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年6月1日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鄧榮森 頁數(shù):22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氧化溝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主要介紹氧化溝污水處理的理論及技術,理論篇主要包括理論基礎、氧化溝生物處理原理、設計計算特點等,還特別介紹了氧化溝的供氧混合與推流的計算方法;技術篇主要包括氧化溝污水處理廠的工程設計及氧化溝設計計算例題、現(xiàn)行的各種氧化溝及特征、氧化溝的建造、啟動、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常見故障處理以及一些簡便的工況判別方法等,最后舉出氧化溝的典型工程實例,對氧化溝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給予了評估?!堆趸瘻衔鬯幚砝碚撆c技術》也涵蓋了有關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問題以及氧化溝的除磷脫氮技術。
書籍目錄
理論篇第1章 氧化溝技術的發(fā)展1.1 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發(fā)展1.1.1 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發(fā)展歷史1.1.2 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由來1.2 氧化溝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發(fā)展1.2.1 氧化溝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2 氧化溝技術的演變和發(fā)展1.3 氧化溝技術的應用1.3.1 氧化溝技術在國外的應用1.3.2 氧化溝技術在國內的應用1.4 氧化溝技術的展望第2章 反應器基礎2.1 反應器的反應速率與反應級數(shù)2.1.1 反應速率2.1.2 反應級數(shù)2.1.3 反應級數(shù)的確定2.2 酶促反應基礎2.2.1 米-門方程2.2.2 莫諾方程2.3 物料衡算方程2.4 停留時間函數(shù)及其測定2.5 用示蹤劑試驗分析反應器的水力特性2.5.1 示蹤劑試驗分析的原理2.5.2 示蹤劑類型2.5.3 示蹤劑試驗的測定方法2.6 污水處理中反應器類型2.6.1 間歇式反應器2.6.2 理想推流型反應器2.6.3 理想完全混合反應器2.6.4 彌散型反應器2.6.5 氧化溝活性污泥法反應器第3章 生物處理原理基礎3.1 生物處理中的微生物3.1.1 細菌(真細菌)3.1.2 真菌3.1.3 原生動物3.1.4 后生動物3.2 微生物細胞原生質的經(jīng)驗分子式3.3 污水處理中的特殊微生物3.4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基礎3.4.1 微生物的生長規(guī)律3.4.2 底物利用速率與微生物增殖速率3.5 活性污泥法基本數(shù)學模型3.5.1 建立模型的假設3.5.2 ??戏茽柕?ECkenfelder)模型3.5.3 勞侖斯-麥卡蒂(Lawrence—McCarty)模型3.5.4 麥金尼(Mckinncy)模型3.5.5 三種活性污泥模式分析3.5.6 活性污泥數(shù)學模型的新進展3.5.7 BOD去除的需氧量3.5.8 最終出水BOD的計算3.5.9 營養(yǎng)需要3.6 生物脫氮原理3.6.1 生物硝化過程和硝化動力學3.6.2 生物反硝化過程和動力學3.6.3 硝化需氧量3.6.4 生物脫氮系統(tǒng)的總需氧量3.6.5 堿度校核3.6.6 生物脫氮系統(tǒng)3.6.7 脫氮進展3.7 生物除磷原理3.7.1 生物除磷的意義3.7.2 生物除磷原理3.7.3 生物除磷系統(tǒng)3.7.4 影響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3.7.5 生物除磷的新發(fā)展3.8 生物除磷脫氮間的矛盾關系及某些解決方法3.8.1 泥齡3.8.2 碳源3.8.3 硝酸鹽3.8.4 系統(tǒng)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問題3.8.5 釋磷與吸磷的容量問題3.9 典型的連續(xù)流生物脫氮除磷工藝介紹3.9.1 Bardenpho工藝系列3.9.2 UCT工藝3.9.3 A/O工藝系列3.9.4 A2/O工藝改進型工藝3.9.5 氧化溝的脫氮除磷工藝第4章 氧化溝的供氧與推流混合4.1 傳質理論4.1.1 傳質4.1.2 平衡關系式4.2 傳氧模式4.3 需氧量與供氧量的確定4.4 氧化溝的推流混合4.4.1 飛力公司的計算方法4.4.2 丹麥LJM公司的計算方法4.4.3 推流器設計注意事項技術篇第5章 氧化溝的技術特征5.1 氧化溝的反應器特征5.1.1 傳統(tǒng)氧化溝及其基本特征5.1.2 Orbal氧化溝基本特征5.1.3 Carrousel氧化溝基本特征5.1.4 OC0氧化溝工藝特征5.1.5 一體化氧化溝5.2 氧化溝生化反應動力學特征5.3 氧化溝的水力學特征5.3.1 氧化溝的水力學流態(tài)特征5.3.2 氧化溝的流場分布特征5.3.3 一體化氧化溝的三維流場模擬與分析5.4 氧化溝處理工藝的特點第6章 氧化溝城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6.1 