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史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E.M.羅杰斯  頁數(shù):570  字數(shù):405000  譯者:殷曉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撰寫傳播學史的歷史學家具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美國著名的傳播學者E·M·羅杰斯通過傳記式的編寫工作,在人的基礎上來理解傳播學史,這是一個獨特的視角,涉及眾多人物與機構(gòu)以及若干學科的知識背景,并以此表明,傳播研究如何富有意義地影響了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這種有重點的綜合研究使該書成為上述領域的學者必讀的讀物。該書內(nèi)容豐富,史實性強,圖文并茂,人物生平紀事詳盡,敘述有通俗與專業(yè)相結(jié)合的特點,故會為傳播學的廣大專業(yè)與業(yè)余讀者所喜愛。

作者簡介

作者:(美)E. M. 羅杰斯(Everett M. Rogers)

書籍目錄

插圖目錄
表格目錄
引言
序言
第一章 威爾伯·施拉姆和傳播學的創(chuàng)立
第一部分 傳播學的歐洲起源
 第二章 查爾斯·達爾文和進化論
 第三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
 第四章 卡爾·馬克思和批判學派
第二部分 傳播學在美國的發(fā)展
 第五章 芝加哥學派
 第六章 哈羅德·拉斯韋爾和宣傳分析
 第七章 保羅·F·拉扎斯菲爾德和大眾傳播效果
 第八章 庫爾特·勒溫和群體動力學
 第九章 卡爾·霍夫蘭和說服研究
第十章 諾伯特·維納和控制論
第十一章 克勞德·香農(nóng)的信息論
第三部分 傳播學領域的建立
 第十二章 威爾伯·施拉姆和傳播學的建立
傳播學史中的主要人物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韋弗在他對香農(nóng)模式的解釋中,強調(diào)香農(nóng)將他的思想限定在工程傳播之中:“在(香農(nóng)的)理論中,‘信息’這個詞是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被使用的,這種特殊的意義一定不能和其普通的用法混為一談。特別是,信息不能與意義混為一談。事實上,兩個訊息,其中一個充滿了意義,另一個純粹是胡說八道,但從現(xiàn)在的觀點出發(fā),可以把它們看成完全相等的東西,即都是和信息有關的東西。毫無疑問,這正是香農(nóng)在說‘傳播的符號方面與工程方面無關’這句話的時候所要意味的東西。但是,這并不是說,工程方面和符號方面必然無關。”(韋弗,1949b)  韋弗(1949b)在香農(nóng)和韋弗的著作中的介紹部分區(qū)分了三種層次的傳播問題:A層:傳播符號如何能被準確地發(fā)射?(技術問題)B層:被發(fā)射的符號如何能夠準確地傳遞意圖中的意義?(語義學  問題)C層:被接受的意義如何有效地以意圖中的方式影響行為?(效果或  行為問題)香農(nóng)聲稱,他的數(shù)學的傳播理論只與A層打交道,他稱這一層為工程傳播或技術傳播。不過,韋弗走得比香農(nóng)更遠,他提出:“數(shù)學的傳播理論……特別是由香農(nóng)處理的、更有限的工程理論,盡管從表面上看只適合于A層次的問題,但實際上對B層次和C層次的問題也是有幫助和啟發(fā)的。”(韋弗,1949b)在其文章的另一處,韋弗得出結(jié)論說:“對A層次的分析表明,這一層次與其他層次相重疊,其程度超出了人們能夠產(chǎn)生的樸素的想象。因此,A層次的理論至少在一種有意義的程度上,也是B層次和C層次的理論?!彼?,韋弗鼓勵(人們)將香農(nóng)的信息論廣泛運用于所有類型的有意識的傳播。他并沒有給香農(nóng)信息論的核心思想添加許多東西,除了關于其運用的樂觀主義擴展以外,因此,正如大部分傳播學者通常認為的那樣,恰當?shù)奶岱☉撌恰跋戕r(nóng)的”信息論,而不是“香農(nóng)和韋弗”的信息論?! ≡谟嘘P信息論的兩篇文章發(fā)表8年之后,香農(nóng)(1956)說:“在過去幾年,某種程度上信息論已經(jīng)成為一種科學的時尚……它正被運用于生物學、心理學、語言學、基礎物理學、經(jīng)濟學、組織理論和其他許多領域。簡而言之,目前,信息正在參與一場有點猛烈的普遍大眾化的浪潮?!毕戕r(nóng)警告說這樣的大眾化帶有某種危險:“例如,如果人類在某些情況下像一個理想的譯碼器一樣行事,這就是一個實驗的事實-,而不是一個數(shù)學的事實,這樣的事實必須在各種各樣的實驗的情況下得到驗證?!毕戕r(nóng)將信息論限于工程傳播,并告誡科學界防止將之過于廣泛地運用于所有類型的人類傳播。然而,傳播學者沒有對香農(nóng)的警告給予太多的注意。信息論和控制論  與大部分其他理論突破一樣,香農(nóng)的信息論是從其他數(shù)學家和工程師,特別是尼奎斯特、哈特利和N.維納從前的工作中產(chǎn)生出來的。不過,這個理論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香農(nóng)在貝爾實驗室中的密碼學工作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lián)??雌饋砻艿氖?,香農(nóng)的傳播理論產(chǎn)生于某些系統(tǒng)的嘗試,即試圖“阻止”有效傳播的發(fā)生,至少對于傳播給敵人來說是這樣。密碼學是產(chǎn)生密碼系統(tǒng)的科學,它允許秘密的傳播。密碼學使一個訊息成為保密的。在這里,我們又看到:如何尋求對一個實際問題的解答可以成為一個抽象理論發(fā)展的基礎?! ∠戕r(nóng)在回溯30年前他發(fā)展其信息論的情景時解釋說:“我從哈特利(1928)的論文開始,圍繞信息和傳播的問題至少工作了兩三年……然后,我開始思考密碼學和保密系統(tǒng)?!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傳播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3條)

 
 

  •   書的紙質(zhì)很好,但是和前一個版本(是暖黃色的封面的版本)相比,內(nèi)容是一樣,但是貴了近十元。另外,這個版本能夠?qū)懝P記的地方比較小,前個版本要多些空白。
  •   考研用書,還不錯。有皮子,很正規(guī)
  •   洋洋灑灑,而且很耐讀,讀一遍是完全不夠的,至少得三遍……
  •   買了這么久也看了這么久才發(fā)現(xiàn)沒評論 有一頁上本來是空白的地方多出來一塊東西 退換很麻煩 就中肯的來個差評好了
  •   相比前版,感覺手感很不錯,質(zhì)量過關~
  •   書很不錯,看完了,蠻長見識的,讀新聞的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里面涉及的專業(yè)部分并不多,但是能夠?qū)φw知識構(gòu)架有幫助
  •   挺八卦的一本史,雖然傳播學不精,很多地方看不懂,但是,真的值得讀,這些知識值得了解。
  •   這門書以人物為中心,敘述的主線,讀起來更生動有趣一些。
  •   內(nèi)容很多,讀起來比較困難。
  •   書拿到了,質(zhì)感不錯的樣子
  •   跳脫了晦澀的寫法,視角開闊,跳躍又有系統(tǒng)
  •   中傳媒考研必備參考書
  •   傳播學考研必備,覺得作為課外補充吧
  •   傳播學經(jīng)典之作,書很好
  •   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
  •   真本書值得一讀
  •   非得4個字
  •     邏輯混亂的大雜燴。
      讀完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說什么。
      人名就占了一半篇幅。誰他媽知道誰是誰!
      基本一段引別人的一句話,這他媽是寫書還是做摘抄了!
      好不容易能看通點了。他媽的直接有說另一個人是誰誰誰!
      我操你他媽是寫紅樓夢了?
      
  •      寫作方式還是很新穎的,區(qū)別于大多數(shù)傳播書的刻板分類法,它采用了人物傳記的方式,站在宏觀的角度基本介紹的是傳播學的美國整體發(fā)展進程。
       不難看出,作者羅杰斯對施拉姆的推崇和敬意,他將其置于奠基人的高位上。但這終歸是一家之言,但凡一家之言就都會摻雜個人喜好有失偏頗。比如對于馬克思的理論介紹,當然對于馬克思的部分的簡略和偏見不乏政治因素。但對麥克盧漢的觀點,個人認為作者帶有較大個人主觀情緒。
       個人認為羅杰斯的奠基人觀點是就傳播學這們學科而言的,若從這一方面審視,施拉姆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奠基人。就書中訴述的傳播偉人中,他出生的很晚,傳播學在理論概念上的實際成果已經(jīng)較為突出,也就是說,傳播在還沒有成為一門正式學科前已有了很好的理論發(fā)展。施拉姆在此基礎上將傳播塑造為傳播學。
       還有一點我不得不吐槽的就是翻譯,“信達雅”三字實是不敢恭維,盡管殷曉蓉老師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學者,有能力的朋友還是看外文版吧。
  •     EM·羅杰斯,充滿魅力的一個人
      
