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莫言  頁數(shù):187  字數(shù):13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中國,“小說”一詞使用已久,最早見于繼子》,《漢書·藝文志》說是“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之所造也”。小說的雛形是神話傳說的簡略記錄,后來發(fā)展到《搜神記》一類志怪小說和《世說新語》一類志人小說,結構都很簡單。及至出現(xiàn)唐人傳奇,宋元話本,小說乃由粗具梗概變得枝繁葉茂起來。魯迅指出:“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就是說,小說創(chuàng)作的自覺意識直到這時方始建立,結果是:小說有了中篇的規(guī)模,題材有所拓展,最突出的是情節(jié)性大大加強,而語言也趨于通俗,更富于表現(xiàn)力。明初《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制作,標志著古典小說趨向成熟;隨著清代《紅樓夢》的出現(xiàn),達致巔峰狀態(tài)。盛極而衰,緊接著,變革時代也就適時而至了。    宋元“說話”中有一類名為“小說”,指的是話本中的短篇故事,與我們現(xiàn)今使用的概念相去甚遠。我們說的“小說”,實際上是晚近的舶來品,可以說,是由歐洲的小說觀念再命名的。    在歐洲,小說發(fā)展的道路與我國大體相似,即由神話而傳奇而故事,由短篇而中篇而長篇。至十九世紀,長篇小說十分鼎盛,致使黑格爾斷言極限來臨。及世紀末,現(xiàn)代主義小說很快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主題和寫法被打破了。其實,十八世紀末以前,歐洲小說的體式已經(jīng)相當完備,只是小說之名(novel)遲至此時才正式流行起來罷了。    幾乎與此同時,有了中篇小說(novelette或novella)的名目。中篇小說是中型的敘事散文作品,一般而言,以篇幅的長短劃界,但因此也就有了相當?shù)膹椥?,需要把所敘的事件的?guī)模、時間長度、結構的復雜與完整的程度同時作為參照。綏拉菲摩維奇的中篇《鐵流》,論結構,可以算作長篇;莫泊桑的《俊友》本是中長篇,意大利作家莫拉維亞卻是把它當作注水的短篇來看的。    五四新文學運動把中國文學分為前后兩截。語言由文言改為白話,表面上是語言層面的變革,實質上是一場帶根本意義的文學觀念的革命。胡適寫《白話文學史》,所說的白話,仍是古典的白話,與五四時期語法相當歐化的白話很不相同。五四的小說,一、凸顯文學的主體性,自覺性,叛逆性,個性解放與人道主義成為小說的主旋律;二、題材和主題有所擴展,社會問題進入小說,“神圣勞工”及知識分子形象組成了新的人物畫廊。三、小說結構基本上是西式的,塊狀的,自由組合的,而非線性的、連環(huán)組接的傳統(tǒng)章回體。除了思想觀念,還有形式技法,都是現(xiàn)代的,面向西方,學習西方,而有了東方式的創(chuàng)造。    現(xiàn)代小說仍以短篇先行,幾年后,中長篇相繼產(chǎn)生。1922年,魯迅的《阿Q正傳》正式發(fā)表。以中篇的篇幅容納了一個革命的時代,統(tǒng)攝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確實是一個奇跡,尤其出現(xiàn)在新文學的發(fā)軔期。當時,郁達夫、廬隱、廢名等都有中篇問世,但多流于粗淺。    直到三十年代,一批作家和作品掙脫自敘傳性質而向廣大的社會面開拓,開始走向成熟。茅盾除了長篇《子夜》,又以中篇《林家鋪子》、《春蠶》反映中國社會的變動。鄉(xiāng)土題材聚集了眾多作家,蕭紅、沈從文、王魯彥、吳組緗、沙汀,還有廢名,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其中《生死場》和《邊城》,或凄厲,或幽婉,更富于鮮明的藝術特色。左翼作家蔣光慈、葉紫、丁玲,均著有反映革命斗爭的中篇,對于充斥著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且往往有著“大團圓”結局的傳統(tǒng)小說來說,本身也不失為一種革命。其中,蔣光慈較早揭示革命與人性的沖突,并因此遭到內部批判,作為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很可注意的。柔石的《二月》,寫大時代里的邊緣人,有所批判,有所省思,也有所顧惜,是另一種筆墨。丁玲從《莎菲女士的日記》到《水》,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宿命般地顯示了中國現(xiàn)代作家群體角色的演變過程。上海一批作家,如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等,不重現(xiàn)實而重審美、重感覺、重印象、重情調,以中產(chǎn)階級趣味烹制都市文學。在此期間,巴金、老舍、張?zhí)煲矶际怯杏绊懙男≌f家,且都有中篇制作。巴金后來寫的《憩園》,一種挽歌調子,似乎與他早年激越的文字頗異樣。    四十年代的延安文學是一種新型文學,但是實質上,在“為政治服務”和“為工農(nóng)兵所利用”的背后,卻混雜了不少傳統(tǒng)主義、民粹主義的因素,意識形態(tài)代替了個人思想,形式——所謂“民族形式”——比較單一。趙樹理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在當時可以看作是一種具有方向性的作品。此間,丁玲的《在醫(yī)院中》和《我在霞村的時候》,對個人理想和女性主義作最后的堅持,可謂彌足珍貴。在“國統(tǒng)區(qū)”,包括抗戰(zhàn)時的“淪陷區(qū)”,張愛玲寫下《金鎖記》、《傾城之戀》,以第三只眼看人世,著意經(jīng)營現(xiàn)代傳奇。還有師陀,他的《落日光》、《果園城記》,在藝術上非常講究,很有特色。青年路翎異軍突起,寫作《饑餓的郭素娥》,從形象、情節(jié)到語言,則明顯地帶有一種野性,富含力的美。    1949年以后,小說家同其他作家和知識分子一樣,經(jīng)歷了長達三十年的思想改造的過程;而創(chuàng)作,隸屬于這一過程而基本上成為被改造的產(chǎn)物。一些著名小說家停止了小說寫作,如進入領導層的茅盾、巴金;一批“國統(tǒng)區(qū)”作家對新政權心存疑懼而逃逸,如張愛玲;而沉默,如沈從文;而改變作風,如老舍?!敖夥艆^(qū)”作家一路高歌猛進,柳青的長篇《創(chuàng)業(yè)史》名重一時,還有趙樹理的《三里灣》、《鍛煉鍛煉》等;然而到后來,也遭到了批判,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在這樣的語境中產(chǎn)生的小說,主題基本上是“寫中心”的,因此很難具備優(yōu)秀的品質,中篇的數(shù)量也不大。    五十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一批中短篇作品,主題有所開拓。其中,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是有代表性的。青年作者是嚴肅的,敏銳的,小說揭露官僚主義者的丑惡,閃耀著一個“少布”的理想主義的光芒。