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于展 頁數(shù):302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12年前寫過一本題為《中國學生走地球》的書。那時我從在日留學期間走過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qū)中選擇了12個,以到四大河文明的故鄉(xiāng)訪古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主線寫了第一本游記。 12年后又有閑心計劃再寫一本新游記時,我曾設想把到南極看企鵝,北角、阿拉斯加看極光,非洲草原看獵豹,加拉帕戈斯群島看象龜,復活節(jié)島看莫埃像,還有西伯利亞鐵路之旅,乘灰狗大巴橫穿北美大陸這樣的經(jīng)歷串到一起,湊一本野味兒重一些的游記。但每當這個念頭閃現(xiàn)的時候,總會跟著一個疑問:這樣的內(nèi)容是否會比寫歷史,寫文明更有價值? 追求野趣的旅行固然富于趣味,但它遠不像到人類文明的故鄉(xiāng)訪古更能夠撼動我的靈魂。在埃及,在美索不達米亞,在南亞,在大津巴布韋……我的靈魂無數(shù)次被拷問,被撞擊,被撕裂。深邃的歷史像一把尖刀,在它們身上扎出一道道傷口,刻上價值變遷的印記。歷史從來無情,又從來公正。它以鐵律警示世人,它又是人類靈魂凈化的津梁。在歷史的淘選中,我們或許該慶幸自己身置于價值進化最好的時代。 于我個人,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則構(gòu)成了人類文明的老世界。側(cè)身其間,哪怕是一草一木,一塊古老的石頭,一片浸染著深沉氣息的瓦片,都不停地令我在思古幽情中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而這樣的夜晚屬于我,又不屬于我。 時光飛逝,距上一本游記出版,十幾年過去了,與我涉足的古老文明相比,這無疑是長河之一瞬,但在人短短一生中,這十幾年卻又是理解力和領悟力飛躍的時段。近年來每當我拿到一本圖文并茂的好游記時,總想到讓自己在路上的時光和積年攢下的照片有用武之地。俗話說:一圖勝千言。這些照片不僅僅是旅行經(jīng)歷的記錄,也是一次次身不由己的感動。這些感動的結(jié)晶注定能更有效地傳情,作用恐怕遠遠勝過我那稚拙的文字。 從第一次踏上旅途到今日,作為一個旅游愛好者云游四方的經(jīng)歷仍在繼續(xù)。特別是自2004年起赴美國留學,我又有機會走訪了中南美、亞非等地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qū),補上了第一次留學期間欠下的不少課。這種對旅行的鐘愛大概終身也不會改變,不過是換了新的形式,我從單槍匹馬的背包客,到和妻子、朋友結(jié)伴出行,后來又發(fā)展到帶上孩子。 不管是獨自一人,還是與三五知己、家人做伴,走在路上,看沉睡了數(shù)千年的文明古跡,我都難以抑制地沉醉其間,深為之嘆服,雖不免時或為歷史中的種種殺伐征戰(zhàn)而心悸,但又總在歷史的縫隙中收獲感動。又豈能不感動?你每每總能看到古老的歷史中人類前進的艱難印跡。的確,人類推進價值觀的更新、深化從來不遺余力,雖然時有倒退,卻總在向著更開化、更人性的方向扎實地邁進。 古人云:“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逼鋵?古今中外相似的又豈止是月亮,還有旅人那顆在路上的心,他也許魂牽夢縈滔滔的幼發(fā)拉底河,也許迷戀端莊的迪爾神殿,甚至在錫吉里亞峰不小心遺失了。 著者 2012年3月
內(nèi)容概要
作為一個超級旅游愛好者,作者于展得天獨厚擁有了比大多數(shù)人多得多的行路歷程。作者選取了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南亞、大津巴布韋、印加和瑪雅六大古文明,用親切而饒有趣味的語言將十數(shù)年的行程匯成充滿人情味和歷史感的旅程。作者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對照中思考,多次充分體驗了價值觀沖突,并因為這些而變得成熟起來。
作者簡介