      讀了他的《傳播學史》《硅谷熱》《創(chuàng)新擴散》
      
      直接被降服,好久沒有見到這么有才且文筆細膩的人
      
      拿到手就想放下的一本書
      
      推薦
      
      第1章 威爾伯.施拉姆和傳播學的創(chuàng)立
      第一部分 傳播學的歐洲起源
      第2章 查爾斯.達爾文和進化論
      第3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
      第4章 卡爾.馬克思和批判學派
      第二部分 傳播學在美國的發(fā)展
      第5章 芝加哥學派
      第6章 哈羅德.拉斯韋爾和宣傳分析
      第7章 保羅.F.拉扎斯菲爾德和大眾傳播效果
      第8章 庫爾特.勒溫和群體動力學
      第9章 卡爾.霍夫蘭和說服研究
      第10章 諾伯特.維納和控制論
      第11章 克勞德.香農(nóng)的信息論
      第三部分 傳播學領域的建立
      第12章 威爾伯.施拉姆和傳播學的建立
      傳播學史中的主要人物
  •     只讀了三章就已經(jīng)有點看不下去了。實在想不通,這本書同一個譯者,已經(jīng)出了三版不同的封面了,里面的內(nèi)容到現(xiàn)在還這么差,感覺跟沒校對過似的。不知道前兩版跟這一版內(nèi)容一樣不一樣。句子大多翻譯得很生硬,不自然,很多用詞一看就是理解錯了。還有比較明顯的翻譯錯誤,比如coat of arms,竟然翻成了“臂狀的覆蓋物”……實在服了。不得不聯(lián)想,如果這些基本的史實都翻譯不對,那么其中涉及到的學說、理論還能不能保證準確無誤。如果能直接看原著就好了。
      
      看到譯者是某著名大學的學者,覺得翻譯傳播學這種外延很廣的學科的學術書籍,真的不能只懂傳播學就完了,必須得對中英文都有超強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比如何道寬、展江老師那種……否則肯定容易出問題。
  •     各種八卦很有趣,論點也挺深刻,只是怨恨自己抱著如此功利的態(tài)度讀完了它。傳播學各種大boss形象生動了很多,羅杰斯認為包括拉斯韋爾在內(nèi)的傳播學四大奠基人應該改稱為四大先驅(qū),這是我在其他書中不曾見到的。而其關于傳播學理論起源的介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羅杰斯將傳播學的歐洲源流歸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和馬克思主義。進化論改變宗教社會下人的自我神化,接受了動物的刺激反應模式,大眾社會理論的興起與此不無關系。而弗洛伊德和西方馬克思的結(jié)合正是法蘭克福學派以至于批判學派的精神源泉。
      
      
  •     轉(zhuǎn)載自博客“不顯山不露水”
      http://zhousg4.blog.163.com/blog/static/122283001200961651141513/。寫得很系統(tǒng),可以作為簡單的讀書筆記
      =================
     ?。ㄇ把裕哼@篇文章其實寫好有十多天了,之所以今天才發(fā)出來,是那天在人民網(wǎng)上看了關于考研學子去雍和宮燒香拜佛的報道后感觸頗多,覺得應該多關注下當下的考研復試,所以發(fā)了兩篇這方面的文章。令人欣慰的是,在新浪博管的支持下,這兩篇文章較為理想地進入了廣大考研學子的視野,但愿他們都能受到些許啟發(fā),取得復試成功!關于本篇文章我還要說幾句,我覺得一個不看《報刊的四種理論》的人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新聞學專業(yè)人士;同樣,一個不看《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的人也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傳播學專業(yè)人士。當然,我覺得新聞和傳播是相關相通的,所以這兩本書都是要認真看的。由于本文多達4000字,因此本文的發(fā)表將分兩次進行。)
       《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是由當代美國著名的傳播學學者埃弗里特·M·羅杰斯著成,最初的版本產(chǎn)生于1994年,我所閱讀的這本譯作是復旦大學教授殷曉蓉根據(jù)1997年的新版翻譯的。
      
       無論是在閱讀過程中還是在讀后的感懷中,我都強烈地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傳播學經(jīng)典。正如譯者所言“羅杰斯循著傳播學發(fā)展的現(xiàn)實軌跡和思想脈絡,開創(chuàng)了一種將理論、歷史和個人傳記結(jié)合起來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翔實而又準確地論述了一門新興學科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歷程”,理論、歷史和傳記的交響演繹是本書獨具一格的最大特色,理論的講述使本書獲得了學術層面上的深度,歷史的總結(jié)使本書具備了大致的框架和清晰的脈絡,傳記的運用使本書擁有了活潑有趣的可讀性。
      
       本文將在概述全書主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別選取對著名理論的反思、經(jīng)典的研究或?qū)嶒灐⒋髱焸兊娜ぢ勢W事三個角度對書中相關內(nèi)容予以梳理,由此我們可以更為清楚地透視作者將理論、歷史和傳記融于一爐的高超技藝。
      
       羅杰斯在書中用了將近20%的篇幅介紹了使“傳播本身成為一個研究領域”的施拉姆,講述了這位傳播學集大成者二戰(zhàn)期間在統(tǒng)計局和戰(zhàn)時新聞局與眾多學者共事以及后來依次在依阿華大學、伊利諾依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創(chuàng)立傳播學系、撰寫傳播學教材、培養(yǎng)傳播學博士、建立傳播學研究所的傳奇經(jīng)歷。作者將傳播學的起源歸結(jié)為崛起于十九世紀中期的歐洲三大理論:達爾的進化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馬克思的批判理論。作者也介紹了對后世傳播學的發(fā)展格局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三個學派:帕洛阿爾托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和芝加哥學派。書中的另外一個重點內(nèi)容是對傳播學的四大先驅(qū)——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勒溫和霍夫蘭以及控制論的創(chuàng)立者維納和信息論的創(chuàng)立者香農(nóng)進行了介紹。
      
       一、對著名理論的反思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的有效性缺乏確切的科學根據(jù),所以對弗洛伊德的理論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以它表面上的有效性為基礎。
      
       帕洛阿爾托學派的傳播本質(zhì)論:該學派的格言是“人們不能不傳播”,在本質(zhì)上將傳播等同于人類行為,存在過于寬泛的嫌疑,但同時也引發(fā)了傳播就必定有意圖嗎等重要問題的思考。
      
       庫利的“鏡中自我”概念:未能對自我如何構(gòu)成的問題提供解釋,容易使人理解為“一個個體與多少人交往,他就可以有多少個自我”,但庫利的芝加哥大學同事米德發(fā)明的“一般的他人”概念簡化了這一難題。
      
       施拉姆關于傳播學四位奠基人的說法:首先,為傳播學奠基做出重大貢獻的不止這四個人;其次,這種說法將傳播學的側(cè)重點壓縮成了一種個人主義的,短期效果的樣式;再次,施拉姆當時是因為想借助這四位在各個社會科學領域已聲名卓著的學者為新生的傳播學獲得認可和信任贏得生存空間。
      
       拉斯韋爾的5W模式:它使行為傳播學局限于一個非常狹窄的模式中,將傳播從本質(zhì)上解釋成一個說服的過程,并使傳播研究側(cè)重于媒體效果,雖然這一側(cè)重使傳播研究有了一種連貫性,但也引導傳播學學者偏離了其他重要的課題。
      
       維納的控制論:控制論對傳播學并沒有起到理想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必需具備較高的數(shù)學能力才能理解它并運用它的模式進行思考研究,而這恰恰是大部分傳播學學者做不到的;此外,維納本人也反對將控制論運用于社會科學,因為人與人的關系遠比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關系復雜。
      
       香農(nóng)的信息論:信息論對傳播學的理論影響很強且持久,但并非完全是積極的,它將傳播學學者引向?qū)鞑バ袨檫M行單向的概念化工作,引向注重對傳播效果的確定;這一范式為后世學者提供了指南,也設置了理智的陷阱。
      
       二、經(jīng)典的研究或?qū)嶒?br />   
       佩恩基金研究:包括發(fā)生于1929年至1932年有關電影對美國兒童的效果調(diào)查的13個相關聯(lián)的研究項目,它代表了至那時為止的關于媒體效果的最大的科學項目之一,研究表明電影對于青少年產(chǎn)生了某些不良效果,研究中大量運用了定量方法,并引領了后世側(cè)重媒體效果研究的潮流。
      
       拉斯韋爾的戰(zhàn)時傳播項目:二戰(zhàn)前夕和戰(zhàn)爭期間,華盛頓方面為遏制來自軸心國的邪惡宣傳攻勢,組織了以拉斯韋爾為首的一批學者開展宣傳研究,這次研究運用的內(nèi)容分析法后來成為傳播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馬林塔爾失業(yè)研究:這是拉扎斯菲爾德離開奧地利赴美國之前開展的一次重要研究,也是“維也納經(jīng)濟心理學研究中心”最著名的研究,研究采用了深度訪談和實地調(diào)查的方法,研究揭示了失業(yè)工人家庭的絕望情緒,研究也使拉扎斯菲爾德獲得了赴美旅行的學術榮譽。
      
       1940年的伊利縣研究:最初的研究目的是考察美國農(nóng)業(yè)部的廣播節(jié)目影響,后來改為研究媒體對個人在選舉中決策的影響,這次研究使拉扎斯菲爾德發(fā)明了“輿論領袖”的概念,并發(fā)現(xiàn)了二級傳播模式,產(chǎn)生了拉扎斯菲爾德在美國的第一本重要著作——《人民的選擇》。
       食品習慣變化方面的實地實驗:這是由勒溫和他的博士生在衣阿華兒童福利研究所進行的一系列重要的營養(yǎng)變化的實驗,目的是應對二戰(zhàn)食品短缺,改善公共營養(yǎng)和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行為變化可概括為三個階段:解凍、行動和凝固新的行為,另一個大發(fā)現(xiàn)是“把關人”概念。
      
       西門住房研究:該研究是由勒溫的追隨者、認知不和諧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費斯廷格領導的一個重要的傳播調(diào)查,研究最后得出一個傳播和影響的擴散方面的一般結(jié)論:空間距離是誰對誰談話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通常就是主要的因素。
      
