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傅樂成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前言

  英國哲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對中國人而言,瀆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國人,文學和歷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視為文學作品的東西,當初作者和讀者都是當歷史來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炊迎的《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在講史。而最像小說的《紅樓夢》,其實當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見。  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折騰,中國人畢竟已經(jīng)邁進了現(xiàn)代社會。老黃歷不用再提,至少受過教育的讀書人,知道了什么是歷史,什么是小說。小說、電視劇里胡編和半胡編的歷史故事,看了過癮之余,有時候也想看點“歷史的真實”。更有野心的歷史愛好者,一般都想通過讀史,最好是系統(tǒng)地讀史,了解歷史的全貌。這時候就用得著通史了。很多愛好者,只要讀史,首選往往就是通史。真正專門化的歷史研究,其實跟其他學科一樣,沒有點專業(yè)訓練,還真不一定讀得懂。其實,就算一般文科類的學科,如果學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應該給學生們開一兩門通史課,當然,首先是開中國通史課。前些年,博士生面試的時候,經(jīng)常能碰上號稱把中國歷史都讀通了的考生,一問才知道,他們所謂的“讀通”,無非是看了一套中國通史而已?! 〔贿^,中國人盡管喜歡通史,但以往的積習卻很難全然改掉。寫通史盡管不一定要寫成通俗歷史故事,但還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則,讀者面就受限制。中國史學界有一種說法,說是20世紀出產(chǎn)的中國通史,有兩部半著作值得稱道:一是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一是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半部是張蔭麟先生的《中國史綱》(未完成)。其實,如果按我的看法,還有三部通史也相當不錯,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繆鳳林先生的,還有就是范文瀾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為中學做教科書的,寫得相當有見地,而且是中國人做西洋式通史的第一部??婙P林先生的通史比較扼要,但很有特點。范文瀾先生的大作,是最長的,也是按唯物史觀寫通史諸大作中,最足觀的一套。

內(nèi)容概要

《中國通史》為臺灣著名歷史學家傅樂成教授領銜主持,邀集門下五位史學俊彥共同撰寫而成,是臺灣乃至中國史學界不可多得的通史類著作?! ∪珪鍪穼嵣掀鹋f石器時代,下訖清帝退位,按朝代順序分為七卷,由五位青年學者分別著述其學之所專的部分:《先秦史》,由蕭璠著,記述了中華文明誕生到春秋戰(zhàn)國這一階段的歷史;《秦漢史》和《魏晉南北朝史》,均由鄒紀萬著,分敘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到東漢末年農(nóng)民起義以及魏蜀吳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對峙局面的結(jié)束這兩個時段的歷史;《隋唐五代史》,由傅樂成教授親自撰著,為隋重啟統(tǒng)一盛運到后周滅亡,此三百余年間的歷史;《宋遼金元史》,由王明蓀著,所敘為從北宋統(tǒng)一全國到元帝國的衰亡,其間幾朝的歷史;《明清史》,由姜公韜著,敘述了明建國到滿清康乾盛世國勢轉(zhuǎn)衰這段歷史;《近代史》,由段昌國著,記敘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到辛丑條約簽訂這一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全書每卷十余萬言,共九十余萬言。書中運用了一些文言文詞句,表達簡潔通暢,讀之如飲醇釀。且每位著者對書中所述歷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獨到精辟之見解,貴在不人云亦云。此外,這套簡體版的《中國通史》還配了多幅珍貴的史料插圖和戰(zhàn)爭地圖,以便于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歷史的全貌?! ”緯杏?978年,成書之后即在話語圈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時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學愛好者的案頭必備之書,一些高校亦將其作為常用教材,甚至有學者亦能從中獲益。  589年,隋滅陳,結(jié)束了中國二百余年的分裂。隋朝國祚雖短,貢獻卻很大,其開國君主隋文帝制定的一系列典章制度,為后來唐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唐代隋,中國歷史也隨之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這種繁榮體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多個領域?!鞍彩分畞y”是唐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捩點,至朱溫叛唐,唐終為后梁所代,亦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時代。這一時期,南北方大小統(tǒng)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直至北宋建國,中國才又重新走向統(tǒng)一?!端逄莆宕贰匪浭龅谋闶沁@一由分至合、合而又分的歷史階段的政治經(jīng)濟、對外交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概況。