于展,北京人。前半生的特點是學生期超長:小學、中學、高中在北京外國語學院附校學習,北外大本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后又有機會赴日本、美國留學,因此獲得了充足的旅行時間,用獎學金和打工的積蓄走訪了近80個國家和地區(qū)。寫下了《中國學生走地球》一書,并拿到了東京大學教育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xiàn)在日本笹川和平財團主持中日交流工作,人生的座右銘是:破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籍目錄
一、悠悠尼羅河——埃及
二、中東懷古——約旦、敘利亞、以色列
三、踏著佛陀的足跡——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
四、石城記——贊比亞、津巴布韋
五、空中帝國啟示錄-秘魯
六、瑪雅尋蹤_尤卡坦半島自駕游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飛特拉維夫?” “對?!?“請問你只帶這些行李嗎?”他指指我的全部家當:一只沒有裝滿的旅行包和一個裝隨身物品的雙肩背小包。由于秋季的中東冷不到哪里去,我的行囊里少了不少防寒的衣物。 “對,就這些?!?“我能求你幫個忙嗎?”他指指身邊的兩只碩大的軟皮箱子,“我從德國搬家回以色列,行李太多,肯定要超重了?!?我知道所有的導游書都無一例外地提醒游人:上飛機時不要幫陌生人帶行李,特別是乘坐赴以色列的航班。但我這次卻沒有聽這些規(guī)勸。首先是憑直覺,我很喜歡這個文氣的小伙子;再者,仔細到連一只跳蚤都不會放過的安檢也為我上了一道保險。 見我答應了他的請求,他伸出手來跟我握手。我讓過夾在我和他之間的幾個乘客,站到他身邊。 “我叫約瑟夫?高德,你就叫我約瑟夫好了。”他掏出一張名片遞給我??梢钥闯雒闹魅擞胁┦繉W位,在一家音樂制作公司做副總,公司本部在海法。遞名片大概也是為了讓我更放心。 “實在感謝你。我在德國工作了三年,現(xiàn)在結(jié)束工作回國,這兩大箱都是衣服?!彼麛傞_雙手,一副無奈的樣子。 “完全可以理解。工作了三年,兩個箱子算少的。”我也把我的姓名、來歷告訴他,并解釋說是個學生,沒有名片。他問我為什么選以色列來旅游,我開玩笑說因為能遇見他。 約瑟夫是位福星,為我們帶來一個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收獲。這要感謝他那滿滿兩大箱衣物占用了相當長的安檢時間。為了讓飛機正點起飛,漢莎的工作人員不僅飛速為我們辦完了行李托運和登機手續(xù),而且由于普通艙找不到兩個挨著的座位,他們居然安排我們倆坐進了還有空位的公務艙。 起飛不久,乘務員過來送餐。 “Kosher?”約瑟夫接過菜單,詢問餐飲是否經(jīng)過猶太食品認證。我借機問他猶太教潔食的有關教規(guī)。 約瑟夫跟我仔細說起他們的教規(guī),告訴我植物種子、果實和蔬菜是神賞賜給人類,供他們食用的。陸地上的動物凡是反芻的、偶蹄類的,都是潔凈的,但豬和駱駝除外。
后記
從12年前寫第一本游記到今天,由于多年沒動筆寫正經(jīng)東西,手早就生了。 啟發(fā)、鼓勵我將旅行的經(jīng)歷整理成書,與讀者們共享的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社長謝壽光、總編輯楊群和設計總監(jiān)孫元明。一年前我拿著旅途上的手跡和圖片資料找他們咨詢時,他們熱情地建議我用好這些素材,選定一個我自己最愿意寫的題目,做一本圖文結(jié)合的新游記。在其后的執(zhí)筆過程中,我又多次向他們討教。他們的激勵與指導喚起了我的勇氣和耐心,使我能用工作之外并不充裕的時間,持之以恒地把文字部分寫完。 在結(jié)合文字內(nèi)容選用圖片的過程中,我又和孫元明總監(jiān)、呂曉波教授、章敏老師以及北大國際關系學院的畢業(yè)生現(xiàn)在南美工作的譚瑾同學多次協(xié)商。他們不僅為我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還貢獻了珍貴的照片,彌補了我在圖片上的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不折不扣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產(chǎn)物。 