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4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門惠豐 頁數:195 字數:140000
內容概要
當前群眾性太極拳活動中,普遍存在這樣幾個問題:其一,隨著學習太極拳人數的日益增多,開展太極拳活動的地區(qū)逐漸擴大,出現技術傳授層次成幾何級數增長的現象。這樣就難免會有見仁見智、以訛傳訛、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之虞。長此以往,則又謬誤流傳,屢出不窮,積重難返,失去了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和風格。其二,太極拳運動中出現只重外形而忽視其內含,教學從套路入手而忽視基本功、基本動作的練習。要想提高太極拳水平,非得從基本功、基本動作入手不可。這正如建房必先打好基礎,根基不牢固,崇樓峻閣必不能安載其上的道理一樣。其三,過去受“左”的思想影響,太極拳傳授者不敢涉及太極拳的實質問題,如意氣問題、攻防含義等等,使從學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得到太極拳的本質東西,無法統(tǒng)一和提高。其四,又有相反的一種傾向,長期以來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被一些人說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被蒙上了一層唯心主義的神秘色彩,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使廣大太極拳愛好者視為高不可攀、深不可測、望而止步的東西。其五,在太極拳傳授中,往往是教師在前領教,從學者在后隨學,沒有根據太極拳動作進行分解教學,使從學者掌握動作不夠細致的和準確。這些情況,都妨礙了太極拳運動水平的提高。
作者簡介
門惠豐,教授
書籍目錄
一、四十八式太極拳的特點 二、基本技術要領 (一)手型 (二)主要手法 (三)步型 (四)主要步法 (五)腿法 (六)身型、身法、眼法 (七)動作要領三、練習步驟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四、基本功 (一)太極樁 (二)開合樁 (三)升降樁 (四)虛步樁 (五)進步 (六)退步 五、基本動作 (一)左、右卷肱 (二)左、右云手 (三)左、右分鬃 (四)左、右獨立撐掌 (五)左、右摟膝拗步 (六)左、右捋擠勢 (七)左、右蹬腳 (八)左、右攬雀尾 六、動作圖解、口令及用意 起勢 第一段 1.白鶴亮翅 2.左摟膝拗步 3.左單鞭 4.左琵琶勢 5.左、右捋擠勢(一至三) 6.左搬攔捶 ……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附:四十八式太極拳動作路線示意圖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二、基本技術要領(一)手型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攏,拇指壓于食指、中指第二指節(jié)上。2.掌:五指微屈分開,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3.勾:五指第一指節(jié)自然捏攏,屈腕。各種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過緊;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軟過屈;腕部要保持松活。(二)主要手法1.擁: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搠架,橫于體前,掌心向內,高與肩平;著力點在前臂外側。2.捋:兩臂稍屈,掌心斜相對,兩掌隨腰的轉動,由前向后劃弧捋至體側或體后側。3.蠐:后手貼近前手的前臂內側,兩臂同時向前擠出;擠出后兩臂撐圓。高不過肩,低不過胸,著力點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4.按:兩掌同時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過肩,低不過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稍屈,肘部松沉。按時與弓腿、松腰協調一致。5.打拳(沖拳):拳從腰間旋轉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過肩,低不過襠,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著力點在拳面。6.栽拳:拳從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側,著力點在拳面。7.貫拳:拳從側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橫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著力點在拳面。8.撇拳:拳從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與頭平,著力點在拳背。9.穿拳:拳沿著另一手臂或大腿內側伸出。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經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過肩,低不過襠。11.抱掌:兩掌心上下相對或稍錯開,在體前或體側成抱球狀:上手高不過肩,下手約與腰平,兩掌撐圓,兩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編輯推薦
《四十八式太極拳入門(修訂版)》:武術系列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