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9-03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何友 頁數(shù):28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 者:何友等著 頁數(shù):287頁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簡介:清華大學學術專著
主題詞:雷達-自動檢測系統(tǒng) 自動檢測系統(tǒng)-雷達
更多同類圖書: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雷達
作者簡介
何友 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6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磐
石縣,1982年畢業(yè)于武漢海軍
工程學院兵器科學與技術系,
1988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
1991年10目至1992年11月在
德國不倫瑞克工業(yè)大學作訪問
學者,1997年6目在清華大學
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獲博士學
位,現(xiàn)為煙臺海軍航空工程學
院雷達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
武漢海軍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高
級會員,雷達系統(tǒng)技術委員會
委員,中國航空學會信息處理
與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火力與指揮控制》和《水面
兵器》雜志編委。主要研究領
域有:雷達自適應檢測方法、
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多目標跟
蹤、模式識別、火炮射表綴制
及真數(shù)據(jù)處理等。在國內(nèi)外重
要學術刊物與國際會議上發(fā)表
論文120余篇,其中有30余篇
論文被SCI、日和ISTP等國際文
摘收錄,出版專著4部,有14
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科技
進步獎。
書籍目錄
目錄
緒論
參考文獻
第1章 雷達自動檢測原理
1.1基本問題
1.1.1 最大檢測距離
1.1.2 虛警率
1.2 目標雷達截面積起伏的斯威林模型
1.3 自動檢測的經(jīng)典問題
1.3.1 基本模型描述
1.3.2 單脈沖檢測
1.3.3 多脈沖檢測
1.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均值類CFAR檢測器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描述
2.3 CA―CFAR檢測器
2.4 GQ,SO―CFAR檢測器
2.5 WCA―CFAR檢測器
2.6 采用對數(shù)檢波的CA―CFAR檢測器
2.7 單脈沖線性CA―CFAR檢測器
2.8 多脈沖CA―CFAR檢測器
2.8.1 雙門限CA―CFAR檢測器
2.8.2 多脈沖線性CA―CFAR檢測器
2.9 ML類CFA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中的性能
2.10 ML類CFA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2.11 ML類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2.12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有序統(tǒng)計量類CFAR檢測器
3.1 引言
3.2 基本模型描述
3.3 OS―CFAR檢測器
3.4 CMLI)-CFAR檢測器
3.5 TM CFAR檢測器
3.6 其它的OS類CF八R檢測器
3.6.1 最大類有序統(tǒng)計量CFAR檢測器
3.6.2 (OSGO,OSSO CFAR檢測器
3.7 OS類CFA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中的性能
3.8 ?類(CF八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3.9 OS類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3.10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采用自動篩選技術的GOS類CFAR檢測器
4.1 引言
4.2 基本模型描述
4.2.1 OSOS類CFAR檢測器的模型描述
4.2.2 OSC八類CFAR檢測器的模型描述
4.3 GOSCA,GOSGO),GOSSO)CF八R檢測器
4.3.1 GOSCA CFAR檢測器
4.3.2 GOSGGOCFAR檢測器
4.3.3 GOSSOCFAR檢測器
4.4 MOSCA,OSCAGO,OSCASO-CFAR檢測器
