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黎燕 頁數(shù):241 字數(shù):22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烏托邦是人內(nèi)在具有的對永恒、無限和完美的渴望和沖動,其話語構成與歷史實踐已成為人類思想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學,作為一種與人類思想相形相隨的語言藝術,有關烏托邦理想社會的憧憬與想象是其題中之義。當作家以蓬勃的想象,表達關于理想世界和完美藝術形象的言說時,融合著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批判與審視,包含著對未來的向往與期盼,更閃爍著理性智慧的光芒與力量。
《烏有之義——民國時期的烏托邦想象》的突破在于以思想史的理論資源為先導,搜集、辨析、比照大量相關現(xiàn)代文學、史學資料,在此基礎上,考察烏托邦想象的文學史意義。本書由周黎燕著。
作者簡介
周黎燕,浙江省諸暨人,華中師范大學現(xiàn)當代文學博士,現(xiàn)為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后。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學報》、《名作欣賞》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書籍目錄
序
緒論
第一章 從烏托邦到烏托邦文學
第一節(jié) 烏托邦與人的存在
一、何謂烏托邦?
1.概念的厘定
2.烏托邦與人的存在
二、中西烏托邦的文化特征
1.“世俗化”:中西烏托邦的共性特征
2.“鄉(xiāng)”與“城”:中西烏托邦社會形態(tài)之比較
第二節(jié) 作為文學想象形式的烏托邦
一、烏托邦:文學想象的另類方式
二、作為中國文學敘事形式的烏托邦
1.中國烏托邦文學之確立
2.現(xiàn)代文學烏托邦之呈現(xiàn)
第二章 近代語境中的政治烏托邦
第一節(jié) 從傳統(tǒng)到近代
一、近代化與大同理想
二、康有為大同烏托邦的現(xiàn)代意義
第二節(jié) “新小說”的政治烏托邦想象
一、“新中國”:“新小說”創(chuàng)造的民族國家神話
二、回到“未來”:晚清烏托邦的時間觀
第三節(jié) 晚清科幻烏托邦的前現(xiàn)代性
一、科學與烏托邦
二、晚清科幻烏托邦的前現(xiàn)代性
第三章 現(xiàn)代語境中的鄉(xiāng)土烏托邦
第一節(jié) 京派小說的鄉(xiāng)土想象
一、鄉(xiāng)土:京派小說的精神家園
二、邊緣:烏托邦寫作者的身份意識
第二節(jié) 從建構到解構
一、“異質”的“現(xiàn)代”:沈從文“邊城”烏托邦解讀
二、紛擾的“傳統(tǒng)”:廢名“桃園”烏托邦解構探析
第三節(jié) 中國形象:老舍《貓城記》的反烏托邦書寫
一、現(xiàn)代想象之“中國”
二、貓國:反烏托邦視野中的“中國形象”
第四章 現(xiàn)代語境中的革命烏托邦
第一節(jié) 革命與烏托邦
一、從空想到科學
二、浪漫:左翼小說革命狂想的特質
三、“憂郁”:《上海屋檐下》的隱型意義
第二節(jié) “革命”語境中的農(nóng)民形象
一、“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
二、激情想象中的革命農(nóng)民
第三節(jié) 當女性遭遇“革命”
一、女性革命和革命女性
二、當“革命”遭遇性愛
三、裂隙中的個人話語
第五章 余論:烏托邦在路上
第一節(jié) 革命、鄉(xiāng)土烏托邦的延續(xù)
第二節(jié) 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反烏托邦
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