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五洲傳播出版社  作者:王廣西  頁數(shù):14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武術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tài),它以攻防搏擊為表現(xiàn)形式,以豐富的套路、招式、功法為具體內容,在激烈的身體對抗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敢于勝利并善于勝利的性格特征。    中國武術是千百年來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武技一道的體現(xiàn),也是民族心理個性在健身自衛(wèi)領域的合理反映。中國武術的哲學核心是儒家的中和養(yǎng)氣之說,同時又融匯了道家的守靜致柔、釋家的禪定參悟等諸多理論,呈現(xiàn)出三教合一的文化風貌,深蘊著天人合一的東方韻趣,從而構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文化”。    中國武術不僅僅是搏擊術,更不是單純的拳腳運動,也不是力氣與技法的簡單結合,它飽含著哲理,深蘊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以一種近乎完美的運動形式詮釋著某種古老的哲學思想,追求那種完美而和諧的人生境界。

作者簡介

王廣西(1941-2008),筆名陸草,河南西峽人。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生前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中原武術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近代文學和武林文化研究,著有《佛學與中國近代詩壇》《左宗棠》《中國武術與武林氣質》《中國武術》《功夫——中國武術文化》《中原文化大典•武術卷》等。

書籍目錄

壹/武術淵源貳/武學之道叁/武術流派  少林拳系  武當拳系  峨眉拳系  南拳拳系  太極拳系  形意拳系  八卦拳系肆/兵器  短兵器  長兵器  暗器伍/習武三階段陸/武術特點  (一)系統(tǒng)性  (二)有序性  (三)漸進性  (四)本德性  (五)觀賞性柒/武林與江湖  江湖瑣談  走鏢  護院  江湖拳師捌/武術與養(yǎng)生  武術的健身功能  練武不等于長壽  順應自然乃長壽之本玖/談談氣功  歷史上的四次大發(fā)展  挑戰(zhàn)生理極限拾/武術與文學影視  從《游俠列傳》到《寶劍金釵》  新派武俠小說  武打影視拾壹/歷史與未來歷史上的兩次大挑戰(zhàn)已經(jīng)開始的第三次大挑戰(zhàn)發(fā)展趨勢拾貳/練武注意事項附  中國武術重要流派簡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壹/武術淵源中國武術,古稱“拳勇” “技擊”,民國時期又稱“國術”,外國人則稱之為“功夫”。武術起源于遠古人類與野獸的搏斗和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早在春秋時期(前770-前476),《詩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無拳無勇,職為亂階”的說法。《禮記》記載:“凡士執(zhí)技論功,適四衛(wèi),強股肱,質射御?!北砻鳟敃r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技擊性質的比賽。后來又出現(xiàn)了定期的比武大會,即“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上)”?!肚f子》中記載了趙王養(yǎng)劍士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到了漢代(前206-公元220),武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河南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不少描繪武術動作的圖畫,像“擊劍圖”“舞劍圖”“空手奪槍圖”“劍戟對刺圖”等,反映出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單練套路和對練拳路。另外,從春秋時期起,道家行氣術就已初具雛形。老子提倡“致虛極,守靜篤”,“營魄抱一,專氣致柔”;莊子(約前369-前286)提出“吹噓呼吸,吐故納新”。戰(zhàn)國(前475-前221)初期的《行氣玉佩銘》,已經(jīng)完整地記錄了行氣的方法。老莊的養(yǎng)氣理論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后來成為中國武術內功訓練的基礎。老子所揭示的某些哲理,諸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大巧若拙等,后來被中國武術的各種拳派普遍吸收,更被各內家拳派奉為技擊原則。內外兼修、形神合一是中國武術的基本特征。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武術與行氣逐漸互相融合,武術家通過系統(tǒng)的行氣訓練以充分調動體內的潛在能量,達到“以意領氣,以氣催力”的技擊目的。

編輯推薦

《中國功夫》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功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3條)

 
 

