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孫湘明,張利 著 頁數(shù):94
Tag標簽:無
前言
設計的責任不僅僅體現(xiàn)在造物上,同時也體現(xiàn)在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上?! ”菊n題以中美共同關心的社會問題為主題,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研究雙方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應該說藝術是無國界的,但就狹義而言藝術是有區(qū)別的。對于中美雙方的教育而言,不僅在文化背景、生活、學習、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而且在課程的設置、教學方式上也有諸多不同。我們嘗試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視覺語言共_生的探討,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擴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的設計直面社會。 由孫湘明教授和張利教授主持的,中國中南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設計專業(yè)學生參與的社會問題研究主題招貼設計是一次有意義的國際設計教學交流項目。這次交流項目的成果將在本書中得以體現(xiàn)。 讓我們敞開心扉,盡情領悟視覺語言的魅力吧!
內容概要
《社會問題招貼設計》以中美共同關心的社會問題為主題,通過視覺傳達的方式研究雙方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應該說藝術是無國界的,但就狹義而言藝術是有區(qū)別的。對于中美雙方的教育而言,不僅在文化背景、生活、學習、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而且在課程的設置、教學方式上也有諸多不同。我們嘗試著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視覺語言共性的探討,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擴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的設計直面社會?!?由孫湘明教授和張利教授主持的,中國中南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設計專業(yè)學生參與的社會問題研究主題招貼設計是一次有意義的國際設計教學交流項目。這次交流項目的成果將在《社會問題招貼設計》中得以體現(xiàn)。
作者簡介
孫湘明,中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副院長,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湖南設計家協(xié)會理事,湖南省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藝術教育委員會理事,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作品在美國賓州大學、普渡大學等地展出,多幅作品被美、英、日等國收藏?! 〕霭妗镀矫鎻V告設計》、《造型藝術美學》、《系統(tǒng)藝術概論》、《水粉畫寫生技法》等專著,科研課題、論文、作品多次獲得各級獎勵?! ?006~2007年在美國普渡大學訪學,并應邀在丹佛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大學講學。指導的學生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多項設計大獎?! 埨绹斩纱髮W視覺與表演藝術系視覺傳達設計部負責人、副教授,美國藝恒設計公司主席,作品在中國、加拿大、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韓國和波蘭等二十幾個國家百余個展覽中展出,并被瑞士設計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戰(zhàn)爭博物館及日本大垣國際海報博物館等地收藏。還獲得多項國家及國際設計獎,包括第十六屆世界最值得記憶海報賽的美國一等獎、計算機空間設計二等獎、道模塔最具創(chuàng)意獎第一名等。
書籍目錄
開場白壹 關于視覺對話1. 視覺語言的恩考2. 視覺符號的達意3. 視覺語言的優(yōu)化貳 教學過程相關問題的探討1. 大海撈針2. 思維的擴張3. 靈感的火花4. 圖形說話叁 社會問題的視覺直面1. 思想的碰撞2. 形式的升華肆 課題研究與設計教育1. 對社會問題招貼設計的整體評價2. 中美設計教育比較3. 設計實踐與文化課程計劃學生感悟結語
編輯推薦
《社會問題招貼設計》:中國中南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國際設計教學交流項目 《社會問題招貼設計》所展示的作品由中國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和美國普渡大學視覺與表演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yè)學生提供。在《社會問題招貼設計》寫作期間得到了瑞克鮑和麗莎福如克教授的寶貴意見。中南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的全體師生,尤其是文波、杜進同學對《社會問題招貼設計》資料的搜集整理、編輯和設計工作付出7大量的勞動。謹向所有參與此次社會問題招貼設計教學交流活動的全體師生,及給予本次交流活動大力支持的普 隨著中國藝術教育日趨多元和深入,一些藝術詞匯和藝術門類的邊界也在急劇地不斷整合變遷。及時地探索研究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的新型課程就成為必須。本叢書創(chuàng)設的目的在于引導、探索、發(fā)現(xiàn)和傳播在教學現(xiàn)場中生成并經(jīng)歷實踐檢驗的典型的藝術類課程文本。致力于: 1.展現(xiàn)藝術教育與教學的新型理念與模式; 2.拓展藝術教育與教學資源的空間; 3.促成藝術課程內容整合的嘗試; 4.指導藝術教學策略的選擇; 5.提供藝術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方案; 6.承載東西方藝術文化教與學交流的實踐案例; 7.修正并完善藝術教學行為; 8.提高藝術教學活動的效能?! 】傮w而言,我們側重學術的、個性的、方法的、整合的、課堂的、創(chuàng)新的藝術教育與教學內容及模式的學理與實踐探索,以期推進中國藝術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持續(xù)發(fā)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