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薛華 頁數(shù):226 字數(shù):16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書從1981年動手,到1983年寫完?,F(xiàn)在想用序的形式,作一點說明。本書可以說是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的。第一部分講黑格爾關于藝術終結(jié)的論點;第二部分講弗洛伊德、胡塞爾、盧卡契、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伽達默爾、阿道諾對近代藝術問題的理解。書中沒有把這兩個部分在形式上正式分開來,一方面是出于形式方面的考慮,避免兩個部分在篇幅上顯得不成比例;另一方面則是出于內(nèi)容方面的考慮,表明無論是黑格爾的論點,還是其他人的論點,都是針對同一問題,因而就問題本身來說,有一種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正是本書所企圖展示的內(nèi)容?!逗诟駹柵c藝術難題:一段問題史》這個書名本身就反映了這一意圖。歷史地來看,黑格爾的確不是發(fā)現(xiàn)藝術在近代面臨困難的第一個哲學家和美學家,在他之前和與他同時,其他人同樣也看到和討論到這一問題。但是黑格爾第一個對問題作了深刻而多方面的分析和論述。由于這一點,他才有可能在上世紀、特別是本世紀形成他的論點的影響史,使得他的論點在今天成為對他的美學進行研究的第一個問題,而就其內(nèi)在意義來說,他的論點所涉及的事實上也是當代西方美學和藝術的第一個問題,因為這是藝術本身興衰和存亡的問題,是試圖探討建立當代哲學美學的可能性和困難的問題。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薛華先生研究黑格爾關于藝術終結(jié)的論點及其影響史的專著。 本書是一部“問題史”,但它更是以發(fā)問精神進行的一種哲學思考。全書圍繞黑格爾的藝術終結(jié)命題,追蹤它在二十世紀重要哲學家與哲學流派中產(chǎn)生的影響,論述了弗洛伊德、胡塞爾、盧卡契、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伽達默爾以及阿道諾等人對藝術在近代所處困境的思考,從各個方面、各種角度展現(xiàn)了藝術終結(jié)命題包含的復雜內(nèi)涵,不斷地將關注點引向問題的提法、引向問題自身,不斷從問題的發(fā)端引向?qū)栴}的重新思考。作者很重視這種問題思考的本原性質(zhì)和開放性質(zhì),他認定提問本身即是思的虔誠。
作者簡介
薛華,1937年生于山西省壽陽縣。1957年一1962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62年考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生,師從賀麟先生研究黑格爾哲學。1965年一199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研究。1981年獲得德國洪堡研究獎學金,在魯爾大學及慕尼黑大學研究德國哲學及
書籍目錄
序黑格爾關于藝術終結(jié)的論點弗洛伊德論藝術與精神心理胡塞爾的藝術現(xiàn)象學分析盧卡契對美學體系問題的探討維特根斯坦論審美海德格爾對黑格爾論點的思考伽達默爾的藝術解釋阿道諾論藝術和非藝術
章節(jié)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上對黑格爾美學思想的興趣日益增長,有關的研究日益開展起來,論述黑格爾美學的文章和書籍已不勝枚舉,黑格爾美學的譯本迅速增多。這些現(xiàn)象表明,黑格爾的美學并沒有成為單純的歷史對象,更沒有成為完全死的東西,反之它仍然具有活力,仍然對當代提供特殊的啟發(fā),在當代仍然包含著現(xiàn)實意義。海涅告訴我們,黑格爾的美學講演當時就已吸引了年輕的一代,發(fā)生了明顯的影響,從而使浪漫派的美學縮小了地盤。但是,這種影響同黑格爾美學在今天的影響確實不可相提并論,因為無論就其廣度還是就其深度,黑格爾美學在當時的影響都沒有達到今日的狀況。同時,如果說黑格爾的美學在他去世后,同樣經(jīng)歷了一個解體的過程,如果說本世紀初所謂“黑格爾復興”并沒有擴及黑格爾的美學(W.亨克曼),那么今天的情況就顯得黑格爾的美學是在復興。這種復興自然不是在絕對的意義上進行的,而只能是在特定的意義上。事實上黑格爾哲學在今天的影響首先需要歸因于它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同今日西方哲學所面臨的問題的聯(lián)系。這點可以從奧托·珀格勒爾如下一段話中清楚看出。他說:“黑格爾曾以他的思想致力于一起完成那一按照他的觀點歷史在他的時代應當達到完成的過程,而事實上在他之后的一代人曾看到黑格爾已做出一個新的開端,其結(jié)果他本人不曾能完全看到。今天已可看出,黑格爾不只把傳統(tǒng)并合于一個新的開端,而且通過所企求的完成過程模糊了這一開端。從黑格爾做出的開端,我們可以這樣來把他的事業(yè)與今天的討論聯(lián)系起來:仿佛事情直接同我們的問題有關。”
編輯推薦
《黑格爾與藝術難題》由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