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實現方式研究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高洪力、 李秀芝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2-05出版)  

內容概要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實現方式研究》從研究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和實現方式入手,以獨特的視角梳理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和意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中國化、時代化的關系;分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的環(huán)境特點,總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特色;重點闡述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功能,并按照時間的順序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國后前30年及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歷史進程及實現方式和基本經驗,探討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具體實現方式的選擇,并結合高校的特點概括了當代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特殊性及實現方式,是一本較為系統地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著作。

作者簡介

高洪力,女,1959年出生,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多年來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專著6部,主編、副主編教材4部,在《人民日報》、《當代世界于社會主義》、《理論前沿》等核心期刊和雜志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概述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涵義及其界定 (一)大眾化的涵義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涵義 (三)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的學術界研究觀點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關系 (一)中國化是前提 (二)時代化是靈魂 (三)大眾化是目的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概述 (一)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大眾化歷史進程 (二)蘇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及經驗 (三)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進程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功能及影響因素 一、價值與價值功能解析 (一)價值的概念界定 (二)價值與必要性 (三)價值與意義 (四)功能的語義解析 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功能 (一)意識形態(tài)含義的演變 (二)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功能 (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功能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人文價值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價值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價值 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價值發(fā)揮的制約因素 (一)制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價值發(fā)揮的經濟因素 (二)制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價值發(fā)揮的政治因素 (三)制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價值發(fā)揮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和實現方式 一、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和實踐 (一)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環(huán)境特點 (二)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方式及特點 (三)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與經驗 二、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與實現方式的特點 (一)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動因 (二)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方式的特點 (三)建黨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經驗 三、土地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與實現方式的特點 (一)土地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方式的特點 (二)土地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 四、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與實現方式的特點 (一)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方式的特點 (二)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與經驗 五、解放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方式的特點與經驗 (一)加強黨的建設、軍隊建設,創(chuàng)新和豐富軍事理論 (二)在戰(zhàn)略決戰(zhàn)和奪取全國勝利過程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四章 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實現方式及啟示 一、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背景及時代價值 (一)建國初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二)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價值 二、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程及實現方式 (一)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三個歷史階段 (二)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方式 三、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就與失誤 (一)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就 (二)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失誤 四、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教訓及其啟示 (一)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教訓 (二)建國后前30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啟示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歷史回顧和基本經驗 一、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 (一)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論價值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價值 二、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回顧 (一)從上世紀70年代末至1982年黨的十二大前 (二)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前 (三)從1992年黨的十四大至2002年黨的十六大前 (四)黨的十六大到十七大 (五)2007年十七大召開至今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經驗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以大眾為本 (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結合 (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理念:通俗性、實踐性、民族性、時代性 (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 (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式:多種并舉 (八)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原則:關注主體,系統推進,注重實效 第六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現實依據與理論基礎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現實依據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國際環(huán)境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國內環(huán)境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大眾化的思想 (二)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的發(fā)展 (三)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的貢獻 (四)毛澤東、鄧小平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的發(fā)展 三、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與實踐基礎研究的學術觀點 (一)馬克思主義學說本質是實踐,基本觀點是群眾性 (二)中國有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基礎 (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路徑具有實現大眾化的可能性 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綜述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然性研究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含義的研究 (三)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產生的研究 (四)關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研究 (五)關于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機制的研究 (六)如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建議研究 …… 第七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方式 第八章 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特殊性及其實現方式 參考資料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4.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fā)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fā)展實際,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 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fā)展大勢,就是要求我們深入研究隱藏在世界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背后的機遇和挑戰(zhàn),準確把握人類共同面臨的發(fā)展問題、資源環(huán)境問題、安全問題,并弄清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表現形式、發(fā)展態(tài)勢、治理對策等;必須深入研究別國政黨執(zhí)政興衰的經驗教訓,尤其是科學管黨治黨的成功經驗,為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發(fā)展機遇、應對各種挑戰(zhàn),把握執(zhí)政規(guī)律提供堅強理論支持。 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就是要求始終堅持服從和服務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fā)展這個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抓住并用好我國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服從和服務于走共同富裕道路,逐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充分激發(fā)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特別要深人研究我國發(fā)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的具體表現和所產生的具體政策需求,為黨和國家決策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準確把握改革發(fā)展實際,就是要求我們根據我國社會深刻變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新要求,對當前我國社會呈現出的國外境外因素與國內境內因素相互交織、社會矛盾與黨內矛盾相互交織、網上互動與網下互動相互交織的新特點要格外關注,努力探索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應對復雜局面的新辦法、新途徑、新機制,不斷提高理論指導實踐的前瞻性、預見性、戰(zhàn)略性。當前,要緊密結合解決社會重大現實問題、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改革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特別要緊密結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勢頭,大力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理論創(chuàng)新和理論普及工作,努力使理論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就是要以謙虛的態(tài)度和深入實際的踏實作風,在參與火熱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捕捉真理,在感知典型經驗、反思曲折探索中發(fā)現規(guī)律的痕跡。

編輯推薦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實現方式研究》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價值及實現方式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