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陳輝樹 編 頁數(shù):294
前言
本書共有21章.包括概述(血液病骨髓檢查的發(fā)展過程及其臨床意義)、骨髓的結構和功能、造血細胞分化成熟過程和骨髓組織學及細胞形態(tài)學、血液腫瘤和非腫瘤性疾病、常用血液病檢查技術五部分。血液腫瘤部分包括概述、臨床特點、骨髓病變特點、免疫表型、遺傳學、診斷、鑒別診斷和預后等。全書收集400多張骨髓組織學、骨髓細胞學、細胞化學和免疫組化彩色圖片。每章附有適量相關參考文獻。感謝《中華臨床病理學叢書》編委會和人民軍醫(yī)出版社的舉薦。感謝本書全體作者在十分繁忙的日常工作的情況下,仍以積極、熱心、認真負責的精神,為編寫本書所付出的辛勞。感謝于明華醫(yī)生為本書提供全部骨髓與外周血細胞涂片的典型照片、崔雯副主任技師提供全部骨髓細胞化學的典型照片,王慧君醫(yī)生提供流式細胞術免疫分型的照片,北京兒童醫(yī)院陳振萍博士提供神經母細胞瘤骨髓轉移的照片.陳輝樹提供全部骨髓活檢切片照片。感謝中國醫(yī)科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yī)院病案室趙芊、高潔等同志提供該院住院患者疾病分類的統(tǒng)計資料,感謝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科祁森醫(yī)生對本書編寫工作的幫助。
內容概要
本書依據現(xiàn)代血液腫瘤診斷新模式,即基于形態(tài)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的診斷模式,參照《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第4版)的標準與國內公認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編寫而成。內容包括血液腫瘤(如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腫瘤、淋巴組織腫瘤等)、轉移性非血液腫瘤疾病,以及常見的非腫瘤性疾?。ㄈ缭偕系K性貧血、營養(yǎng)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類白血病反應和白細胞減少癥、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疾病、脂質代謝異常、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骨髓改變、骨髓移植過程中的骨髓改變、少見類型血細胞異常疾病等,同時還介紹了常用的病理組織學、細胞學、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 本書內容豐富,圖片資料珍貴,可作為血液病理學及相關臨床、檢驗專業(yè)醫(yī)師與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章 論 第一節(jié) 骨髓活檢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jié) 骨髓活檢病理診斷的程序及特點 第三節(jié) 血液腫瘤病理診斷模式的變革第章 髓組織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jié) 造血組織的發(fā)生與骨髓組織形態(tài)學 第二節(jié) 正常骨髓組織的細胞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常見骨髓病理病變第章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各亞型臨床病理特點 第三節(jié) 兒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第章 性髓系白血病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現(xiàn)性遺傳學異常 第三節(jié)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異常相關性改變 第四節(jié) 治療相關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五節(jié)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特指型 第六節(jié) 髓系肉瘤 第七節(jié) 與DOWN綜合征相關的骨髓增殖 第八節(jié) 母(原始)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第章 性未定系列白血病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各種急性未定系列白血病臨床病理特點第章 髓增殖性腫瘤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BLI陽性 第三節(jié) 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 第四節(jié) 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非特指型 第五節(jié)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第六節(jié)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 第七節(jié) 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 第八節(jié) 肥大細胞增生癥 第九節(jié) 骨髓增殖性腫瘤,無法分類第章 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慢性粒一單核細胞白血病 