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作者:王久宇,金寶麗 頁數(shù):239
Tag標簽:無
前言
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為中心的阿什河流域曾經(jīng)是歷史上以完顏部為核心的生女真人龍興之地,同時,阿城又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的第一個都城,當時被稱為金源之地。近些年來,隨著金研究的深入,對金源地方的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逐漸開展起來.特別是哈爾濱、阿城等地許多熱心故園舊事的歷史與文化學者在這方面用功頗勤,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哈爾濱師范大學阿城學院的王久宇和金寶麗二位最近完成的《金源文化史稿》即是這些成就中的一部分。金源文化是近十多年來金史研究和金源地方史研究中涌現(xiàn)出的新熱點,學術界對金源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內涵、外延、特征等基本問題上還處于逐步探索的階段,在許多問題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分歧,這在學術研究中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王久宇和金寶麗二位的新作就金源文化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無疑會在提升金源文化研究的水平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內容概要
金源文化是黑龍江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既是黑龍江歷史上閃光的一頁,也是當代黑龍江旅游文化的一個知名品牌。所以,身為黑龍江人,有義務對金源歷史文化進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督鹪次幕犯濉肥墙陙斫鹗泛徒鹪次幕芯砍晒膮R集,我們把它梳理出來整理成書并呈現(xiàn)給讀者,期待著能從一些側面展示金源歷史文化的魅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金源文化總論\001第一節(jié) 金源文化的界定\003一、“金源文化”概念的提出\003二、“金源文化”作為地域文化的各種界定\004三、關于“金源文化”的時間斷限\006四、“金源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界定\007五、我們的結論\008第二節(jié) 如何正確理解“金源文化”\009一、金源文化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01l二、金源文化是一種奮發(fā)進取的民族精神\016三、金源文化是一批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018四、金源文化是一份熾熱真誠的鄉(xiāng)土情結\020第二章 金源歷史\025第一節(jié) 完顏部的形成和崛起\027一、生女真稱謂來源及分布\027二、完顏部的興起\028三、生女真的統(tǒng)一\030四、女真建國前的社會組織\035五、猛安謀克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037第二節(jié) 金政權的建立和發(fā)展\042一、金政權的建立\042二、金太宗滅遼朝勘北宋\057三、金熙宗力主社會改革\065四、金源核心地區(qū)的形成\070五、金源郡王制度\087第三節(jié) 海陵遷都后上京的興衰\094一、海陵王篡位遷都燕京\094二、金世宗重振上京會寧\103三、章宗以來金朝以及上京的衰落\115四、金朝失去對東北地區(qū)的控制權\133第四節(jié) 元明清時期東北地區(qū)的女真人\137一、元代東北地區(qū)的女真人\137二、明代東北地區(qū)的女真人\142三、清統(tǒng)治下的金源故地\146第三章 金源遺址、文物概覽\149第一節(jié) 金源遺址舉要\151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151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址\158三、城子村遺址\160四、松峰山道教遺址\163五、小嶺東川冶鐵遺址\166六、劉秀屯遺址\168第三節(jié) 金源文物概覽\170一、亞溝摩崖石刻\170二、金代銅鏡\173三、銅座龍及其初步研究\176四、完顏斡魯墓碑及其研究\180第四章 金源文化同其他文化的關系\201第一節(jié) 金源文化同中原文化的關系\202一、金源帝王對中原文化的認同\202二、金源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通\204第二節(jié) 金源文化與渤海文化、契丹文化的關系\209一、金源文化與渤海文化的關系\209二、金源文化與契丹文化的關系\211第三節(jié) 金源文化與滿族文化的關系\215一、滿族與金源女真民族的淵源關系\215二、滿族承襲了金源文化的傳統(tǒng)\218三、滿族京旗文化對金源文化的影響\222附錄一:金源歷史大事年表\226附錄二:參考文獻\235后記\239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女真譯語》是研究金源文化的寶貴資料。傳世的女真文獻數(shù)量極少,其中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四夷館編輯的《女真譯語》在對金源文化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首先,《女真譯語》是翻譯女真文的一部重要工具書。全書分為“雜字”和“來文”兩部分。雜字共分為十九門,分別為天文、地理、時令、花木、鳥獸、宮室、器用、人物、人事、身體、飲食、衣服、珍寶、方隅、聲音、數(shù)目、通用、續(xù)添、新增。來文是女真各部、衛(wèi)、所官吏向明朝進貢的表文?!杜孀g語》的雜字部分將女真文字匯集、整理的特點使后世解讀刻有女真文字的各種文物成為可能,有利于對歷史文獻的記載進行補充和認定。其次,《女真譯語》中所匯集的雜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女真社會生活的水平和狀況。
后記
金源文化是黑龍江歷史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既是黑龍江歷史的閃光的一頁.也是當代黑龍江旅游文化的一個知名品牌。所以,身為黑龍江人,有義務對金源歷史文化進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這本書是近年來金史和金源文化研究成果的匯集,我們把它梳理出來并呈現(xiàn)給讀者,期待著能從一些側面展示金源歷史文化的魅力。王德忠教授對本書的寫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還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我們由衷地表示謝意!感謝穆鴻利教授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學業(yè)進行悉心的指導,并關注和支持本書的寫作,他的幫助使我們受益頗多。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王永年老師、韓鋒老師為我們無私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同樣致以由衷的謝意!感謝郭長海老師、關伯陽老師、那海洲老師、王洪昌老師對本書寫作的支持和幫助!感謝黑龍江美術出版社的步慶權老師,他為本書的出版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吸取和參考了大量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在此對引文和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雖然我們已經(jīng)努力,但我們涉足金源文化的時間較短,且自知學問淺薄.難以全面深入地解讀金源文化,那么,這本書就權作一塊引玉之磚吧,敬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輯推薦
《金源文化史稿》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