宗璞的《紅豆》,忠實于對校園知識分子愛情生活的描寫,無意中涉入禁區(qū)。但是,這些頗有“離經(jīng)叛道”傾向的思想和作品,很快銷聲匿跡。像路翎、丁玲這些出色的小說家,在“肅反”及“反右”斗爭中,先后遭到整肅,給中國文學帶來很大的傷害。    至七十年代末,一場浩劫過后,社會思想包括文學思想活躍一時,一批作家解除了荊冠,恢復了寫作的權利;另一批青年流放者從農(nóng)村歸來,正式練習筆耕,小說家隊伍于是迅速壯大。這時,西方大批思想文化讀物及文學經(jīng)典,包括現(xiàn)代小說被介紹進來,大型文學刊物紛紛創(chuàng)刊,這就給中篇小說的繁榮準備了溫床。    繼“重放的鮮花”之后,一批帶有創(chuàng)傷記憶的作品問世,其中有《天云山傳奇》、《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大墻下的紅玉蘭》、《綠化樹》、《一個冬天的童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等。敘述知青生活的小說不斷涌現(xiàn),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浪潮。其中大多數(shù)把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當成一場人生劫難來描寫,像張承志的《北方的河》、《黑駿馬》這樣作積極的浪漫主義的回顧,表達對土地和人民的靈魂的皈依者為數(shù)極少。王小波屬于明顯的異類,他的《黃金時代》表現(xiàn)“文革”的禁錮與荒誕,想象大膽、奇特,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獨創(chuàng)性。至于阿城的《棋王》,體現(xiàn)一種道教傳統(tǒng)文化的逍遙心態(tài),恐怕是唯一的。很快地,小說開始向現(xiàn)實生活掘進,一類著重于生存困境的揭示,如描寫技術知識分子的《人到中年》,描寫農(nóng)村青年男女的《人生》;一類傾力表現(xiàn)中國面臨的社會變遷,包括農(nóng)村的責任承包,城市的企業(yè)改制,等等。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和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可以作為代表。此間,一批描寫民俗,表現(xiàn)人性的作品出現(xiàn)了,如汪曾祺的《受戒》、《大淖紀事》,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等,另外還有一些無法歸類的小說。    比起前三十年,這個時期中篇小說的數(shù)量陡增,題材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然而在主題的發(fā)掘方面,多滿足于形象地復制意識形態(tài)結論,整體風格“溫柔敦厚”,缺乏作家個人判斷的獨立性和社會批判的深刻性。關于改革,未及完全跳出長期以來形成的“歌頌”與“暴露”二元對立模式,對現(xiàn)實中的黑暗面、矛盾與沖突的復雜性缺少充分的揭示,主觀意識往往與現(xiàn)存秩序相妥協(xié)。即便如此,喧嘩一時的中篇小說,仍然顯示出為五十年代以來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    及至八十年代中期,小說界的風氣很快偏移了被稱作“思想解放運動”時期所確立的關于人的歷史命運的悲劇主題,出現(xiàn)了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在此期間,有兩大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尋根文學”,即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人類學、文化學的源頭。從表面上看,“尋根”是現(xiàn)實問題的深化,實際上大多數(shù)作品都脫離了現(xiàn)實政治,否棄了對現(xiàn)存體制的實質性追詢,公式化、符碼化。王安憶的中篇《小鮑莊》,在國民性的探尋中依然保持了生活的飽滿的汁液,是這一路文學中少有的佳作。還有一個現(xiàn)象是“先鋒小說”,旨在形式上做實驗,內容相對單薄,有不少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贗品。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個別小說活躍著新的思想元素,如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徐星的《無主題變奏》;但是大體上,這些實驗小說頗類三十年代的“海派”,作品不求大,不求深,但求領異標新,多少豐富了中國小說的敘事形式。    九十年代小說整體乏善可陳。當此艱難時世,有人倡言“新寫實主義”,“躲避崇高”,“分享艱難”。應運而生的這一類小說,可以說是正統(tǒng)文學的代表,政治力求正確,藝術追摹宏大;個別作家貌似解構正統(tǒng),如王朔,實質上是一種“別裁”,一種補充。由于有著各種權力資源的支持,潛在勢力是雄厚的。但這時,一種相反的文學趨勢也起來了,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敘事”。敘事的個人性,在這里竟成了反社會的一個遁辭;正如有人標榜“女性主義寫作”,卻置換了這個源自西方用語中的自由、平等這樣帶政治學、社會學的內容,而從事純個人題材的寫作,瑣碎、淫靡、空洞,甚至充滿色情描寫。此時,又有所謂“新生代”群體順次登場,批評家為之鼓吹,出版界推波助瀾,呈崛起之勢。其實這批青少年作者普遍缺乏社會生活方面的體驗,也缺乏文學訓練,浮囂有余而堅實不足。    新世紀以來,又有人提出“底層文學”的口號。倘若能夠正視現(xiàn)實,關注底層,對于有著幾千年“瞞和騙”傳統(tǒng)的中國文學來說,應當說是一種根本的轉變。但是,以我們的作家目前的素質和狀態(tài),要高張并堅持一種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精神,并非輕而易舉的事。一些被稱為“大腕”的人物繼續(xù)編造冗長的故事,即使抓住“苦難”作題材,也是隨意編織材料,違背生活邏輯;而且在主體方面,也缺乏起碼的誠愛與同情。作品的“酷”,不僅僅在于技術上的冷處理。具有一定的底層生活經(jīng)驗的作者,作品大多顯得粗糙,因此在總體上比起八十年代,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不見得有長足的進步。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有尤鳳偉的《小燈》和林白的《回廊之椅》,兩者對土改歷史都有顛覆性的敘述;描寫礦工生活的,有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反映農(nóng)村題材的,有劉慶邦的《到城里去》,胡學文的《命案高懸》,以及徐則臣寫農(nóng)民工的“北漂”系列小說。此外,像薛憶溈的《通往天堂的最后一段路程》,鐘晶晶的《第三個人》,則以其哲理性和詩性,在眾多以故事性見長的小說中顯出一種罕有的雜色來。    近百年間,中篇小說從題材、主題、體式、技巧等各個方面,不斷地有所開拓,有所發(fā)展。