第三節(jié) 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陰性 第四節(jié) 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第五節(jié) 骨髓增生異常骨髓增殖性腫瘤,無法分類第章 系及淋系腫瘤伴嗜酸粒細胞增多及PDGFRA、PDGFRB異常 第一節(jié) 髓系與淋系腫瘤伴PDGFRA重排 第二節(jié) 髓系腫瘤伴PDGFRNB重排 第三節(jié) 髓系與淋系腫瘤伴FGFR異常第章淋巴組織腫瘤 第一節(jié) 前體淋巴細胞腫瘤白血病 第二節(jié) 成熟淋巴細胞腫瘤白血病 第三節(jié) 其他小B細胞淋巴腫瘤白血病 第四節(jié) 伯基特淋巴瘤白血病 第五節(jié) 漿細胞性骨髓瘤 第六節(jié) 其他淋巴瘤侵犯骨髓第章 生障礙性貧血 第一節(jié)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二節(jié) 非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三節(jié)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第章營養(yǎng)性貧血 第一節(jié) 缺鐵性貧血 第二節(jié) 巨幼細胞性貧血第章 血性貧血 第一節(jié)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O 第二節(jié) 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第章類白血病反應與白細胞減少癥 第一節(jié) 類白血病反應 第二節(jié) 白細胞減少癥第章 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第章 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噬血細胞綜合征 第二節(jié)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 第三節(jié) 組織細胞腫瘤第章 質代謝異常疾病 第一節(jié) 戈謝病 第二節(jié) 尼曼-匹克病 第三節(jié) 蠟樣組織細胞增生癥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癥第章 IDS的骨髓改變第章 血干細胞移植過程中的骨髓改變第章 髓轉移性腫瘤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骨髓轉移瘤的臨床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各種骨髓轉移瘤的臨床病理特點第章 見類型血細胞異常疾病 第一節(jié) 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 第二節(jié) 寄生蟲感染血細胞形態(tài)異常 第三節(jié) 莢膜組織胞漿菌病第章 用骨髓病理檢查技術 第一節(jié) 骨髓病理制片技術 第二節(jié) 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技術 第三節(jié) 細胞化學染色技術 第四節(jié) 免疫分型技術 第五節(jié) 常用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第六節(jié) 骨髓細胞電鏡技術附錄A 髓系腫瘤免疫分型診斷抗體組合推薦表附錄B 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抗體附錄C T和NK-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附錄D 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由小變大,胞質由少變多并逐漸出現(xiàn)細小顆粒。胞核由小變大,由圓變?yōu)椴灰?guī)則。幼巨核細胞核經數(shù)次核內復制(可見分裂象,常為多極對稱或不對稱核分裂象),但胞體不分裂,形成巨核細胞。巨核細胞為多倍體細胞,常見8倍體和16倍體,少數(shù)為32倍體和64倍體。成熟巨核細胞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50~70um,核呈多個分葉,胞膜折疊為分界膜系統(tǒng)結構并將胞質分隔成迷宮樣小區(qū),一個小區(qū)為一個前體血小板,含10個左右血小板顆粒。骨髓內巨核細胞伸出細長胞質突起穿過血竇壁進入血竇內,胞質末端脫落形成成熟血小板進入血液。一個巨核細胞約生成2000個血小板。正常情況下,巨核細胞越大,胞質越豐富,形成的血小板越多;反之亦然。5.淋巴細胞的分化淋巴細胞在骨髓、淋巴結、胸腺或彌散于黏膜內的淋巴組織中分化,包括前驅、幼稚和成熟3個分化階段。前體淋巴細胞存在于骨髓和胸腺,幼稚淋巴細胞存在于胸腺、淋巴結和黏膜內淋巴組織。淋巴細胞包括多種亞群,小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呈現(xiàn)母細胞化(CDl0+,非TdT+)。母細胞化(或轉化性)淋巴細胞胞核中等大小、染色質勻細、淺染,核仁小或不明顯。淋巴細胞亞群和處于不同轉化階段的淋巴細胞主要依靠其免疫學表型進行鑒別。四、骨髓非造血細胞的功能骨髓非造血細胞即指廣義的骨髓間質細胞,包括內皮細胞、網狀細胞、脂肪細胞、基質細胞、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內皮細胞、網狀細胞、脂肪細胞是最重要的骨髓非造血細胞,這些細胞構成骨髓海綿樣結構并合成、分泌大量細胞因子,參與造血調控。
編輯推薦
《骨髓病理學》為中華臨床病理學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