刷很好,圖文并茂,但內(nèi)容不是完全講建筑的,外延的比較開,當然我覺得他個人的建筑設計理念應該貫徹在字里行間吧,如果單純是為了學習他的建筑理論,這本就不太適合了。作為拓展閱讀還是不錯的~
  •   非常喜歡這一系列書的封面,干凈舒服。應該是建筑或設計專業(yè)的才好理解。
  •   該書很好的闡釋了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哲學,使我們做建筑的能更好的改善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營造出適宜人類居住的建筑
  •   在地鐵上看完,不光是對建筑,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了獨到的點評和挖掘,很受啟發(fā)
  •   隈硏吾的視野沒有僅僅局限于建筑設計領域之中,思路寬廣,思想有新意,非常值得中國的建筑設計者學習!非建筑設計領域的人也可一看。推薦??!
  •   裝訂設計很優(yōu)秀!內(nèi)容充實,很適合建筑相關專業(yè)人士閱讀!
  •   不論你是不是學建筑的,這都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   一本從不同角度去看建筑的書
  •   第一本讓我一口氣看完的建筑類書籍,寫的很全面。我覺得是建筑學必看之書,。。
  •   在城市居住時間久了,越來越向往書中的建筑
  •   書中提出了作者對建筑的理解,很值得看一看,
  •   很不錯的一本書,了解一下生態(tài)的,生長的建筑
  •   比較喜歡作者的建筑作品,然后買本書看看
  •   感覺是不同的視角看建筑,很值得學習
  •   從另一個角度看建筑,值得推薦。
  •   好書,建筑大師的作品,理論性的東西,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總能學到一點東西
  •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建筑,值得人們深思!
  •   與人的生命長度相比,建筑物的壽命恐怕要長很多,所以,在不喜歡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保ǖ?0頁) “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把建筑物從周圍環(huán)境中分割出來,我們忘記了建筑的本意是讓我們?nèi)萆恚屛覀兙幼〉馗娣?,而一味地將建筑當成“物”,在其身上畫滿了各種符號,直至將我們自身淹沒?!保ㄖ戾娦蜓裕?/li>
  •   很值得看得建筑書籍
  •   學建筑的必讀!
  •   一種對于建筑的全新的觀念,但還未能實現(xiàn),文字不多,卻有一頂?shù)囊娊?值得一讀.
  •   難得的好書,繼《設計中的設計》之后又一本介紹日本設計好書。
  •   喜歡建筑師。
  •   日本人的思與修。值得學習
  •   不錯的書需要細細體味。
  •   很不錯的,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寫出了本質(zhì)現(xiàn)象
  •   理論書,設計之余讀一讀,有助于提高對設計的認識
  •   非常好,這就是我要要的設計書書,很有用,質(zhì)量也好啊~
  •   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
  •   這本書不僅僅是從建筑學去講解。我覺得設計師是不應該局限于他所在的工作范圍里面的。設計是一個高思維、高品位的行為,我們應該呈現(xiàn)的是最適合、最好的設計給大眾。
  •   這本書很早就聽說,不過買到手后也沒來得及看,不過粗略了點,確實是本不錯的書,很贊
  •   好的版面設計,好的書面包裝,好的書本內(nèi)容
  •   和設計中的設計聯(lián)合起來看不錯
  •   從書的設計到內(nèi)容都不錯~
  •   與畏研吾的設計中的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   剛開始看。感覺同“設計中的設計”一樣,在一片喧鬧聲中,作者冷靜地思考落筆。準備仔細讀讀。
  •   書主要回顧了建筑界的整個20世紀,思考的角度非常個人并且獨特,推介一個
  •   紙張很好,書還在讀
  •   書很好,就是運費有點貴
  •   書是新的。有思想??爝f很快。
  •   聽很多朋友推薦過,自己還沒看,書的質(zhì)量挺好的
  •   價格很便宜這么多書,慢慢看吧,對教育孩子肯定有幫助!