但是,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xiàn)象是,最早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小說史上的《阿Q正傳》,至今仍然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比起二三十年代的小說來,當代小說雖然在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等手段方面,相對顯得嫻熟,但是藝術個性并不突出。首先,表現(xiàn)在文學語言本身,就缺少個人筆調;在現(xiàn)實生活中,長期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個人性受到遏制,或許是根本的原因。同時,語言也缺少優(yōu)雅的氣質,缺少精致,缺少韻味,這同長期推廣“工農(nóng)兵文藝”,以文學為政治宣傳的工具不無關系;擴而言之,同漢語語境遭到破壞,同整個社會語言的粗鄙化有關。在形式上,中國小說滿足于講故事,講究“好看”,缺乏西方小說的那種精神性,缺乏思想深度。    中篇小說的繁榮,從根本上說,有賴于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文學的繁榮。道路是漫長的,但因此,前景也未嘗不可能說是開闊的。單就現(xiàn)代小說發(fā)展來說,從五四到現(xiàn)在也不過一百年的歷史,具有經(jīng)典性價值的作品極少,而真正堪稱優(yōu)秀的作品也不會很多。在此,我們編選了這套《中篇小說金庫》,旨在集中這類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以利于流播;反過來,也可以充作進一步滋養(yǎng)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份泥土和養(yǎng)料。需要說明的是:其中有個別作品,編者并不認為屬于最優(yōu)秀的部分,但是不可否認,它們自問世之后在文學界和讀書界中造成的影響,從文學社會學的意義上考慮,這也未嘗不可以算作是一種“含金量”,因此一并予以收入。    《金庫》分輯陸續(xù)出版,希望得到作家、批評家、文學史家及廣大讀者的大力推薦,以確保它作為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一個文本系統(tǒng)的完整性。

內容概要

1986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梁》,為莫言的成名之作。書中創(chuàng)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這部《紅高梁》同時收入題材或主題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強讀者對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說,或某一方面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了解。莫言1985年發(fā)表《透明的紅蘿卜》,自此引起文壇關注。小說描寫了一個無名無姓的黑孩子,他堅忍地活在苦痛的現(xiàn)實中,以一種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強大。作品成功寫出了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外部世界。
1986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梁》,為莫言的成名之作。書中創(chuàng)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都t高梁》曾榮獲第4屆全國中篇小說獎,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fā)行。據(jù)此改編的電影《紅高梁》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

作者簡介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余部,并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莫言和他的作品獲得過“聯(lián)合文學獎”(臺灣),“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NONINO(諾尼諾)國際文學獎”,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等國內外獎項。

書籍目錄

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我為什么要寫《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卜》創(chuàng)作前后漫長的文學夢與《文藝報》記者劉颋對談莫言主要作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后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余占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敵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余司令說:“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對我父親說:“豆官,聽你干爹的話?!备赣H沒吱聲,他看著奶奶高大的身軀。嗅著從奶奶的夾襖里散出的熱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jīng)鰵獗迫?。他打了一個顫,肚子咕嚕嚕響一陣。余司令拍了一下父親的頭,說:“走,干兒?!碧斓鼗煦?,景物影影綽綽,隊伍的雜沓腳步聲已響出很遠。父親眼前掛著藍白色的霧幔,擋住了他的視線,只聞隊伍腳步聲,不見隊伍形和影。父親緊緊扯住余司令的衣角,雙腿快速挪動。奶奶像岸愈離愈遠,霧像海水愈近愈洶涌,父親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條船舷。父親就這樣奔向了聳立在故鄉(xiāng)通紅的高粱地里屬于他的那塊無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墳頭上已經(jīng)枯草瑟瑟,曾經(jīng)有一個光屁股的男孩牽著一只雪白的山羊來到這里,山羊不緊不慢地啃著墳頭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氣沖沖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聲高唱:高粱紅了——日本來了——同胞們準備好——開槍開炮——有人說這個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對高密東北鄉(xiāng)極端熱愛,曾經(jīng)對高密東北鄉(xiāng)極端仇恨,長大后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我終于悟到:高密東北鄉(xiāng)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種植。