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人民大學  作者:陳興良  頁數(shù):977  

內(nèi)容概要

  本文集所收錄的52篇文章清晰地反映了陳興良教授最近四年來所從事的學術(shù)活動。作者近年來的主要學術(shù)努力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刑事法治的研究,尤其是對死刑的研究,是其為之付出心血較多的一個研究領(lǐng)域。二是刑法基本理論的研究,包括犯罪構(gòu)成理論、刑法研究方法論、刑法知識論等。作品雖然不多,但是作者在從事一種學術(shù)拓荒,意義十分重大。三是刑法判例的研究。從文本刑法學到判例刑法學,是作者的一個學術(shù)注意力的轉(zhuǎn)移?! ≌撐募且粋€作者學業(yè)活動的編年史。對于讀者而言,觀察其學術(shù)跋涉過程與學習其學術(shù)成果同樣重要。

作者簡介

  陳興良,男,1957年3月21日生于建德,父運森,浙江義烏倍磊二村人。1977年12月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1981年12月本科畢業(yè),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yè)博士研究生,1987年12月畢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刑事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刊法學研究地副會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監(jiān)獄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等職。
  主要學術(shù)成果:
  專著:《正當防衛(wèi)論》、《共同犯罪論》、《遺傳與犯罪》、《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顧》、《當代中國刑法新理念》6部。主編:《刑法新罪評釋全書》等20多部。合著:《刑法學原理》(三卷)等30多部。合譯:《立法理論——刑法典原理》等4部。在《法學研究》等報刊雜志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并有多部(篇)著作(論文)獲獎。其中《共同犯罪論》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刑法哲學》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刑法學原理》(三卷)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1995年)。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刑事法治研究  1.面向21世紀的刑事司法理念   2.入罪與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雙重考察  3.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  4.限權(quán)與分權(quán):刑事法治視野中的警察權(quán)  5.為辯護權(quán)辯護:刑事法治視野中的辯護權(quán)  6.刑事法治視野中的刑事政策  7.嚴打利弊之議  8.劉涌案改判的法律思考  9.法官職業(yè)化:根據(jù)與標志  10.國際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司法改革 第二編 刑法原理研究  11.部門法理學之提倡  12.刑法教義學方法論  13.新舊刑法比較研究  14.犯罪論體系:比較、闡述與討論  15.犯罪構(gòu)成:法與理之間的對應與緊張關(guān)系  16.論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位階關(guān)系  17.作為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國刑法的探討  18.目的犯的法理探究  19.違法性認識研究  20.緊急避險的法理分析  21.間接正犯:以中國的立法與司法為視角  22.論共犯與身份  23.單位犯罪:以規(guī)范為視野的分析  24.從“槍下留人”到“法下留人”  25.死刑存廢之應然與實然   26.關(guān)于死刑的通信  27.死刑的當代命運  28.司法解釋功過之議  29.知識產(chǎn)權(quán)刑事司法解釋之法理分析  30.奸淫幼女構(gòu)成犯罪應以明知為前提——為一個司法解釋辯護  31.“應當知道”的刑法界說  32.金融詐騙犯罪的法律適用問題  33.關(guān)于黑社會性質(zhì)犯罪的理性思考 第三編 刑法判例研究  34.判例教學法:以法系為背景的研究  35.盜取空白支票偽造后使用行為之定性研究 ——周大偉案分析  36.合法貸款后采用欺詐手段拒不還貸行為之定性研究——從吳曉麗案切入  37.使用偽造的銀行存單作抵押騙取貸款行為之定性研究 ——從朱成芳案切入  38.不以騙取稅款為目的的虛開發(fā)票行為的定性研究——非法定的目的犯的一種個罪研究  39.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案死刑裁量研究——從被害與加害的關(guān)系切入  40.教唆或者幫助他人自殺行為之定性研究——邵建國案分析  41.輪奸婦女之未完成形態(tài)研究——姜濤案與施嘉衛(wèi)案的對比研究  42.婚內(nèi)強奸行為之定性研究——現(xiàn)行法視域內(nèi)的考察  43.非家庭成員間遺棄行為之定性研究——王益民等遺棄案之分析  44.故意殺人后取財行為之定性研究——計永欣案分析  45.拘禁他人并向其勒索財物行為之定性研究——楊保營案的分析  46.內(nèi)外勾結(jié)竊取銀行現(xiàn)金行為之定性研究——以高金有案為視角  47.包庇罪與幫助毀滅證據(jù)罪之界分——冉儒超案研究  48.辯護人妨害作證罪之引誘行為的研究——從張耀喜案切入  49.使用騙取的合法證件出境行為之定性研究——顧國均案的分析  50.受雇傭為他人運輸毒品犯罪的死刑裁量研究——死囚來信引發(fā)的思考  51.組織男性從事同性性交易行為之定性研究——李寧案的分析  52.沒有事前約定的事后受財行為之定性研究——從陳曉受賄案切入 代跋 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 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中國刑法新徑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