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3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易中天 頁數(shù):371
Tag標簽:無
前言
飲食、穿衣、單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內(nèi)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們對這些時時處處可見的現(xiàn)象,也就習以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極少有人去深究為什么是這樣,它與中國文化是怎樣的關系? 《閑話中國人》的作者易中天,卻獨具匠心,在對中西文化的研究中,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里,對這些生活現(xiàn)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努力發(fā)掘著文化的內(nèi)核,給予理論的闡述,指出這一切之所以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在于中國文化的內(nèi)核是“群體意識”。它由近及遠,于細致中闡發(fā)了中國文化的要旨?! ≡摃攸c之一,是用“閑筆”來寫“正書”。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但卻不像一般專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論化,那么枯燥。全書講述老百姓(當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態(tài)度閑適,讀起來輕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還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 該書特點之二,是深入淺出。在對林林總總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剖析時,或詮釋字詞,或引經(jīng)據(jù)典,從本義到廣義,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像與你聊天般地娓娓道來,揭示出這些現(xiàn)象深刻的社會性。 該書特點之三,是文筆流暢,語言生動。既是“閑話”,就不能做“官樣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習慣用語敘述生活習慣,風趣幽默。 該書特點之四,是結構上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飲食到服飾,從單位到家庭,從面子到人情到友誼,把各個似乎是不相關的方面,從一引申到二,從二引申到三,看完這一章還想接著看下一章?! ∫徽Z概之,《閑話中國人》一書宛如一壺馨香撲鼻的碧螺春,細細品來,回味無窮,愛好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讀。附記: 這篇序言原本是李樹林同志為華齡版《閑話中國人》所寫的書評,發(fā)表在1997年4月16日的《中華讀書報》。作者是中央某部門的一位干部,與我素不相識,至今尚未謀面。我們之間,并不存在什么“權錢交易”或“面子人情”。他這篇書評,原本是應機關圖書館之邀,為他們介紹館內(nèi)新書的內(nèi)部刊物《機關圖書簡介》而寫的,不知怎么被《中華讀書報》看中,公開發(fā)表了。文章發(fā)表后,我看到了,寫信去與他聯(lián)系。因地址不詳,這封信幾經(jīng)輾轉,樹林同志才收到。后來他回信說。這篇書評是怎樣發(fā)表的,在他至今仍是一個謎?! ∫苍S,正因為這篇書評是這樣寫出、發(fā)表的,因此,它比許多應作者或出版社之請,刻意炒作或敷衍塞責的所謂“書評”,要真實得多,也實在得多。我相信,文中所寫,都是樹林同志的真實感受或體會,沒有任何矯飾、虛套和做作。樹林同志后來在信中說,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靠著床頭,沏一杯茶,燈下抱一本喜歡的書,靜靜地看,漫漫地思索”。他說他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看完本書的。其實,這也正是我的希望。我希望讀者能讀得輕松愉快,千萬不要“苦讀”;我也希望讀者讀后多少有點收獲,不至于“白讀”。在讀了樹林同志這篇書評后,我欣慰地感到,我的希望并沒有落空,我的心血也沒有白費。事實上,從寫作動機、構思創(chuàng)意、理論視角、研究方法、思想內(nèi)核到篇章結構,這些隱藏在大量現(xiàn)象、實例、故事和俏皮話背后,不易為人察覺的用心良苦之處,那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地方,樹林同志都看出來、說出來了。如果說,我寫《閑話中國人》,是試圖為解讀中國文化找到一把鑰匙,那么,《閑話(閑話中國人)》,便可以看作是解讀本書的鑰匙。 因此我特別向讀者推薦這篇書評,并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將其收入修訂本,作為本書序言。