在編輯階段,我得到了孫元明總監(jiān)和陶盈竹編輯的全力支持與幫助。他們帶給本書的遠非一般性的建議與思考,更寶貴的是在豐富的工作和生活閱歷中,包括旅行經(jīng)歷中積累起來的感性與才思。他們的奉獻為本書增色。 撰寫本書的過程同時又使我有機會重新就一個老問題做些新思考:耗費偌大的精力、財力和體力去旅行,旅行者在追求什么?換句話說,旅行對人的吸引力究竟何在?常見的答案是開闊眼界,增長閱歷,豐富自己,而這些話再深挖下去又有什么內(nèi)涵? 在我看來,旅行對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并使人從中獲得感動。每個踏上旅途的人都是在有意識地擺脫日常生活的束縛,尋求一種平素得不到的體驗。旅行者通過使自己置身于一個非恒常性的環(huán)境之中而獲得意外的發(fā)現(xiàn),引起感動,并就其進行獨特的思考。體驗的意外性越大,感動和思考也就越深。一次旅行結(jié)束后,人們最留戀的往往是那些最意外、最離奇的經(jīng)歷和見聞。不僅歡樂、美好的東西,連旅途上體驗到的苦楚、孤獨,遇到的麻煩也會成為有價值的收獲。英文中“旅行(travel)”一詞的語源是拉丁文的“trepalium”,意為“艱辛”“患難”。旅途上充滿了周折與磨難,把它們連綴起來就是旅行。古人早給旅行下了再恰當不過的定義,探討旅行的收獲首先也應該從這里開始。 旅行既是和他人,也是和自己漫長的對話。它不僅帶人通過意外的經(jīng)歷去發(fā)現(xiàn)、認識世界,也使人去發(fā)現(xiàn)、認識自己。因此,面向世界的旅行同時也是走向自己心靈深處的心旅。有不少體驗只有在一個人把自己送上旅途,親歷了旅途上的事情后才會獲得,并在獲得它們的同時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自我。斯里蘭卡尼甘布海邊遇到的小妹妹使我打破了絕不在旅途上向人施舍的信條。在印度看到處于種姓制度最底層的賤民時,我發(fā)現(xiàn)我這個平日堅信不能按出身、血緣將人分為尊貴卑賤、三六九等的當代人競在極力回避使自己的目光和他們的視線相接觸。旅途上有數(shù)不清的經(jīng)歷似乎都是在成心試探和考驗自己,幫助我看到一個迄今為止自己并不知道、并不了解的我。這種收獲在日常平靜的生活中是難以得到的。 一次旅行同時也是一次價值觀的洗禮。當我從在馬德拉斯甘地紀念館前行乞的小女孩手里討到一張被揉搓得破爛不堪的紙幣時,我意識到了行乞在印度人心里所具有的和我們?nèi)徊煌囊馕叮瑥亩淖兞宋覍λ麄冃衅虻某梢?。今天的秘魯人體現(xiàn)出的對當年的仇敵,印加文明的毀滅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寬容使我看到了宗教在決定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對某一事物的愛與憎中占有的地位,意識到不能以我們的價值規(guī)范去武斷地品評別人的判斷。這樣看來,旅行能使人將自己的價值體系相對化,同時也意味著將自己相對化,使人變得謙虛。相對化并不等于抬高別人,貶低自己,而意味著知道在自身之外還有別人,知道在自己的價值體系之外還存在著別人的價值體系,從而使人多擁有幾個尺度,更尊重別人的價值觀。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國際化的出發(fā)點。 在完成了本書的文稿之后,我也把它寄給我的師長、同學和友人,以便聽取他們從讀者角度提出的批評與建議。其中,瑞銀香港董事總經(jīng)理兼首席經(jīng)濟分析師陶冬、央視評論員章弘、電影演員閻青妤、北京大學教授朱鋒、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潘振平還抽出他們寶貴的時間為本書撰寫了推薦語,在此謹致以衷心的謝意,并期待著他們的推薦能夠得到更多讀者的認同。 著者 2012年3月12日 于印度尼西亞日惹
媒體關注與評論
