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9 出版社:魯迅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魯迅
Tag標簽:無
前言
說明《朝花夕拾》共10篇。前5篇寫于北京,后5篇寫于廈門。這些"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記錄了作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成為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狀況的重要文獻。這些篇章,往事與現(xiàn)實糾結,敘述與議論交織,情感深摯,筆調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增田涉見到魯迅,問研究中國文學應該讀什么書,魯迅即以《朝花夕拾》相贈。魯迅1934年4月11日寫信給想翻譯此書的增田涉說:"《朝花夕拾》如有出版處所,譯出來也好,但其中有關中國風俗和瑣事太多,不多加注釋恐不易看懂,注釋一多,讀起來又乏味了。"各篇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封面為陶元慶所繪。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3版有未名社和上海北新書局兩個版本。此次校訂以魯迅生前校定的版本為底本,并參校其他版本,注釋力求簡要。魯迅時代某些詞句和標點符號與現(xiàn)行用法不一致者,仍其舊,不做改動。
內容概要
本書靈活地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巧妙地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糅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又充分發(fā)揮各種手法的作用,將散文中蘊蓄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簡潔的語言,活潑的形式,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構成了一幅極有情趣的風景畫,再現(xiàn)了那個令人神往的童年的樂園。
作者簡介
魯迅 (1881-1936) ,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魯迅一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很多,生前出版有小說集、散文集、雜文集等。
書籍目錄
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墒且话鄤e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xiàn)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肯罷休?!倍椅氖總円欢ㄒ惨R,以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損于“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也”么?“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干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還未到地之前,還要說一遍: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拙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里還閃出蘇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在書塾以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電母站在云中,牛頭馬面布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shù)膱髴?。這所報的也并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xiàn)在是早巳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臥。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一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么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墻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xiàn)在,總還是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撤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yǎng)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在東京的客店里,我們大抵一起來就看報。學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專愛打聽社會上瑣事的就看《二六新聞》。一天早晨,辟頭就看見一條從中國來的電報,大概是: “安徽巡撫恩銘被Jo Shiki Rin刺殺,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煥發(fā)地互相告語,并且研究這刺客是誰,漢字是怎樣三個字。但只要是紹興人,又不??唇炭茣模瑓s早已明白了。這是徐錫麟,他留學回國之后,在做安徽候補道,辦著巡警事務,正合于刺殺巡撫的地位。 大家接著就預測他將被極刑,家族將被連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紹興被殺的消息也傳來了,徐錫麟是被挖了心,給恩銘的親兵炒食凈盡。人心很憤怒。有幾個人便秘密地開一個會,籌集川資;這時用得著日本浪人了,撕烏賊魚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蓀的家屬去。 照例還有一個同鄉(xiāng)會,吊烈士,罵滿洲;此后便有入主張打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政府的無人道。會眾即刻分成兩派:一派要發(fā)電,一派不要發(fā)。我是主張發(fā)電的,但當我說出之后,即有一種鈍滯的聲音跟著起來: “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fā)什么屁電報呢。” 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fā),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fā)言大抵就反對;我早覺得奇怪,注意著他的了,到這時才打聽別人:說這話的是誰呢,有那么冷?認識的人告訴我說:他叫范愛農,是徐伯蓀的學生。 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還害怕,于是便堅執(zhí)地主張要發(fā)電,同他爭起來。結果是主張發(fā)電的居多數(shù),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來擬電稿。 “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fā)電的人羅一?!彼f。 我覺得他的話又在針對我,無理倒也并非無理的。但我便主張這一篇悲壯的文章必須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為他比別人關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憤,做出來就一定更動人。于是又爭起來。結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誰承認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個擬稿的和一兩個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發(fā)。 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天下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范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 然而這意見后來似乎逐漸淡薄,到底忘卻了,我們從此也沒有再見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鄉(xiāng)做教員,大概是春末時候罷,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見了一個人,互相熟視了不過兩三秒鐘,我們便同時說: “哦哦,你是范愛農!” “哦哦,你是魯迅!” 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fā)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氐焦枢l(xiāng)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F(xiàn)在是躲在鄉(xiāng)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趁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xiàn)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fā)笑。一天我忽而記起在東京開同鄉(xiāng)會時的舊事,便問他: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么?” “怎么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么?”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xiāng)。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著子細地看。我很不滿,心里想,這些鳥男人,怎么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群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 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里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群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范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群里,還有后來在安徽戰(zhàn)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里,到革命后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著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無所知,搖著頭將他們一并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為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我想我那時搖頭大約有兩回,他們看見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讓坐時喧鬧,檢查時幽靜,一定是在稅關上的那一回了,試問愛農,果然是的。 ……
后記
我在第三篇講《二十四孝》的開頭,說北京恐嚇小孩的“馬虎子”應作 “麻胡子”,是指麻叔謀,而且以他為胡人。現(xiàn)在知道是錯了,“胡”應作 “祜”,是叔謀之名,見唐人李濟翁做的《資暇集》卷下,題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嬰兒曰:麻胡來!不知其源者,以為多髯之神 而驗刺者,非也。隋將軍麻祜,性酷虐,煬帝令開汴河,威 棱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恐嚇日:麻祜來!稚童語 不正,轉祜為胡。只如憲宗朝涇將■,蕃中皆畏憚, 其國嬰兒啼者,以■怖之則止。又,武宗朝,閭閻孩孺相 脅云:薛尹來!咸類此也。況《魏志》載張文遠遼來 之明證乎?”(原注:麻祜廟在睢陽?!龇焦?jié)度李丕即其 后。丕為重建碑。) 原來我的識見,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貽譏于千載之前,真是咎有應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廟碑或碑文,現(xiàn)今尚在睢陽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們當可以看見和小說《開河記》所載相反的他的功業(yè)。因為想尋幾張插畫,常維鈞兄給我在北京搜集了許多材料,有幾種是為我所未曾見過的。如光緒己卯(1879)肅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卅孝圖》——原書有注云:“■讀如習?!蔽艺娌唤馑我圆恢狈Q四十,而必須如此麻煩— —即其一。我所反對的“郭巨埋兒”,他于我還未出世的前幾年,已經刪去了。序有云: “……坊問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兒 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訓?!`不自量,妄 為編輯。凡矯枉過正而刻意求名者,概從割愛;惟擇其事 之不詭于正,而人人可為者,類為六門?!?這位肅州胡老先生的勇決,委實令我佩服了。但這種意見,恐怕是懷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來已久的,不過大抵不敢毅然刪改,筆之于書。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圖》,前有紀常鄭績序,就說: “……況邇來世風日下,沿習澆漓,不知孝出天性自 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擇古人投爐埋兒為忍心害 理,指割股抽腸為損親遺體。殊未審孝只在乎心,不在乎 跡。盡孝無定形,行孝無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 之孝者難泥古之事。因此時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異, 求其所以盡孝之心則一也。