本來,一本書寫完了,出版了,作者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剩下的事,便是一任讀者諸君去說三道四,品頭論足。所以,我對書評,并不十分在意(當然也不是全不在意)。我之所以特別看重這篇書評,除了前面所說的原因外,還因為我寫《閑話中國人》的動機之一,是要改革和改變學術著作的寫法,為學術著作的寫作和出版,探尋一條新路。我的辦法,是用“閑筆”寫“正書”,創(chuàng)造一種“高品位,廣讀者”的“隨筆體學術著作”。既然是“隨筆體”,是“廣讀者”的,就必須風趣幽默,生動活潑,有較強的“可讀性”;既然是“學術著作”,是“高品位”的,就必須觀點新穎,邏輯嚴密,有一定的“深刻性”。對于讀者,則希望不但看得挺“熱鬧”,也能看出“門道”來。以此文為序,即所謂“有所望焉”。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里,對這些生活現(xiàn)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努力挖掘文化的內(nèi)核,給予理論的闡述,闡發(fā)了中國文化的要旨。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xiàn)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與鄧曉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飲食
從請客吃飯說起
被吃的神
廚房內(nèi)閣
吃出來的血緣
餐桌上的學問
煙、酒、茶
第二章 服飾
文化的象征
“服”的意義
“飾”的功能
時尚問題
第三章 面子
命之所系
賠償與補償
實力與實惠
面具與角色
戲劇性種種
第四章 人情
面子與人情
做人問題
人情法則
世故與勢利
良心、義氣、人情味
第五章 單位
文化機制
安身立命之本
“公私不分”與“內(nèi)外有別”
“大鍋飯”與“鐵飯碗”
“窩里斗”與“墻外香”
告別單位
第六章 家庭
家本位
內(nèi)外、親疏、長幼、貴賤
泛倫理
血緣與血統(tǒng)
官本位
第七章 婚戀
無愛的婚姻
子女問題
大男大女問題
離婚問題
當代婚戀
第八章 友誼
難得一愛
君子與小人
交情與交態(tài)
任俠與清高
圈子
第九章 閑話
閑話不閑
閑話心理
男人和女人
職業(yè)閑話
原版后記
新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的神就不同。造人的是女媧娘娘,而且并不單造一男一女,一造就是一大群。造出來以后,老太太就樂呵呵地看著他們生育繁衍,自己躺在云里霧里安享那天倫之樂。至于吃飯的問題,則留給另一位“準神”去解決。這位“準神”就是伏羲。伏羲究竟是人還是神,不大說得清楚,大約是半人半神吧!但可以肯定他是一個廚子,或者曾經(jīng)當過廚子,要不就是“司務長”。伏羲又叫庖犧。庖就是庖廚,犧就是犧牲。主管庖廚和犧牲的,不是紅案就是白案。史書上說他“教民漁獵畜牧”,說了歸齊也就是解決了大家的吃飯問題,自然功莫大焉。于是這個“伙頭軍”和“大師傅”的地位便越弄越高,弄到最后,就連造人的女媧,也居然成了他的太太,甚至還有說伏羲和女媧由兄妹而夫妻者。這就不能不說是把“飲食”看得比“男女”還重要了?! ∥覀冎?,神的職能無非是滿足人的需要。有什么樣的人和人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神。古希臘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們平時都干些什么呢?也就是打情罵俏尋歡作樂捎帶著爭風吃醋罷了。中國的神、神王或先圣就辛苦得多。比如伏羲要發(fā)明捕鳥獸的網(wǎng)和捕魚的罟,神農(nóng)則要發(fā)明種地的耜和耒。反正得想辦法讓老百姓把肚子吃飽,老百姓才會尊你為神為圣。這就叫“民以食為天”?! ∈澜缟线€有比天大的嗎?沒有。中國人既然以食為天,則“悠悠萬事,唯此為大”,甚至“普天之下,莫非一吃”?! ‰y怪中國人要把什么都看成吃,說成吃了?! 》菏持髁x 的確,中國文化有一種“泛食主義”傾向?! ∈紫龋司褪恰翱凇?,叫人口。人口有時候也叫人丁?;蛘吣腥私卸。私锌?。但不管女人男人,也都可以叫人口。人既然是口,謀生也就叫“糊口”,職業(yè)和工作也就是“飯碗”。干什么工作,就叫吃什么飯。修鞋補鍋是吃手藝飯,說書賣唱是吃開口飯,當教書匠是吃粉筆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兒??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自己不謀生,靠積蓄過日子,就叫“吃老本”,粵語叫“食谷種”。老本總有“吃”完的一天,就叫“坐吃山空”?! 飲食3 代序:閑話《閑話中國人》 飲食、穿衣、單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內(nèi)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們對這些時時處處可見的現(xiàn)象,也就習以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極少有人去深究為什么是這樣,它與中國文化是怎樣的關系? 《閑話中國人》的作者易中天,卻獨具匠心,在對中西文化的研究中,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里,對這些生活現(xiàn)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努力發(fā)掘著文化的內(nèi)核,給予理論的闡述,指出這一切之所以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在于中國文化的內(nèi)核是“群體意識”。