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上游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云,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白云的紫紅色影子。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wǎng),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地感到種的退化。出村之后,隊伍在一條狹窄的土路上行進,人的腳步聲中夾著路邊碎草的窸窣聲響。霧奇濃,活潑多變。我父親的臉上,無數(shù)密集的小水點凝成大顆粒的水珠,他的一撮頭發(fā),粘在頭皮上。從路兩邊高粱地里飄來的幽淡的薄荷氣息和成熟高粱苦澀微甘的氣味,我父親早已聞慣,不新不奇。在這次霧中行軍里,我父親聞到了那種新奇的、黃紅相間的腥甜氣息。那味道從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隱隱約約地透過來,喚起父親心靈深處一種非常遙遠的記憶。

編輯推薦

《紅高粱》編輯推薦:讀莫言,必讀《紅高粱》。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成名作。收入《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照片、創(chuàng)作手記、訪談、作品年表等。闡釋莫言的文學觀,傳達莫言的文學經(jīng)驗。對于解讀莫言,《紅高粱》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名人推薦

莫言在寫作中描寫了他的青春往事以及故鄉(xiāng)的情景,這在他1987年發(fā)表的《紅高粱家族》中尤為明顯……——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授獎詞(節(jié)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紅高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4條)

 
 

  •   1986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紅高梁》,為莫言的成名之作。書中創(chuàng)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這部《紅高梁》同時收入題材或主題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強讀者對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說,或某一方面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了解。莫言1985年發(fā)表《透明的紅蘿卜》,自此引起文壇關注。小說描寫了一個無名無姓的黑孩子,他堅忍地活在苦痛的現(xiàn)實中,以一種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強大。作品成功寫出了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來的外部世界。
  •   紅高粱》是莫言最負盛名的小說,發(fā)表于1986年,是80年代中國文壇的里程碑之作。作品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曾榮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唯一入選《World Litera***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據(jù)此改編的電影《紅高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已經(jīng)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發(fā)行。
  •   中國當代作家莫言的成名作。發(fā)表于1986年。作品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都t高梁》曾榮獲第4屆全國中篇小說獎,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fā)行。據(jù)此改編的電影《紅高梁》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
  •   記得是在聽莫言老師在瑞典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的發(fā)言中提及該書?!昂芏嗯笥颜f《透明的紅蘿卜》是我最好的小說,對此我不反駁,也不認同,但我認為《透明的紅蘿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那個渾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說的靈魂,盡管在后來的小說里,我寫了很多的人物,但沒有一個人物,比他更貼近我的靈魂?;蛘呖梢哉f,一個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總有一個領頭的,這個沉默的孩子就是一個領頭的,他一言不發(fā),但卻有力地領導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東北鄉(xiāng)這個舞臺上,盡情地表演?!彼晕野桶偷鸟R上買來看了?!锻该鞯募t蘿卜》看第一遍:無感覺。大概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苦孩子被眾人虐待,但他不需要人的憐憫,堅強的倔強的自己承受,即便如此,心中仍然有著決斷,有著正義,有著對美好的事美好的情的渴望。第二遍:那小石匠一如身旁的蕓蕓大眾,有著很貼近的善,也有很貼近的惡。好時佛眼看你,不好時管叫你目前流血。對黑孩有著天然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故對他可善意可惡意,一如心情。 菊子姑娘還算不錯,對黑孩的友好出于真心。黑孩也是很感動,并把她給的手絹塞入橋洞縫隙里,那里是他藏匿所有美好的東西所在吧。 黑孩的倔強,是用自虐來證明他的堅強,證明他比別人還強,也是用自虐來希望獲得他人的關愛。比如在橋洞了,小鐵匠叫他去撿回扔出去的鐵鉆。他第一次被燙得肉嚼,但只是用水泡泡然后就硬是去手持了回來還慢慢蹲下放在小鐵匠的腳邊。那份嘲笑與自傲隱藏在那漠然的臉后。這個黑孩代表的是那一類人呢?