作者簡介

傅樂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號秀實,山東聊城人。著名史學家。1940年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歷史系。后赴臺灣,執(zhí)教于國立臺灣大學。195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在任教的十幾年中,傅教授除在臺大授課外,還在同仁、輔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講課,并兼任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主持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漢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學嚴謹、平易近人,對秦漢、隋唐史的研究頗有建樹。他一生著述甚豐,皆為史學論著,影響較大的有《秦漢史論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學論著有的被譯成英、日、韓等國文字,是臺灣、香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高等學府學習中國史的必讀之書。
  傅樂成終身未娶。關于傅先生的感情問題,有這樣一個“典故”??箲?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報》社任主筆,與在“中央圖書館”任職的傅樂成交往甚篤,且談鋒如昔。當時“異常放蕩怠惰”(傅自語)的傅樂成結(jié)識了一位美麗的小姐,對她極為愛慕,卻難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樂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場。當時殷海光興致勃發(fā),大談時局,口若懸河,那位小姐在一旁聽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愛慕的小姐對他說:“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樣好的學問,我一定嫁給你?!备禈烦墒懿涣诉@番“刺激”,決心翻譯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進取之心。后來那位美麗的小姐還是沒有嫁給他,但若干年后,從耶魯學成歸來的傅樂成寫出扛鼎之作《中國通史》,被譽為“不可忽視史學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隋的建立與統(tǒng)一 第一節(jié) 北周胡人的政治遺產(chǎn) 第二節(jié) 文帝的篡周與平亂 第三節(jié) 平陳之役第二章 隋的建國規(guī)?!〉谝还?jié) 文帝的政績 第二節(jié) 政府的組織 第三節(jié) 田賦與兵刑 第四節(jié) 運河的開鑿第三章 隋的對外關系 第一節(jié) 突厥 第二節(jié) 西域與吐谷渾 第三節(jié) 海外及南方諸國 第四節(jié) 契丹與高麗第四章 隋帝國的亂亡 第一節(jié) 煬帝的縱欲 第二節(jié) 群雄的起兵 第三節(jié) 唐室的建立與統(tǒng)一第五章 唐太宗的政治 第一節(jié) 太宗的即位(玄武門之變) 第二節(jié) 太宗的優(yōu)點 第三節(jié) 貞觀之治第六章 武后的稱帝 第一節(jié) 高宗易后與武后稱制 第二節(jié) 武周的代唐 第三節(jié) 武曌以后的女主余波第七章 唐玄宗的政治與安史之亂 第一節(jié) 開元的興革 第二節(jié) 天寶的衰象 第三節(jié) 安史之亂第八章 唐代的武功(上) 第一節(jié) 東突厥 第二節(jié) 西突厥 第三節(jié) 鐵勒諸部 第四節(jié) 西域 第五節(jié) 吐蕃 第六節(jié) 吐谷渾、黨項和天竺第九章 唐代的武功(下) 第一節(jié) 高麗 第二節(jié) 奚和契丹 第三節(jié) 唐帝國的版圖變遷 第四節(jié) 文化的吸收與傳布第十章 藩鎮(zhèn)的割據(jù) 第一節(jié) 藩鎮(zhèn)的強大 第二節(jié) 諸鎮(zhèn)的連兵 第三節(jié) 憲宗的征討 第四節(jié) 藩鎮(zhèn)的復盛第十一章 安史亂后的對外關系 第一節(jié) 回紇的漁利 第二節(jié) 吐蕃的寇侵 第三節(jié) 南詔的叛服第十二章 宦官與黨爭 第一節(jié) 宦官權(quán)力的膨脹 第二節(jié) 宦官與外廷的沖突 第三節(jié) 外廷的黨爭第十三章 唐帝國的滅亡 第一節(jié) 懿僖時代的寇亂 第二節(jié) 藩鎮(zhèn)的交兵 第三節(jié) 中央政府的解體第十四章 五代與十國(上) 第一節(jié) 五代十國的名稱與地域 第二節(jié) 梁初的局勢 第三節(jié) 后唐的拓土與內(nèi)亂 第四節(jié) 契丹的滅晉第十五章 五代與十國(下) 第一節(jié) 漢周的代興 第二節(jié) 周世宗的恢復 第三節(jié) 宋的代周 第四節(jié) 宋的統(tǒng)一第十六章 唐代的制度(上) 第一節(jié) 三省制的演變 第二節(jié) 相權(quán)的剝奪 第三節(jié) 府道的建置 第四節(jié) 節(jié)度使區(qū) 第五節(jié) 田賦 第六節(jié) 雜稅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下) 第一節(jié) 府兵與騎 第二節(jié) 中葉以后的禁軍 第三節(jié) 法典的修撰 第四節(jié) 刑法與司法機關 第五節(jié) 科舉(明經(jīng)與進士) 第六節(jié) 中央官學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 第一節(jié) 佛教的宏布 第二節(jié) 佛教宗派的興衰 第三節(jié) 佛教的學術貢獻 第四節(jié) 道教與祅教 第五節(jié) 新教的輸入第十九章 唐代的學術 第一節(jié) 經(jīng)學 第二節(jié) 史地 第三節(jié) 駢文與古文 第四節(jié) 詩詞 第五節(jié) 小說與書畫第二十章 唐代的社會 第一節(jié) 唐代的社會風氣 第二節(jié) 門第的盛衰 第三節(jié) 唐人的衣食住行 第四節(jié) 婚喪與慶壽

