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馬芳、 黎翔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馬芳,黎翔 編 頁數(shù):268
內(nèi)容概要
教育心理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和研究學校情境中各種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把經(jīng)驗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總結(jié)成有關(guān)心理科學的理論,使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并對教育實踐進行指導。在教育實踐中,教育心理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了解教育中的種種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能幫助教師結(jié)合實際開展教育研究。 《高等學?!笆濉苯處熃逃?guī)劃教材:教育心理學》一本易學的、能接教學“地氣”的書?!陡叩葘W?!笆濉苯處熃逃?guī)劃教材:教育心理學》特點:1.基礎(chǔ)性,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都注重心理學的基礎(chǔ)知識、基本原理和方法,為讀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2.前沿性,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新成果和新動向,強調(diào)站在心理教育的角度,努力提高讀者的教育教學水平。3.易學性,在體例上注意加強可讀性,并易于學習者記憶掌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第三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 第四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第一節(jié) 心理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與教育 第三節(jié) 學生人格的發(fā)展與教育 第四節(jié)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學習理論 第一節(jié) 學習概述 第二節(jié)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第三節(jié)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第四章 學習動機 第一節(jié)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jié) 學習動機理論 第三節(jié) 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第五章 學習的遷移 第一節(jié) 學習遷移的概述 第二節(jié)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jié) 學習遷移與教學 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 第一節(jié) 知識與知識學習 第二節(jié) 知識的獲得 第三節(jié) 知識的保持 第七章 技能的學習 第一節(jié) 技能概述 第二節(jié)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節(jié) 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八章 學習策略 第一節(jié) 學習策略概述 第二節(jié) 幾種典型的認知策略 第三節(jié) 元認知策略與資源管理策略 第四節(jié) 學習策略的學習和訓練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概述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 第十章 態(tài)度與品德的形成 第一節(jié) 態(tài)度與品德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品德形成的階段理論和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jié) 態(tài)度與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與條件 第四節(jié) 態(tài)度與品德培養(yǎng)的策略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jié) 心理評估 第三節(jié) 心理輔導 第十二章 教學設(shè)計 第一節(jié) 設(shè)置教學目標 第二節(jié) 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節(jié) 選擇教學策略 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第一節(jié) 課堂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課堂群體的管理 第三節(jié) 課堂紀律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學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jié) 教學評價概述 第二節(jié)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shù)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jié) 教師的心理特征與職業(yè)成就的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jié) 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在教育上為了明確地確定誰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習者”,有必要完整地、精確地把握特殊兒童的概念。臺灣心理學家郭為藩為特殊兒童作如下定義:特殊兒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會的障礙,使其無法從一般的教育環(huán)境獲得良好的適應(yīng)與學習效果,而需借著教育上的特殊扶助來充分發(fā)展其潛能的兒童。美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柯克對特殊兒童的定義是:在心智特質(zhì)、感覺能力、神經(jīng)動作或生理特質(zhì)、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方面,偏離一般或常態(tài),或具有多重障礙的兒童。從上面所引的中外學者對特殊兒童下的定義來看,顯然所謂特殊兒童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其身心特質(zhì)的過分突顯,二是必須借助特殊的協(xié)助,否則將無法滿足其教育需要。因此,我們認為,特殊兒童是指因在身心發(fā)展或?qū)W習過程中與普通兒童有明顯差異而需要給予區(qū)別于一般幫助的兒童,包括高于正常的超常兒童、學習困難兒童、有視聽覺等各種殘疾的兒童和在某一方面某個時期在發(fā)展或?qū)W習中需短期或長期的各種特殊服務(wù)的非殘疾兒童。 (二)特殊兒童的分類 對特殊兒童的分類,通常以特殊兒童身心特性為標準。特殊兒童的分類反映了教育專業(yè)人員對特殊兒童的看法與態(tài)度,顯示一個國家的特殊教育目標,所以特殊兒童如何分類、各類兒童如何稱呼,頗受學者重視。 對特殊兒童廣義的理解是把正常兒童以外的各類兒童都算作特殊兒童。對廣義的特殊兒童所作的分類,臺灣的“特殊教育法”的分法,是我們所認同的。按這種分法,首先將特殊兒童分為資賦優(yōu)異與身心障礙兩大類,其后,在此兩大類下再加細分類別。資賦優(yōu)異兒童可再分為一般能力優(yōu)異、學術(shù)性向優(yōu)異和特殊才能優(yōu)異等。身心障礙則包括智能不足、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學習障礙、多重障礙以及其他顯著障礙。 根據(jù)全國殘疾人抽樣調(diào)查領(lǐng)導小組制定的標準,我國把特殊兒童分為五類: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病殘疾。但這個分類并不是窮盡我國所有殘疾人的類別。美國于1975年公布的《全體殘疾兒童教育法》,把特殊兒童分為十一類,即智力落后、聽、聾、語言障礙、視覺障礙、重度情感紊亂、畸形損害、其他健康損害、聾盲、多重障礙和特殊學習缺陷。這種分類較細,可供我們參考。 目前我國的特殊教育對象只是狹義上的特殊兒童,即殘疾兒童。我國雖有極少數(shù)的超常兒童就讀于大學的少年班,但從我國的教育體系而論,他們并不列為特殊教育的對象。
編輯推薦
《高等學校"十二五"教師教育規(guī)劃教材:教育心理學》適用于師范類本??茖W生的師范教育和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并且適用于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和教師編制考試的學習者。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