代表中國苦難深重的但是卻樂觀向上的,自強不息,感恩不忘本的,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外形瘦弱的地位低下的,外表柔順的內心堅強不屈的,有自己的信仰追求的廣大老百姓。 網(wǎng)說小鐵匠與老鐵匠是將一個人的前后段放在一個時空里進行對比。是嗎?還未看完,待證明?!都t高粱》第一遍:也無甚感覺。反而覺得敘事有點亂,但是后來靜下心還是看懂了。該文講解了高密之鄉(xiāng)農(nóng)民抗戰(zhàn)前后的一些故事。講出了淳樸的民風,動人的愛情,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由沉默到反抗之間的變化等等。這些書籍需要多讀幾遍方可讀懂。還是別去看別人的評價了。還是忍不住,看了旁人的評論。說的該文主要反映一種人的原始本能,那種旺盛的生命力,敢愛敢恨,敢搶敢拼,完全趨于本能,不似當今人這般瞻前顧后,膽小怕事,被沉重的生活壓彎了脊梁,在俗世中庸碌的卑微的活著。我也覺得甚是。文中有些文字有點到,但是當時未能體會個中滋味。值得細細品讀
  •   讀莫言,必讀《紅高粱》。最平價、最充實、最經(jīng)典、最血性——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成名作。
    收入《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照片、創(chuàng)作手記、訪談、作品年表等。
    闡釋莫言的文學觀,傳達莫言的文學經(jīng)驗。對于解讀莫言,本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本書收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莫言,果然名不虛傳!初讀他的大作,感覺農(nóng)村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現(xiàn)實而可信,沒有在農(nóng)村的切身體驗是寫不出這樣的好作品!原來他成名作之前的學歷僅有小學五年級,靠自己勤學苦練,自學成才精神令人欽佩!喜歡,值得收藏。
  •   高粱——收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
  •   買這本書真的是因為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因為曾經(jīng)看過一本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寫的書,覺得非常好,非常宏大,文筆和人物刻畫比演員演的要好不知道多少倍。所以當莫言也得了這個獎項,看一下他的作品是自然而然的了。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之前早就聽過《紅高粱》這個電影,但是沒看過,印象中還總是跟《大紅燈籠高高掛》容易混淆,一直就想看一下,這雙重的理由使我看這本書成本必然。文字有時候表達一種思想,但它們同時更是一種語言。那些語言很具特色,在書里刻畫著人物的性格。這兩篇小說算不上宏大,情節(jié)也不至于很多,以致我還很奇怪這么短的小說竟然可以編成電影來演,雖然我沒看過這部電影,還是很佩服導演和編劇,大概他們選擇的就是這個題材吧。故事情節(jié)好像跟很多好的小說一樣,不會那么完美,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才可以讓小說更加貼近人生,更加讓人感覺真實和現(xiàn)實。其實我本人一直都希望小說有完美的結局,就像很多電視電影,或者說像童話那樣。大概這是人對美好和完美的渴望,或者說潛意識里的追求完美。但是最近看的書大多沒有這樣的。雖然結局都不會很差,但是沒有像童話里那么完美,大概我的要求過于苛刻了,或者說對人生認識的還不夠。還有,這些故事里的人物沒有一個完美的,我在讀這些故事的時候一直盼望著主人公能夠突然一變,就像失憶者不小心撞了一下突然完全恢復記憶的那樣,因為什么一下變得英雄起來,或者知性起來。但是都沒有。即便到最后我還是沒理解黑孩到底怎么回事,他是真的傻嗎?不是的。他是裝傻嗎?那為什么不接受好人好事呢?我無法理解。大概我的思維過于簡單,無法理解作家伏在人物中的深意吧??傊?,看莫言的這兩個故事并沒有歡樂,沒有輕松,也沒有大的憤怒,或者深深的痛苦,但是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蚴峭??或是遺憾?我也說不清,讓人總是在思考,總是在默默地思考。
  •   《紅高粱》給我?guī)淼氖钦鸷?!雖然早就知道這一定是很出色的小說,但真正置身于莫言種植的這片語言的血紅的紅高粱的海洋,我還是感受到了強烈的巨大的震撼!這種感覺有點類似初讀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時的體驗,一個全新的語言的森林,宏大的交響樂,眩目的顏料的波浪,令人瞠目結舌。《紅高粱》是一個中篇,但它的內蘊,卻遠遠超過了那些泛濫文壇的長篇,甚至是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我感覺到莫言那火山般噴涌的熾烈的激蕩的才情!真正的好的小說,就應該是魯迅的《鑄劍》、莫言的《紅高梁》、海明威的《老人與?!愤@樣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創(chuàng)造!
  •   紅高粱寫的是發(fā)生山東高密的民眾抗日的故事.高密離我老家不遠,那邊的高梁酒,在我們那兒也很有市場.書中的好多方言,看著很親切,好多民風民俗,也很有同感.莫言的書,語言很平實,故事也不復雜,但內容很有深意,需要自己慢慢品味.
  •   莫言的這么作品中,最愛《透明的胡蘿卜》,次愛《紅高粱》,我覺得他們是莫言早期作品中最精彩的。透明的胡蘿卜描寫了無名無姓的黑孩堅強的活在痛苦的現(xiàn)實中,用一種自虐的方式讓自己強大,從孩子的內心世界折射出畸形的社會。
  •   本書收集了莫言的幾篇代表作,其中《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又能體現(xiàn)莫言小說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特征,《紅高粱》更是借助同名影片為國人熟知,本書是我們接近文學經(jīng)典的一個好選擇!
  •   莫言的成名作,圈外是《紅高粱》,圈內是《透明的紅蘿卜》,當然就不需要我推薦了。書的裝幀很好,價格也不算貴。推薦。
  •   看讀完紅高粱就被其中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住了,莫言的文學功力的確高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本紅高粱只是一個中篇小說,想要看更加完整小說的情節(jié),推薦購買紅高粱家族這本書。
  •   自己早已讀過,覺得孩子要知道莫言,不能不知道他的《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就買了。
  •   里面有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莫言的對話,實惠!