       霍夫蘭的陸軍實驗:這是一個由霍夫蘭領導的關于態(tài)度變化方面的經(jīng)典研究,1941年美國政府面臨訓練1500萬新兵的艱巨任務,陸軍部特意制作了《我們?yōu)楹味鴳?zhàn)》的系列電影片,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是評價軍訓題材電影對于士兵的說服性效果,霍夫蘭設計了嚴密的定量的實驗,并采用了焦點訪談的手法,這一研究使霍夫蘭開創(chuàng)了“信息學習法”。
      
       維納的高射炮炮火研究:二戰(zhàn)和期同盟國的高射炮發(fā)射成千上萬枚炮彈才能擊毀一架德國飛機,維納積極投身于改進高射炮準確性的數(shù)學研究,他在1942年的技術報告因有令人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和黃色封面而被稱為“黃色險境”,維納的這一研究并沒有導致高射炮命中率提高,但他轉(zhuǎn)而思考高射炮的人類操縱者,并最終創(chuàng)立了控制論。
      
       三、大師們的趣聞軼事
      
       施拉姆:因5歲時的“一次不熟練的扁桃腺切除手術”而患上嚴重的口吃,并由此成為其早期對傳播感興趣的一個理由。具有文學才華,發(fā)表過不少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并獲過重要獎項。其培養(yǎng)的傳播學博士被稱為“卡方人”,并與堅持認為新聞教育應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技能為主的“綠眼罩人”發(fā)生了一場長期而嚴肅的爭執(zhí)。
      
       達爾文: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亨斯洛幫助達爾文從一個花花公子式的學生變成一個認真刻苦的自然主義者,并推薦他到英國皇家海軍艦艇“比格爾號”航行考察?!段锓N起源》里的一個重要術語“適者生存”是英國另一個哲學家、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斯賓塞最先發(fā)明的。
      
       弗洛伊德:是一個出色的學生,無論在哪里學習,他在班級上總是名列前茅,并因閱讀了達爾爾的書籍而選擇了醫(yī)學。至60多歲時弗洛伊德贏得了世界名聲,但終其一生也未因為精神分析理論而獲得重要的科學或醫(yī)學獎項,卻在生涯的盡頭因文學才能獲得歌德獎。
      
       馬克思:以寫作勉強糊口,他拒絕尋找正式的工作,覺得那樣做的話自己就成了資產(chǎn)階級的“一臺賺錢機器”。馬克思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是在極度的艱難困苦中度過來的,他的6個孩子中有3個由于缺少食品和藥品而死亡。
      
       拉斯韋爾:是一個早熟的孩子,中學時擔任過校報的編輯,是一名出色的辯論家,因喜歡挑戰(zhàn)自己而選擇政治學。拉斯韋爾有時與施拉姆在一起交流學術時幾乎忘記了時間,最后他們才意識到天已黑了,他們肯定已吃不上晚飯了。
      
       拉扎斯菲爾德:他在維也納的家是世紀之交的知識分子的避風港,是社會主義政治學的溫床,是洛伊德思想的中心;他是一個方法論者,默頓是一個優(yōu)秀的理論家,他們的合作將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提高到全國的統(tǒng)治地位。
      
       勒溫:一個自然的民主主義者,完全沒有地位意識,特別謙虛,非常不喜歡德國教授的陳規(guī)陋習,他經(jīng)常邀請他的博士生到他家吃飯,并認為不打招呼就走訪他們的家沒有什么關系,他允許自己的學生對自己直呼其名。勒溫在吸引年輕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他通過一系列由他的博士生所從事的重要實驗成了心理學中的世界性人物。
      
       霍夫蘭:他的老師赫爾是一位著名的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理論家,但他的非凡才智很快使他超越了老師;他能將一個研究問題概念化,并設計一個或一系列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實驗,以檢驗他的理論假說。他在30歲時就已是一名聲名遠揚的實驗心理學家,并被任命為心理學系的博士生導師。霍夫蘭是一個沉著的領導者,個性平和,談吐簡練,一針見血,很少有廢話。
      
       維納:一個神童,18個月時弄懂了字母表,3歲時能閱讀達爾文等偉大科學家的書籍,18歲時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并在此后來到劍橋大學師從羅素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維納的教育得益于同樣優(yōu)秀、能講40種語言的父親,老維納是哈佛大學教斯拉夫語的一名自學成才的教授,維納的成功充滿了他人不知的辛酸,某種程度上扭曲了自己的人性。維納是將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術重點從技術轉(zhuǎn)向基礎科學,將麻省理工學院從一個工程學院轉(zhuǎn)變成美國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學之一的一個關鍵人物。
      
       香農(nóng):信息論的首次發(fā)表是1948年在貝爾實驗室的項目指導者與同事的敦促下發(fā)表的,并使他們都大吃驚。香農(nóng)的學術經(jīng)歷似乎非常矛盾,一方面他研究密碼學,試圖把信息隱蔽起來,阻止傳播;另一方面他創(chuàng)立了信息論,試圖傳遞信息,推動傳播。香農(nóng)的信息論由高級的數(shù)學語言寫成,另一位著名的數(shù)學家韋弗以非數(shù)學的語言對之進行了闡述和解釋,韋弗在談到自己的貢獻時謙虛地說“當一個游行被安排時,老鼠不可能排在獅子的前面”。
      
       縱觀全書,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晰,既具學理性又具可讀性,確是一本罕見的經(jīng)典史學佳作,值得新聞傳播研究與從業(yè)人士認真拜讀。
  •     作為一名非本科專業(yè)的傳播學研究生,在經(jīng)過一年的傳播學的學習研究之后,我依然覺得自己對傳播學處于一種沒有掌握到系統(tǒng)學習方法的狀態(tài)。當然這與我在過去的一年中常常忙于學習之外的事情有關,因此,在這個暑假我決定要將其他事情撇開,專心投入到包括傳播學以內(nèi)的各種學習中來。對于傳播學名著,我在之前曾經(jīng)將麥克盧漢的《機器新娘》以及其他一些國外著名學者的著作借來看過,也許是由于專業(yè)基礎的不扎實、或是翻譯語言的晦澀,總有種努力把每個字看進眼中卻連起來不能明白其中奧妙的感覺。當然也不是全部都是這樣,這本《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就是例外之一。
      研一剛?cè)雽W的時候我就讀這本書,讀這本書的原因其實可以用羅杰斯在引言中的一句話來表達:“任何涉入一條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這里的水來自何方,它為什么這樣流淌?!弊鳛橐幻麄鞑W碩士研究生,在基礎幾乎為零的狀態(tài)下,最想知道的也是傳播學是什么,是怎樣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幸運的是,羅杰斯這位當代美國最著名的傳播學學者之一,用一種不那么枯燥,甚至可以說挺有趣的方式告訴了我答案。讀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fā)并不僅僅限與書本的內(nèi)容或者說是傳播學的學科知識,從作者羅杰斯本人到書中提及的傳播學各位先驅(qū),都給我的學習甚至人生態(tài)度帶來了新的改變。
      