章節(jié)摘錄

  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即位后,是為太宗,那時他只有二十九歲。次年,改元為貞觀。唐帝國經(jīng)這位少年皇帝的適宜領導,蔚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貞觀時代唐帝國的版圖,擴展到空前的大社會秩序的安定,人民生活的美滿,都不可多見。從唐初的各項制度看,太宗只是遵循前代的舊軌,但他在位時的唐帝國,仍然具有開國的新氣象,這完全由于他的過人才識與氣度所造成的。有人認為,太宗是胡族尚武精神和中國優(yōu)美開明文化混合的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怪杰而大唐帝國的事業(yè),也是胡族與漢族合作而成的?! √谠趥€性上最可稱述的優(yōu)點是知人善任,用人不問出身而唯賢能是尚,并且在這一方面能夠摒除私人情感的好惡。此外他虛心好學,容納直諫他不特選拔了多方面的人才,更能與這些人相互切磋,以求進步。在貞觀許多名臣中,只有長孫無忌是他的親戚,房玄齡、杜如晦是秦府舊屬,可算是他的私人。其他如魏征、王珪、薛萬徹都是建成的舊屬,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的部下,李、程知節(jié)原是李密的部下,戴胄原是王世充的部下,岑文本原是蕭銑的部下,褚亮及其子遂良原是薛舉的部下,溫彥博原是羅藝的部下(羅也是隋末群雄之一,且與太宗不合),李靖原是高祖的仇人,封德彝、虞世南、裴矩都是隋的降臣。他們有的曾與太宗有仇,如魏征、薛萬徹,但他能捐棄前嫌,重加委任也頗有幾位堪稱“佞臣”的,如封德彝、裴矩,但他也能棄其短而用其長。因此他的臣下包括不同的流品和各種的人才?! √诘暮脤W,也是值得贊揚的。在他做秦王時,因愛好文學而開一館舍,名“文學館”,用以延納當時的文學知名之士。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孔穎達等,都是文學館的學士,他們分為三批,輪流在館中值宿。他每當傍晚,到館中與諸人討論文籍,有時談到夜半。他即位后,在宮中設置弘文館,聚書二十余萬卷于其中,選任虞世南等各以本職兼學士。聽朝余暇,他把學士們召至內(nèi)殿,講論前言往行,商討治道。貞觀君臣的論治,傳為千載的美談。在前人中,他最喜歡陸機的詩文和王羲之的字,他甚至遺命以王字陪葬。此外他并大興國學,當時國學生徒將近萬人,四夷君長,也多遣子弟前來留學,一時學術大盛。  容納直諫也是太宗著名的長處,他即位后,每以隋煬帝的愎諫為戒,因而盡力求言。朝臣中最能直諫的是魏征,征鉅鹿曲城(今河北平鄉(xiāng)縣)人,曾干李密,密不能用。其后隨密投唐,建成引為僚屬,建成死后,太宗仍加以重用。魏征曾前后上疏數(shù)十,直陳太宗過失。他深明君臣一體之理,因此每諫必竭盡誠款,務求必行。他所諫諍的事,大致不外勸太宗實行仁政,偃息兵革,戒除奢侈,尊崇禮教等,目的在抑止太宗情感的放縱。有時氣得太宗要找機會“殺此田舍翁(指魏)”,但結(jié)果每次他都容納?! ∝懹^十三年(639),魏征上一疏,批評太宗志業(yè)比起貞觀初年漸不克終者十余條,太宗也都接受。十七年(643),魏征死,太宗嘆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征殂逝,遂亡一鏡矣?!逼浜筇诜ジ啕悷o功,因而又思及魏征,說道:“魏征若在,吾有此行耶?”從這些話里,可以看出魏征對他的影響力以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太宗的才調(diào),頗有與隋煬帝相似的地方,但他能容納直諫,過而知改,乃有政治上的偉大成就。魏征以外,朝臣如馬周、王珪、褚遂良等,也都以論諫知名?! ∫陨纤f,都是太宗的優(yōu)點,但他在大醇之中,也有小疵,例如奢侈便是其一。他曾坦白承認他的若干奢侈行為,并引為深過,勸太子治不可效法。此外他對臣下,雖然愛護備至,但舉動有時未免過分。