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圖科技百科全書。第二卷,地球

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上??萍汲霭嫔?nbsp; 作者:《彩圖科技百科全書》編輯部 編  頁數:24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是一部供受過基礎教育的廣大公眾閱讀的彩圖版科學技術百科全書,它試圖以當代科學的眼光,描繪一幅關于自然世界和人造器物世界的長卷畫面,讓廣大讀者一覽現(xiàn)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總體概貌?! ”娝苤祟愇拿靼l(fā)展到今天,科學與技術已高度發(fā)達,又高度結合。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生活,都有賴于科學技術的發(fā)達,以及公眾對它的理解與掌握。  歷史已經證明,科學技術是一個不斷更新、充滿活力的知識信息系統(tǒng),是一個門類眾多、縱橫交織的文化知識體系,是一個能變成強大現(xiàn)實力量的人類知識寶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這個知識寶庫中汲取力量的多寡強弱,取決于其廣大成員對這個知識體系了解與把握的深度和廣度,以及隨這個信息系統(tǒng)作知識更新的速度和程度?! 楸阌趶V大讀者閱讀和理解,這部百科全書的編排,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全書共分五卷:第一卷,宇宙;第二卷,地球;第三卷,生命;第四卷,人與智能;第五卷,器與技術。前四卷,分別描述當代科學對物質世界、地球系統(tǒng)、生命系統(tǒng),以及人體系統(tǒng)的已有認識和相關的技術成果。最后一卷,則著重展示人類科學技術發(fā)明的主要產物與歷程。  為了從實際對象人手,展開深入淺出的描述,各卷條目的選取均以人類探知的客觀對象(自然對象或人造對象)為標準,而不從純理論的抽象概念的角度來選取條目。每個條目的內容都以釋文和示圖兩種方式展開,力求兩者彼此呼應,圖文并茂。對條目的主題,力求進行跨學科、綜合性和探索性的描述;對重要的理論概念,也注意進行必要的介紹和解釋。

書籍目錄

前言凡例 地球 地球演化 地球運動 地球系統(tǒng)1.固體地球 地球內部結構 地殼 地磁場 大陸漂移 海底擴張 板塊構造 地幔對流 褶皺和斷層 火山  地震 礦物 火成巖 沉積巖 變質巖 黃土 化石 地層2.海洋系統(tǒng) 海洋 海洋演化 海底地形 大陸架 海岸 島嶼  海浪 潮汐  海流3.大氣系統(tǒng) 大氣層 熱量平衡 大氣環(huán)流 天氣系統(tǒng) 季風 臺風 風 云和霧 降水 雷電 大氣光象4.地表自然界 陸地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河流 峽谷 瀑布 三角洲 喀斯特 湖泊  濕地 沙漠 凍土 冰川 極地 氣候 土壤 地理地帶5.全球變化 全球環(huán)境變化 冰期與間冰期 大氣氣溶膠 水循環(huán) 碳循環(huán)、氮循環(huán)、磷循環(huán) 全球變暖 厄爾尼諾 臭氧層6.自然資源 地球資源 海洋資源 礦產資源 煤 石油  天然氣 地熱能、太陽能、風能 水資源 地下水 土地資源7.污染、災害與人地關系 大氣污染 陸地水體污染 海洋污染 有害赤潮 城市熱島 固體廢棄物 干旱 荒漠化 沙塵暴 鹽漬化 洪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自然界平衡 環(huán)境自凈 自然保護 水土保持 生態(tài)恢復與建設8.現(xiàn)代地學研究手段 地圖 遙感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古環(huán)境變化信息 數字地震臺網 地球深部探測 大陸科學鉆探 大洋科學考察 氣象觀測 數字地球附錄 地球基本數據和地理集錦 地質年表 地震烈度表 風力等級表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中等大小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適宜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星球。對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來說,地球是很大的,但從人類已知的整個宇宙來看,太陽系不過是銀河系中一位極普通的成員,地球只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地球的大小、運動及與太陽的相對位置都恰到好處,使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足以維持地球上的生命,但又不致太多而使水蒸發(fā)掉,這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礎。地球還給人類提供了空間、環(huán)境、資源等一切賴以生存與發(fā)展的條件。    行星地球      太陽系中已知的行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地球排第三位。地球距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5億公里,其體積和質量遠比太陽小。    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并沿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環(huán)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地軸相對于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平面是傾斜的,在一年之中,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使得地表受熱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了地球的季節(jié)更替和不同氣候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自己在隨地球運動,卻能清楚地看到太陽和月亮每天在東升西落,星星好像在天球上繞地球緩慢轉動。約公元前350年,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地球中心說。公元2世紀,古希臘的托勒玫發(fā)展了地球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外面環(huán)繞九層天。中國古代張衡的渾天說,在宇宙構造方面也是把地球視為宇宙的中心。到16世紀初,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在哥白尼的宇宙體系中,太陽處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的行星都繞著太陽旋轉。盡管只是把地球和太陽在宇宙構造中的位置對調了一下,但卻是天文學史及整個自然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16世紀末,意大利的布魯諾在宣揚太陽中心說的同時又將其發(fā)展到無限宇宙學說。    形狀與大小    地球的總質量為5.974×10(24次方)千克。巨大的質量使地球具有強大的引力,所有質點都盡可能地靠近地心,使地球成為球形。在古代,關于天空和大地的形狀,有過許多種說法,但都認為天圓地方。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的蓋天說。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認為,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完美的,因而斷言大地是球形的。但真正對大地是球形進行論證的是亞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論天》中指出,船在離岸后總是先看不見船身,之后桅桿才逐漸消失,由此可說明海面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然而由于缺少證據,再加上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地球引力的存在,認為如果大地是圓的,站在大地另一邊的人就會掉到空中去,所以相信的人并不多。到了15世紀末與16世紀初,以意大利的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葡萄牙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為代表的一系列地理大發(fā)現(xiàn),使得人們真正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實際上,地球形狀并不呈正球體而是呈橢球體,地球自轉產生的指向赤道的慣性離心力分力使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略長,所以固體地球赤道略鼓,赤道半徑為6378.14公里,而極半徑為6356.76公里,總體積約為10832億公里。    外部結構    地球表面有一大氣層,它由78%的氮、21%的氧以及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和水汽等組成。大氣層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理想的環(huán)境,它的狀態(tài)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大氣中的熱能主要來源于太陽,熱能交換使得大氣的溫度有升有降,引起大氣的運動變化。大氣運動和氣壓系統(tǒng)自可變化活動,使地球上海陸之間、南北之間、地面和高空之間的能量和物質不斷交換,引起復雜的天氣和氣候變化。    大氣層之下即為地球表面,其表面積為5.1億公里,其中70.8%是海洋,29.2%為陸地。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4個大洋及附屬海域,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嶺、海溝等地貌類型。陸地分為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南美大陸、北美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6個大陸及眾多的島嶼,其上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以及河流、湖泊等地貌類型。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存在液態(tài)水的行星,這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條件,而且海洋的熱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氣溫相對穩(wěn)定的重要條件。地球上的水造成了地表侵蝕和氣候的多樣化。    P2-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彩圖科技百科全書。第二卷,地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好書,不錯,內容寫的很好
  •   第二次在亞馬遜買書了,質量是一如既往的好,快遞也很給力,美中不足的是包裝太簡陋了,收到的時候外面的包裝袋都破了,明顯是在運輸過程中被其它物品刮到了,而且里面也沒有上次的泡泡抗壓膜,書的表面有幾處明顯的小坑,顯然是被砸得。希望亞馬遜以后能提高包裝質量。
  •   印刷很精美 講解很詳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