      關于興趣。將這本書讀完兩遍之后,我必須承認在書的很多部分,各種學派的介紹及其研究成果的簡介,使我感到枯燥而無心閱讀,同時這種狀態(tài)也使我對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和文獻閱讀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那些高提煉度的學術研究的簡介和各種外國研究者的名字,的確讓人很頭疼。不過,在這樣一本500多頁的著作中羅杰斯幾乎將傳播學的淵源、產(chǎn)生以及發(fā)展過程的細枝末節(jié)都交代清楚是幾乎不可能的,但是整本書所承載的信息量的確是巨大的。在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中,所有的文字都必須是經(jīng)過考證與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相比較與國內(nèi)各種教科書式的編著出來的書本而言,其所花費的精力是不可比擬的。但我相信,所有對傳播學的發(fā)展起到過推動作用的人,或多或少對這門學科或者說對他們所研究的領域是有著很大的興 趣的。如果沒有興趣做支撐,任何學術研究也許都會索然無味。就如同羅杰斯在引言中也說到:“在我已完成的大約20本著作中,寫作一步歷史是最最強烈的體驗。這也是最最有趣的事情,它所提供的是那種撓抓奇癢的愉悅,那種使人們知道如何走出迷宮的愉悅”。做研究是如此,其實人生中的各種事情何嘗不是一樣。由于各種原因我選擇傳播學作為我的專業(yè),當然我談不上是由于多大的興趣,但是至少我不反感。當我已經(jīng)成為一名該專業(yè)的學生,我覺得如果這將是我一生的職業(yè),我必須培養(yǎng)出對這個專業(yè)的興趣。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也許是前進的最大動力。
      關于懷疑。在考研的過程中,認真學習過的是邵培仁先生的《傳播學》,其中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似乎成為真理一樣被我們所牢記。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勒溫和霍夫蘭四位學者的生平在傳播學史這本書中有描述,而且我們無需懷疑的是他們對傳播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即其之后的發(fā)展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所以施拉姆在他的著作中將以上四位學者確認為傳播學的四位奠基人是有依有據(jù)的。至于羅杰斯在書中說道:“我懷疑這公認的傳播學史?!边@一公認的傳播學史就是指的四大奠基人的神話。我認為,作為一部傳播學史的寫作者,對由一門學科中從未受到懷疑的一個真理般存在的說法提出質(zhì)疑還是挺需要勇氣的。那么當年的哥白尼、伽利略也許是背負了更大的勇氣與力量。學習前人的知識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也許獨立的思考與敢于懷疑的勇氣,才是更重要的財富。也許,真理是存在的,但是我們永遠得不到真理,只有通過有理由地懷疑,越來越接近真理。
       有關讀書。關于達爾文、弗洛伊德、馬克思,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對他們的了解太少,我也很懊惱為何在過去的那么多時間里怎么就沒有好好去讀幾本書,學習更多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充實。即使在看完傳播學史之后,對于其中所提到的物種起源、精神分析理論、批判學派依舊是一知半解?,F(xiàn)代的娛樂方式太多,占據(jù)了我們太多時間,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少之甚少。浮躁是我們的通病,我甚至不能在家里呆著超過三天,更何況古人所說的十年寒窗苦讀。并非不愛讀書,而是心情的浮躁與世俗的各種誘惑使我們沒有時間與精力來享受讀書的過程,上網(wǎng)、電視電影、聚會旅游、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耗費掉我們一整天一整天的時間。其實我們都懂得,多有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是簡單地休息娛樂才走向成功的殿堂的,但是,有時候成功對我們而言似乎有些高遠,大家熱愛并沉淪在一種自娛自樂的小幸福中,至于如何使社會進步,那是成功人士的事情。對于這個問題,我很想給自己一個積極而向上的答復,也許我們就將成為那些成功人士。所以,閱讀吧。
       有關偶然性。我覺得我很能理解施拉姆對傳播學的興趣,就像如果我是一名雙腿不靈便的年輕人,我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如何治療腿腳的方法。因此我想,如果施拉姆沒有患上口吃的疾病,傳播學史會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變動,就如同施拉姆當初如果在衣阿華大學接受了圖書館館長的職位而不是新聞學院長的職位,傳播學會不會出自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我知道我的想法是具有很強烈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色彩的,就像我在懷疑沒有毛主席,中國的歷史將改寫一樣。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答案是否。因此,在傳播學發(fā)展的河流中占據(jù)一席地位的學者們其實都是具有歷史必然性地將傳播學推動到了現(xiàn)在,而且,將會有更多的傳播學者繼往開來,我們會是其中之一嗎?未知。
      關于法蘭克福學派。由于上學期張品良老師的文化產(chǎn)業(yè)這門課中講到過文化工業(yè),因此在看到這本書中的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yè)的批判時,我還是抱著很大的興趣去閱讀的。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是猶太中上層家庭的子弟,包括霍克海默、洛文塔爾、阿多諾和馬爾庫塞等,具體來說,我的確不能在幾句話中說清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學說,重要的是我在這本傳記式的傳播學史中,更多的是了解了各個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的生平與性格特點。至于學術觀點,我倒真正沒有深入領會到。當然我也覺得,親身去閱讀他們的著作才是習的正道,這本只是一本史,不能面面俱到。但的確,在書的其他部分,我在很多時候都會被各種人物與事件迷惑不解,我發(fā)現(xiàn)我還蠻難找到一個閱讀本書的邏輯。也許,還是我自身能力的局限。
      關于麥克盧漢,在很多書中,作者都用一種很華麗的語言去描述麥克盧漢的橫空出世對傳播學的影響。對于他的思想我也只是能從一些導讀性的書本中了解,他的著作我的確是需要花費力氣去閱讀的。在傳播學史中,羅杰斯卻只是用了一兩頁的篇幅對其進行簡單地介紹,無論他當初在學界掀起過多大的波瀾,羅杰斯用的是一種很客觀的語言對他進行描述。我想,一本史的作者的確是應該保持這樣一種客觀的狀態(tài),自身的觀點不應出現(xiàn)在一本客觀的歷史中。當然,我也有很強烈的興趣去研究一下這位是大眾對傳播產(chǎn)生強烈興趣的學者。
      
      讀《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想說的還有很多。但又覺得自己的想法過于淺薄,也許是這樣,我們還年輕,人生是一個不斷慢熱積累沉淀的過程,也許,我在幾十年過后再讀這本書,意味又會不同。但貌似發(fā)現(xiàn),讀后感是一種總結(jié)梳理的好方法,也有助于積累與沉淀,使那些看書過程中不小心迸發(fā)出來的小小火花不至于在漫長繁雜的記憶中消失不見。古人的話很有道理:學無止境。
      
      
  •      羅爺洋洋灑灑寫下了五十萬字,我慢慢騰騰的看了半個月,不是因為讀書難度大,而是因為八卦到處都是,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所以要小心翼翼的。
      
       以前一直以為李彬老師的世界史堪稱新聞八卦的典范,但是和羅爺一比還是有差異的,羅爺寫的八卦于無聲處聽驚雷,用學術的語言、嚴謹?shù)膽B(tài)度,將諸多傳播名人的嘴臉公之于眾,然后大家還得夸一句“寫的真好!真客觀!”
      
       書中輕描淡寫的提及了偉大的教育家杜威在古稀之年和一位波蘭女生的戀情,老杜為伊癡情為她寫詩,就是不太會泡妞,送了一部打字機作為愛情的禮物!此外,杜爺還暴露出對金錢的癡迷,一點木有我國傳播學者如蔣亞龍等人的清高出世氣質(zhì)。早年跳槽到芝加哥大學就為了漲薪2000塊,干了沒多久獅子大張口提出再增加2000美元,結(jié)果哈珀校長不鳥他。兩人鬧了個不可開交。我們都知道,老師和校長斗肯定要死的很慘。不久,杜夫人便被校長給辭了(之前是杜威學校的校長),杜爺沒招最后也跑了。在其回憶錄中,杜爺高度評價了自己這一行為,稱之為:“比起我一生中的其他行為來,那一要求加工資的舉動使我更像一個人! ”
      
       拉扎斯菲爾德為什么去做了經(jīng)驗主義量化研究了?以前一直是以為他老人家是數(shù)學奇才,不干這個浪費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菲哥是窮怕了,在歐洲連助理副教授都混不上,來了亞美利堅也就是個學院的邊緣人物,沒什么收入。于是他就經(jīng)常接私活,幫企業(yè)做項目賺點外快,哪知道越做越大,土法煉鋼小農(nóng)作坊干到了研究室,名聲顯赫!哪說理去!BTW,書中還險惡的寫出了拉扎斯菲爾德母親的一段婚外情,而且還找到了多人旁證!羅爺堪稱是史學界嚴謹式八卦第一人!
      
       關于研究學派和批判學派無法合作的事情,以前主要是看李彬老師的引論,上面把責任歸咎于兩方學術思想的沖突,十分冠冕堂皇!但在本書中也提到了阿多諾的糟糕性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書中將其描述為“粗暴、傲慢、不容人,而且無禮”的人!想想,玩批判的人的性格都比較激進也是正常的吧!
      
       此外,讀書中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郭云強博士在開題時面臨的“電話是不是媒體”這個問題,就在本書中有一句話的定論;傳播的起源、發(fā)展一書中關于克拉珀的最小效果理論的那一段極其繞口的定義,實際上引自本書的翻譯。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最后援引某文藝女青年的話,作為我對本書的正式看法。
      
       --
      
       任何涉入一條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這里的水來自何方,它為什么這樣流淌。
      
       體驗于知之甚少的我,沉默、暗啞、渺小。
      
       那些先驅(qū)者活在他們的那些有影響的著作中,活在我們的思想中。他們永遠不會死去。
      
       我惡補,因羞愧,羞愧于無病呻吟的茍活,在過去消逝的每一個瞬間。
      
       盡管效果有限,但總好于無知與麻木。
      
      
      
       陳小默寫于某倒霉基金的辦公室例會時,2011年臘八節(jié)。
  •     這本書按照作者的想法是一部按照傳記式的方法來介紹傳播學的,介紹的很容易接受,而且看起來很好玩,里面會有一些傳播名人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施拉姆有口吃的事情??傊屯m合我這種初探傳播學的人當做入門教科書。
  •     以下是去年10月的流水日記。這本書給我苦逼兮兮的考研復習帶來不少歡樂。是作者太八卦還是我太不正經(jīng)了?囧rz
      
      
      10.27
      這兩天讀《傳播學史》讀的十分興致盎然。
      從書里我得知庫利是個靦腆內(nèi)向的人,并受慢性便秘的折磨,這大概是他在學術上取得如此成就的一個原因吧?因為:有兩種可能,他在便秘的時候開始思考人生、社會等等形而上的問題;還有就是長期便秘為他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可以學習,試想一個大便太過通暢的人恐怕每天要花上大量的時間在廁所里和去廁所的路上吧。
      杜威是個極其可愛的老頭,他在古稀之年愛上了一個漂亮的紅頭發(fā)的從波蘭流亡來的姑娘,這份狂熱的感情促使他開始讀從不曾接觸過的馬克思,給她寫熱情的詩歌,鼓勵她繼續(xù)她的寫作事業(yè),還送給她一部打字機!眾所周知杜威是著名的教育改革家,而這一切的動力源自于他有五個孩子……他在家的工作方式經(jīng)常是將一個孩子放在膝上抖動……他早年從密歇根大學跳槽到芝加哥大學的緣故是年薪可以增加2000塊,他不滿足又提出再增加2000美元的建議,哈珀校長沒有鳥他,杜威后來回憶道:“比起我一生中的其他行為來,那一要求加工資的舉動使我更像一個人!”他跟校長的過節(jié)還沒完,后來他私自任命他老婆做杜威學校的校長,結(jié)果受到哈珀校長的排擠,他老婆斗不過干脆就辭職,杜威也因此拂袖離開了芝加哥大學。
      拉扎斯菲爾德之所以一直從事經(jīng)驗主義量化研究,一個原因是他的數(shù)學非常非常地好,不施展一番可惜了,另一個原因是這樣可以騙到企業(yè)和基金會的贊助,他早年生活相當窮困潦倒的,而且仕途也很不順,在歐洲的時候一直拿不到一個助理副教授的職位。到了美國也一直屬于學院的邊緣人物,工資很低,所以他不得不拉企業(yè)贊助做研究項目賺些外塊養(yǎng)家糊口,至于后來做出了名聲和地位又是后話了。
      