  •   與以前的那版相比略有些刪減,但對中國武術文化介紹較好,對武術愛好者有些幫助,但內容略顯簡略
  •   是武術類的綜合描述,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做了全面介紹。
  •   對中國的武術有一個系統(tǒng)的簡介
  •   此書是關于中國功夫的歷史和發(fā)展。是研究中國功夫的重要資料。
  •   基本上每個男孩子在童年都對功夫比較感興趣,這是天性,后來才知道,大俠不是那么好當?shù)?。這書看起來很有趣,也算一種文化。
  •   了解中國功夫的通俗讀物
  •   想要粗略了解中國功夫,可以看看!
  •   還可以的一本書,增加了對中國功夫的了解
  •   有些章節(jié)給我不小的啟發(fā),有些章節(jié)解決了十幾年的困惑,這倒是我沒想到的。書中最后附著的一張武術流派的表格很有用,作者很實在,考證不出的地方就闕如,不像有的人那樣為顯示有學問就語焉不詳?shù)靥钌先ィ箒y了思緒。
  •   這書是代朋友購買的,他說書很好,他可是一個功夫迷。
  •   沒有真功夫的人寫不出相關感受
  •   書面上難得比較用心寫的功夫書,從歷史,典故,門派等進行闡述。
  •   李小龍,國人的驕傲,一代巨星,確實佩服!《李小龍傳奇》也很好看
  •   這只是一些簡單的普及書本,知識點不深,但是還是很值得讀讀的!
  •   弟弟喜歡李小龍,特意買給他看的
  •   打折的時候買的,內容很好,就是有脫膠
  •   就是買來湊數(shù)的!一般的!
  •   大致翻看了一下,主要是了解,還不錯。質量好!
  •   不錯 便宜 質量也很好
  •   yeah~~~~~
  •   還不錯 ,送朋友的!
  •   去偽存真 國術
  •   可以啊,還不錯!~
  •   喜歡自己的東西,喜歡自己的書。。
  •   一定要看~
  •   沒想到作者是個很不一般的練家子,可惜已經(jīng)過世了。本書是由作者的兒子整理的,整理者在后記中提到了,這只是他父親遺留資料的一部份,要不這本書會更精彩。書的內容確實少了些,主要覺得對中國主要的武術流派的介紹太過簡略,很不過癮的說。書中有些觀點很深刻,看來作者是深有體會。另外還有一大部分是舊江湖和影視武術的介紹。沒想到螳螂拳是自己家鄉(xiāng)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本地好象沒這風俗,哈哈。
  •   一頓功夫大餐,功夫初學者或愛好者的入門讀物,縱覽中華功夫,胸中古風回蕩,不禁仰天長嘯,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   作者自身在武學就有很深的造詣,有傳統(tǒng)武者風范,理論知識也非常淵博,很不錯的書。
  •   很好,可以多了解一些武學知識。
  •   練習武功,棋藝,都需要古典文化的輔助,需要歷史的積淀。
  •   開始以為是講李小龍的呢,原來不是,有些小失望。不過書質量很好,正版
  •   最愛李小龍
  •   看到是李小龍封面才買的。看來李小龍的影響力真的很大
  •   就是感覺有點簡單,不是很詳細么!
  •   可以了解下大概內容
  •   圖多雖然有趣,但也要適可而止,里面的圖又大又多,使得文字內容很少,經(jīng)不住看的。
  •   同學給男朋友買的,據(jù)說還不錯
  •   書皮感覺被蹂躪了似的,內容只是介紹知識,想練習武術的朋友不要妄想嘍
  •   對博大精深的功夫而言。
  •   還比較系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很重要。
  •   一般般,都是些簡單的介紹
  •   這是作者的遺著,由其子整理出版,內容不是很全很豐富不講,也不很系統(tǒng)。圖片適量,單文字實在是有些少了,有些問題沒能講清楚。當然比沒有的好,隨后又有同一出版社的再版,不知是否有所改進。
  •   都是介紹性的東西,沒有太多的實用價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