4.4.1 MOSCA CFAR檢測器
4.4.2 OSCA八GOCFAR檢測器
4.4.3 OSCASOCFAR檢測器
4.5 GOS類CF八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和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5.1 GOS類CFA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中的性能
4.5.2 GOS類CFA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6 GOS類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6.1 GOSCA 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6.2 GOSGO,GOSSO-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6.3 MOSCA 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6.4 OSCAGO,OSCASO-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4.7 比較與小結
4.7.1 均勻雜波背景
4.7.2 多目標環(huán)境
4.7.3 雜波邊緣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第5章 自適應CFAR檢測器
5.1 引言
5.2 CCA―CFAR檢測器
5.3 HCE―CFAR檢測器
5.4 E―CFAR檢測器
5.4.1 E―CFAR檢測器結構
5.4.2 E―CFA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中的性能
5.4.3 E―CFA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5.5 OSTA―CFAR檢測器
5.5.1 OSTA―CFAR檢測器基本原理
5.5.2 OSTA―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5.5.3 OSTA―CFA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5.6 VTM―CFAR檢測器
5.6.1 VTM―CFAR檢測器基本原理
5.6.2 VTM―CFAR檢測器在均勻雜波背景中的性能
5.6.3 VTM―CFAR檢測器在多目標環(huán)境中的性能
5.6.4 VTM―CFAR檢測器在雜波邊緣環(huán)境中的性能
5.6.5 VTM―CFAR檢測器的參數(shù)選擇
5.7 Himonas的一系列CFAR檢測器
5.7.1 GCMLD―CFAR檢測器
5.7.2 GO/SO―CFAR檢測器
5.7.3 ACMLD―CFAR檢測器
5.7.4 GTL-CMLD―CFAR檢測器
5.7.5 ACGO―CFAR檢測器
5.8 其它的自適應CFAR檢測器
5.8.1 雙重自適應CFAR檢測器
5.8.2 AC―CFAR檢測器
5.8.3 改進的CA―CFAR檢測器
5.8.4 自適應長度CFAR檢測器
5.9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韋布爾和對數(shù)正態(tài)雜波背景中的CFAR技術
6.1 引言
6.2 韋布爾和對數(shù)正態(tài)雜波中的檢測策略
6.2.1 單脈沖線性檢測
6.2.2 多脈沖線性檢測
6.2.3 雙門限檢測
6.2.4 對數(shù)檢測
6.3 單元平均CFAR檢測器
6.3.1 單脈沖線性單元平均CFAR檢測器
6.3.2 多脈沖線性單元平均CFAR檢測器
6.3.3 雙門限單元平均CFAR檢測器
6.4 具有高通濾波器的對數(shù)檢測器
6.5 Log-tCFAR檢測器
6.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兩參數(shù)CFAR技術
7.1 引言
7.2 韋布爾分布雜波中的OS―CFAR檢測器
7.2.1 OSTWO―CFAR檢測器
7.2.2 基于兩個以上有序采樣的閾值估計方法
7.2.3 用參考單元采樣的期望和中值的估值估計c的方法
7.3 MLH―CFAR檢測器
7.3.1 形狀參數(shù)已知的韋布爾雜波背景中的MLH―CFAR
7.3.2 未知形狀參數(shù)的韋布爾雜波背景中的MLH―CFAR
7.3.3 檢測概率和CFAR損失
7.4 BLUE―CFAR檢測器
7.4.1 韋布爾雜波背景中的BLUE
7.4.2 對數(shù)正態(tài)雜波背景中的BLUE
7.4.3 其它的方法和研究
7.5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K分布和萊斯分布雜波中的CFAR處理
8.1 引言
8.2 基本數(shù)學模型
8.2.1 復合形式的K分布雜波模型
8.2.2 相關K分布雜波模型
8.2.3 相關K分布雜波的仿真
8.2.4 萊斯分布雜波模型
8.3 K分布海雜波加熱噪聲中的檢測
8.3.1 K分布與記錄數(shù)據(jù)的匹配
8.3.2 在雜波加噪聲中對目標檢測的計算