  •     很厚的一本書
      看起來很難讀完,其實算比較新聞學傳播學入門書籍之一
      以整個傳播學發(fā)展概況作為整體框架進行講解
      語言通俗易懂
      其中對對傳播學有影響的達爾文、佛洛伊德以及馬克思三人的思想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其后的對傳播效果、理論等也有細致闡述。
      值得一讀。
  •      回家以后,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連滾帶爬地終于把《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看過了一遍。我喜歡這本書,它留給我的那種內(nèi)心感觸是無法用滿意的文字來形容的。這種微妙的感覺松散地飄浮于內(nèi)心,仿佛一陣風過就能把它們吹走似的。
      
       譯者殷曉蓉在前言中對這本書作了十分具有概括力的介紹:羅杰斯循著傳播學發(fā)展的現(xiàn)實軌跡和思想脈絡,開創(chuàng)了一種將理論、歷史和個人傳記 結(jié)合起來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翔實而又準確地論述了一門新興學科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歷程。
      
       “通過傳記式的編史工作,在人的基礎上來理解傳播學史”,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也是我個人十分偏愛和欣賞的一種方式。
      
       這讓我又想起了那個很有趣的典故:
       古時候有位書生,自稱是蘇東坡的崇拜者。有人問他:你是喜歡蘇東坡的詩詞呢,還是喜歡他的書法?書生答道:都不是的,我喜歡吃東坡肉······
      
       東坡肉燉得很爛,肥而不膩,的確很好吃,但只為東坡肉來崇拜蘇東坡,這實在是太小的理由。
      
       這個典故和讀《傳播學史》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我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個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對名人或偉人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績!
      
       正如王小波在一篇雜文里說的,他對任何學科的興趣都源自于對研究學問這件事和研究學問的人感興趣。比如,他研究邏輯學因為他對大賢羅素感興趣,因而對羅素涉獵的領域感興趣。
      
       《傳播學史》正是這樣一本好書,對于傳播學舞臺上的中心人物,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勒溫和施拉姆等等,羅杰斯用大量筆墨將他們的生平、思想發(fā)展過程和轉(zhuǎn)變過程,以及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鮮為人知的軼事融匯在一起,他們的個體經(jīng)歷于是就成為了我們理解傳播史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
      
       一旦你對這些傳播學的大賢感興趣,繼而對他們所涉獵的傳播領域感興趣,那么當你有一天走上這條道路的時候,也許就能像冰心贈葛洛的詩里說的那樣“……踏著荊棘而不覺痛苦;有淚可揮而不覺悲涼”了。
      
      
  •     應該有,并且我也期待更好的傳播學史作品??催@本書的目錄,貌似體系明了,但是如果讀進去的話感覺非常亂,雜糅,凌亂,句子之間邏輯性差。第一是翻譯的不行,語言生硬過于死板。第二是寫的也不行,每次拿起這本書過了一會就放下。拿起放下,如此這般好幾次,我感覺我沒有耐心看下去了。讀得非常慢,本來想弄清楚傳播學與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等之間的來龍去脈,但是無論是人物之間的關系還是理論之間的關系,作者都沒有交代清楚,往往是同一觀點重復交代好幾次,每次都沒說明白。比如芝加哥學派與齊美爾,讀完之后如果回憶一下,還是記不住主要說的是什么。現(xiàn)在看翻譯的外國作品,真是怕了,非常怵頭。其實美國人能夠?qū)懗鲋袊丝吹捻樠鄣臇|西,比如《貨幣金融學》比如《文明的沖突》,翻譯固然有責任,但是作者本身應該也是原因之一吧。
  •     一直覺得遇到一本好書是和緣分有關的事情。
      
      09年冬天,讀到羅杰斯的這本《傳播學史》,竊以為,它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許多我對于傳播,對于社會科學的認識。
      
      于是乎很激動的想去找作者交談。然而,在新墨西哥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學系里,意外的看到羅杰斯教授的訃聞,竟已過世5年了。
      
      猶如雪城大學的R.T.威根得教授的評價,這是一部“意義深遠,文體典雅的文獻”。很感謝羅杰斯教授和他的著作我這樣對于傳播學以及社會科學有著朦朧愛好的讀者的幫助。也相信,這位教授的為傳播學所做出的努力并不亞于這本書里提及的任何一位學科奠基人。
      
      Thanks, pro. rogers. Lots of appreciate, may you rest in peace....
      
      
      
      Dear Colleagues and Friends:
      
      It is with regret that I write to let you know that Everett M. Roger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has passed away. He died on the 21st of October, 2004, surrounded by love and peace, after a prolonged battle with cancer.
      
      His was truly a remarkable career and he has influenced countless numbers of lives. He received his doctorate in 1957 from Iowa State University. His 47 year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cludes faculty positions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olombia,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tanford University, Universite de Pari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finally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where as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he was instrumental in initiating a doctoral program in 1995.
      
      Professor Rogers had an international impact. He taught or conducted research in Colombia, Ecuador, Brazil, Mexico, India, Nigeria, Korea, Thailand, France, Germany, and Tanzania. He published over 500 articles and authored over 30 books, which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15 languages in addition to English. He is perhaps best known for his book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published in its fifth edition in 2003. He received awards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here, but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will note and lament the passing of this truly great scholar.
      
       Brad Hall, Chair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
      
      P.S. Arvind Singhal penned a beautiful piece to open the award ceremonies for Ev being named UNM's 47th Annual Research Lecturer. Singhal's tribute touchingly captures Ev's humanity, the depth of his intellect, his love of teaching, and the reach of his compassion. It follows.
      
