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編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以第三屆復旦-北大亞洲學論壇主題“亞洲:文化交流與價值闡釋的”為基礎,收錄論壇與會者北大、復旦共6位學者的文章,涉及亞洲的文化交流、環(huán)境、宗教等多方面開展的討論,另征集亞洲文化交流相關文章若干。
書籍目錄
亞洲論壇 晚清中國闡述“亞洲”所延續(xù)的“歷史記憶”——兼論作為“他者”的日本與朝鮮 章清 評論 王曉秋 東北亞的環(huán)境文化:交流與移植 包茂紅 評論 石源華 晚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價值觀差異 王曉秋 評論 王立誠 試析“日本資本主義論戰(zhàn)” 馮瑋 評論 李玉 儒教在近代韓國的命運與走向——以儒教系新宗教“更定儒道”為中心 金勛 評論 徐洪興 再論金澤榮與翰墨林印書局 鄒振環(huán) 評論 程郁綴 總結發(fā)言 吳志攀專題研究 論甲午戰(zhàn)爭對日本產(chǎn)業(yè)結構和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 馮瑋 日本陶瓷業(yè)的發(fā)展與餐食器皿藝術化的關聯(lián) 徐靜波 吉田松陰前期對外思想及其思想來源述析 吳笛 美國與“日臺條約”談判 金瑩 在“作文”中了解戰(zhàn)時日本小學生的“上海印象” 徐青 俄羅斯消極中國觀的表現(xiàn)及其根源 趙世鋒 試探巴色會李朗神學的教學實務與組織系統(tǒng)初探——以一份新近刊布的陳安仁自述稿為主線 肖瀾 五四前后學生形象的轉化——以《學生雜志》為中心的討論 劉宗靈 “徽寧商幫”初探 李甜 中國視覺藝術傳播六十年 湯筠冰 圖像化時代與眼睛的歷史性 高燕附錄 2008年世界能源大事記 2009年世界能源大事記 2008年國際金融大事記 2009年國際金融大事記 2009年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結項課題 2009年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資助課題
章節(jié)摘錄
繼耶穌會士之后,主要是新教傳教士擔當知識傳播的工作。按照學者的揭示,來華耶穌會士為了緩和中國官僚學者對基督教的恐懼和不信任,努力傳播了歐洲的“神話”和“神話歷史”,中西文化最初的接觸實包含中國為世界中心與耶穌會士的歐洲神話的交鋒①。此時,西方所具有的“強勢”意味,尤甚往昔?;蛟S僅是堅船利炮,就足可賦予西方知識特殊意味。實際上,這一時期對亞洲的闡述,就有所區(qū)別。慕維廉(Willam Muirhead,1822-1900)《地理全志》卷一“地理總志”之“亞西亞洲全志”這樣寫道:“亞西亞為五洲之最,其內山嶺環(huán)繞,高原曠野,人文萃聚,物類紛繁,氣候冷熱適宜,田土腴瘠不等。”但在其中之“政論”部分,言及“學俗”卻這樣表示:“洲內學俗,優(yōu)絀不同。昔時為五州靈敏之最,今則大抵衰微頹敗?!倍凇皻W羅巴洲全志”之“政論”部分,“學俗”已改稱“學藝”,強調“州內學藝精備,為五州之最”②。此外,艾約瑟(Joseph Edkins,1823-1905)所譯“西學啟蒙十六種”,其中的《希臘志略》、《羅馬志略》、《歐洲志略》等史志方面的著作,也強化了對“歐洲”的贊譽?!稓W洲志略》一書就主要表達歐洲何以強盛,“自中朝之道光初年來,歐洲之大局變易,較前尤甚,至近三十年中,則其局態(tài)之變易極矣”。總之,“今歐地諸國政治,較前適宜,民皆愈得自主。而百工技藝,日異月新,信為上世所未有,亦盛矣哉”③。尚可補充《泰西新史攬要》一書闡述的看法。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在譯序中即強調,中國曾經(jīng)“巍然高出于亞洲為最久之大國,而聲名之所洋溢且遠及于他洲”,然而,“沿至今日,竟不能敵一蕞爾之日本,誰之咎歟,誰之咎歟!” 透過新教傳教士創(chuàng)辦的刊物,大略可了解相關論述的轉換是如何發(fā)生的?!跺谶冐炚洹费约爸型?,主要使用“中土”及“泰西”、“列邦”、“外邦”、“西邦”,也使用“天下”、“瀛寰”包容中外。在傳播新的地理知識的同時,還針對中國的相關見解提出質疑?!跺谶冐炚洹吩橐悄骄S廉所著《地理全志》,其編者按就指出:“嘗考中國地理志書,卷軸無幾,其中所載,未盡詳明,且所紀者,大半只屬中土偏隅,而乃名其書日,天下地輿,未免小之乎視天下矣?!?/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