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蔡東藩 頁數(shù):204
前言
革命功成,私史雜出,排斥清廷無遺力,甚且摭拾宮閫事,橫肆譏議,識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無失德也,則垂至億萬斯年可矣,何至鄂軍一起,清社即墟?然茍如近時之燕書郢說,則罪且浮于秦政隋煬,秦隋不數(shù)載即亡,寧于滿清而獨永命,顧傳至二百數(shù)十年之久歟?昔龍門司馬氏作《史記》,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見解之高超,為班范以下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謗史譏之;烏有不問是非,不辨善惡,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譚,而徒采蝶褻鄙俚諸瑣詞,羼雜成編,即詡詡?cè)蛔苑Q史筆乎?以此為史,微論其穿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獻可考,亦無當于大雅;勸善懲惡不足,鬻奸導(dǎo)淫有余矣。 鄙人自問無史才,殊不敢妄論史事,但觀夫私家雜錄,流傳市肆,竊不能無慊于心,憬然思有以矯之,又自愧未逮;握槧操觚者有日,始終不獲一編。而孰知時事忽變,帝制復(fù)活,籌安請愿之聲,不絕于耳,幾為鄙人所不及料。顧亦安知非近人著述,不就其大者立論,胡人犬種,說本不經(jīng),衛(wèi)女狐綏,言多無據(jù);鑒清者但以為若翁華胄,夙無穢聞,南面稱尊,非我莫屬;而攀鱗附翼者,且麇集其旁,爭欲借佐命之功,博封王之賞,幾何不易君主為民主,而仍返前清舊轍也。 竊謂稗官小說,亦史之支流余裔,得與達古者并列;而吾國社會,又多歡迎稗乘,取其易知易解,一目了然,無艱僻淵深之慮。書籍中得一良小說,功殆不在良史下。私心怦怦,爰始屬稿而勉成之。自天命紀元起,至宣統(tǒng)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間之事實,擇其關(guān)系最大者,編為通俗演義。幾經(jīng)搜討,幾經(jīng)考證,巨政固期核實,瑣錄亦必求真;至關(guān)于帝王專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懸為炯戒。成書四冊,凡百回,都五六十萬言,非敢妄擬史殘以之供普通社會之眼光,或亦國家思想之一助云爾。稿甫就,會文堂迫于付印,未遑修飾,他日再版,容擬重訂,閱者幸勿誚我疏略也。是為序。中華民國五年七月古越蔡東藩自識于臨江書舍。
內(nèi)容概要
《青少年文史知識普及讀本·皇宮花落:清史3(普及版)》內(nèi)容始自女真貴族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quán),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清世祖定都北京,統(tǒng)一中國,一直到辛刻革命推翻清王朝為止。作者將清代近三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編寫成通俗演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歷史情況,對讀者了解清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清代)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zhèn)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tǒng)元年(1909)中省優(yōu)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yōu)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后,應(yīng)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xué)