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何天杰 廣東人民 (2006-08出版) 作者:何天杰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清初愛國詩人和學者:屈大均》內(nèi)容簡介:廣東地處南疆,北負五嶺,南臨大海,史稱嶺南。嶺南并非“南蠻”,她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上,都有嶺南人樹起的豐碑,如惠能開創(chuàng)的中國禪宗、陳獻章開啟的明代心學、康有為和梁啟超引領(lǐng)的近代維新思潮、孫中山開拓的走向民主共和的歷史道路,等等。
本書對廣東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的領(lǐng)域或?qū)W科,曾經(jīng)取得卓越的業(yè)績,或其思想具有重大影響,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具有相當高知名度的杰出人物做了總結(jié)和歸納。編寫了《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這套叢書,堅持實事求是、批判繼承的原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原則,堅持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原則。既講求科學性和學術(shù)性,做到言必有據(jù),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又努力面向社會,面向大眾,面向市場,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資料反映傳主的生平與思想。
本冊為《廣東歷史文化名人叢書》之《清初愛國詩人和學者(屈大均)》。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腥風血雨中的青少年時代 一、聰穎少年 二、國難師仇 三、上書永歷 四、番禺出家第二章 愛國詩僧 一、廬山羅浮之行 二、詩名遠播 三、聯(lián)絡(luò)舟師 四、浙東苦讀第三章 再度遠游 一、蓄發(fā)返儒 二、避難瀧州 三、秦晉之游 四、救助摯友第四章 人生轉(zhuǎn)折 一、重返故鄉(xiāng) 二、湘桂從軍 三、《廣東新語》 四、南京學《易》第五章 沉潛學問 一、與清朝官吏的交往 二、整理地方文獻 三、《嶺南三家詩》 四、抱恨長辭大事年表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三、上書永歷 順治五年(1648),永歷在清兵的步步進逼下,從廣西桂林撤退至南寧。小朝廷兵員不足,糧草匱乏,難以支撐下去了。但到了四月,從廣州傳來消息,廣東清兵主帥李成棟宣布起義反正,局勢開始有了轉(zhuǎn)機。 李成棟是陜西人,明末崇禎問參加了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隸屬于高杰。他后來隨高杰降明,被封作總兵,駐守在徐州。清兵南下時,李成棟又率所部降清,跟隨豫親王多鐸下江南,在清兵攻占揚州、江寧、太倉、嘉定等地的戰(zhàn)事中立有“戰(zhàn)功”,被清廷任命為吳淞鎮(zhèn)總兵。后來,李成棟又隨清貝勒博洛由浙江進攻福建,擒獲隆武的“功勞”,自然也有他的一份。清兵平定福建之后,李成棟又奉命與佟養(yǎng)甲率領(lǐng)清兵進攻廣東,接著就是廣州淪陷,紹武自殺和永歷西走。 但是,隨著兩廣局勢的初定,佟養(yǎng)甲與李成棟之間的矛盾漸漸突顯。據(jù)《清史列傳》載,佟養(yǎng)甲的資歷比李成棟老得多,他是漢軍旗人,清太祖皇太極時代就已經(jīng)得到寵信,順治元年隨多爾袞入關(guān),此后又參與清兵的南征。順治三年十月,佟養(yǎng)甲“加巡撫廣東銜,署兩廣總督事”,與李成棟一起率兵進攻廣東,是李成棟的頂頭上司。廣東平定后,佟養(yǎng)甲因功加兵部尚書銜,實授兩廣總督。在給朝廷的奏章中,佟養(yǎng)甲認為,李成棟在平定廣東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請實授成棟為廣東提督。但是,居功自傲的李成棟認為自己與佟養(yǎng)甲一起受命平定兩廣,軍功昭著,佟當上了兩廣總督,而自己卻只得了個廣東提督,便認為這是佟養(yǎng)甲有意壓制自己,此后又經(jīng)過一些人的游說,他終于決定起義反正了。 當然,這是正史上對李成棟舉事原因的說法,野史的記載顯得更有意思?!睹魇纺下浴份d:李成棟率清兵攻占廣州時,收繳兩廣文武官員大印50余顆,他從中拿了總督的印藏了起來。李成棟身邊只帶著一個愛妾,愛妾有民族意識,常慫恿李成棟反正。有一晚愛妾再次挑起老話題,李成棟以家眷子女還留在江蘇推搪,沒想到妾十分剛烈地表示,她不敢獨享富貴,寧愿死在前邊,說完拔刀就自刎了,李成棟抱尸大哭,決定反正。也就是說,李成棟先是不滿清廷封賞不公,后來又受到愛妾之死的激勵,最后才下定決心舉事的。 P14-15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