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鐘樓

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作者:舒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描述一群北京人三十多年的人生起伏和坎坷遭際的著作。在這部作品里,最初那種強烈地希望“清算”什么的情緒隨著寫作過程的推進,慢慢地得到了緩解。我越來越了悟:“清算”什么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盡管我至今仍然認為,紅衛(wèi)兵當年的那些惡行應該受到清算;而對于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來說,真正深切地吸取那個瘋狂年代的慘痛教訓,永遠避免重蹈覆轍,才是最最重要的。但我必須坦白地承認,這樣一種屬于理性的感悟,在我的主觀心志中,尚沒有徹底完成。因此,細心的讀者大概不難體察,上述兩種情緒在作品中實際上是交織涌現(xiàn)的。對此我只能歸結為:自己還沒有真正完成對昨天的超越。我寄希望于未來。 
  全書約30萬字。作品寫一群北京人三十多年的人生起伏和坎坷遭際。從他們在“文革”爆發(fā)時的少年騷動寫起,一直寫到現(xiàn)在,顯示了中國社會近四十年的巨大變遷。作品情節(jié)生動,大開大闔,扣人心弦,深刻展示了人性的豐富和幽微,底層民眾與權貴階層的對立和沖突。作者集二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積累,數(shù)易其稿,作品帶著一種詩意情懷回望一代人走過的坎坷道路,回望我們民族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沉雄厚重,筆力勁健,充滿激情,在當前文學創(chuàng)作的格局中屬出類拔萃之作。  
  本書適合35歲以上的中青年讀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沉默的鐘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漸漸的,你似乎從文化節(jié)大革命開始時的驚恐萬分,整日里惴惴不安的狀態(tài)走了出來,面對這么多重大的刺激,像是已經(jīng)麻木了。在你的認識里,革命就是革命對象的淚水、流血和死亡,令你心痛或不那么心痛的淚水,你所熟悉和不熟悉的流血和死亡?!狿31
      
      今天, 大多數(shù)人們都意識到,正是文化大革命將中國人人性中的劣根史無前例地誘發(fā)了出來。猜忌、陷害、污蔑、暴力、背叛、殘忍、欺騙、集體的不信任、集體的盲目崇拜、再加上以后集體的忘卻(且不管這忘卻是傷心地不堪回首還是叵測心虛的掩飾)都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狿44
      
      你一進校門就發(fā)現(xiàn)了,那些大字報里也有揭發(fā)批判你父親的內容。那些內容使你更多更多地了解你父親的過去??催^后,它給予你最重要的啟示是,在這所學校里,你對所受到的一切,只能有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忍受。你明白,在這里你所表示出的任何不滿與反抗,都只會招致更加難以忍受的境遇?!狿59
      
      
  •     前兩天剛看了,還真不錯,寫的很真實。
      每每寫到文革的事情,都是悲劇,看來這個時期留下了太多的傷痛。
  •     書中敘道:
      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先前集體的冷漠和過后集體的遺忘。
      沉默的鐘樓。
      讀過這書,隱約聽到。
      傷和痛的糾結,復仇般的筆調,最后理性的寬恕。
      
      
      
