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余元洲 新華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余元洲 頁數(shù):311
前言
一、白文本與白話文對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典籍,周谷城先生當年曾提倡讀白文本,我以為是有道理的。白文本不同于白話本:后者已譯為現(xiàn)代白話,而前者既無今譯,也無注疏,大體保留古文的原樣。有人說,白話文易讀,而白文本(有)難度。這話不假,所以周先生在提倡讀白文本的同時,也主張出一些古籍今譯本。本來,白文本與今譯白話各有短長,不應厚此薄彼(我自己的《老子新編》中也有譯文,還是雙語的)?,F(xiàn)在的問題是,后者之短與前者之長一樣,都不大容易為人們所認識到。比如,譯成了白話后,明白易懂是個優(yōu)點,但卻有如“吃別人嚼過的饃”,不僅無味,而且弄不好還會反胃。白文本則不然,雖說難“啃”點兒,但吃到嘴里卻像是煮得半生的蹄膀,越嚼越香。也因此之故,即使只讀懂其中的一部分,甚而至于哪怕只一點點兒,也會使人受益不淺,或者至少饒有興味。這使我突想到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所作的自畫像:“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是啊,好書人讀書不求甚解;懂多懂少,都高興得不得了。反觀我自己幾十年的讀書經(jīng)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過,書讀得久了,慢慢也許能摸出點兒門道兒來。這不,我自己就“發(fā)明”了一種“整體讀書法”(the Whole-Reading Method),2003年底還應邀到河南商丘師范學院外語系就此用英語作了一個超小型的“學術報告”。
內容概要
《春秋通敘》將《左傳》與《國語》二合為一。《春秋通敘》使人物和事件變得更為清晰,突出春秋睦的歷史演進軌跡,改編年體國別體為現(xiàn)代章節(jié)體必要時借助《通覽》和《史記》。
作者簡介
余元洲,男,文學學士,經(jīng)濟學碩士,法學博士和巳出站博士后;江漢大學法學教授;湖北省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古典主義歌曲創(chuàng)作之探索者。 除本書外,現(xiàn)已出版6本專著:《論貨幣二重化》(199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律制度改革研究》(2001年)、《公有制市場經(jīng)濟與民法革命》(2001年)、《論聯(lián)合國的新角色》(2005年)、《老子新編》(2007年)和《哲經(jīng)策論十篇》(2008年)?! “l(fā)表文章60余篇,重要的有:《論建立中華經(jīng)濟共同體》(1993年);《論人民政協(xié)的性質、地位與作用》(1995年)、《論信托經(jīng)營制》(1996年)、《論民法革命》(1997年)、《貨幣二重化與國際貨幣體制改革問題》(1998年)、《國際金融危機與IMF法制變革》(1999年);《論政治壟斷競爭》(2001年)、《論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2005年)、《美元——合法的偽鈔》(2005年);《“遠攻近交”與區(qū)域整合》(2005年)及《亞洲區(qū)域合作方略》(2006年)。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周室衰微第二章 鄭莊才露第三章 齊桓首霸第四章 宋襄示仁第五章 晉文功業(yè)第六章 秦穆圖興第七章 楚莊問鼎第八章 中原逐鹿第九章 弭兵盟會第十章 子產(chǎn)治鄭第十一章 晏嬰相齊第十二章 魯國改制第十三章 吳越興替第十四章 晉末國政第十五章 左國拾遺附錄:關于整體讀書法與史學研究的一封信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夏,公伐齊,納子糾?;腹攒煜热?。秋,師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我(魯)師敗績,(魯莊)公喪戎路,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鮑叔帥師來言日:“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于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脫,釋放)之。歸而以告(小白)日:“管夷吾治于高侯,使相可也。”(齊桓)公從之。二、管仲對齊桓公問政《國語·齊語》: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為宰,辭日:“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凍餒,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者,則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國家者,則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寬惠柔民,弗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結于百姓,弗若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弗若也;執(zhí)抱鼓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腹眨骸胺蚬芤奈嵘涔讶酥秀^,是以濱于死?!滨U叔對日:“夫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猶是也。”桓公日;“若何?”鮑子對日:“請諸魯?!被腹眨骸笆┎?,魯君之謀臣也,夫知吾將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鮑子對日:“使人請諸魯,日:。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瘎t予我矣?!被腹拐堉T魯,如鮑叔之言。莊公以問施伯,施伯對日:“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國,則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莊公日:“若何?”施伯對日:“殺而以其尸授之?!鼻f公將殺管仲,齊使者請日:“寡君欲親以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猶未得請也。請生之?!庇谑乔f公使束縛以予齊使,齊使受之而退。比至,三釁、三浴之。桓公秦逆之于郊,而與之坐而問焉,日:“昔吾先君襄公筑臺以為高位,田、狩、畢、弋,不聽國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嬪,陳妾數(shù)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繡。戎士凍餒,戎車待游車之剪,戎士待陳妾之馀。優(yōu)笑在前,賢材在后。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恐宗廟之不掃除,社稷之不血食,敢問為此若何?”管子對日:“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遠績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設象以為民紀,式權以相應,比綴以度,竱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班序顛毛,以為民紀統(tǒng)?!被腹唬骸盀橹艉??”