8.3.3 對K分布海雜波加熱噪聲中的檢測性能分析
8.4 K分布雜波中的CFAR處理
8.4.1 調(diào)制過程不相關時K分布雜波中的CFAR檢測
8.4.2 調(diào)制過程完全相關時的K分布雜波中的CFAR檢測
8.4.3 調(diào)制過程部分相關時的K分布雜波中的CFAR檢測
8.4.4 最優(yōu)CFAR檢測
8.5 萊斯分布雜波中的CFAR處理
8.5.1 似然比檢測器
8.5.2 結合雜波圖的CFAR檢測器
8.5.3 MTD雷達零速通道性能的改善
8.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非參量CFAR處理
9.1 引言
9.2 符號檢測器
9.2.1 符號檢測器原理
9.2.2 未知相位情況下的修正符號檢測器
9.3 Wilcox0n檢測器
9.3.1 Wilcoxon檢測器原理
9.3.2 未知相位情況下的修正Wilcoxon檢測器
9.4兩樣本符號和兩樣本W(wǎng)ilcox0n檢測器
9.4.1 廣義符號檢測器
9.4.2 修正的廣義符號檢測器
9.4.3 Mann-Whitney檢測器
9.5 序貫檢測
9.5.1 非參量CFAR處理的兩種結構形式
9.5.2 序貫檢測原理
9.5.3 兩種二級CFAR檢測器
9.6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頻域CFAR處理
10.1 引言
10.2 信號和雜波噪聲的DFT處理
10.3 頻域的CA―CFAR檢測器
10.3.1 頻域CA―CFAR檢測器
10.3.2 MTI-FFT―頻域CA―CFAR方案
10.4 雙通道頻域CFAR檢測器
10.4.1 系統(tǒng)結構
10.4.2 系統(tǒng)工作性能
10.5 比較與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其它CFAR處理方法
11.1 引言
11.2 陣列信號的CFAR處理
11.2.1 Reed,Mallett和Brennan的工作
11.2.2 基于廣義似然比檢驗的算法
11.2.3 自適應匹配濾波CFAR檢測器
11.3 數(shù)據(jù)融合分布式CFAR處理
11.4 相關信號的CFAR處理
11.5 極化CFAR處理
11.6 應用圖象處理技術的CFAR處理
11.7 雷達其它部分的CFAR處理
11.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回顧、建議與展望
12.1 回顧
12.2 問題與建議
12.3 研究方向展望
參考文獻
英文縮略語
11.3.2 文件清單(摘錄):HeadData.cpp―Pgmlla
11.4 Pgm11a的資源和應用程序類
11.4.1 文件清單(摘錄):Pgm1larc
11.4.2 文件清單(摘錄):Pgmlla.h
11.4.3 文件清單:Pgmllacpp
11.5 主要的顏色調(diào)色板
11.5.1 文件清單(摘錄):Palette.h―Pgmlla
11.6 MainFrame類
11.6.1 文件清單(摘錄):MainFrame.h―Pgm11a
11.6.2 文件清單(摘錄):MainFrame.cpp―Pgmlla
11.7 HeadDoc和HeadView類
11.7.1 文件清單(摘錄):HeadDoc.h―Pgm11a
11.7.2 文件清單(摘錄):HeadDoc.cpp―Pgm11a
11.7.3 文件清單(摘錄):HeadFrame.cpp―Pgmlla
11.7.4 文件清單(摘錄):HeadView.h―Pgm11a
11.7.5 文件清單(摘錄):HeadView.cpp―Pgm11a
11.8 ControlDoc和ControlView類
11.8.1 文件清單(摘錄):ControlDoc.h―Pgm11a
11.8.2 文件清單(摘錄):ControlDoccpp―Pgm11a
11.9 屏幕外緩沖區(qū)類
11.9.1 文件清單(摘錄):BitmapDC.h―Pgmlla
11.9.2 文件清單(摘錄):BitmapDC.cpp―Pgm11a
11.10 GameDoc和GameFrame類
11.10.1 文件清單(摘錄):GameDoc.h―Pgmlla
11.10.2 文件清單(摘錄):GameDoc.cpp―Pgmlla
11.10.3 文件清單(摘錄):GameFramecpp―Pgmlla
11.11 GameView,PlayerView和OtherView類
11.11.1 文件清單(摘錄):GameView.h―Pgmlla
11.11.2 文件清單(摘錄):GameView.cpp―Pgmlla
11.11.3 文件清單(摘錄):PlayerView.h―Pgmlla
11.11.4 文件清單(摘錄):PlayerView.cpp―Pgm11a
11.11.5 文件清單(摘錄):OtherView.h―Pgm11a
11.11.6 文件清單(摘錄):OtherViewcpp―Pgmlla
第12章 增強型元文件和打印
12.1 運行中的Pgm12a程序
12.2 構造增強型元文件的整體設計原則
12.3 在增強型元文件中使用字體
12.4 用CMetaFileDC生成一個增強型元文件
12.5 避免繪圖過程中潛在的問題
12.6 坐標映射和世界坐標轉換
12.7 Pgm12a的實現(xiàn)
12.7.1 文件清單(摘錄):Pgm12arc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