  •   紅高粱是莫言小說里,我最欣賞的一部···值得推薦···有時候看書比看電影更能耐人尋味··
  •   之前是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過《豐乳肥臀》,當時被這個名字驚呆了,心想學校圖書館怎么可以放這種書!忍不住拿來翻翻,原來跟想象的根本不一樣。(鬼臉)從那個時候起莫言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這兩本書,我以為他只有這兩本書。小時候,模模糊糊記得紅高粱的電影,但是那個時候看不懂。后來一直念念不忘《紅高粱》這本書。但是本人比較懶,便一直沒有了契機。直到那天得知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便知道,這本書在向我招手了。拿到之后便開始看,其中的點點文字跟情節(jié),慢慢地跟小時候腦海里電影的片段一點點重合,翻新。還有大學文學課本里的節(jié)選,終于看到了節(jié)選前前后后的所有故事,像慢慢揭開一個神秘的面紗。只是,沒有我想象的長。但是,也絕對沒有失望,那些文字里翻飛的紅高粱,比電影的鏡頭營造出來的影像,更為遼闊也說不定。
  •   一直以為紅高粱是長篇,原來是中篇小說,里面還收錄莫言其他中篇,好看
  •   “認知形象是由作者與讀者共同創(chuàng)作的,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更類似于自然科學實驗過程,實驗對象為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形象,初態(tài)設置和實驗條件賴于作者對其形象、情節(jié)的設置,實驗過程是讀者對此文學環(huán)境下的文學形象產(chǎn)生認知,實驗結果是此形象在受眾心理形成的認知結果。作者僅能對文學形象的初態(tài)及變化條件進行初始干預,但無法控制實驗過程的發(fā)展趨勢,實驗過程完全由受眾獨立將文學形象帶入生活、帶入社會、帶入歷史以致帶入哲學進行觀察,并最終成為認知形象完成結論。文學形象向認知形象轉化的過程將作者向受眾單方面?zhèn)鬟f信息豐富為作者、受眾雙方創(chuàng)作的過程。故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認知形象的深刻與否,與受眾本身的哲學體系、審美取向有很大關系,故對錯計較,實乃不必?!?    有著某種異曲同工之妙?!   『笥浿杏涗浻心耘c記者的對話。摘抄片段如下:    1、 小說家要不要編造?當然要。不編造不是小說家。胡編亂造甚至不是一個貶義詞。但怎樣編得真實有說服力,這就是對一個作家的考驗。這個能力就是用自己的情感來同化生活的能力。為什么我們這代作用可以持續(xù)不斷地寫,就是因為我們掌握了一種同化生活的能力。同化就是可以把聽來的看來的別人的生活當作真實來寫。可以把從某個角度生發(fā)想像出來的東西當作真實來寫。這種用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同化別人生活的能力,說穿了就是一種想象力。要達到這個程度,第一就是要有一種煞有介事的具有說服力的語言,當這種具有說服力的語言確立以后,讀者馬上就會建立起一種對你的信任。   2、 “萬物都有生命,問題是怎樣喚起它們的靈性”。在我的寫作過程中,并沒有刻意要表達他們的靈性,那為什么在我的作品中有些動植物仿佛能夠通靈呢?我想這還是和我的童年有關系。人和自然的交流對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是非常重要。所以我認為,要訓練一個作家的話,小時候就應該把他放到一個沒有電的地方。晚上太明亮了,童話就沒有了,想象力也就萎縮了。有一年和王安憶一起去瑞典,我就知道了丹麥產(chǎn)生安徒生和那時候他們特別落后有關系。因為他們靠近北極,有一個漫長的冬天,白天只有三四個小時,晚上一家人圍坐火爐,這不產(chǎn)生童年產(chǎn)生什么?如果到了北京上海,燈火通明,每一個角落都照得纖塵畢現(xiàn),童話就消失了。   3、 作家要具備一種能力,在某一瞬間自己的內心完全和人物的內心同化,這和戲劇演員在舞臺上也不一樣。《檀香刑》中劊子手浸泡檀木時的心理,完全是一種想象。我相信歷史中沒有過,殺一個人哪用得這么費事。   4、 我覺得語言就是一種說服力。對語言的技術化量化分析是困難的。但作家的語感是無法量化的,語感是有獨特性的,我們讀魯迅沈從文,差別明顯。真正寫到那種泥沙俱下的時候,是一種下意識。所有的詞匯都不是想出來的,是它自己涌出來的。再有就是你對筆下寫的東西的認知深度。
  •   如果你是因為看過電影紅高粱而選擇不看這本書,你一定會后悔的,電影能傳達給你的和書能傳達給你的是不同感覺,莫言的成名作品,值得一讀
  •   紅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語言樸素,又很耐人尋味,值得推薦。建議這么好的書最好送個書簽什么的,有時間看到哪一頁不忍心折,有個書簽挺好,哪怕書簽上多印些廣告都沒事,呵呵。
  •   原來不只是紅高粱,還有一篇莫言的小說,不錯
  •   要讀莫言的書可以先從這本書中的兩部短篇小說《透......》和《紅......》開始。但要讀魔幻現(xiàn)實主義還是建議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傊?,這本書不錯,無論從文學史知識還是小說本身,價格也和合理,值得一讀。推薦!
  •   紅高粱是莫言的成名作,讓人心生敬仰
  •   可能不少人是先認識電影紅高粱再認識莫言的,也是在莫言獲諾貝爾獎后才有意識買他的書的。我就是。紅高粱的內容就不用多說了。我在5折時買的,物美價廉。
  •   這個只是紅高粱家族里面的一章節(jié) 經(jīng)典的莫言文筆
  •   紅高粱我是先看的電影,電影很好看,但是我但是不知道是莫言寫的哦
  •   莫言的經(jīng)典作品,多年前看過電影,書未讀過,現(xiàn)讀過后感覺給電影不一樣,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書是正版快遞給力!好評。
  •   我很喜歡北方的農(nóng)村生活,因為我是南方人,所以對紅高粱很向往,莫言滿足了我,很不錯的一本書。
  •   剛收到,還沒看,不過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成名作,應該寫得不錯.
  •   中國首位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給中華民族爭了光,我們只有拜讀、學習,無可爭議的有待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了。
  •   其實是很小的一本書,莫言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紅高粱了,喜歡里面對于人物的描寫,覺得甚至比檀香刑更出色,贊!