它由近及遠,于細致中闡發(fā)了中國文化的要旨。 該書特點之一,是用“閑筆”來寫“正書”。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但卻不像一般專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論化,那么枯燥。全書講述老百姓(當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態(tài)度閑適,讀起來輕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還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 該書特點之二,是深入淺出。在對林林總總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剖析時,或詮釋字詞,或引經(jīng)據(jù)典,從本義到廣義,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像與你聊天般地娓娓道來,揭示出這些現(xiàn)象深刻的社會性?! ≡摃攸c之三,是文筆流暢,語言生動。既是“閑話”,就不能做“官樣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習慣用語敘述生活習慣,風趣幽默。 該書特點之四,是結構上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飲食到服飾,從單位到家庭,從面子到人情到友誼,把各個似乎是不相關的方面,從一引申到二,從二引申到三,看完這一章還想接著看下一章?! ∫徽Z概之,《閑話中國人》一書宛如一壺馨香撲鼻的碧螺春,細細品來,回味無窮,愛好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讀。 附記: 這篇序言原本是李樹林同志為華齡版《閑話中國人》所寫的書評,發(fā)表在1997年4月16日的《中華讀書報》。作者是中央某部門的一位干部,與我素不相識,至今尚未謀面。我們之間,并不存在什么“權錢交易”或“面子人情”。他這篇書評,原本是應機關圖書館之邀,為他們介紹館內(nèi)新書的內(nèi)部刊物《機關圖書簡介》而寫的,不知怎么被《中華讀書報》看中,公開發(fā)表了。文章發(fā)表后,我看到了,寫信去與他聯(lián)系。因地址不詳,這封信幾經(jīng)輾轉,樹林同志才收到。后來他回信說。這篇書評是怎樣發(fā)表的,在他至今仍是一個謎。 也許,正因為這篇書評是這樣寫出、發(fā)表的,因此,它比許多應作者或出版社之請,刻意炒作或敷衍塞責的所謂“書評”,要真實得多,也實在得多。我相信,文中所寫,都是樹林同志的真實感受或體會,沒有任何矯飾、虛套和做作。樹林同志后來在信中說,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靠著床頭,沏一杯茶,燈下抱一本喜歡的書,靜靜地看,漫漫地思索”。他說他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看完本書的。其實,這也正是我的希望。我希望讀者能讀得輕松愉快,千萬不要“苦讀”;我也希望讀者讀后多少有點收獲,不至于“白讀 ”。在讀了樹林同志這篇書評后,我欣慰地感到,我的希望并沒有落空,我的心血也沒有白費。事實上,從寫作動機、構思創(chuàng)意、理論視角、研究方法、思想內(nèi)核到篇章結構,這些隱藏在大量現(xiàn)象、實例、故事和俏皮話背后,不易為人察覺的用心良苦之處,那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地方,樹林同志都看出來、說出來了。如果說,我寫《閑話中國人》,是試圖為解讀中國文化找到一把鑰匙,那么,《閑話(閑話中國人)》,便可以看作是解讀本書的鑰匙?! ∫虼宋姨貏e向讀者推薦這篇書評,并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將其收入修訂本,作為本書序言。本來,一本書寫完了,出版了,作者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剩下的事,便是一任讀者諸君去說三道四,品頭論足。所以,我對書評,并不十分在意(當然也不是全不在意)。我之所以特別看重這篇書評, 除了前面所說的原因外,還因為我寫《閑話中國人》的動機之一,是要改革和改變學術著作的寫法,為學術著作的寫作和出版,探尋一條新路。我的辦法,是用“閑筆”寫“正書”,創(chuàng)造一種“高品位,廣讀者”的“隨筆體學術著作”。既然是“隨筆體”,是“廣讀者”的,就必須風趣幽默,生動活潑,有較強的“可讀性”;既然是“學術著作”,是“高品位”的,就必須觀點新穎,邏輯嚴密,有一定的“深刻性”。對于讀者,則希望不但看得挺 “熱鬧”,也能看出“門道”來。以此文為序,即所謂“有所望焉”?! 『笥洝 ∮钟昧瞬畈欢喟肽甑臅r間將本書改了一遍?! 「膶懯且患缓纤愕氖虑椤P薷牟⒉槐刃聦懯∈?,雖然有電腦。何況無論你花費多少時間精力,也不意味著你有了新成果,那又何苦來? 