工程設計依據(jù)6.2 處理工藝流程的選擇依據(jù)6.3 廠址選擇和總體布置6.4 氧化溝工藝的設計導則6.4.1 氧化溝容積設計6.4.2 需氧量及氧化溝的阻力水頭損失的設計計算6.4.3 沉淀池設計6.5 各種氧化溝技術的設計計算6.5.1 延時曝氣型氧化溝設計計算6.5.2 高負荷氧化溝6.5.3 一體化氧化溝設計計算6.5.4 Carrousel 2000氧化溝設計計算6.5.5 Orbal氧化溝設計計算第7章 氧化溝的曝氣和混合推動設備7.1 概述7.2 曝氣設備7.2.1 水平軸曝氣機7.2.2 垂直軸表面曝氣機7.2.3 自吸螺旋曝氣機7.2.4 射流曝氣機7.2.5 導管式曝氣機(DTA)7.2.6 混合曝氣系統(tǒng)7.3 水下推進設備7.4 其他專用設備7.5‘氧化溝曝氣設備選型及設計關鍵第8章 氧化溝的各種變型工藝特點及設計關鍵8.1 帕斯維爾(Pasveer)氧化溝8.1.1 Pasveer氧化溝發(fā)展8.1.2 Pasveer氧化溝的特征8.2 Carrousel氧化溝8.2.1 Carrousel氧化溝的發(fā)展和技術特點8.2.2 Carrousel氧化溝的工藝演變8.3 奧貝爾(Orbal)氧化溝8.3.1 Orbal氧化溝發(fā)展8.3.2 Orbal氧化溝的特征8.3.3 Orbal氧化溝的脫氮功能8.3.4 Orbal氧化溝的基本特點8.4 DE型氧化溝8.4.1 DE型氧化溝特征8.4.2 DE型氧化溝脫氮8.4.3 DE型氧化溝生物除磷過程8.5 T型氧化溝8.5.1 基本特征8.5.2 三溝式氧化溝轉刷的布置8.5.3 工藝運行方式8.6 一體化氧化溝8.6.1 一體化氧化溝的發(fā)展和技術特點8.6.2 一體化氧化溝的不同類型8.7 其他環(huán)形反應器8.7.1 合建式三環(huán)工藝(CTCT工藝)8.7.2 逆流曝氣工藝8.8 幾種環(huán)形反應器的比較第9章 氧化溝在工業(y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9.1 概況9.2 工業(yè)廢水的可生化性討論9.2.1 概述9.2.2 可生化性的實質9.2.3 判斷能否進行生物處理的方法9.3 實例9.3.1 混凝沉淀、一體化氧化溝工藝處理化纖廢水9.3.2 Carrousel氧化溝處理麥草漿中段廢水9.3.3 Orbal氧化溝在煉油污水處理上的應用9.3.4 水解-接觸氧化-合建式氧化溝工藝處理工業(yè)廢水的應用9.3.5 氧化溝處理釀酒廢水第10章 氧化溝的建造10.1 氧化溝的土建施工10.1.1 抗浮處理10.1.2 軟基處理10.1.3 防滲處理10.1.4 預留、預埋件及設備安裝要求10.2 氧化溝的設備安裝10.3 氧化溝的池型10.4 氧化溝的有效水深和溝寬10.5 導流墻和擋流板lO.6 曝氣器的位置10.7 進出水口10.8 放空管和半放空管10.9 伸縮縫10.10 走道板10.11 工程驗收10.12 聯(lián)動試車第11章 培菌及調試11.1 培菌11.2 運行調試11.3 測試項目11.4 水樣采集和處理第12章 氧化溝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12.1 概述12.2 氧化溝污水處理廠主要構筑物的運行管理12.2.1 格柵12.2.2 沉砂池12.2.3 初沉池12.2.4 氧化溝曝氣池12.2.5 二沉池12.2.6 濃縮池12.3 氧化溝系統(tǒng)的運行調度12.4 氧化溝系統(tǒng)的主要機械設備的維護與管理12.5 氧化溝系統(tǒng)運行狀況的簡易評價方法12.6 城市排水系統(tǒng)對污水處理廠的影響第13章 氧化溝活性污泥法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13.1 污泥膨脹13.1.1 絲狀菌引起的污泥膨脹13.1.2 控制污泥膨脹的選擇器工藝13.1.3 控制污泥膨脹的其他方法13.2 污泥上浮13.3 活性污泥法形成大量泡沫13.4 水質水量波動13.5 混合攪拌流動不暢13.6 設備發(fā)熱13.7 脫氮效果不好13.8 除磷效果不佳13.9 難降解物質的處理措施第14章 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工程實例14.1 國內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工程實例14.1.1 萊陽市污水處理工程14.1.2 西安市北石橋DE型氧化溝污水處理廠14.1.3 邯鄲市東三溝式氧化溝污水處理廠14.1.4 四川新都一體化氧化溝污水處理工程14.2 國外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工程實例14.2.1 GOTHA STP帶有同時硝化反硝化的污水廠14.2.2 Faaborg污水處理廠14.2.3 Ringe污水處理廠14.2.4 Lillered污水處理廠14.2.5 德國化工巨頭BASF的污水處理設施第15章 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經(jīng)濟評估15.1 氧化溝的技術經(jīng)濟評估15.1.1 國內部分污水處理廠經(jīng)濟指標比較15.1.2 氧化溝工藝在國外的評價15.2 不同工藝經(jīng)濟技術指標的定性分析15.3 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附錄附錄1 氧在蒸餾水中的溶解度附錄2 水溫和飽和蒸汽壓力的關系附錄3 海拔高度與大氣壓力的關系附錄4 常用標準與法規(guī)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