      
  •      對于一個學習新聞的人來講,讀它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一般的歷史書讀起來艱澀乏味,它傳紀式的獨特視角讀起來很有意思,讀完以后對傳播學的發(fā)展脈絡基本了解,對于像我這樣一個除這個領域的人來說很有幫助……呵呵……
  •     先是看到你的相冊里的向日葵,接著就是這本傳播學史。。
      原來也是同道中人乜~~哈哈~
      羅杰斯這本寫的不錯。李彬一本《全球新聞傳播史》寫的也不錯乜~~
  •     2006年的秋天,我還在《復旦青年》做校園記者。有一次,因為圖書館的選題去采訪復旦哲學系教授張汝倫。談到文科圖書館,張汝倫延續(xù)了他一貫的批判風格,歷數(shù)了圖書館的種種弊病,譬如書的質(zhì)量不夠高、管理不夠完善等等。正聊著,他的話題轉(zhuǎn)向了我,詢問起我讀什么專業(yè)。當我告訴他是新聞學時,他本來靠在椅背上的腰直了起來,翹起的二郎腿放了下去,右手在大腿上一拍,說了一聲:“完了!”似乎就準備起身離開。我看著他,期待著他說下去。他睜大眼睛盯著我,很嚴厲地說:“前段時間上海市《小主人報》的記者采訪了我,他只是一個小學生,就可以做記者,你都是大學生了,還在復旦學新聞?”
      張汝倫的話正是一直以來困擾著我的問題。對于想做記者的人來說,是否有必要在大學里選擇新聞學這個專業(yè)呢?修讀歷史、哲學、中文、經(jīng)濟、社會、政治等學科是否更有助于從事記者這一行呢?而假若選擇了新聞系,又到底要學什么呢?學習如何做記者嗎?但我完全可以從實踐中直接學到采訪與寫作等技能,又有何必要花四年時間在課堂上學習呢?再說,課堂上學到的采訪與寫作、編輯與評論對實際操作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或許,這也不僅僅是讓某個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它對于新聞學院來說也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以培養(yǎng)記者為目標的新聞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職業(yè)教育色彩較為濃厚。但對于一所以研究為重點的高等學府來說,是否需要開辦初級的職業(yè)培訓教育呢?復旦掌握了大筆學術研究和教育資源,囊括了出色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教師,她的新聞學院招收了來自全國的優(yōu)秀學生,難道就僅僅提供初級而實用的職業(yè)培訓嗎?這和新東方等職業(yè)技校相比有何區(qū)別呢?
      看完了羅杰斯的《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新聞學與傳播學在美國大學里的誕生、成長讓我有茅塞頓開之感,對那些長久困擾著我的問題也有了新的理解。
      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中,新聞學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爭議性。美國新聞學教育的奠基人、威斯康星大學新聞學創(chuàng)建者布萊爾認為,新聞學如果只是職業(yè)教育的話,它就不能夠在像威斯康星那樣的研究性大學生存。因而布萊爾一生致力于推動新聞學教育的學術責任。正如《傳播學史》的作者羅杰斯所說,“在將新聞學推進成為一個合法的大學學科方面,布萊爾是開拓者,他強調(diào)的是將新聞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而不是作為一種職業(yè)學科來教授。他認為,通過由這些人構(gòu)成的一個更為負責的新聞界,美國的民主就能夠得到改善,而這些新聞記者不僅要被培養(yǎng)得知道如何寫新聞,而且能夠理解他們所報道的那引起事件由以生成的社會?!?br />   布萊爾的立足點是讓新聞界在改善美國民主方面發(fā)揮作用,并在此之上提出了新聞學的社會科學性質(zhì)。這種理念具有一定高度,它不僅僅是著眼于技能的培訓,而是力圖培養(yǎng)具有民主精神、掌握科學方法的記者。這決定了布萊爾的課程設置將不會僅以職業(yè)性課程為主體?!安既R爾的學科體系包括一個為新聞學準備的、結(jié)構(gòu)完善的4年期學習課程,學生們從中學習新聞學方面的課程,與此同時,歷史、經(jīng)濟學、政府和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科學和文學的選修課和必修課也被列入,這為學生的工作指明目標和方向,并向他們展示,在與這個世界的生活和工作相關的方面,這些其他方面的學習意味著什么?!?br />   實際上,將社會科學作為新聞學的基礎的概念并非源自布萊爾,他是在貫徹普利策和原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校長的提議——“即將社會科學的教育和新聞學教育結(jié)合起來,以達到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背景和某些新聞學教育的技術培訓目的”。這場討論源于普利策想要出資建立一所新聞學院,他解釋說新聞學院的目的是“培養(yǎng)更好的新聞記者,讓他們辦出更好的報紙,以更好地服務于公眾……我的希望是新聞學院將提高編輯專業(yè)的標準……我希望開展一場運動,把新聞提高到一個學術性專業(yè)的層次?!备鶕?jù)普利策和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的討論,他們“提出了一套新聞學院的全部課程,即強調(diào)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課程,輔之以新聞技巧方面的課程?!辈贿^最終普利策的新聞學院并未建立在哈佛,而是捐給了哥倫比亞大學。
      作為這種新聞教學觀的首創(chuàng)者,普利策和埃利奧特的想法并非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新聞業(yè)競爭十分激烈,以致于普利策領導的報業(yè)集團在與赫斯特的報業(yè)集團競爭時,采取了“聳人聽聞的手法追求轟動效應,煽動黃色新聞而出名”。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不少有識之士都迫切地感到需要提高新聞業(yè)的規(guī)范程度和記者的素質(zhì)。一個合格的新聞記者,在當時看來應該首先是一個知識豐富、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民主社會公民,而這種素質(zhì)需要大學里知識的熏陶、科學方法的培訓。正是基于此,普利策自己選擇了在大學建立新聞學院、提供專業(yè)教學的方式來培養(yǎng)合格的新聞記者,并與埃利奧特制定了以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為主,新聞技巧培訓為輔的教學方案。
      后來,美國的新聞學教育也正是沿著普利策、埃利奧特、布萊爾們的設計前進的?!霸?0世紀40年代,當新聞學院的鑒定工作進行之時,布萊爾理想的新聞學課程的觀點成為鑒定新聞學院的標準。”
      傳播學的創(chuàng)建者施拉姆在1942年向密蘇里大學漢徹校長提交他的新聞學院藍圖時,亦陳述了和布萊爾類似的新聞教學觀:“我希望所看到的新聞學院將不會像其自身那般軟弱,而是像這所大學一樣強壯。不是一群教師和學生坐在這所大學的邊緣地區(qū),擺弄著他們的小玩意,在文章第一段拼湊著關于誰、什么、哪里和何時的情景描述——不是那樣,而是一個處于這所大學的中心地帶的學院,它會以這樣的假設開始,即它所要造就的學生將是整個大學中最適合于理解和談論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的學生?!绷_杰斯在評價施拉姆這段話時說:“它并不是一種職業(yè)型的新聞教學觀,而是呼吁一種布萊爾式的課程,即包括少量的新聞學方面的課程,大量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方面的課程?!?br />   布萊爾等人從理念和課程設置方面為新聞學添加了社會科學的背景,這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新聞記者來說,無疑是更有效用的。而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設置也更能夠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建立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掌握更加科學的新聞操作方法。因此,布萊爾等人建立起來的新聞學教育理念與課程標準具有標竿作用。
      但即使布萊爾們?yōu)樾侣剬W在研究型大學里的生存合法性作了種種努力,它依然無法消除其先天缺陷:它終究是職業(yè)教育性學科,而非研究性學科。布萊爾們只是將研究型大學里的新聞學教育精英化而已,其意在培養(yǎng)守護美國民主制度的高素質(zhì)新聞記者。但新聞學本身“公認的職業(yè)學校的性質(zhì)”卻總是讓它在高等大學里的存在受到挑戰(zhàn)。
      傳播學的誕生或許一定程度是對新聞學的深化。它的誕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息息相關。二戰(zhàn)“努力要求一種跨學科的方法,它往往是以傳播問題為中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傳播學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崩狗茽柕碌拇蟊妭鞑バЧ芯俊⒗鬼f爾的戰(zhàn)時宣傳分析、勒溫的群體動力學研究、霍夫蘭的說服研究,為傳播學奠定了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基礎。這四位學者被施拉姆喻為傳播學的奠基人,其中拉扎斯菲爾德和勒溫都是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來到美國。
      作為傳播學的集大成者,施拉姆的傳播學觀誕生于他在統(tǒng)計局和戰(zhàn)時新聞局的15個月中;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從戰(zhàn)時新聞局來到衣阿華大學,出任衣阿華大學新聞學院院長。他要求新聞學院從事研究,并且授予博士學位。隨后,施拉姆又在伊利諾伊大學、斯坦福大學工作。在施拉姆的努力之下,傳播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逐漸在這些大學建立起來。
      除了戰(zhàn)爭直接催生了傳播學外,美國早期新聞學教育的發(fā)展也對傳播學成長為一門獨立學科起了作用??梢哉f,傳播學能夠作為一門學科在美國大學里落地生根,其母體正是早于它40年出生的新聞學。盡管傳播學的理論奠基人均是來自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如拉扎斯菲爾德的研究領域是社會學,勒溫是心理學,建立控制論的維納和信息論的香農(nóng)是數(shù)學系教授,但創(chuàng)立傳播學的施拉姆則是從新聞學院院長的位置上創(chuàng)建了這門學科。傳播學和新聞學的培養(yǎng)模式有一致的地方,即具有跨學科特征,其范圍跨越了政治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且具有學術研究的性質(zhì),因此早期傳播學的課程是嫁接于新聞學的課程之上,并從組織架構(gòu)上隸屬于新聞學院。同時,傳播研究所具有的學術性質(zhì)吸引了其他社會科學家們進入這個領域,這賦予了新聞學院的存在以更大的學術意義。
      從新聞學到傳播學,美國在20世紀建立起兩門學科。它們均是立足于原有社會科學之上,同時又跨越了原有學科,起到了一種連接與溝通的效用。這兩門學科也從其發(fā)源地擴散到南美、歐洲、亞洲的許多國家,成為兩門世界通行的學科。
      在了解了美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的發(fā)展歷程后,我對新聞學教育的起源與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對美國新聞學的教育模式也很認同。新聞記者并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術活,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的工作。記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社會與人文學科知識,范圍涵蓋政治、經(jīng)濟、社會、心理、文學、歷史、哲學,而這些知識也需要在大學里去了解、思考、獲得。盡管中國的新聞學教育受政治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沒有做到如美國一般的自由與科學,但作為個體的學生卻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學習——盡管效果有限,但總好于無知與盲目。
  •     暑假看完的。寫得邏輯清晰,十分喜歡。
      對傳播學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雖然說對我這種傳播學的門外漢來說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但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希望能夠看到原版!
  •     傳播學是門很龐雜的新興學科,一直不知道他的邊界在哪。
      讀這本書,至少給了我一個大致的概念,跳出單純美國傳播學的發(fā)展,看到歐洲源流,弗洛伊德和馬克思主義對傳播學發(fā)展的深刻影響。作為創(chuàng)新與擴散理論的提出者,作者本人又是比較了解美國新聞史的,文中對傳播學科成熟的闡釋是比較到位的。
      本書畢竟是一種傳記的方法,不能算本嚴肅的學術書籍,建議作為傳播學入門的輔助讀物,輕輕松松了解傳播學發(fā)展的一些名人軼事。
  •     “我去吃飯,然后呆了35年?!?R?K?默頓回憶說。
      
      1941年11月23日,應拉扎斯菲爾德的邀請,R?K?默頓偕妻子來到拉氏在曼哈頓的寓所吃飯,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但是,當默頓夫婦來到拉氏寓所門口時,拉扎斯菲爾德卻稱要去全國廣播公司評論一個廣播節(jié)目,饒有興致的默頓于是隨同拉扎斯菲爾德前往,留下自己的妻子與拉氏的夫人一起應付那頓未開的晚飯。沒想到,這一去,兩人就結(jié)為摯友,開始了長達35年的合作,并最終將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提高到了全美國的統(tǒng)治地位。
      
      在E?M?羅杰斯的《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中,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他為我們展示了在那個啟蒙年代里的那一群特立獨行的人。威爾伯?施拉姆,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傳播學教授”頭銜的人,卻一直是個口吃患者;查爾斯?達爾文,那個最終摧毀上帝創(chuàng)世信仰的人,在大學時代卻是一名只喜歡獵游和搜集甲蟲的花花公子;諾伯特?維納,控制論創(chuàng)立者,是十足的神童,18個月大就弄懂了字母表,3歲便能閱讀達爾文的書籍,18歲在哈佛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還有,最有魅力的庫爾特?勒溫,羅杰斯的描述是:“一群人一邊走在校園的人行道上,一邊激動地談論著。有些人倒著走,為的是能夠面對這群人中間的一個人:那人就是庫爾特?勒溫?!?br />   
      無法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在羅杰斯的筆下,我們看不到戰(zhàn)爭和動蕩給世界帶來的災難,看到的只有一群人,為著一個學科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孜孜以求。
      
      無法想象,那是一群怎樣的人,對待學術如自己的生命,對待“門徒”如自己的同行兄弟。身為著名大學的堂堂教授,卻甘愿拉下面子做一些不愿做的“調(diào)查”,為的就是獲得富商提供的經(jīng)費以繼續(xù)他們自己的研究。
      