原因也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讀者喜歡?! ?994年寫這本書的時候,頭腦里并沒有形成“隨筆體學術著作”的完整概念,經(jīng)驗也明顯不足,只能“摸著石頭過河”?,F(xiàn)在看來,問題多多。有些地方太隨意,有些地方又太學術,因此2000年再版時,便作了些修改,但改得比較匆忙,一些可動可不動的地方就沒有動。這次上海文藝出版社決定改版重印,便趁此機會,又動了一次手術,希望能改得更好看些,也少些謬誤?! ⌒薷囊矡o非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調(diào)整結構,二是增刪內(nèi)容,三是糾正原版錯誤,四是改變表述方式。根據(jù)這些年在“河”里一路“摸”下來的經(jīng)驗,創(chuàng)作“隨筆體學術著作”,表述方式最重要。尤其是我們這些寫論文、寫專著寫慣了的人,換一種“寫法”,非常之難,簡直就相當于換一種“活法 ”,然而非如此不能“脫胎換骨”。本書的多次修改,就是這樣一個痛苦的歷程。即便如此,相信細心的讀者仍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斧痕。但在我,大約也只能這樣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權當對廣大讀者的一個答謝吧! 最后,我還要再次感謝本書責任編輯趙南榮兄的不厭其煩! 易中天 2002年7月27日 于廈門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中國人見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見面握手擁抱,因為中國人“內(nèi)向”,西方人“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握別人手;內(nèi)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這就正如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夾,是向內(nèi)用力;西方人吃飯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內(nèi),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國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極圖”。
編輯推薦
飲食、穿衣、單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內(nèi)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們對這些時時處處可見的現(xiàn)象,也就習以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極少有人去深究為什么是這樣,它與中國文化是怎樣的關系? 《閑話中國人》的作者易中天,卻獨具匠心,在對中西文化的研究中,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里,對這些生活現(xiàn)象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努力發(fā)掘著文化的內(nèi)核,給予理論的闡述,指出這一切之所以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在于中國文化的內(nèi)核是“群體意識”。它由近及遠,于細致中闡發(fā)了中國文化的要旨?! ≡摃攸c之一,是用“閑筆”來寫“正書”。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但卻不像一般專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論化,那么枯燥。全書講述老百姓(當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態(tài)度閑適,讀起來輕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還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 ≡摃攸c之二,是深入淺出。在對林林總總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剖析時,或詮釋字詞,或引經(jīng)據(jù)典,從本義到廣義,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像與你聊天般地娓娓道來,揭示出這些現(xiàn)象深刻的社會性?! ≡摃攸c之三,是文筆流暢,語言生動。既是“閑話”,就不能做“官樣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習慣用語敘述生活習慣,風趣幽默?! ≡摃攸c之四,是結構上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飲食到服飾,從單位到家庭,從面子到人情到友誼,把各個似乎是不相關的方面,從一引申到二,從二引申到三,看完這一章還想接著看下一章?! ∫徽Z概之,《閑話中國人》一書宛如一壺馨香撲鼻的碧螺春,細細品來,回味無窮,愛好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