管子對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參其國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而慎用其六柄焉?!被腹唬骸俺擅裰氯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八拿裾?,勿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嚨,其事易?!惫唬骸疤幨俊⑥r(nóng)、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圣王之處士也,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nóng)。就田野?!傲罘蚴?,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恒為士?!傲罘蚬?,群萃而州處,審其四時,辨其功苦,權節(jié)其用,論比協(xié)材,旦暮從事,施于四方,以飭其子弟,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為工?!傲罘蛏蹋狠投萏?,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無,市賤鬻貴,旦暮從事于此,以飭其子弟,相語以利,相示以賴,相陳以知賈。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為商?!傲罘蜣r(nóng),群萃而州處,察其四時,權節(jié)其用,耒、耜、枷、芟,及寒,擊篥除田,以待時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镩,以旦暮從事于田野。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神棱禳霜體途足,暴其發(fā)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于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生物農(nóng)之子恒為農(nóng),野處而不暖。其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有司見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被腹唬骸岸裰尤艉??”管子對曰:“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被腹唬骸吧?。”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公帥五鄉(xiāng)焉,國子帥五鄉(xiāng)焉,高子帥五鄉(xiāng)焉。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鄉(xiāng),澤立三虞,山立三衡。桓公曰:“吾欲從事于諸侯,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國未安?!被腹眨骸鞍矅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靶夼f法,擇其善者而業(yè)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桓公曰:“諾?!彼煨夼f法,擇其善者而業(yè)用之;遂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國既安矣,桓公曰:“國安矣,其可乎?”管子對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則大國亦將正卒伍,修甲兵,則難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國諸侯有守御之備,則難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諸侯,則事可以隱令,可以寄政?!被腹唬骸盀橹艉危俊惫茏訉υ唬骸白鲀日能娏钛??!被腹唬骸吧?。”管子于是制國:“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里,里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焉。以為軍令: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里,故五十人為小戎,里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xiāng),故二千人為旅,鄉(xiāng)良人帥之;五鄉(xiāng)一帥,故萬人為一軍,五鄉(xiāng)之帥帥之。三軍,故有中軍之鼓,有國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彌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內教既成,令勿使遷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喪同恤,禍災共之。人與人相疇,家與家相疇,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zhàn)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zhàn)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居同樂,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則同固,戰(zhàn)則同強。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pre>后記
我與歷史學的親密接觸。是偶然,也是緣分。算起來,30多年了。那是1975年2月,高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農(nóng)正于得起勁時,被大隊領導安排去當民辦教師,還老大的不高興。心想:就這么點兒本事,能教什么呢?誰知,“趕鴨子上架”,還真上去了!頭一個半年,是令我在兩個“分校”(實為分散在“菜灣”、“劉井”兩個生產(chǎn)隊的獨立教學點)做“校長”兼唯一的教師(上下午輪教,兩處各半天)。半年后,也許是因為兼任大隊團支部副書記職務的原因吧,調到大隊部所在地的中心學校教二年級、五年級和初中班。順便說,我兼此職的最大“政績”,是到中心學校后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一個面向全公社發(fā)行的油印紙媒體——《前鋒報》,沒想到此舉竟差點兒把本職工作給砸了(此事已妥處,不提它吧)。在初中部,除了數(shù)學外,幾年下來幾乎教遍了其所開設的所有課程: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當然,還有外語。在所有這些不得不硬著頭皮承接下來的教學任務中,對我來說難度最大、因而也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科目是歷史。因為,從“文革”開始的小學五年級起,這一直是我學得最差的一門功課。行話說得好,“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晌耶敃r自己只有半瓢水,如不添加,“澆”(教)到每個學生“頭”上豈不僅有一小匙兒?!無奈之下,只好暗下功夫,想法補上。而“補”的辦法,也只能是搜羅一切所能搜集到的歷史書籍(其中好像有吳于瑾、周一良先生合著的《世界通史》),囫圇吞棗地亂讀一通。嘿,你還別說,讀來讀去竟然從中讀出了那么一點兒興趣,以至于后來再沒有機會教歷史了,卻仍對歷史學有所偏愛。編輯推薦
先秦古文,難度大于秦漢以降;讀懂《春秋通敘》,二十四史不在話下。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