      讀《傳播學史》,我們能在字里行間充分感受到E?M?羅杰斯淵博的知識與驚人的資料搜索能力,身為著名傳播學學者的他具有將理論、歷史和傳記融于一爐的高超技藝。在整整50萬字的作品中,羅杰斯為我們提供了傳播學學科的發(fā)展軌跡和大部分經(jīng)典理論的研究過程,同時,它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人性和人格之魅。讀到最后,我甚至懷疑,羅杰斯是否是在借歷史的敘述,來表達其本身對傳播學先驅(qū)們的偉大敬意。
      
      “從我的工作室望出去,掃過拉古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學紅色瓦片的屋頂,我能夠看到已故的威爾伯?施拉姆的傳播學研究所的位置……”這是羅杰斯《傳播學史》的開頭——與施拉姆當年寫《傳播學概論》時的開頭如出一轍。
      
  •     
      
      
      威爾伯.施拉姆
     ?。?907-1987)
      如果早知道,我出身之后的六年之內(nèi)還是有機會看到他的呀!不過好歹我們還曾
      
      有整整6年的時間在同一個星球上呼吸過。誰曾想到二十年后我又會靜下心來研究
      
      他五十年前的著作以及別人的文字里一切有關于他的那部分呢。
      未曾想到W.施拉姆居然是個美男子,傳播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去年,我還是一直把他
      
      看成是一個嚴謹?shù)牟黄堁孕Φ拿绹项^呢,只是在今日E.M.羅杰斯關于他的傳記
      
      中才有幸從另一個側(cè)面來了解到他的生平。
      W.施拉姆在《傳播學概論》中那段著名的開場白是這樣的:當我在寫這幾行文字
      
      的時候,把視線從紙上移開,抬頭就可以看見夏威夷那犬牙交錯郁郁蔥蔥的群山
      
      。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線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島民登岸的地方……
      E.M.羅杰斯在這本《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的序言中有意模仿他:從
      
      我的工作室的窗戶望出,掃過拉古尼他湖和斯坦福大學紅色瓦片的屋頂,我能夠
      
      看到已故的W.施拉姆的傳播研究所的位置,它最初室在印刷大樓,然后在西普萊
      
      斯會堂,現(xiàn)在室在斯坦福建筑群,每一次轉(zhuǎn)移都象征著傳播學領域之逐漸被接受
      
      。
      總結(jié)像人類傳播這樣一個領域的困難在于:它沒有只屬于它自己的天地。傳播是
      
      基本的社會過程。
      ——W.施拉姆
      施拉姆的祖先來自德國的施蘭貝格,難怪他繼承了日爾曼民族那么好看的長相。
      
      他之成為傳播學的始祖還得追蹤到5歲時“一次不熟練得扁桃腺切除手術”使他得
      
      了嚴重的口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從小就具備的can-do的精神。終于明白我
      
      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碌碌無為了,關鍵是小時候的我太完美了。小時候有些缺陷或者
      
      內(nèi)向自閉的人長大之后成才的機會大概會大許多吧?真正有多少全面發(fā)展的大師
      
      級人物啊?
      W.施拉姆1928年獲歷史和政治學學士學位,1930年獲哈佛大學美國文明碩士學位
      
      ,1932年獲衣阿華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之后又成為實驗心理學博士后,擔任
      
      衣阿華寫作班指導老師,二戰(zhàn)時自愿參加戰(zhàn)時服務,成為一名統(tǒng)計局和戰(zhàn)時新聞
      
      局雇員。他認為:“比起以往任何的戰(zhàn)爭來,或許這次戰(zhàn)爭更有可能成為一場傳
      
      播戰(zhàn)?!睉?zhàn)爭結(jié)束后他回到衣阿華大學,偶然擔任新聞學院院長,創(chuàng)辦了傳播學
      
      的新學科,盡管他所創(chuàng)建的博士課程是跨學科的,利用了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
      
      學的課程,1947年又轉(zhuǎn)移至伊利諾利大學創(chuàng)辦傳播研究所。
      W.施拉姆,這個傳播學的奠基人,我是先見其打建的傳播學框架,后見其人(照
      
      片),當真是驚艷了。
  •     原版和譯本我都看到過,但是此次上海譯文的本子實在讓人大失所望!
      語病很多,而且不少地方讓人費解,雖然作為教材可能是必讀的,但是我不推薦!
  •     傳播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但總體而言,這個學科還很年輕,所以我們講傳播學史總是從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的誕生講起。但是羅杰斯的《傳播學史》卻給了我們一種不同的視角。
      
      這本書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講傳播學之父施拉姆的故事,中間斷于施拉姆從衣阿華大學遷往伊利諾伊。在這之中,作者站在人類歷史中學科發(fā)展的角度講述影響傳播學發(fā)展的諸多思想和學術源流。具體而言,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馬克思的批判主義這三大思想源流。之后講傳播學在美國的發(fā)展,主要是芝加哥學派對傳播學的影響,再往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先驅(qū):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勒溫和霍夫蘭,最后是維納的控制論和香農(nóng)的信息論。
      
      從這樣一個宏觀的角度來講傳播學史,實不多見,值得思考,作者把傳播學置于社會科學的整體背景下來講解,使得傳播學獲得一種學術品質(zhì),所以值得一讀。
  •     原文見blog:http://ohmymedia.com/2006/10/30/640/
      
      E·M·羅杰斯是令人羨慕的。一方面他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開創(chuàng)發(fā)展傳播學、進一步發(fā)展“議程設置”理論;另一方面也因為寫有這樣一本堪稱經(jīng)典的著作?!秱鞑W史》告訴我們,一本經(jīng)典的嚴肅學術著作完全可以做到“八卦”與真知并存。讀過它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在許多“國產(chǎn)”傳播學教科書中存在的大量粗疏和偏見。
      
      例如羅杰斯自己開宗明義地提出的,對所謂傳播學“四個奠基人”神話的質(zhì)疑。施拉姆提出的這一觀點,相信曾成為許多學生初入門時生吞活剝的知識,然而這確實是對傳播學史的一種簡單化——就像刻板印象和人的認知的關系一樣,簡單化有助于我們更容易地把握世界面目,但也會帶來很多謬誤與問題。羅杰斯的做法是:對傳播學這門年輕學科追根溯源到其歐洲思想脈絡(達爾文、弗洛伊德和馬克思),談及對傳播學誕生有直接影響的三個學派(法蘭克福學派、芝加哥學派、帕洛阿爾托學派)及相關學者;所謂的“四個奠基人”(拉斯韋爾、勒溫、拉扎斯菲爾德和霍夫蘭)當然是極為重要的,但羅杰斯將之稱為“先驅(qū)者”,因為他們并未將自己看作傳播學者,他們的學生也不這么看,他們也沒有建立傳播領域的學術機構(gòu),也沒有放棄自己同政治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的關聯(lián);當然施拉姆這位集大成者是十分重要的,羅杰斯也追述了他是如何建構(gòu)起傳播學這個全新的學術領域的;此外本書也沒有忘記提及在傳播學產(chǎn)生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許多其他人物,從斯坦頓、貝雷爾森到維納、香農(nóng)、英尼斯和麥克盧漢。
      
      誠如本書副標題所言:A Biographical Approach,羅杰斯通過大量訪談與書中人物有過交往的人和扎實的文獻資料收集,講述“八卦”,帶來真知。在閱讀之中,那些響亮的名字漸漸變得豐滿而親切,他們中許多人是真正的天才,是工作狂,但同時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生活的時間與空間,社會與歷史將他們置于某種語境,苦難、郁悶、壓力、機遇、挑戰(zhàn)……我們似乎終于可以理解,為何他們選擇了自己獨特的學術旨趣、研究取向或人生道路。而命運,或者巧合,在冥冥之中對個人和世界的牽引與塑造,每每也令人扼腕或沉思,今日之所以一切如此,究竟由什么決定?有多少合理或者不合理?
      
      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就拿拉扎斯菲爾德來說吧。他和羅伯特·默頓的初次邀約是令人難忘的,一次攜妻的家庭聚會因故變成了NBC工作室里的一次任務,這一天不但誕生了“focus group interview”這樣的重要概念,而且成為兩人35年里平均每個工作日面對面討論3個小時的親密合作的開端,這不論對廣播研究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崛起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天才的方法論者和工具大師,與一個理論建構(gòu)大師,他們的互相影響和調(diào)和對整個傳播學后來的發(fā)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位猶太人(本書中竟然有那么多猶太血統(tǒng)的重量級學者)對數(shù)學的愛好和極高造詣大約可以上溯到年輕時候與刺殺奧地利首相的數(shù)學家阿德勒的密切關系(近乎父親的替代者)。他從一個青年社會主義者轉(zhuǎn)變?yōu)槊绹男姓芯浚╝dministrative research)領袖,但其實一生關注的焦點都在某個社會背景下的個人行為,而不論其他人把它納入什么學科領域。他能獲得研究基金從而赴美,恰是因為維也納大學的系主任因他是猶太人而將之排除在學術職稱晉升之外的某種愧疚和補償心理,所以拉扎斯菲爾德后來自己說,如果當時獲得了“助理副教授”的職位,估計后來就死在納粹毒氣室里了。而他的赴美以及延長簽證等,還包含了一連串的巧合。以及,他是如此辛勤而投入地從事自己的研究,并同時開設和管理研究機構(gòu),尤其是為了獲取資金而承接應用性項目,這和他的研究方法需要的人財物力是分不開的,如果他不去做大量的“行政研究”,在當時的美國,是根本無法延續(xù)下去的,學者和學科,都并非可餐風露宿的神仙,整個美國的傳播學,甚至可以說是奠基在石油的基礎上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其中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羅杰斯筆下,拉扎斯菲爾德和阿多諾的交往,和米爾斯的交往,既明顯體現(xiàn)了不同研究取向的根本分歧,又不乏對沖突雙方的理解。
      
