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蘇軾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剛  頁數(shù):242  
Tag標簽:無  

前言

一部傳記就是一部靈魂史,它記錄了傳主的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在我國幾千年的浩瀚歷史長河中,孕育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偉大人物,他們推動著歷史向前發(fā)展。特別是那些名垂史冊的文學家,他們的文字演化為民族的珍貴財富,而他們的生命體驗、思想情懷和人格魅力??偰茏屛覀兩钍芨腥荆l(fā)我們的情感共鳴和無盡思索。    我們提倡青少年讀文學家傳記,是因為惟其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欣賞作品?!爸苏撌馈笔侵袊糯恼摰囊环N觀念,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的原則和方法。出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這樣才能與古人為友。孟子認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歷程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此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比較客觀地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深刻意蘊。這種鑒賞作品的觀念對后代的文學鑒賞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币馑际钦f,不知道古人所處的時代,不可以妄加評論古人的文章;不知道古人身處的環(huán)境,也不可以倉促地評論古人的文章。知人論世,就是指我們閱讀作品,需要了解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huán)境,了解作家在經(jīng)歷重大事件時所聯(lián)系密切的人物,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心路歷程。    比如,我們欣賞蘇軾的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對于全詞最后一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僅僅閱讀詞作,是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的。也許蘇軾比較達觀,善于自我寬慰;也許蘇軾憤懣消沉,只好寄情山水。。如果我們了解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了解蘇軾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我們就容易理解這句話所蘊涵的人生感喟?!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肥翘K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時游赤壁所作,當時作者47歲,自覺青春已逝功名未就,于是就借三國英雄周瑜的年少得意和豐功偉績來感嘆自身的失意,抒寫了胸中的怨憤。所以詞作最后一句,詩人以酒祭奠江月反映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是詩人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悲憤感慨和精神苦悶的詩意表達。但同時在自慰自解中,也激蕩著一腔追慕豪杰、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    讀優(yōu)秀的文學家傳記的同時,我們也是在學習寫作。學習傳記作者“文真事核”的研究精神,學習傳記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的寫作態(tài)度,學習傳記作者選材剪裁的文法結(jié)構(gòu),學習傳記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生動技法,學習傳記作者議論記事“寓褒貶于記述之中”的獨特功夫。    潛心讀一部好的文學家傳記就如同與文學家進行一次心靈對話和思想交鋒。優(yōu)秀的文學家傳記作品具有無可替代的審美意義和教育價值,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的青少年應該讀一讀文學家傳記。閱讀文學家傳記,我們可以回溯他們的生命歷程,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我們可以在與文學家的真情對話中體味人生真諦,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從而引導我們對人生、對歷史做出更廣闊更深刻的思考。    從閱讀規(guī)律上看,青少年對于小說等虛構(gòu)類文學的興趣會比較濃厚,隨著成長,閱讀興趣將轉(zhuǎn)向傳記等非虛構(gòu)作品,在青少年的精神斷奶期,恰恰需要傳記作品的那種直面苦難的精神和閃爍哲理的思辨。從這個角度來說,傳記作品是青少年的精神鈣片,能夠閱讀傳記、喜歡閱讀傳記可以視做青少年思想成長趨于成熟的標志。    我們這套“走進中學語文課本里的作家”叢書,傾注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專家的心血。每一位作者,都是活躍在當前學術論壇的領軍人物。他們能俯下身子給我們青少年寫書,實在是青少年之幸、國家之幸。    布魯克說:“能與現(xiàn)代人同行是好的,若能與過去有智慧的偉人同行也是有益的,這能使我們不受短暫生命的影響,只看生命中失意、絕望的地方。使我們走在人生路徑上,有前例可循,也使我們不斷地學習謙卑,不斷得到啟發(fā)?!毕M嗌倌曜x者珍惜大學者的饋贈,能夠自主閱讀、喜愛閱讀、真誠閱讀、智慧閱讀,發(fā)掘偉大文學家以及傳記作者留給我們的無限寶藏。    編者    2011年6月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蘇軾,一個璀璨的名字,照亮了中國文化藝術的星空。他那特立獨行的人格,狂放不羈的個性,以及無人企及的藝術成就,都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文人。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的散文與歐陽修并稱宋文“歐蘇
”;他的詩與黃庭堅并稱宋詩“蘇黃”;他的詞與辛棄疾并稱宋詞“蘇辛
”;他的書法,并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流派之一;他的畫,雖略遜于以上藝術形式,但畢竟開創(chuàng)了自成一統(tǒng)的湖州畫派……
想知道更多關于蘇軾的生平事跡嗎?那就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閱讀蘇軾》,一起走進蘇軾的生活。
《閱讀蘇軾》由朱剛所著。

