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8-5 出版社:社科 作者:任繼俞 編 頁數(shù):80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南北朝時期是秦漢以后我國政局分裂持續(xù)時間最久的時期。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民族心理和傳統(tǒng)觀念,認為全國的統(tǒng)一是正?,F(xiàn)象,而分裂則是不正?,F(xiàn)象。從中國整個歷史過程來看,應當怎樣評述這一段歷史的地位? 舊史學家一般認為,東晉十六國以及北魏和后來的東西魏及北齊、北周時期,是亂世,東晉及南朝是正統(tǒng),其余王朝都不是正統(tǒng)。這種觀點曾長期影響著人們對魏晉南北朝的如實認識。兩晉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起的重要作用,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察?! 〉谝?,民族大融合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長期融合形成的偉大民族。我國民族大融合歷史上有五次: 第一次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列國紛爭,一通過國家之間的經(jīng)濟交流、文化往來以至戰(zhàn)爭的促進,使得南方北方東方西方各地區(qū)的不同民族融合。春秋以前,楚文化、秦文化還不被中原各族承認。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與佛教第一節(jié) 南朝社會與佛教佛教的盛行和排佛之議僧尼的參政和“謀反”第二節(jié) 梁武帝與佛教關(guān)于梁武帝舍道歸佛梁武帝對佛教的提倡和支持梁武帝的佛教著作和佛學思想(一)三教一致和三教并用思想(二)禁止出家人飲酒食肉,嚴格僧團戒律(三)以靈魂為佛性的“神明成佛”論第三節(jié) 北朝社會與佛教北朝的思想文化與佛教佛教興盛的概況北朝的排佛之論北朝由僧徒發(fā)起的農(nóng)民起義第四節(jié) 北朝的廢佛與興佛北魏太武帝滅佛北魏文成帝的興佛北周武帝的滅佛北周宣、靜帝的興佛第五節(jié) 南北朝時期僧官制度的形成和寺院經(jīng)濟南北朝時期的僧官制度寺院經(jīng)濟第六節(jié) 南北朝時期儒釋道三教的爭論和著作南朝宗炳《明佛論》南朝宋釋慧琳《均善論》南朝齊張融《門律》南朝齊顧歡《夷夏論》關(guān)于《三破論》北周甄鸞《笑道論》北周道安《二教論》第七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中外佛教文化交流通過陸路的內(nèi)外佛教往來通過海路的佛教交流第二章 南北朝的佛典翻譯、譯經(jīng)及重要佛籍介紹第一節(jié) 南北朝佛典翻譯涼州譯經(jīng)和曇無讖譯經(jīng)集團南朝譯經(jīng)之一——佛馱跋陀羅、求那跋陀羅譯經(jīng)集團北朝譯經(jīng)和菩提流支譯經(jīng)集團南朝譯經(jīng)之二——真諦譯經(jīng)集團第二節(jié) 曇無讖的生平和譯籍《方等大集經(jīng)》及其鬼神系統(tǒng)《金光明經(jīng)》的衛(wèi)世護法和懺悔思想《大方等無想經(jīng)》中的女王《菩薩戒本》和菩薩戒第三節(jié) 《大般涅磐經(jīng)》的基本思想涅磐四德——常、樂、我、凈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智慧佛性因果佛性成佛和一闡提“一子想”和“業(yè)報”新解“不定”與“有余義”第四節(jié) 《大方廣華嚴經(jīng)》思想剖析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上的一般特點雜多的出世間體系——信與理、無與有、法身本體與佛智本體“三界唯心”和修心見佛一切關(guān)系的概括:一與多和相即相入深入法界——游方參學和世俗化第五節(jié) 真諦及其譯籍真諦傳略真諦的譯述(一)《十八空論》的唯識空觀(二)《大乘唯識論》論“唯識無塵”(三)《無相思塵論》及其他論“唯識無塵”(四)《佛性論》的“佛性”說(五)“量”論和《如實論反質(zhì)難品》第六節(jié) 《攝大乘論》思想剖析阿黎耶識緣生論(一)阿黎耶識的提出(二)阿黎耶識的本體論性質(zhì)(三)阿黎耶識的地位及余識的作用唯識智與“轉(zhuǎn)依”(一)從“四智”到“四如實智”(二)三種“無分別智”(三)“轉(zhuǎn)依”與涅磐(四)“唯識智”的神秘化:如來三身“三自性”與《三無性論》第七節(jié) 《楞伽經(jīng)》思想剖析從“自心見”建立“三界唯心“阿黎耶識”緣起和“如來藏”緣起言語與自性,涅磐和內(nèi)證禪法和頓漸,五種乘性和一闡提……第三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學派第四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著述第五章 佛教信仰在民間的流行第六章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藝術(shù)附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