      除了清晰交代了代表性的思想、理論與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起承流轉(zhuǎn)之外,大量的細節(jié)會讓人時有感悟。
      
      “綠眼罩人”和“卡方人”之爭,其實迄今仍在中國的無數(shù)新聞或傳播或新聞與傳播學院中上演。而傳播學之所以出現(xiàn)在新聞學院,其實當初或許僅僅是因為施拉姆1943年在接受衣阿華大學行政職務時選擇的是新聞學院院長而不是圖書館館長,否則傳播學可能就要出自圖書館學和信息學了。
      
      看到二戰(zhàn)期間施拉姆和其他幾位學者每天合用一輛汽車上下班并討論問題,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數(shù)十年的友誼和探討,帕洛阿爾托小組的星期例會和咖啡茶座討論,勒溫在所有執(zhí)教的大學里創(chuàng)建的“聊天活動”和討論問題與共進午餐……我會感到羨慕,因為自己在讀書、思考和研究的時候常常會感到孤獨。
      
      維納是絕對意義上的神童和天才。他在MIT的“維納式散步”惹人捧腹:沉浸在自己思想中的著名教授在一次散步中沿著墻壁走進敞開的教室大門,完全沒有注意到正在舉行的大型講座,圍繞著教室四周走了一圈,在全場學生驚異的目光中又從大門走了出去。他的控制論和二戰(zhàn)中為美國改進高射炮命中率的研究有關,但二戰(zhàn)后他拒絕了聯(lián)邦政府的所有研究基金,并因原子彈在廣島的爆炸而不再為美國政府工作,并與繼續(xù)服務于美國政府的約翰·馮·諾伊曼絕交。
      
      而美國的傳播學,從某個方面而言也是因為美國投身二戰(zhàn)而產(chǎn)生,幾乎所有的先驅(qū)者、奠基人以及集大成者施拉姆,均以極大熱情投身于美國的戰(zhàn)時事務,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應用于政治、軍事或相關的商業(yè)目的。他們因此而獲得資金、聲譽,因此有了成果,因此被推崇,傳播學也因此漸漸成為一門“有用”而可以自立的學科。這些傳奇用當下中國對青年學子思想教育的話語來闡釋,就叫做“將個人的事業(yè)和祖國人民的利益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成功”。
      
      看看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物,再想想這些年傳播學在中國的發(fā)展,我們是否有東西來填滿一本中國版的《傳播學史》?我覺得很困難。
      
      有不少書可以看看目錄再迅速翻一遍就算讀完,但《傳播學史》是一本需要從頭到尾仔細讀過的書,有趣而且有意義。
  •     因爲之前的專業(yè)不是傳媒,所以在挑選書籍時,我選擇了一些能夠把傳媒從各個不同方面進行概括的書。這本書剛看了一張,感覺條理比較的清晰,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係也很有序。再接再厲,等看完了再一起分享。
  •   一些總結(jié)很有用,謝謝!
  •   現(xiàn)代的娛樂方式太多,占據(jù)了我們太多時間,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少之甚少。浮躁是我們的通病,我甚至不能在家里呆著超過三天,更何況古人所說的十年寒窗苦讀。并非不愛讀書,而是心情的浮躁與世俗的各種誘惑使我們沒有時間與精力來享受讀書的過程,上網(wǎng)、電視電影、聚會旅游、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耗費掉我們一整天一整天的時間。其實我們都懂得,多有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是簡單地休息娛樂才走向成功的殿堂的,但是,有時候成功對我們而言似乎有些高遠,大家熱愛并沉淪在一種自娛自樂的小幸福中,至于如何使社會進步,那是成功人士的事情。
    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不過,這也取決于愛好閱讀的濃厚程度。真正熱愛閱讀(尤其是做學術的)是不會有任何借口和理由去娛樂而不去閱讀。因為對他們來說,真正的快樂是求知欲得到滿足。可能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吧。
  •   很贊~很真誠的文字。這本書今天才買到手,我會細細的讀。
  •   "但是,有時候成功對我們而言似乎有些高遠,大家熱愛并沉淪在一種自娛自樂的小幸福中,至于如何使社會進步,那是成功人士的事情。對于這個問題,我很想給自己一個積極而向上的答復,也許我們就將成為那些成功人士。所以,閱讀吧。
    "
  •   這文寫的,很真實的感受
  •   你也是跨專業(yè)考研的?我也是誒!只剩兩個月了!求正能量??!你考哪呀
  •   我覺得這本書非常難看,才看到馬克思那一章。佩服于我的理解能力,感覺像天書啊。就因為我不是學傳播的?
  •   你應該在睡前看 這樣有助于睡眠
  •   哈哈 是很 八卦的 ^^
  •   好玩~
  •   我也準備讀讀了,這學期正好學的是傳播學!
  •   邏輯混亂,翻譯得也差,這本書只能當八卦軼事來看……
  •   是的,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好,個人感覺。
  •   呵呵。
    你是新聞傳播專業(yè)么?
    其實我感覺這本比較難讀,譯作也是一個的原因
    同時橫掃N本,準備考研
  •   我是傳播啦。。和新聞差不多咯~
    你考研打算考哪個學校啊。。還得考這本書捏~
    俺們考的時候還得看《傳播的起源》那本書,有夠狠地捏~~
  •   之前看了一點兒,發(fā)現(xiàn)太枯燥了 比較深
    而且這書也有不是學校的指定書
    我跨考 囧
  •   推薦一篇好文,James Carey《新聞學教育錯在哪里》 :)
  •   謝啦,去找來看看~~
  •   我就喜歡有個人經(jīng)歷透露的文章 哈哈
  •   復旦青年-張汝倫-新聞系
    好有親切感的一組詞。。。
  •   本來也打算念復旦新聞,后來選擇了倫理學。其實只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就該去思考如何去挖掘深度而不是思考為什么要選擇的問題。
  •   國際英語,融合媒體,根本還是要絕對的雜家。
  •   看來要重頭開始學習了,呵呵。不錯~~~~
  •   “......它所要造就的學生將是整個大學中最適合于理解和談論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的學生”,這是最令新聞系的學生為之振奮的一句話了,呵呵~~
  •   很有用,留下名字,以后備用
  •   寫的很好
    我也是學新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內(nèi)最好的財經(jīng)媒體,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媒體這個行業(yè),讀起來還是感同身受
  •   寫得不錯~
    傳播學其實說白了就是個雜交學科,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人比較適宜搞這個專業(yè)。
  •   有些話真的是感同身受作為同是在新聞系混跡的人來說。
    話說對于美國的新聞學院的那種教育方式比較認同和接受,只是國內(nèi)還尚且不能達到那種水平。
    如你所說的,也許體制如此,該是依靠個人去實現(xiàn)了。
  •   親愛的~~~偶然間飄到這來了~~~~看來我比起你來至少落后了10個月~~哈哈~~最近好不~
  •   正在接受傳播學教育,這個學科很年輕,正所謂,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   為啥學新聞的寫東西還這么長呢……/-\
  •   LS上的問得很好
    幾乎可以肯定LZ現(xiàn)在沒有做記者
  •   我是從別的工作崗位轉(zhuǎn)到報社當老總的,這個文章對我認識新聞傳播學很有幫助, 我也正在看《傳播學史》。
  •   受教了,Mark一下
  •   寫得相當好
  •   LZ知道施拉姆那句話的英文原文是什么嗎?我google很久都沒有找到
  •   張汝倫不是那位文抄公么
  •   學習學習 寫得很好!
  •   依然覺得學新聞是浪費時間
  •   當年細讀《傳播學史》,有滋有味,今天再讀書評,仿若回到當年。畢業(yè)五年才發(fā)現(xiàn)其實傳播學之于新聞工作來說,是一條內(nèi)在的線,掌握了,滋味是慢慢品出來的。
  •   學習了,很有感觸
  •   復旦新聞學 正在向它走奔去
  •   同在一個星球上呼吸過也好。。。
    感覺很好
  •   如 何 克 服 口 吃 ……
  •   施拉姆長得像阿甘!
    不,應該是湯姆漢克斯
  •   。。。。?;òV
  •   殷老師翻譯得很不錯的
  •   我支持你wei 同感同感~!
  •   我也有同感,翻譯得很不好!
  •   翻譯得真的太差了!!
  •   有些地方是讀起來不好,但只能說是不雅,沒有流暢的表達出來,但是原文的意思應該是忠實的傳達出來的。
  •   2011-01-12 22:35:24 黑鍋
      翻譯得真的太差了?。?br /> +12315
  •   確實,都不知道調(diào)整一下語序嗎?
  •   我唯一很開心的八卦是發(fā)現(xiàn)M·米德不是G·H·米德的老婆 而是G·貝特森的前妻 哈哈 至于他們?yōu)槭裁捶质?。。?!?/li>
  •   翻譯得不咋樣啊
  •   “一本經(jīng)典的嚴肅學術著作完全可以做到‘八卦’與真知并存”
  •   我咋覺得也就那樣呢~雖然一些八卦沖淡了學術書籍的嚴肅性,但2樓說的對,翻得真的一般~還是我太淺薄了?
  •   有些地方翻譯的很拗口,亦或是涉及到大量的相關人物和事件,所以有時讀起來會打瞌睡,不知所云...但就讀懂的部分,還是風趣幽默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