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后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余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l920年間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jīng),務(wù)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并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
書籍目錄
第一回戰(zhàn)皖北諸將立功退丹陽大營又潰 第二回開外釁失律喪師締和約償款割地 第三回聞國喪長悲國士護慈駕轉(zhuǎn)忤慈顏 第四回罪輔臣連番下詔剿劇寇數(shù)路進兵 第五回曾國荃力卻援軍李鴻章借用洋將 第六回戰(zhàn)浙東包團練死藝克江寧洪天王覆宗 第七回僧親王中計喪軀曾大帥設(shè)謀制敵 第八回潰河防捻徒分竄斃敵首降將升官 第九回山東圈剿悍酋成擒河北解嚴渠魁自盡 第十回戮權(quán)闊丁撫守法辦教案曾侯遭譏 第十一回大婚禮成坤闈正位撤簾議決乾德當陽 第十二回因歡成病忽報彌留以弟繼兄旁延統(tǒng)緒 第十三回吳侍御尸諫效忠曾星使功成改約 第十四回朝日生嫌釀成交涉中法開釁大起戰(zhàn)爭 第十五回棄越疆中法修和平韓亂清日協(xié)約 第十六回移款筑園撤簾就養(yǎng)周齡介壽聞戰(zhàn)驚心 第十七回葉志超敗走遼東丁汝昌喪師黃海 第十八回失律求和馬關(guān)訂約市恩索謝虎視爭雄 第十九回爭黨見新舊暗哄行新政母子生嫌 第二十回慈禧后三次臨朝維新黨六人畢命 第二十一回立儲君震驚匕鬯信邪術(shù)擾亂京津 第二十二回袒匪殃民聯(lián)軍入境見危授命志士成仁 第二十三回傳諫草抗節(jié)留名避聯(lián)軍蒙塵出走 第二十四回悔罪乞和兩宮返蹕撤戍違約二國鏖兵 第二十五回居大內(nèi)聞耗哭遺臣處局外嚴旨守中立 第二十六回爭密約侍郎就道返欽使憲政萌芽 第二十七回倚翠偎紅二難競爽剖心刎頸兩地招魂 第二十八回遘奇變醇王攝政繼友志隊長亡軀 第二十九回二顯官被譴回籍眾黨員流血埋冤 第三十回爭鐵路蜀士遭囚興義師鄂軍馳檄 第三十一回革命軍云興應(yīng)義舉攝政王廟誓布信條 第三十二回易總理重組內(nèi)閣奪漢陽復(fù)失南京 第三十三回舉總統(tǒng)孫文就職遜帝位清祚告終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第一回戰(zhàn)皖北諸將立功退丹陽大營又潰 卻說胡巡撫林翼,移駐英山,即命多隆阿總統(tǒng)諸軍,用鮑超為前鋒,蔣凝學(xué)為后援,浩浩蕩蕩,殺奔太湖。四眼狗陳玉成,聞清軍大集,急糾合捻匪首領(lǐng)龔瞎子、張洛型等,由廬州上攻,有眾十多萬。捻匪是什么人物?相傳捻字是捏聚的意義,無賴亡命,捏聚成群,肆行劫掠,因此叫他捻匪?;蛴忠蛩骰鸾偃?,燃紙捻脂,叫作捻匪。這種匪徒,起自山東,康熙年間,已是四伏,但當清朝興盛,官吏嚴行緝捕,所以隨聚隨散,未敢稱亂。延到洪、楊發(fā)難,騷擾東南,捻匪亦乘機起事。首領(lǐng)龔瞎子、張洛型等,占據(jù)安徽蒙城縣雉河集,恣意出沒。清廷曾命太仆寺卿袁甲三,率軍剿辦。但捻匪性質(zhì)與長毛不同,長毛有爭城奪地的思想,專從險要上著手,所踞城池,總派人防守。捻匪以雉河集為根據(jù),稱作老巢,老巢以外,不去占據(jù)。有時四出擄掠,所得金銀財寶,統(tǒng)是搬歸老巢。當出發(fā)時,先傳令整頓行具,名日整旗,臨行則用馬前驅(qū),叫作邊馬。邊馬在先,大股在后,遇著官兵,可戰(zhàn)便戰(zhàn),不可戰(zhàn),就四散走開,不留人影。獨老巢卻四面固守,依險負蝸,就使有干軍萬馬,一時也攻不進去。所以這位袁太仆,剿辦了好幾年,仍舊不見平靜。袁太仆也是沒用。此次陳玉成欲犯江淮,暗中勾結(jié)龔、張兩捻首,同敵清軍。捻匪出現(xiàn)。多隆阿正到太湖,接這警信,忙令鮑超回軍小池驛,阻住發(fā)捻,適與陳玉成相遇。鮑超兵只有數(shù)千,玉成兵恰有數(shù)萬,那時狗性狂發(fā),又似三河圍李續(xù)賓一般,把小池驛團團圍住。