例如一次李突得急病,醫(yī)生處方說須用須灰治療,他便把自己的胡須剪下,為和藥。又如伐高麗時,將軍李思摩中箭,他親自為思摩吮血,以去其毒。這類舉動,令人總覺得有些矯揉造作,甚至有些使用權(quán)術的意味。這也許因為他出身于胡化或半胡化的家庭,文化素養(yǎng)不深雖然力求上進,一味仿效中國古代的賢君,卻不能恰如其分,而致有矯枉過正之處。但大體說來,太宗仍是不可多見的令主,從他的畢生行事看,他的功是遠多于過的。    武曌以一女流稱帝,是史無前例的事。這固然由于她本人具有非常的才力和野心,同時又有兵權(quán)的憑借,但除此以外,她還遇到一個特殊的時會。假如在儒家思想盛行蔚成風氣的時代中,武曌的稱帝野心是難以實現(xiàn)的。但她適逢儒學衰敝的時代,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便是玄學與佛學的世界,唐初佛道仍是思想的主流。武曌因為她的母系楊氏累世奉佛,她本人自幼便受熏染,年長又在感業(yè)寺為尼,所以到她掌握政權(quán)時,便重興佛法。同時她更利用佛教經(jīng)典作她稱帝的理論根據(jù),以之為普遍宣傳?! 〈送馕鋾子衷谡紊戏銎鹨粋€新興階級,用以代替唐初的功臣集團。她首次與功臣集團發(fā)生沖突,是在高宗要冊立她為皇后時,雖然她不久獲得勝利,但當時整個功臣集團還沒有崩潰,仍然是她發(fā)展野心的障礙,所以她再作進一步的破壞。唐初的功臣集團分子,大半是西魏、北周和隋的統(tǒng)治階級的后裔,具有濃厚的地域性,因此唐初關東江左的人士,在政治上甚受屏抑。武曌乃扶持他們,以與舊功臣集團對抗,作為發(fā)展她的政治野心的資本。她以皇后握政后,便以“進士科”的考試吸收新進人物,漸而造成一種新興的統(tǒng)治階級。進士科本是唐代取士的多種考試科目的一種,是隋煬帝時開始設立的。這種考試,主要試時務策,并試經(jīng)和雜文。武曌本人喜愛文史,因而漸把進士科的考試變成完全著重文章。到武曌以太后稱制,朝中的主要官吏,無不由文章進身。因此造成了舉國喜好文墨的風氣,一直持續(xù)到唐亡。這個新興的統(tǒng)治階級,既是武曌一手造成,自然大體是忠于她的?! ∥鋾追Q帝以后的政績,因后代史家對她的行為表示厭棄,有意的不予記錄,而致當時的政治情形和變革,均不能得知其詳,所知道的僅是些官名、地名和服色的改易而已。就現(xiàn)有史料,雖看不出她在政治上有若何特殊成就,但可以斷言,武曌帝制時代的政治不會在水準以下。因為她以太后臨朝和稱帝的時間,共有二十多年,在這么一個長久的時期中,如果政治不夠水準,國家的亂象恐怕早已顯出,她以后的開元天寶的盛世也決不會那么順利出現(xiàn)。此外她對異族的駕馭以及對唐室聲威和版圖的保持,也還算得差強人意。但她的顯著缺點,仍是濫刑濫賞。她仍采取恐怖政策以對付反對者或假想敵,濫事誅殺,但到她的假想敵殺凈以后,這批酷吏也都遭遇同樣的命運。此外她仍以官賞來籠絡親附她的人,但據(jù)說不稱職的官,也跟著便罷黜或誅殺?! ∥鋾滓材芤谜?,當時的將相如魏元忠、婁師德、狄仁杰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像玄宗時的名相姚崇、宋璟,也都是她所拔識的。她尤其信賴狄仁杰,常呼“國老”而不名,每能屈意聽從仁杰的建議。仁杰對唐室最大的貢獻,便是勸武曌迎立廬陵王(即中宗)為太子。當時豫王旦( 即睿宗) 雖是皇嗣,同時改姓武氏,但甚受諸武的嫉視,處境非常危險。武承嗣三思都有攘奪皇嗣地位的企圖,武曌也有傳侄之意。但她終于被仁杰用下面的話所感動:“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后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那時武承嗣已死)!”結(jié)果武曌于圣歷元年(698),派人到房州迎回廬陵王,立為太子,而改封豫王為相王。狄仁杰又薦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等數(shù)十人于朝,這批人便是后來擁護中宗復位的人。