子夏日: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門問孝,所答何嘗有同然乎?……”則同治年間就有人以埋兒等事為“忍心害理”,灼然可知。至于這一位“紀常鄭績”先生的意思,我卻還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說:這些事現(xiàn)在可以不必學,但也不必說他錯。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相信,通過閱讀這套版本權威、選目完善、經典實用的叢書,不僅有助于中小學生的課內外學習與考試升學,還能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質,為廣大中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推薦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是現(xiàn)代回憶散文的典范之作,很值得讀者閱讀收藏。為了幫助學生和讀者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時在《朝花夕拾》前面附上一篇導讀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朝花夕拾》的有關情況,而且在書的內容中配有詳細的注釋。我們相信,它一定會得到中小學生朋友們的喜愛,成為中小學生家庭的必備藏書。
名人推薦
由魯迅最早的藏書想起魯迅最早的藏書,是一部木刻繪圖《山海經》:四本小小的書,紙張很黃,刻印都十分粗拙,圖像差到幾乎全用直線湊合,連動物的眼睛都是長方形??墒悄暧椎聂斞溉绔@至寶: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怪物,遠古神話世界的奇烈想象透過粗鄙的紙頁噴薄而來,讓心智初開的少年驚慕不已。幾十年后,念及不知何時散佚的這最初的收藏,早已年過不惑的魯迅在一冊思憶兒時故鄉(xiāng)生活的集子里寫道,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這四本小書僅僅是一個起點。魯迅的藏書單上隨后添了石印的《爾雅音圖》和《毛詩品物圖考》,《點石齋從畫》和《詩畫舫》,又有了冠冕堂皇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畫的是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此外,《山海經》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紅色的字,比早先那部精致許多。少年魯迅不僅多方搜羅,更炮制自家品牌的繪本:用一種“荊川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描摹,是他在三味書屋最愉快的消遣,尤其當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魯迅日后自謙地說,比如《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各有一大本,后來賣給一個闊綽的同窗。用學界近年流行的一個觀點來看,魯迅自啟蒙時代便表現(xiàn)出一種對“視覺文化”的偏愛。這種偏愛亦伴隨他負笈東瀛,最突出的例證之一(“之一”二字或可刪去),便是如今廣為人知的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故事:一段日俄戰(zhàn)爭期間的時事幻燈片,給俄國人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人捕獲槍斃,一群中國人圍觀;影片之外,仙臺醫(yī)學院課堂里唯一的中國人自覺來到人生的轉捩點。這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耳熟能詳?shù)牡涔剩谥芾貾rimitive Passions一書中獲得了一種新的解讀:魯迅顯然對給他帶來巨大刺激的這種新興媒介的本質認識不足,周蕾指出,不然他怎么會在親身體驗了視覺影像的深刻震撼之后,反諷地做出投身文學的決定?作為電影領域的學者,周蕾的這一觀察是敏銳而獨到的。然而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于,文化研究多著眼于照片、電影、海報、月份牌及宣傳廣告等,其由此構建的“視覺文化”的概念,是否同樣適用于或者說足夠駕馭另一類從制造年代到性質都極為不同的視像文本,如繪圖《西游記》、《玉歷鈔傳》甚至《山海經》?關于魯迅最早的藏書的故事收錄于《朝花夕拾》。無論魯迅如何被后世的文學史家塑造成一位鮮明而徹底的新文化的播種者與舊文化的掘墓人,一個讀過其主要文學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及片段日記書信的細致而誠實的讀者,多少都能從字里行間捕捉到這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父對巍巍五千載文明傳統(tǒng)的復調而曖昧的態(tài)度;尤其在他追憶兒時江浙歲月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更讓人一窺在新舊世界嬗替之際,最后一代為傳統(tǒng)文化余暉所浸潤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成長軌跡。與那個曾被無節(jié)制地神化英雄化經典化的魯迅相比,我想,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那個正值盛年卻自囚于幽僻的紹興會館一宿接一宿抄古碑抄佛經,那個重寫中國小說史并對上古的神話寓言和宋以前的志怪傳奇情有獨鐘,那個在支持新文學運動的同時始終沒有間斷文言詩的創(chuàng)作,以及那個在四十歲上憶及故鄉(xiāng)迎神賽會上的勾魂無常,親切地稱道其人情味夠得上做一個“真正的朋友”的魯迅。李歐梵在《鐵屋中的吶喊》一書中談到,概括地說,魯迅在傳統(tǒng)文化上的口味是在所謂的“大傳統(tǒng)”(the great tradition)之外的,他的偏好更趨向于中國文化里的“反傳統(tǒng)”(counter-tradition),即與自孔孟到朱熹王陽明的儒家正統(tǒng)構成對立或保持疏離的思維與情感方式。舉例來說,在小說文類里,魯迅尤為唐以前、即宋明理學發(fā)端以前的作品所吸引,在詩人中他最傾心的是以瑰奇的想象和澎湃的靈魂訴求著稱的屈原,以散文而言他推崇魏晉古風遠勝唐宋八大家,以閱史而言他對野史雜說的興味比對正史濃厚得多。李歐梵以傳統(tǒng)─反傳統(tǒng)為軸丈量魯迅相對于中華文明傳統(tǒng)的定位,這種兩極對立的視角本身便帶有現(xiàn)代文學領域里根深蒂固的割裂與對抗的思維模式的烙印。然而針對“大傳統(tǒng)”,還有另一種另類的可能,即“小傳統(tǒng)”(the little tradition)。自我身份意識清醒的、訴諸理智的“大傳統(tǒng)”以文字書寫為載體,通過在文史、思想與藝術上的不斷構建表達出社會與文明總體的外露的理想;而未必自覺的、不倚賴思辯和書寫的“小傳統(tǒng)”寄身于不識字的階層,并在代代相傳的民間信仰與行為慣式里滋衍不息──魯迅的第一套藏書在更大意義上正是后者的一個縮影。更典型的是,這套繪圖《山海經》不是從書店尋獲的,而是魯迅幼年的乳母,一個連自身名姓都未留下的下層女性在告假返鄉(xiāng)時,不知從什么地方弄來的。“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她這么告訴魯迅。長媽媽顯然沒有受過教育;然而在《朝花夕拾》另一處,魯迅說,即便不識字如阿長,一看《二十四孝圖》的圖畫也能滔滔講出一段事跡。YING2011-01-05 08:53:15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