鮑超本是一員猛將,竭力搏戰(zhàn),總不能殺出重圍,飛書至多隆阿處告急。多隆阿撤去太湖的圍帥,星夜趕援,仍被敵軍隔斷,不能前進。鮑超被圍數(shù)日,不見援軍,急得眼中出火,鼻竅生煙,忙取出兩紙,各隨便寫了幾筆,差幾個得力將弁,趕至曾、胡二處乞援。 國藩時在建昌,正擬探聽各軍消息,忽由外面遞進告急書。不瞧猶可,瞧著時,便道:“鮑春霆危急極了!”急傳令調(diào)發(fā)營軍,火速進援。后來幕府閱鮑超來書,乃是一個斗大的包字,包字外一個大圈,大圈外面,又有無數(shù)小圈,都是莫名其妙。還是曾公替他解釋,講明包字即鮑字右旁,外加大圈小圈,乃是被敵重重圍住的意思。春霆若非危急異常,斷不出此,所以趕緊派援軍救應(yīng)。嗣聞胡撫亦發(fā)兵馳援,便道:“胡潤芝畢竟聰明,也曉得春霆用意?!睗欀ハ岛鷵崃忠肀碜?,春霆就是鮑總兵超。虧有曾、胡二公,方識鮑超書意,否則鮑其休矣!鮑超得了援軍,遂出兵大戰(zhàn),兩邊抖擻精神,打了一日一夜,不分勝敗。巧值東南風(fēng)大起,清軍適當上風(fēng),放起火來,風(fēng)猛火烈,熊熊烈焰,撲入敵壘,長毛捻眾頓時大亂。四眼狗陳玉成擁著黃蓋羽葆,尚是兀立指揮。鮑超殺得性起,馳馬直前,大呼道:“四眼狗快來受死!”刀隨聲下,望玉成腦袋上劈下,虧得玉成眼明手快,忙用刀架住。戰(zhàn)了數(shù)合,見長毛已經(jīng)潰散,玉成也虛掩一刀,落荒敗走。龔瞎子、張洛型等也都遁去。敵壘七十余座,成為焦土。四眼狗數(shù)年積蓄統(tǒng)被祝融氏收去,狗威才漸漸落風(fēng)了。 太湖城內(nèi)的長毛,聞玉成敗耗,棄城夜遁,竄入潛山。多隆阿等督兵進剿,距城數(shù)里,長毛已悉眾撲來。多隆阿治軍有律,見長毛大至,令部眾嚴陣以待。長毛沖突數(shù)次,只受了無數(shù)槍彈,不動清兵分毫。驀然間鼓角齊鳴,清軍分兩翼殺出,勇壯的了不得,塵埃滾滾,殺氣騰騰。此時長毛銳氣已衰,那里還能抵敵?三腳兩步的向北而逃。將到城下,見前面排著馬隊,懸著清軍旗號,一鍘齊的立著,嚇得長毛膽戰(zhàn)心搖,不敢人城,只好從刺斜里逃將過去。清軍馬步合隊,向后尾追,直至青草塥,連人帶草的亂刈,把長毛的頭顱,砍落無數(shù)。有幾個腳生得長,命不該絕,才得漏脫。 看官閱此,方知多隆阿嚴陣不動的時候,已暗遣馬隊截敵歸路,瘟長毛管前不管后,自然中計。長毛已死得許多,還要說他是瘟,冤哉!于是太湖、潛山二縣,都由多隆阿收復(fù)。接連克鳳陽,復(fù)建德,拔太平、石埭及涇縣,各路捷書,先后紛馳。老成練達的曾國藩,遂決議率部軍攻安慶。適四弟國荃,復(fù)自湖南募勇馳至,國藩即分部眾與國荃,令他出集賢關(guān),規(guī)復(fù)安慶去了。 忽報江南大營又潰,張國梁戰(zhàn)死,和春退走常州,亦傷重身亡,國藩不禁嘆息。原來和春、張國梁,自組成大營。直指江寧后,第一仗,攻克秣陵關(guān);第二仗,大破長毛于七甕橋、雨花臺等處。洪天王洶懼異常,令在安徽的長毛,占據(jù)來安縣城,作大江南北的聲援。偏這和大臣派了總兵成明、協(xié)領(lǐng)博奇等,潛師夜襲,競將來安城克復(fù),江寧愈形危蹙。洪遣沿江駐扎的長毛,出兵四擾。怎奈清水師已隨處密布,總兵李德麟、吳全美等,分頭截擊,又殺斃長毛二千多名。洪天王憤恚已極,飭眾出太平、神策兩門,分犯大營。副將張玉良、馮子材等,踴躍入陣,奪得長毛大纛,竟將悍目的頭顱,借了數(shù)顆。趣語。長毛雖稱強悍,也是怕死,沒奈何退回城中。
編輯推薦
《皇宮花落?清史3(普及版)》為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毛澤東案頭的一部常備書。浩浩一千余回,寫盡幾度春秋。這是一部通俗的人人都看得懂的政治教科書、生活教科書、歷史教科書、文學(xué)教科書?!痘蕦m花落?清史3(普及版)》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蔡東藩所著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部全書包括《前漢演義》、《后漢演義》、《兩晉演義》、《南北朝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共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