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楊素梅 編 頁數(shù):243 字數(shù):240000
內(nèi)容概要
《“小橘燈”非遺文化普及讀本·每天一堂非遺文化課:曲藝雜技卷》包含全國各地的上百種曲藝文化遺產(chǎn),這些曲藝雜技形式在物質(zhì)文化生活極度豐富的今天多半已經(jīng)到了瀕臨失傳的尷尬境地。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有義務去了解這些中華文化中的精粹,讓這些老祖宗的智慧結(jié)晶永遠流傳下去。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華北地區(qū)
北京市
天橋中幡
抖空竹
京韻大鼓
天津市
京東大鼓
天津時調(diào)
河北省
西河大鼓
木板大鼓
樂亭大鼓
蘇橋飛叉會
吳橋雜技
山西省
潞安大鼓
襄垣鼓書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烏力格爾
第二章 東北地區(qū)
遼寧省
東北大鼓
東北二人轉(zhuǎn)
吉林省
朝鮮族三老人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木板書
第三章 華東地區(qū)
上海市
鑼鼓書
獨腳戲
浦東說書
江蘇省
蘇州評彈
揚州評話
揚州清曲
……
第四章 中南地區(qū)
第五章 西南地區(qū)
第六章 西北地區(qū)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這張玉春本來就是武林高手,由于參加過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被朝廷通緝,不得不避亂于北京白云觀。沒想到,在道士韓屏山處學得飛叉技藝。來到了蘇橋后,張玉春收蘇橋人靳曉軒為徒,并寄居其家。靳曉軒從張玉春處學到了很多武術(shù),其中就包括飛叉技藝。 靳曉軒的徒弟是靳文斌。靳文斌出生在一個武術(shù)世家,悟性很高,先后學過太極、形意、八卦等各種拳術(shù)。他承上啟下,把師傅所傳飛叉技藝融會貫通,加以改進,并把自己之前學的通背、太極、形意等各種拳術(shù)融了進去,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靈活多變、動作高巧、花樣優(yōu)美、套路繁雜的花叉表演形式,可謂蘇橋飛叉會的創(chuàng)始人。靳文斌飛叉技藝單傳,只收了一個徒弟靳月亭。 靳月亭,又名靳小泉,悟性也很高,再加上他的勤于練習,經(jīng)過多年努力,可以說把飛叉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個時候,在民間已經(jīng)開始興盛飛叉表演,人們把這種表演稱之為飛叉會。不過,這些飛叉會表演形式都很簡單——就是有人一邊表演飛又,有人在旁邊以鼓、鈸等打擊樂做伴奏。 民國時期,靳月亭因生活所迫,到沈陽賣藝,由于表演飛叉會技藝高超,名氣特別大,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叉”。后來,飛叉會藝人知道了自己這技藝的不足,為了迎合市場,他們吸取了一些曲藝的精華,飛叉會開始有了具體的情節(jié)和內(nèi)容。飛叉會最有代表的是《五鬼拿劉氏》。說的是唐代有一婦人劉氏早年喪夫,養(yǎng)有4子。劉氏信佛教,常年在家中供奉佛祖神位,香火不斷,可是后來,他的兒子們卻紛紛病故,劉氏遷怒于佛祖,怒砸神位。閻王知道了這件事情后,特別生氣,派5個鬼去捉拿劉氏。但劉氏經(jīng)常修行,已成半仙之體。5鬼手持鋼叉,費了好一番工夫,才把劉氏捉獲,押送到酆都城。 飛叉會技藝基本技巧有:“迎面花”、“手串兒”、“鯉魚挺身”、“倒流水”、“四踢(前后左右)”、“軟硬高矮四踢”、“反正打叉”、“左右打叉”、“單手打叉”、“雙手打叉”、“水磨”、“金絲纏腕”、“單指紡線”、“小鬼推磨”、“倒拉瓜秧”、“就地十八滾”、“蘇秦前后背劍”等。四項絕技為:“旱推磨”、“掂金錢”、“大背劍”、“硬魚挺身”等。 蘇橋飛叉會與其他地區(qū)不同,表演有單、雙叉之分,叉頭有單、雙叉頭之分,可單人耍,也可雙人、眾人耍,一人耍雙叉,兩人耍三叉等。 1951年,中國民間曲藝慰問演出團將赴朝慰問志愿軍,團長常寶壟(藝名小蘑菇)親自到蘇橋找到靳月亭,邀他赴朝演出。到丹東后,因得嚴重痢疾滯留丹東未能成行?;貋砗髠魈K橋弟子狄希彭、趙景田等14人及霸縣王樹芳、王克藝、范景全、高寅等弟子。其中最著名的為狄希彭、趙景田,21世紀初二人還在繼續(xù)傳藝。
編輯推薦
《“小橘燈”非遺文化普及讀本·每天一堂非遺文化課》叢書內(nèi)容翔實、語言生動、圖片精美、信息量極大,幾乎涵蓋了所有已被評為非物質(zhì)遺產(chǎn)的中國文化項目,它是廣大青少年課余閱讀的理想伴侶,能夠幫助青少年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