作者簡介

朱剛
浙江紹興人,1969年生。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該系中國古典文學博士學位,此后留系任教,2005年升副教授,2007—2009年為日本神戶大學特任準教授,現(xiàn)為復旦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從事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兼及佛教藝術與禪宗。著有《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百家一說》《新譯蘇轍文選》(合著)《宋代文學通論》《蘇軾評傳》《蘇軾詩詞文選評》等。

書籍目錄

走近蘇軾
 1.科舉士大夫
 2.“變法”風潮
 3.東南第一州
 4.“烏臺詩案”
 5.東坡居士
 6.“廬山真面目”
 7.王、蘇和解
 8.元祜大臣
 9.“還來一醉西湖雨”
 10.萬里南遷
 11.海角天涯
 12.走向生命的完成
走進作品
 1.《江城子?密州出獵》
 2.《水調(diào)歌頭》
 3.《日喻》
 4.《定風波》
 5.《后赤壁賦》
 6.《如夢令》二首
 7.《試筆自書》
 8.《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名家視角
 1.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
 2.王水照《蘇軾的影響》
 3.山本和義《詩人與造物》
蘇軾年譜
 蘇軾年譜

章節(jié)摘錄

傳統(tǒng)中國的作家、詩人,多半有官員身份,就是所謂的“士大夫”。不過,同樣是士大夫,在唐朝以前和宋朝以后,卻有性質(zhì)上的重大變化。唐朝以前的士大夫多為門閥貴族,宋朝以后則以科舉出身的進士為主。    幾乎所有民族的歷史,都會經(jīng)歷貴族社會的階段。中國最典型的貴族社會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量有限的幾家貴族以聯(lián)姻的方式組成集團,把持朝政。如果你有幸出生于這樣的家族,那便是血統(tǒng)高貴,有上進心的人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上進心的人僅憑血統(tǒng)也可以做官,繼承其世襲的特權(quán)??上攵谶@樣的制度下,貴族是不怎么害怕皇帝的(他們最怕的是軍閥)。那皇帝雖然至高無上,但為了維持統(tǒng)治基礎的穩(wěn)定,在面對擁有巨大的莊園經(jīng)濟和其他社會資源的貴族時,也必須以理智的方式與他們妥協(xié),朝堂上則表現(xiàn)為虛心“納諫”。這當然會令“暴君”很不開心,于是著名的“暴君”隋煬帝便發(fā)明了一種叫做“進士科”的考試制度,通過考試來獲取他所需要的官員。唐太宗雖然比隋煬帝顯得更善于“納諫”,但他也繼承了隋煬帝對進士科的重視。等到武則天稱帝,遵守封建禮教的貴族們都反對她“牝雞司晨”,而血統(tǒng)不太高貴的進士們卻容易支持她,只要能獲得提拔,他們不怎么在乎皇帝的性別問題。所以,武則天就大批地提拔進士。唐代中葉的“安史之亂”以及亂后產(chǎn)生的割據(jù)軍閥,持續(xù)地摧毀著門閥貴族的勢力,中唐以后的朝廷,基本上就靠進士出身的官員來維持了。這樣,從比較宏觀的歷史視野來看,唐朝的士大夫階層就處在“門閥士大夫”向“科舉士大夫”轉(zhuǎn)變的交替期,而宋朝以后,便完全進入“科舉士大夫”的時代。    相比于門閥貴族,科舉士大夫?qū)实酆统⑹歉倚牡?,他們從考場起家,為“天子門生”,受到皇帝委任,是“朝廷命官”,其中相當一部分并沒有顯赫的家世,得不到家族勢力的支撐,其榮辱沉浮全聽朝廷之命,只能與朝廷同呼吸、共命運。這是一個職業(yè)官僚的階層,朝廷依靠科舉制度不斷為這個階層換血,保證其活力。宋元以來,凡政治活動、經(jīng)濟決策、法律裁斷、軍事指揮、文化創(chuàng)造……在中國社會的幾乎所有領域,科舉士大夫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精英。所以,杰出的科舉士大夫幾乎是全能的: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學者、詩人,或者還是軍事家和外交官,等等。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帶有許多與其身份相對應的特征,可以稱為科舉士大夫文化,也就是一種精英文化。    當然,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并不同步。漢族產(chǎn)生了科舉制度后,其他民族還處在貴族社會乃至更原始的階段。元朝蒙古族和清朝滿族入主中原,給中國的統(tǒng)治階層再次帶來貴族,情形變得更為復雜。相對來說,宋朝特別是北宋,為漢族科舉士大夫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較為單純的環(huán)境。雕版印刷術的及時出現(xiàn),使北宋士大夫的創(chuàng)作能大量傳播后世,而范仲淹、王安石的政治學說,張載、程顥、程頤的哲學,司馬光、范祖禹的史學和歐陽修、蘇軾的文學,就足以代表這種精英文化全面繁榮的燦爛景觀。尤其是蘇軾,在經(jīng)學、史學、詩詞、文章、書畫、醫(yī)學、宗教、政治、水利等幾乎所有領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如此全能的“通才”,堪稱精英文化極盛的象征了。    蘇軾(字子瞻)確實是個科舉的“驕子”。他出生于北宋第四個皇帝宋仁宗的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出生不久便逢過年(公元1037年1月19日為正月初一),按當時的算法,過了年就是兩歲了。到嘉祜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時,算是22歲,實際上只有20足歲。他的家鄉(xiāng)四川眉山離京城開封府相當遙遠,父親蘇洵(字明允)也是個有名的文人,但一輩子都沒考上進士,而蘇軾與他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卻考運亨通,第一次赴考就金榜題名。    一般來說,考運不好的人,總是對考題或評卷方式充滿意見,強調(diào)其間大有不夠合理乃至埋沒真才之處,蘇洵也不例外,他多次指責當時的考官太注重聲律、對偶之類的技術性規(guī)范,而不顧文章內(nèi)容是否杰出。蘇洵的傳記作者為了肯定他的寫作水平,也大抵贊同這樣的指責。但這并不說明當時的科舉真的一無是處,比如歐陽修只比蘇洵大兩歲,面對的科場規(guī)則完全一致,但他卻順利考上進士。蘇洵有個哥哥叫蘇渙,兄弟倆所受的教育應該相差不大,但蘇渙也考上了進士,而且這位伯父對幼年的蘇軾、蘇轍很有激勵作用。軾、轍兄弟是蘇洵親手指教出來的,既是兒子也是學生,他們的一舉登科,讓蘇洵幾乎無話可說。當然,在蘇洵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激嘉祜二年的主考官歐陽修,他對于文章的見解與蘇洵頗有相同之處,所以具備鑒賞蘇氏文章的能力。這大致也符合事實,但另一方面客觀地說,蘇洵雖是著名的文章家,其詩賦卻并不出色,而詩賦正是當時科舉考試中最受重視的體裁,自隋唐以來就是如此。與他的情況不同,軾、轍兄弟在寫作上非常全面,尤其是蘇軾,幾乎兼擅所有的體裁,而且在詩賦上極具天分,對詩賦的愛好也貫穿終生。后來王安石主持科舉改革,要廢除詩賦的時候,蘇軾還強烈反對。P2-6

