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中國畫報 作者:超值典藏編委會 頁數:389
Tag標簽:無
前言
《易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周易》的經文部分,一般稱為《周易》,又稱古經?!兑捉洝肥侵袊疤烊撕弦弧蔽幕枷氲臏Y源,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蘊涵萬事萬物的理、象、數三方面至理。《易經》也被人認為是一部占筮書,因其誕生于巫文化時代。在中國社會早期,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科學不發(fā)達,先民們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類本身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就產生了對自然的崇拜、對神的崇拜,認為在萬事萬物的背后存在著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在支配著世界上的一切。特別是當人們屢次遭到意外的天災人禍以后,更是萌發(fā)出借助于神意來卜知未來,從而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因此《易經》就是這樣一本在龜卜、占筮基礎上產生的書。 但是《易經》又不僅僅是一本占筮書。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外科學界、文化界對《易經》越來越重視,甚至西方學者稱之為“一部奇妙的未來學著作”。所有文獻都是這么記載的:《易》是群經之首。因為不管是五經還是六經,都把《易經》擺在最前面。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化典籍,同時也對中國的道教、儒學、哲學、文字、中醫(yī)、術數、民俗文化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兑捉洝吩趯嵸|上又是一部蘊涵人生經驗和啟迪人生智慧的書。 那么,《易經》是怎樣完成的?按照一般的說法,叫做“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兑捉洝返耐瓿?,經歷了三位圣人:第一個是伏羲,第二個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們一家人算作一個,第三個對于我們來說更加熟悉,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說是下古。實際上,《易經》成書所經歷的時間非常長,所經歷的圣人也很多,應該說,《易經》是我國古圣先賢集體創(chuàng)作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易經》文字晦澀難讀,對我們理解它的奧妙有諸多不便。這本《白話易經》能更好地介紹有關《周易》的基本常識和幫助理解文義深奧的卦爻辭,方便讀者領會《周易》的智慧和奧妙。
內容概要
《易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文明典籍,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由陰陽通碼卦符組成了8卦、64卦、384爻三個不同水平的系統(tǒng)層次,同時配以卦辭和爻辭進行文字說明,有著嚴密、完美的內碼數理結構,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構最嚴密的符號系統(tǒng)。
《易經》對中國文化影響的領域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對儒學、道學、中醫(yī)、行政、軍事、文藝、民俗影響深廣,是世界上傳承非常完整、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化石。
本書為《易經》的白話注解版本,對人們閱讀古典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由《超值典藏》編委會編著。
書籍目錄
概論
周易上經
乾為天
坤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訟
地水師
水地比
風天小畜
天澤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謙
雷地豫
澤雷隨
山風蠱
地澤臨
風地觀
火雷噬嗑
山火賁
山地剝
地雷復
天雷無妄
山天大畜
山雷頤
澤風大過
水為坎
火為離
周易下經
澤山咸
雷風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壯
火地晉
地火明夷
風火家人
火澤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澤損
風雷益
澤天央
天風媚
澤地萃
地風升
澤水困
水風井
澤火革
火風鼎
雷為震
山為艮
風山漸
雷澤歸妹
雷火豐
火山旅
風為巽
澤為兌
風水渙
水澤節(jié)
風澤中孚
雷山小過
水火既濟
火水未濟
系辭上傳
系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結論——易經的思想
章節(jié)摘錄