  •   初讀覺得晦澀難懂,人稱的轉換,大段的心理獨白,似是夢囈,分不清哪是現(xiàn)實,哪是回憶。再讀《紅高粱》,在一片氤氳中看到恍惚的身影,進而看到了耀眼的明亮?! ∪獩]有什么救亡圖存、光復中華的豪言壯語,只是用最真切甚至接近于鄉(xiāng)土的語言,歌頌了紅高粱的家鄉(xiāng)人民,他們錚錚硬骨,鐵丹忠心,經(jīng)屈辱而愈堅強,于黑暗中創(chuàng)造希望。  作者以“打死鬼子少將的著名戰(zhàn)斗”為主線,由當時還是少年的父親的視角來陳述戰(zhàn)爭的前后過程,這其中又夾雜著一段段令人悲痛的回憶。這種雜糅似地手法闡述了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也交代了主要人物的不同人生?!案赣H”是一條線索,連接了過去和將來,見證了歷史的進程。但其中的主角當屬“奶奶”“爺爺”,還有那些“游蕩在無邊無際通紅高粱地里的英魂”。讀完這些英雄似的人物的生前身后事,我們不禁要掩面深思......  有一種悲壯讓人肅然起敬,有一種無奈讓肝腸寸斷,有一種逝去讓人涕淚交加。在被侵略的年代,紅高粱哺育的那些人,在生死面前毫無懼色,展示了人格的偉大。即使像余大牙,他知道自己犯了大罪必死無疑,卻笑對死亡,慨然高歌,表現(xiàn)了應有的英雄氣概。正如文中所說“人在臨死前的一瞬間,都會使人肅然起敬?!薄 ⒘_漢大爺被日軍抓去當民夫,修建膠東公路,他本可以逃跑,卻因牽掛兩頭騾子以身犯險,在憤怒中他驚動了日軍,被捕后被折磨的不成人形。面臨在廣場上被活剝的酷刑,他沒有跪地求饒,只是破口大罵。在沉默的圍觀中,那一幕讓人撕心裂肺的慘劇,在每個人頭腦中留下烙印,在心中埋下了仇恨。遲早有一天,所有的悲痛,所有的仇恨,所有的創(chuàng)傷,都化作復仇的力量,風馳電掣,旗幟勁揚,可惡可恨的侵略者在怒吼中潰亡敗退,抱頭鼠竄,我們一聲大笑,大笑中卻帶著蒼涼——那些逝者,他們魂歸藍天,只留浩氣滿乾坤,卻再也不能生還,對這世界再望一眼?! ∫环剿琉B(yǎng)育一方人,紅高粱的故鄉(xiāng),這里的人愛憎分明,民心高拔健邁。“奶奶”就是代表,她敢于沖破封建禮教傳統(tǒng),敢愛敢恨,美麗聰穎,真誠熱烈。在故鄉(xiāng),她的短暫一生被奉為傳奇。當她年幼無知時,由她的父親做主,嫁給了財主的兒子單扁郎。當她看到那扭曲的面孔,才知**,她要嫁的竟是一個麻風病人。那些美好的幻想紛紛破滅,她墜入了現(xiàn)實的深淵。而余占鰲(文中“爺爺”,戰(zhàn)爭中打死敵軍少將,被捕后流落北海道荒山野嶺,1976年回國)為她殺死單家父子,拯救了在無望中的她。高粱地,承載著她的重生,也記錄了她的死亡。她挑著扦餅送往隊伍的途中,不幸中彈身亡?! ∵@一場戰(zhàn)爭,意料其中又意料之外,確也是預備伏擊打鬼子,卻沒想到是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更沒料到的是“奶奶”也因此犧牲。冷支隊長治小鬼子的形蹤,卻故意不與支援,在余司令只有三十幾人的隊伍與裝備精良的日軍激烈火拼、接近戰(zhàn)爭結尾時,“狗娘養(yǎng)的”冷支隊長卻帶隊出現(xiàn),竊取了勝利的果實,只留下一挺讓爺爺痛恨一生的機關槍。而這似乎早有暗示,在前文中就埋下伏筆。面對一大碗酒,酒中浸有劉羅漢大爺?shù)难?,“奶奶端起酒,咕咚咕咚喝了余司令端起酒,一仰脖灌了冷支隊長端起酒,喝了半碗。放下碗,他說‘余司令,兄弟不勝酒力,告辭了。’”  而越是絕境越顯現(xiàn)出生命不屈的尊嚴,至死不渝的決心,視死如歸的力量。與鬼子貼身肉搏,隊員無一生還,劉大號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仍“斷斷續(xù)續(xù)吹著喇叭,鮮血從他的嘴角鼻孔往外流。”如此壯烈的戰(zhàn)爭也許只有岳飛的《滿江紅》才能道出其中的悲壯:“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讀《紅高粱》是讀到了民族氣節(jié),還是讀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悲壯時愈感慨“進步的同時,也真切感到種的退化”?也許在這愈加浮躁的年代,需要一些沉重的東西要我們去追憶,攜帶著這些,我們在揚帆起航時,就有一種沉穩(wěn)的力量掌舵,那一葉扁舟不致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沉沒
  •   莫言的經(jīng)典作品,被拍成電影,還獲獎,有點意思,抗日題材,高密素材,好
  •   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是中國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將獲得獲得者,值得一看
  •   書很好 真不愧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這下想買莫言其他的書了!跟余華是同一類型吧
  •   莫言的作品,諾貝爾文學獎,贊一個。
  •   雖然是同名電影讓這部小說出名,但感覺讀書比看電影的體會更豐富和細膩?!锻该鞯募t蘿卜》感覺比《紅高粱家族》寫的更好。
  •   這兩部中篇小說是莫言的成名作,八十年代就瘦大家歡迎。
  •   紅高粱 和 透明的紅蘿卜 都是他的經(jīng)典作品,可貴的是,這本書還附有他的一點創(chuàng)作前后的東西,也有一個訪談的記錄,更加幫助理解他和他的作品~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寫
  •   紅高粱早就看過書和電影。兩者都不錯的,主要是為了《 透明的紅蘿卜》而買這本書的。還沒來得及細看。成名作么一定不錯的
  •   很不錯的一本書 本來想買的是單獨的透明的紅蘿卜 所以最后選擇了這本名為紅高粱 但內容確包含了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的集合本 不錯不錯 之前看過兩三次紅高粱的電影 現(xiàn)在看了書本 還是覺得書本更能看到人物的本真一面 一些場景心理的描寫也更細膩真切 好書 好書?。?!