經(jīng)濟周期幾年一輪回。產(chǎn)業(yè)周期幾十年一輪回,文明周期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輪回。于展遍游世界各地,探文明之起端。發(fā)古人之幽情,將歷史、現(xiàn)實與民風揉合在一起,娓娓道來。此書可讀性強,如同與作者一起旅行。我一個星期讀完了這本書,完成了一場很值得的神游,頗有收獲。 著名經(jīng)濟分析師/陶冬 著者和我一起度過美妙的青春時光,他總讓我吃驚和佩服。我們一起踢足球。他能踢斷鎖骨;我們一起打排球,他能后排跳起扣球,對手攔不?。晃覀円黄鸪鰢魧W,他先在東京大學拿碩士。再去哥倫比亞拿博士;我們都去各地旅游,我回來頂多和親朋好友曬曬照片,他卻又整出一本書來?!缎新啡恕穼懙酶槐拘≌f一樣,捧起來很難放下!同一個起跑線出發(fā)。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章弘 十幾年前看過于展的游記《中國學生走地球》。如今,400多幅精美的照片加上15萬字的長篇描述,又成就了他最新問世的《行路人》o他的新書讓我在文字和圖片的詮釋中思考著歷史與現(xiàn)代的撞擊,體會不同的審美感覺。在津巴布韋的高原,“……夜幕降臨后,曠野里燃起了熊熊大火……”這景觀雖然很美,于展卻說:“沒有這火光,高原的夜色更美。” 演員、“百花獎”獲得者/閻青好 旅游很多時候被理解為賞景,但還有一種旅游,那是在瀏覽他鄉(xiāng)美景的同時,感知世界、自然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這樣的旅程描述風光,吟誦思緒,開筑心路。這樣的游記所展示的不僅是自然的美,世界的美,更是路途中行路人的思想之美?!缎新啡恕芳婢哌@三者之美。讀完之后,我們都會和著者一起去嘗試:旅途實際上是心途。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簡明道出旅行與求知的關系。十分欽佩作者的目的地選擇和旅行中的態(tài)度,圖文并茂的見聞更是令人神往。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潘振平
編輯推薦
《行路人:1個中國旅行者與6大文明的對話》簡明道出旅行與求知的關系。令人十分欽佩作者的目的地選擇和旅行中的態(tài)度,圖文并茂的見聞更是令人神往。
名人推薦
經(jīng)濟周期幾年一輪回,產(chǎn)業(yè)周期幾十年一輪回,文明周期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輪回。于展遍游世界各地,探文明之起端,發(fā)古人之幽情,將歷史、現(xiàn)實與民風揉合在一起,娓娓道來。此書可讀性強,如同與作者一起旅行。我一個星期讀完了這本書,完成了一場很值得的神游,頗有收獲。 ——著名經(jīng)濟分析師/陶冬 著者和我一起度過美妙的青春時光。他總讓我吃驚和佩服。我們一起踢足球。他能踢斷鎖骨;我們一起打排球,他能后排跳起扣球,對手攔不住;我們一起出國留學,他先在東京大學拿碩士,再去哥倫比亞拿博士;我們都去各地旅游,我回來頂多和親朋好友曬曬照片,他卻又整出一本書來。本書寫得跟一本小說一樣,捧起來很難放下!同一個起跑線出發(fā),差距咋就這么大呢? ——中央電視臺評論員/章弘 十幾年前看過于展的游記《中國學生走地球》。如今,400多幅精美的照片加上15萬字的長篇描述,又成就了他最新問世的這本書。他的新書讓我在文字和圖片的詮釋中思考著歷史與現(xiàn)代的撞擊,體會不同的審美感覺。在津巴布韋的高原,“……夜幕降臨后,曠野里燃起了熊熊大火……”這景觀雖然很美,于展卻說:“沒有這火光,高原的夜色更美。” ——演員、“百花獎”獲得者/閻青妤 旅游很多時候被理解為賞景,但還有一種旅游,那是在瀏覽他鄉(xiāng)美景的同時,感知世界、自然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這樣的旅程描述風光,吟誦思緒,開筑心路。這樣的游記所展示的不僅是自然的美,世界的美,更是路途中行路人的思想之美。本書兼具這三者之美。讀完之后,我們都會和著者一起去嘗試:旅途實際上是心途。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鋒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簡明道出旅行與求知的關系。十分欽佩作者的目的地選擇和旅行中的態(tài)度,圖文并茂的見聞更是令人神往。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潘振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