  •     60年代中期,毛澤東對階級斗爭形勢做出錯誤判斷,他認為資本主義有復辟的可能,于是他發(fā)動了文化大革命,喊出了“打倒走資派”的口號,然而,這場運動被四人幫利用,最后導致了全國大范圍的動亂,同時也制造出了一大批冤假錯案。
      在那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冷漠,人性扭曲,黑白顛倒。有人選擇反抗,而更多的人,則變得麻木了。雖然后來撥亂反正,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錯誤做法,但它給人們的心靈造成的傷害是刻骨銘心的,十年動亂,給八十年代的青年帶來的損失是深重的,所以,對于那場災難,人們不愿意提起,似乎那場災難成了一個傷疤,一揭就要流血一樣。
      本書的作者沒有用任何華麗的詞藻,只用平淡樸素的語言為我們真實地講述了發(fā)生在十年動亂期間的一系列悲劇故事,從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丑惡和友誼的珍貴。
      那是一場我們不愿提起但又不能回避的災難,我們不愿意提起,除了想起那些悲慘的事情令我們心情沉重以外,更多的是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不愿反思,但作者卻鼓起勇氣,以他在文革中的親身經(jīng)歷來寫成了這部小說。從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透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內心世界以及真善美、假惡丑。
      忘記過去就是背叛,我們在銘記過去的沉重歷史的同時更要學會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
      但愿讀過這本書后,那場災難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     我看到這本書實屬機緣巧合,當時家里有一本舒平寫的《天問》,很不巧是下卷,沒有上卷,無奈上網(wǎng)找,在新浪讀書頻道輸入“舒平”兩個字之后,出現(xiàn)了《沉默的鐘樓》這本書,再一看關于該書的評論才知道,《沉默的鐘樓》就是《天問》,只不過是作者把人物姓名和情節(jié)作了修改和增刪,再仔細一讀,發(fā)現(xiàn)這本書和《天問》大部分情節(jié)是一樣的,懷著一種特別的心情,我把這本書讀完了。
      該書描寫了幾個少年在文革時的種種不幸遭遇,他們在那個動亂的年月里做出了一些極端的行為,當他們終獲平反回城的時候,身邊出現(xiàn)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讓他們感到無奈。“向錢看”成了當時的不良風氣,作者用獨特的語言批判了這種行為。
      可以這么說,書里的主人公在文革時的激進和文革結束面對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出現(xiàn)的種種現(xiàn)像的無奈正是80年代人們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的風格很獨特,作者用獨創(chuàng)的文學語言準確剖析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心理活動。
      這是一部好書,值得一讀。
  •      凌晨四點,躺著看完這本沉默的鐘樓。
       出生于1953的作者,在書中以第二人稱稱謂自己,將我的角色抽離出情節(jié)以盡客觀。西直門以東,東直門以西,安定門以北的皇城根下,發(fā)生的作者稱之為自文革時期開始四十多年的愛恨情仇,有些許同血色浪漫,或許,那個同時代的背景,確實也沒有無法有更多的生活方式。
       故事的主線,是迪克、黃方及黃園之間的情感。死亡,對于那個紛亂的年代,似乎是一件無奇之事。你,從開始經(jīng)歷了黃方父母之死的無措到目睹叉子之死的自制,無不透露著敘述著,這個彰顯了人類丑陋的時代,要活下去,要忍耐。只有忍耐,才有生機。你的爸爸媽媽很聰明,真的,雖然整本書沒有太多敘述這兩位的情節(jié),只有你提及兩次牢記著媽媽說要忍耐。橫向比較你的友伴,沒有誰的父母還能給這些活下來的黑五類子女贍養(yǎng)自己天年的機會。
       這些小孩是幸運的,1966年來臨時,你們尚未長成,不用如你們的父母,將所有的陰暗承接下,以死解脫;這些小孩是不幸的,這場戰(zhàn)爭,毀滅了信仰,毀滅了人性,也似乎可以證明,人性是本惡。你們的成長,背負著什么,僅以希望明天過去而已。我同意作者的認為,這些昨日的痕跡,這些所謂紅衛(wèi)兵的行為,是應該被清算的。而這場戰(zhàn)爭,最讓人厭惡的是,造勢者選擇集體遺忘,是自發(fā)的,還是幕后操縱壓制的。
       這一代孩子正是50后,他們的孩子正是我們這些80后,造就沒有信仰的教育,沒有信仰的國度,這往事,無法如煙。
  •      本書適合35歲以上的中青年讀者。
      
      如果讀之前看到這句介紹,我想,我還是會選擇讀掉它吧。即使事實證明這句話是正確的。
      書是好書。然而不得不承認好書需要的不僅僅是懂它的人來讀它,更需要能承載住它的心境。
      我承認,我只懂的去欣賞它,卻不足以承受欣賞過后的余韻。
      于是,它終于被我束之高閣,而沉重的壓抑,伴隨我很久很久。
  •   不是吧?
    原來個說法來自于你??!
    83年的我,看來有些老了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