媒體關注與評論

  傅樂成先生主編的這部通史,是由他牽頭,組織六位臺灣史學界第一線的青壯年俊彥編寫的。每個人都是學有專攻的史學家,按自己的研究領域,撰寫自己精熟那部分,最后由傅樂成先生統(tǒng)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實的著作,不像我們這邊僅僅是編寫。應該說,這套通史的作者,各個文筆俱佳,學、才、識三者足備。書成之后,在話語圈里,影響巨大,長期以來,既是愛好者的案頭書,也是大學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從中得到教益。有人說,這套書是典型的臺灣國語,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讀來如飲醇釀。其實,在我看來,這套書最大的特點,是有見地,不人云亦云。敘述簡單、干凈,能把很復雜的事情,三言兩語道個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潤多年,看過不知成億字的資料,斷不能為此?!  獜堷Q

編輯推薦

  暢銷臺灣數(shù)十年的歷史普及讀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通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7條)

 
 

  •   本書出自臺灣著名的歷史學家傅樂成先生之手,本書條理清晰,間以優(yōu)美的插圖,文字流暢,全書洋溢著一種儒家長者之風。
  •   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
    很好版本不錯
  •   此分冊為傅樂成所寫,果見功力。寫史嚴謹,文筆卻又不失自家風范。個人認為很不錯
  •   書是帶彩色插圖的,文字內(nèi)容很簡介,確實是通史,適合對歷史的初級了解。優(yōu)點字體較大,看著舒服。
  •   個人很喜愛這套通史,雖然里面偶有瑕疵,并非全是第一流的大家手筆,可是瑕不掩瑜,它是我讀過最別開生面、最啟發(fā)思路的一套通史,讀完之后感覺意猶未盡,很期待能再出一套更詳盡的!
  •   寫的很好的五代史
  •   很好的書 買給孩子做課外閱讀用的 可惜當當一直缺《秦漢史》和《現(xiàn)代史》,什么時候到貨???
    很期待!?。。?!
  •   這本書非常喜歡,最主要是簡單易懂,以前看了很多歷史書,有些語言看不懂,這本書很好
  •   難得的好作品,而且這部分歷史寫得好的不多
  •   比歷史書深刻多了
  •   適合中學生閱讀 能夠知道歷史的重點 對歷史有一個簡單的認識
  •   不同的手法寫歷史
  •   名副其實的著作,不像很多史書僅僅是編寫。
  •   很好的書,一字一句地品味,送得很快,包得比較干凈
  •   盛唐是封建王朝的頂峰,它的興衰,可以概括中國社會的起伏。
