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與三代考古論集

出版時間:2011-7-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李伯謙  頁數(shù):37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明探源與三代考古論集》,是1998年作者李伯謙出版《中國青銅文化結(jié)構(gòu)體系研究》之后至2010年底十多年間所寫論文的又一本選集。本論文集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收有11篇文章。研究范圍是夏商周考古。本書可供考古學研究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從事考古工作多年。

書籍目錄

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
關于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幾點設想
以夏商周斷代工程成果為起點深入探討中原古文明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夏文化探索與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
考古學視野的三皇五帝時代
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兩種模式——紅山、良渚、仰韶大墓隨葬玉器觀察隨想
張家港市東山村崧澤文化早中期大墓的啟示
考古所見傳說中黃帝時代社會的歷史真實性
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于文明形成的判斷標準問題
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的三個階段
夏商周考古研究
關于夏文化探索的談話
關于早期夏文化——從夏商周王朝更迭與考古學文化變遷的關系談起
關于夏王朝始年的一些思考
大師姑二里頭文化城址發(fā)現(xiàn)的意義
連云港文化遺跡考察的觀感與聯(lián)想
“禹都陽城”的新證跡
新砦遺址發(fā)掘與夏文化三個發(fā)展階段的提出
先商文化研究的新征程
對鄭州商城的再認識
從殷墟青銅器族徽所代表的族氏的地理分布看商王朝的統(tǒng)轄范圍與統(tǒng)轄措施
晚商時期中國青銅文化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關系
江南考古的重大突破——為紀念吳城遺址發(fā)掘三十周年而作
解讀盤龍城——盤龍城商城的性質(zhì)及其意義
大辛莊甲骨文與商王朝對東方的經(jīng)營
北方與中原文化交流的生動寫照
漢中出土商代青銅器族屬問題的再討論
商周時期車馬埋葬研究的新進展
殷墟宮室建筑研究的新成果
夏商周年代學的考古學基礎
商周青銅器的區(qū)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初探
夏商周斷代工程考古課題的新進展
洛陽夏商周都城研究的有益啟示
對皖南商周青銅器的幾點新認識
關于嶺南地區(qū)何時開始鑄造青銅器的再討論
土墩墓考古的新收獲和新思考
嶺南地區(qū)周代考古年代學的新標尺
粵東地區(qū)文明化進程的考古學觀察
《先周文化探索》讀后的若干思考
也談武王伐紂之年
繼往開來譜新篇
讀《周代用玉制度研究》
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窖藏青銅器筆談
談談近十年來的兩周考古
晉文化研究
晉侯墓地發(fā)掘與研究
晉侯蘇鐘的年代問題
從晉侯墓地看西周公墓墓地制度的幾個問題
也談楊姑壺銘文的釋讀
晉穆侯夫人隨葬玉器反映的西周后期用玉觀念的變化
晉侯墓地墓主之再研究
叔矢方鼎銘文考釋
晉侯墓地墓主推定之再思
關于有銘晉侯銅人的討論
眉縣楊家村出土青銅器與晉侯墓地若干問題的研究
從長時段著眼的晉系墓葬研究
焚馬盤銘文與晉侯墓地排序
晉伯卣及其相關問題
魏公簋與晉國早期歷史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第六是邢臺東先賢一期遺存的發(fā)現(xiàn)。邢臺在20世紀50年代城市建設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過很多商代的遺址,其中曹演莊遺址是大家都熟悉的。東先賢遺址一共分為五期,一期和殷墟洹北商城內(nèi)的花園莊早段遺存非常接近而略晚,基本上可視為一期,而這一期在邢臺的分布范圍是非常廣泛的,這樣我們就不能不把邢臺與商代前期祖乙的都城——邢都聯(lián)系起來。 第七是關于商周分界的界標的確定。這一界標的確定,主要取決于在陜西西安豐鎬遺址的考古發(fā)掘。豐鎬是西周都城的所在地。解放前,前中央研究院曾派石璋如先生到這里作過調(diào)查。新中國成立以后,50年代初就開始了豐鎬遺址的調(diào)查和發(fā)掘,但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一處理想的地點,能夠把先周和西周的地層關系連接起來。斷代工程啟動以后,1996年,在灃西食品廠一個編號為T1的探方中,發(fā)現(xiàn)了從西周中期到先周晚期連續(xù)的地層疊壓關系,最下面的是一個編號為H18的灰坑,灰坑內(nèi)發(fā)現(xiàn)了20多件可以復原的器物。1997年在西安召開先周文化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它是先周文化最晚期的一個單位。覆蓋在其上面的是T1第4層,為西周初的一個地層。打破第4層的有一些西周早期的灰坑,西周早期的灰坑又被中期的地層和灰坑所打破。以H18為中心的這組連續(xù)地層疊壓關系,從考古學上找到了從先周最晚期到西周最早期的實物證據(jù),它無疑是反映商周文化交替的一個界標。經(jīng)過碳十四系列年代測定,從T1第4層到H18,它的年代范圍為公元前1020年至前1050年。這個年代數(shù)據(jù)大大縮短了可供選擇的武王伐紂的年代范圍。然后又參驗其他的研究成果,如天文、歷法的研究等,最終推定了武王伐紂的年代為公元前1046年。 第八是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H108“成周”卜甲的發(fā)現(xiàn)和豐鎬、琉璃河、天馬一曲村西周文化分期,以及對北趙晉侯墓地排序的研究取得的重大進展。H108是琉璃河遺址分期中屬于一期的一個單位,刻有“成周”二字的卜甲的發(fā)現(xiàn),證明琉璃河古城的始建不能早于成王時期。豐鎬是宗周所在地,房山玻璃河是燕國的始封地,天馬一曲村是晉國的始封地,將這一系列地點聯(lián)結(jié)起來,就形成了一個西周考古學文化分期體系。而晉侯墓地排序及墓主的確定,更為推定相對應的周王的年代樹立了一個參照系。 第九是根據(jù)商王武五次月食卜辭的排序研究成果,運用天文回推計算方法,得出武丁在位年為公元前1250年至前1192年。根據(jù)甲骨文周祭祀譜研究成果,推定出了商末三王即文丁、帝乙、帝辛的年代。

編輯推薦

《文明探源與三代考古論集》可供考古學研究者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明探源與三代考古論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此書李伯謙先生1998年以后的論文集,包括古代文明、夏商周考古、晉侯墓地相關青銅器的研究,非常好!
  •   能清楚的了解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文明。
  •   李伯謙先生的第二部文集,值得收藏!
  •   李先生的又一本論文集,每一篇都值得細細品讀。
  •   李先生的最經(jīng)典的文章都收了進去,需要好好學習!
  •   老師也說這本書挺好,看來我的眼光也挺好
  •   感覺很好 。長度少于10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