  •   速度挺快,質(zhì)量不錯。書正在看。
  •   包裝好質(zhì)量好,一直想買的書。很滿意
  •   不錯的書 值得一看,很適合建筑學的同學看
  •   書的內(nèi)容不錯,值得一讀!
  •   是幫同學買的,貌似是很好的書哦
  •   幫朋友買的書,看起來不錯,包裝很精美
  •   書剛到,還沒讀呢,應該很好
  •   一下買了許多書··正在讀
  •   不錯的書,但是好慢
  •   原研哉的書一直都是很容易看懂的!即使你不是學習的建筑學,也會領會作者的意圖,很易懂!
  •   還沒讀過,文字很多希望不是枯燥的理論書?。?!
  •   書是好書,不多說,當當慢,送書太慢
  •   畏研吾的書不像安藤的那么好讀有趣,很理性,可能會有些枯燥,大家憑自己的興趣水平來看吧
  •   書的質(zhì)量很好,包裝非常好,看到如此干凈的書,心里很開心~
  •   這本書很好,,他讓我獲益匪淺
  •   這本書不錯,值得購買!
  •   非常好的一本書,很值標價,值得一看
  •   挺不錯的一本書還沒看完便已覺得不錯!
  •   非常經(jīng)典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   相當好的一本書,正在細細品讀
  •   非常好的一本書!超喜歡??!
  •   聽老師推薦的 還沒看 翻了一下感覺不錯 看完再來評價
  •   白皮書系列,買來蒙外行人用的。管用的哦。
  •   以前關注過,這次買來繼續(xù)研讀,應該不錯!
  •   文章很不錯。
  •   建筑學神值得一看的書籍。非常不錯。
  •   Ok 朋友買的
  •   正在看,期待中
  •   正準備看 應該可以吧
  •   還不錯吧,有點貴了
  •   需認真研讀,再來評價
  •   此書的主旨在于建筑,而又不止建筑,單單跳出了建筑之外,入了人之情感之中,稍有空中城堡之嫌,但仔細的想,建筑本身的使命和價值就僅僅在于設計?在人類偉大設計師手筆之下安身立命的建筑著作們,也只是其本身在刻意的光環(huán)下洋洋自得罷了,就像作者說的,建筑本身沒有輸與贏,勝與負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義,不刻意追求視覺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滿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現(xiàn)什么樣子的建筑模式?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樣的建筑  我記得王受之曾經(jīng)舉過巴黎新城的例子,完全的現(xiàn)代建筑,大體量,鋼結(jié)構(gòu),偌大的廣場,隱藏在明亮的玻璃寫字間后面的,是荒蕪的午后,孤寂的小凱旋門(在凱旋門的中軸線的延伸線上的新城標建)怎么能想象不到那樣的情景,下班之后,人們落荒而逃,一瞬間,留下的只是一個叫做殼子的東西,河的對面,卻是溫暖的咖啡,悠閑的人群,甚至是水泄不通熙熙攘攘的普羅旺斯 底矮的建筑,緊湊的空間感當建筑失去了人氣,還剩下的價值是什么.  不要建筑的獨立體,這是KENGO桑給我們的第二個問題,什么是獨立體的建筑,從空間上來講是建筑的建造本身圍地,高聳 甚至是與周圍環(huán)境不相符的形態(tài),體量,都可以使建筑在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中獨立起來,其次就是時間,在生態(tài)的長鏈之中異質(zhì)材料作為一類永遠也不能回收再利用的材質(zhì),讓我們的現(xiàn)代建筑不能被時間泥土空氣,地球自然的循環(huán)作用下分解,而獨立出來,當建筑的材料,形態(tài),還原為其本來的面貌,不再是,經(jīng)濟手段,政治玩物,脫離了金錢游戲,那時迎接我們的該是一種什么形態(tài)的建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