編輯推薦

他是一位豪放的詞人,一位大詩人,一位散文家,一位大書法家,一位創(chuàng)新的畫家。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政治家,一位史學家,一個厚道的判官,一位人道主義者。他是一位工程師,一個美食主義者,一位瑜伽修行者,一個愛酒好茶的人。他的性格復雜而又簡單,他的經(jīng)歷幸運而又坎坷。他就是他,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軾。    現(xiàn)在,就我們一起翻開朱剛的這本《閱讀蘇軾》,一起走進蘇軾的生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閱讀蘇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是課本配套的閱讀系列
  •   千古風流蘇軾!
  •   很不錯,我女兒非常喜歡看。
  •   內(nèi)容有些籠統(tǒng)的!但也讓我大致的了解了一下蘇軾的一生!不過美中不足的是 有兩三頁中,最上面一段印刷不是很清楚!不過總體上來說挺好的!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   對初步了解蘇軾有一定幫助,但不深。
  •   這是一本小書,看似不起眼,但作者是位文學史專家,大家寫小書,很值一看。
  •   到手才知道是一本學生讀物,正好讓自己靜下心來,再當一次學生?;氐綒v史那遙遠的課堂。
  •   是一本好書 沒得說
  •   書有點小,還沒看,挺好呢。
  •   文峰不錯
  •   不怎么好,便宜是便宜
  •   就書而言是深入淺出,這話已經(jīng)用濫了,可是這本書確實做到了。在我看來,中學生讀得有趣,大學生也可以從中讀出一點研究方法——比如,在宋代社會的具體語境下來看蘇軾的政治選擇與文學創(chuàng)作。語言上的要言不煩,更是值得學習,毫無水分,充實啊充實。就蘇軾這個話題而言,朱剛老師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勝過許多大部頭。嗯,喜歡的還有莫礪鋒老師寫的蘇軾。就得書而言,其實非常偶然,偶然的場合見過朱剛老師,覺得這位老師非常之儒雅,又過了一年多,忽然想起,一搜,嗯只有這本最通俗,就先買來讀讀,哎,差點錯過這本書和這位老師啊。
  •   將他的故事與成就一一道來,了解蘇軾這是本不錯的書
  •   看過田姝的《蘇軾》,這一本更適合中學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