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解釋學

出版時間:2010-0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美]唐納德·羅佩茲 主編  頁數(shù):275  譯者:周廣榮,常蕾,李建欣  
Tag標簽:無  

前言

佛教源于印度,而發(fā)揚光大卻在中土。自東漢時輸入,經(jīng)諸多朝代之努力,將原為梵文(或巴利文)等古天竺文字的佛經(jīng)譯為漢語,并通過手工抄寫到印刷技術(shù)之運用,終于使佛法深人人心,廣大信眾,同沾法益,此功德無量之善舉前后持續(xù)了千年有余。特別是我國國民與天竺人民早有往來,其思想趨向也頗為接近,復(fù)經(jīng)魏、晉、南北朝數(shù)百年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之相互激蕩、磨合,乃至醞釀、吸收,至隋唐而大成,創(chuàng)宗立派,鼎盛繁榮,前所未有。影響所及,朝鮮、日本、越南等鄰邦亦多流行大乘佛法。以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代,我國始終為大乘佛教之重鎮(zhèn),有“佛教第二故鄉(xiāng)”之譽。此殆與我國僧俗兩界人士究心于佛法義理密切相關(guān)。佛理探究,自古以來即有僧伽、居士之分,雖無“研究”之名,而出于信仰之誠,尋求佛教精義者,彪炳史冊,所在多有。降及近世,因科技發(fā)展之刺激,佛法潮流,亦屢有擴張。自19世紀德國學者馬克斯·繆勒提出“宗教學”概念以來,歐美之宗教學研究方興未艾。佛教,作為古老的宗教之一,海外研究也日見蓬勃,從東瀛至南亞,從德意志、法蘭西至英吉利,于研究南傳佛教圣典及歷史文化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美利堅,自C.R.萊曼等創(chuàng)辦《哈佛東方叢書》、奠定美國佛教研究基礎(chǔ)以來,從地域上說,其研究范圍已囊括南傳佛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包括藏傳佛教)、東亞佛教,舉凡教理、經(jīng)典、儀式、經(jīng)濟、政治等無不涉及,成果斐然。目前已發(fā)展至巴利文、梵文及藏文,橫跨文獻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倫理學、語言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在宗教學界已呈后來居上之勢。就佛法源流而言,佛教從印度本土向南、北方向分別傳播,菩薩高僧,篳路藍縷,而成北傳大乘、南傳上座二極,于今因緣增上,不斷發(fā)展,已趨于世界佛法之域,可謂千載一時也歟!

內(nèi)容概要

《佛教解釋學》是一部關(guān)于佛教解釋學的論文集。它以1984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美國洛杉磯玄田學院召開的以佛教解釋學為主題的會議論文為基礎(chǔ),擇取了十篇經(jīng)過作者進一步修改的論文,又將已故著名佛教研究者拉莫特的《對佛教文本解釋的評價》置于首篇。    本書收錄的十篇會議論文從一種寬泛意義上的解釋學框架內(nèi),對不同形態(tài)的佛教及其經(jīng)典的解釋傳統(tǒng)予以探討。從佛教自身的發(fā)展階段上來看,本書對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及密乘佛教均有所涉及,且涵蓋了印度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等不同語系的佛教,包括印度、錫蘭、中國、日本、朝鮮等多個國家。

作者簡介

唐納德·羅佩茲(1982年佛吉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米德爾巴利學院宗教學教授。著有《中觀依自起派研究》(A Study of Svatantrika)與《心經(jīng)解釋:印度與西藏的注疏》(The Heart Sutra Explained:Indian and Tibetan Commentaries),與人合編《基督與菩薩》(Christ and Boddhisattva)

書籍目錄

總序譯者序前言導(dǎo)論對佛教文本解釋的評價漸悟:領(lǐng)悟佛法的一條解釋學進路對大乘經(jīng)的解釋殺戮、誑語、偷盜與淫亂:關(guān)于怛特羅解釋中的一個問題金剛解釋學密彭的解釋理論中國佛教的解釋階段“圓教”到哪里去了朝鮮視角下的禪宗解釋學真言:空海解釋學理論的基礎(chǔ)親鸞真宗的證據(jù)作者簡介

章節(jié)摘錄

上座部佛教從早期起就把三藏置于傳統(tǒng)的核心,把它看作“佛陀的話(Buddha-vacanam.),甚至是法身(dharmakaya)。①由于三藏據(jù)于核心地位,關(guān)于藏經(jīng)解釋的解釋學問題對于上座部來說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結(jié)果是:在對三藏的注釋與疏解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獨特的教義與觀念。正像我在別處曾經(jīng)指出的那樣,②注疏性著作代表了上座部對怎樣理解和解釋三藏問題的一般的和最后的解決。上座部對解釋問題的初次解決可以在兩部藏外著作《導(dǎo)論》(NettiPakarana)、《藏釋》(Petakopadesa)中找到。這兩部著作闡明了一種解釋三藏的進路、決定上座部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一種解釋學方法與觀點,并且深刻影響了上座部的注疏傳統(tǒng)?!秾?dǎo)論》和《藏釋》傳說為摩訶迦旃延(Mahakaccana)所著,它們是復(fù)雜的、高度專門化的解釋手冊的代表。盡管這兩部著作并不相同,它們卻提出了同樣的觀點和解釋方法。③《導(dǎo)論》和《藏釋》提出了達到涅槃的漸悟的概念,并把它作為解釋佛法的解釋學策略。盡管漸悟的概念在較晚時期的佛教中,無論在上座部還是在大乘佛教中,都很常見,并且通過諸如《清凈道論》等著作逐漸成為上座部傳統(tǒng)的標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解釋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這一套佛學譯叢總體質(zhì)量很高
  •   開卷有益,對佛學有幫助。
  •   換個思路看問題,還可以吧
  •   這一系列叢書,對研究佛學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可以開闊眼界,免去查閱此書英文版的麻煩。
  •   裝訂印刷都很好,很厚很輕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