  •   字大小合適,配有圖畫,白話文,孩子能看懂
  •   大唐盛世令人向往
  •   買了一個系列的這本。不錯,除了其中有一本散架了外
  •   本來想買貴州教育版的,這個版本更詳細。
  •   看著還不錯。。。。學習中
  •   千萬不要買這一套 完全是初中水平
  •   一批買的。
  •   翻了一下,還沒有認真閱讀。
  •   圖文并茂,有空一定要好好閱讀.
  •   我很喜歡,雖然只是匆匆翻了一遍。
  •   別有風味!
  •   流暢易懂
  •   好書,買全是道理
  •   超快感
  •   圖片好啊
  •   返還優(yōu)惠券太慢了吧?既然是優(yōu)惠活動,為何不能給大家提供享受優(yōu)惠的便利呢?
  •   講述隋唐五代歷史,普及本通史,語言為白話,并非晦澀難懂,寫的很有文氣。屬于傅樂成通史的七本之一。最好七本都買齊咯。
  •   值得缺乏中國“五代十國”歷史的人,認真讀一讀。
  •   但只有這本是傅樂成先生本人寫的。
  •   傅樂成編的,很好
  •   此書寫得不錯,語言保存文言文故意,簡潔傳神,要言不煩;布局適宜,材料剪裁得體;所配圖片緊扣文章,相得益彰,看起來相當舒服;對史事有自己的見解,不是說場面話、應景話、含糊話,比如對于唐宣宗就不以為然,對甘露之變的主角鄭注也沒有貶詞(史書中對鄭的描寫可說是窮形盡相,鄭的奸佞、諂媚、投機令人不忍卒讀)。此書最大的硬傷是校對不當,幾乎每頁都有標點沒標,有時一頁竟然多達7處,害得我邊看邊用筆標點斷句,義務當了一回校對工人,苦也!本想打5分,遺憾之余給4分了。希望今后改進。
  •   這本書質(zhì)量不錯,圖畫配的也比較美,但是比較適合給小孩子看,屬于基本常識的普及教材,真正讀史的話,還是選別的吧。。
  •   這套普及版,簡單易懂
  •   本書是主編的書,現(xiàn)在看到一半,暫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是,書中有些句子不能很好地斷句,缺標點符號,有些不盡完美。書籍邊角有些損壞。物流速度OK,總體比較滿意。
  •   書有點舊,可能是庫存久了吧。還好不印象閱讀,書內(nèi)的插圖都是彩圖來的。書不厚,閑時看看了
  •   這套叢書挺不錯,就是定價高了點
  •   文筆流暢,讀來讓人舒暢,推薦。
  •   書質(zhì)量好,內(nèi)容也好,就是語言有點古文,要花點力氣閱
  •   寫的通俗易懂,插圖也很合適,就是句讀少了很多逗號、分號,可見校對者太不負責任。
  •   一本本的說真難啊。
    還是印刷質(zhì)量不錯,插圖清晰,文字清楚。
    整體不錯。
  •   印刷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沒得說,有邊界版圖就更好了
  •   好的史書,但2010版的有修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