究天人之際 伏羲畫八卦,為我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國文化的開端?!兑捉洝愤@部書,不但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之首”。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圣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森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易經。系辭傳》中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guī)范。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大特色。 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然后傳述《易》,儒家將《易經>>冠為六經之首。而且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后儒、佛、道各家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淵源于《易經》的天人之學。因而,要了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由《易經》著手;《易經》在我國文化學術史上的崇高地位,由此就可以想見。 占卜的書 相反的,后世許多學者,也有人鄙視《易經》,認為不過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內容低俗,近似巫祝的誣詞妄語,只因孔子傳述,后世穿鑿附會,以致盲目崇信,并不值得研讀等輕視譏諷的意見。 不可否認,《易經》確實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但也正因為是占卜的書,才沒有被秦始皇燒掉,得以流傳到今天。古代民智未開,崇信鬼神運命,凡是重大行事,心定先求神問卜,并非不可思議。在河南省安陽縣的殷墟遺跡中,曾發(fā)掘出大量的龜甲,證實殷代盛行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紋路,占斷吉兇,稱作“卜”。到了周代,又多用蓍草占卜,稱作“筮”。依據《周禮》的記載,周代設有稱作太卜的官,依據《三易》,職掌占卜。 《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周易>>,三種不同系統(tǒng)的易學。對《三易》的說明,說法不一,概括地說,《連山》是夏代的易學,由艮卦開始,象征“山之出云,連綿不絕”。《歸藏》是殷代的易學,由坤卦開始,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周易》是周代的易學,由乾、坤二卦開始,象征“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今天的《易經》就是《周易》。一說,漢、魏以后的象數易學,就是《連山》《歸藏》的遺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占卜,不但源遠流長,而且已經發(fā)展成有系統(tǒng)的學術。 后世學者所以鄙視《易經》,最主要的理由,是占卜違背倫理的立場。人的行為,應當依據良心,不應考慮后果,當為則為,不當為則不為,只求耕耘,不問收獲,才是君子應有的態(tài)度。然而,占卜卻先看結果,有利才行動,動機已經不純正。 于是,宋代朱熹說:“易是用來占卜,以決斷疑惑的。但依道理,應當做的,就應當做,不應當做的,就不應當做,在這種情形下,根本用不著占卜。唯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時,才可以占卜。惡事、私欲,不可占卜?!? 儒家以《易經》為六經之首,奉為大典。然而,孔子生平,卻從來不曾談到性、天道等形而上學的思想。孔子研究《易經》是在晚年,因而在他的弟子中,只有極少數懂得《易經》,在儒家的經典中,《易經》是非常特殊的宇宙哲學。可是,到了宋代,老莊、佛教,在思想界已有逐漸取得優(yōu)勢的傾向,儒家的學者,為對抗老莊、佛教的形而上學,不得不在儒家的經典中,尋求形而上學的論據,就只有《易經》與《中庸》可以作為依據了。所以,宋代興起的新儒學,亦即朱熹的朱子學派,其中形而上學的主要論據,就是依據《易經》的“系辭傳”,這才是后世儒家特別尊崇《易經》的理由。 不過,如果占卜只在占斷結果吉兇,就成為消極的聽天由命的定命論,人們就不知道什么是當為與不當為,失去了道德意義。然而,我國古代的占卜,不僅僅消極地問結果如何?而且更進一步地,要問應當如何。因而,《易經》不但啟示事物發(fā)生的微妙契機,并且指引應當如何臨機應變,避兇趨吉。這就不僅是消極的占卜,而且是積極的處世智慧,就進入哲學的范圍了。 簡易、變易、不易 《易》這一命名,含義如何? 一說:伏羲畫八卦,有時“遠取諸物”,《易》是飛鳥的形象。 一說:依據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易”即蜴,是蜥蜴的象形.蜥蜴的保護色,隨環(huán)境不時變化,以變化的含義,命名為《易》,以象征宇宙森羅萬象的千變萬化。 《說文解字》中又說:“易”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因而,日代表陽,月代表陰,以象征《易》的陰陽二元論的哲學. 后漢的鄭玄,在他的《易贊》中,更將《易>>的定義高度發(fā)揮。他說:《易》這個字,有“簡易”“變易”“不易”這三種含義。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井然有序,循環(huán)不已,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同樣具有法則性,所以說“不易”。由于這一“不易”的法則性,就能了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的,小宇宙的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guī)范,所以說“簡易”。因而,《易凈這部書,就能以簡單的象征符號與數字,表示出這種“簡易”“變易”“不易”的現象變化,產生占卜的作用。所以,由這一思維方向去探索,宇宙森羅萬象的變化,無不有一定的規(guī)律、因果關系,可以追尋,而占卜能夠預測吉兇,也就沒有什么不可思議了。P1-3
編輯推薦
《易經》是群經之首。它不僅僅是一本占筮書,在實質上又是一部蘊涵人生經驗和啟迪人生智慧的書。《易經》文字晦澀難讀,對我們理解它的奧妙有諸多不便。這本由《超值典藏》編委會編著的《白話易經》就能更好地介紹有關《周易》的基本常識和幫助理解文義深奧的卦爻辭,方便讀者領會《周易》的智慧和奧妙。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