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中國醫(yī)藥科技 作者:張錫純|主編:吳少禎|校注:于華蕓 頁數(shù):710 譯者:于華蕓 注解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為清末民國初中西醫(yī)匯通代表醫(yī)家張錫純所著。全書共八期。
前七期30卷于1918~1934年陸續(xù)刊行。其中前三期合編為醫(yī)方,按治陰虛勞熱、治喘息、治消渴、治淋濁等證候分34類,收錄奇效驗方180余首;第四期為中西藥物講義,介紹中藥80余味,常用西藥近50味;第五期為醫(yī)論醫(yī)話;第六期為醫(yī)案,栽虛勞喘嗽、血病、肢體疼痛等臨床驗案百余則;第七期為傷寒論講義,系張氏去世后,其子張蔭潮整理遺稿后付梓而成,并附溫病遺方8首;第八期為其孫張銘勛1957
年所獻張氏未出版的遺稿。此書是張錫純一生臨床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不僅內(nèi)容豐富,且獨樹一幟,中西結(jié)合,大膽創(chuàng)新,在醫(yī)林中影響頗深,被譽為“第一可法之書
”,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性和參考價值。
本次整理以保持張錫純原著原意為原則,按出版年代順序分期分卷整理,每期又選最后一版作為底本,并參閱1957年河北省衛(wèi)生工作者協(xié)會審訂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進行??秉c校,以利讀者閱讀。
書籍目錄
前三期合編第一卷
前三期合編第二卷
前三期合編第三卷
前三期合編第四卷
前三期合編第五卷
前三期合編第六卷
前三期合編第七卷
前三期合編第八卷
第四期第一卷
第四期第二卷
第四期第三卷
第四期第四卷
第四期第五卷
第五期第一卷
第五期第二卷
第五期第三卷
第五期第四卷
第五期第五卷
第五期第六卷
第五期第七卷
第五期第八卷
第六期第一卷
第六期第二卷
第六期第三卷
第六期第四卷
第六期第五卷
第七期第一卷
第七期第二卷
第七期第三卷
第七期第四卷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人之水飲,非陽氣不能宣通。上焦陽虛者,水飲停于膈上。中焦陽虛者,水飲停于脾胃。下焦陽虛者,水飲停于膀胱。水飲停蓄既久,遂漸漬于周身,而頭面肢體皆腫,甚或腹如抱甕而膨脹成矣。此方用苓桂術(shù)甘湯以助上焦之陽,即用甘草協(xié)同人參、干姜,以助中焦之陽。又人參同附子,名參附湯(能固下焦元陽將脫),協(xié)同桂枝,更能助下焦之陽(桂枝上達胸膈,下通膀胱,故腎氣丸用桂枝不用肉桂)。三焦陽氣宣通,水飲亦隨之宣通,而不復停滯為患矣。至靈仙與人參并用,治氣虛小便不利甚效(此由實驗而知,故前所載宣陽湯并用之),而其通利之性,又能運化術(shù)、草之補力,俾脹滿者服之,毫無滯礙,故加之以為佐使也。若藥服數(shù)劑后,脈仍如故,病雖見愈,實無大效,此真火衰微太甚,恐非草木之品所能成功。故又用生硫黃少許,以補助相火。諸家本草謂其能使大便潤,小便長,補火之中大有行水之力,故用之因涼成水腫者尤良也。第八卷載有服生硫黃法,其中有治水腫之驗案宜參觀。脈沉水腫與脈浮水腫迥異。脈浮者,多系風水,腠理閉塞,小便不利。當以《金匱》越婢湯發(fā)之,通身得汗,小便自利。若浮而兼數(shù)者,當是陰虛火動,宜兼用涼潤滋陰之藥。脈沉水腫,亦未可遽以涼斷。若沉而按之有力者,系下焦蘊熱未化,仍當用涼潤之藥,滋陰以化其陽,小便自利。惟其脈沉而且遲,微弱欲無,詢之更自覺寒涼者,方可放膽用此湯無礙?;虻螯S,試驗漸漸加多,亦可奏效。特是腫之劇者,脈之部位皆腫,似難辨其沉浮與有力無力,必重按移時,使按處成凹,始能細細辨認。按:苓桂術(shù)甘湯為治上焦停飲之神方?!督饏T》日: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shù)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喻嘉言注云:呼氣短,宜用苓桂術(shù)甘湯,以化太陽(膈上)之氣;吸氣短,宜用腎氣丸,以納少陰(腎經(jīng))之氣。推喻氏之意,以為呼氣短,則上焦陽虛,吸氣短,則下焦陰虛,故二方分途施治。然以之為學者說法,以自明其別有會心則可;以之釋《金匱》,謂其文中之意本如是則不可。何者?仲景當日著書立言,原期后世易于率由,使二方果如此分用,仲景何竟統(tǒng)同言之,致后世費如此推測。蓋膈上與膀胱相隔雖遠,實皆太陽寒水之所統(tǒng)貫。太陽者,天也,膈上也。寒水者,水也,腎之腑膀胱也。水氣上升而為云,復得天氣下降而為水,天水相連,升降一氣,此太陽寒水所以相并而為一經(jīng)也。愚臨證體驗多年,見有膈上氣旺而膺胸開朗者,必能運化水飲,下達膀胱,此用苓桂術(shù)甘湯治飲之理也。見有腎氣旺而膀胱流通者,又必能吸引水飲,下歸膀胱,此用腎氣丸治飲之理也。故仲景于上焦有微飲而短氣者,并出兩方,任人取用其一,皆能立建功效。況桂枝為宣通水飲之妙藥,茯苓為淡滲水飲之要品,又為二方之所同乎。且《金匱》之所謂短氣,乃呼氣短,非吸氣短也。何以言之?吸氣短者,吸不歸根即吐出,《神農(nóng)本經(jīng)》所謂吐吸,即喘之替言也?!督饏T》之文,有單言喘者,又有短氣與喘并舉者。若謂短氣有微飲句,當兼呼氣短與吸氣短而言,而喘與短氣并舉者,又當作何解耶(惟論溢飲變其文日氣短似言吸氣短)?用越婢湯治風水,愚曾經(jīng)驗,遇藥病相投,功效甚捷。
編輯推薦
《中醫(y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臨床經(jīng)典名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是河北鹽山縣已故名醫(yī)張錫純(1860-1933年)所著。原書從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陸續(xù)刊行。第一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將三期合編,分上、下兩冊出版,共八卷,即現(xiàn)行的前三期合編,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冊,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兩冊,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冊,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書共七期,30卷。越千年·集大成、揚華夏璀璨文明!承正統(tǒng)·聚經(jīng)典、展中醫(yī)智慧之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