  •   莫言的書最近很紅。。。。
  •   以前看過的小說 很經(jīng)典 莫言的文字 沒的說 一副悲壯而細膩的抗戰(zhàn)畫面 比電影好看多了
  •   不僅包括兩部小說,還有中國近代小說簡介分析,莫言寫小說的雜談,莫言作品出版年份。 可以作為一部研究莫言的工具書來讀。
  •   通過莫言成名作,從文字中體會諾獎得主的創(chuàng)作歷程
  •   莫言的中篇小說
  •   小說洋溢著莫言獨有的豐富飽滿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稱當代文學中劃時代的史詩精品。
  •   因為那個獎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個人叫莫言,這個書知道,看了一點,覺得還行,文筆還可以,推薦下,別的不懂
  •   《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很經(jīng)典
  •   紅高粱就不看了,因為看過幾遍電影就懶得再用心了,看一下后面的透明的紅蘿卜。價廉物美!
  •   書印刷質量也不錯。透明的紅蘿卜,不比紅高粱差。
  •   莫言的文字我想是他獲得諾貝爾的一大利器,他擯棄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能很好的與國際接軌
  •   兩個中篇,是莫言的成名作,一氣呵成,感受到作家語言的功力和想像的奔放!很不錯的書,而且價格便宜~!
  •   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了莫言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了解莫言的好書
  •   莫言作品首讀推薦。
  •   孩子要看莫言的小說,先選一本看看。
  •   莫言的帶有“魔幻”的現(xiàn)實小說。
  •   莫言拿獎后慕名而買,果然是農(nóng)民的作家~
  •   小說不長,一氣讀完暢快淋漓,意猶未盡,看莫言的小說,這是必看的一本。
  •   想要了解莫言的著作,這本小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   看著莫言的了諾貝爾獎,但還沒看過他的書,就買了一部成名作看看,還好吧。
  •   大師呀,自從莫言得了諾貝爾開始,一路很火呀。
  •   莫言的小說
  •   很好看的書。這本書和莫言所使用的語言應該說影響了很多人。個人覺得莫言的早期作品都不錯。
  •   想體會一下諾獎評委將莫言評出的理由
  •   還沒看,老師推薦,莫言的書,喜歡的人會覺得很不錯
  •   是正品圖書,莫言的成名之作,值得好好讀讀
  •   不愧為莫言的成名之作
  •   絕大多數(shù)人熟悉的莫言作品,非常精選,還有一些解讀文章,太適合普通讀者了解莫言了
  •   莫言的書就不用多說了,這是同學推薦的,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贊
  •   不愧是莫言的成名作 經(jīng)典很有文學氣息的一本書
  •   莫言的句子也許有些血腥,有些粗魯,但讓人看得痛快,淋漓盡致。所有的段落都那么有節(jié)奏,輕重錯落,快慢夾雜。情節(jié)緊張時每個字都像機關槍班落下的槍子兒,突突有力,砸中你的心。硬邦邦的每一個字,帶著強烈的要沖破胸膛的感情,帶著仇恨與憤怒,帶著強烈的愛或恨,落在你最柔軟的皮膚上,砰砰作響,一聲聲的悶響。
  •   莫言老師的經(jīng)典作品。書書很好,值。
  •   書不錯,只是不太喜歡莫言的描寫方式,個人偏好問題。。。。不過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   不愧是莫言大師的成名作啊,字字經(jīng)典,耐人尋味。
  •   莫言的描寫果然魔幻,這本書里面是兩個短篇
  •   莫言的成名作當然要好好讀讀啦。大家不愧為大家。很好的書。
  •   莫言火了,所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了解一下這個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
  •   莫言精品,真心推薦。
  •   莫言的成名作,有時間再讀下。就是書皮有些臟,背面還有鉛筆痕跡,恩~
  •   真的是文學巨作??赐旰笮那楹苷鸷场>镁貌荒芷届o??谷諔?zhàn)爭七年,紅高粱家族的抗戰(zhàn)不能說的那么純粹,因為那是一個土匪的環(huán)境。但是,還是那樣認為,鮮血染成的歷史,是寫滿英雄的歷史。
  •   莫言的經(jīng)典作品,很早就聽說過,現(xiàn)在才開始看
  •   經(jīng)典的莫言作品
  •   莫言作品,實在太好。獲獎真的是名符其實,實至名歸。喜歡他早期的作品,經(jīng)典,值得收藏。
  •   故事很短,也很簡單,但是莫言這位會說故事的人將每一個文字都深深地烙進讀者的腦海,看完后內心很沉重。。值得一讀再讀。
  •   好看。莫言的獎可不是吹的。
  •   莫言這本書很不錯,不愧是成名作
  •   這本書不錯,風格很新鮮,可以從中了解到莫言的作品風格
  •   首先是電子書讀的,覺得很好,買回來收藏,書的質量很不錯,非常高興!獲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書就不多說啥了,最喜歡小說里奶奶死時候那段描寫了,喜歡讀書的人都該認真品讀!
  •   很喜歡莫言,里面有他的成名作
  •   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書本挺不錯的。
  •   莫言的成名作,以前看過電影,現(xiàn)在補補課。
  •   等看完上一本再拜讀一下莫言的成名作
  •   正版,又是莫言的成名作,全家都喜歡。
  •   莫言的成名作,富有獨創(chuàng)性。
  •   莫言的作品第一次讀,細節(jié)描述的非常深刻。
  •   莫言作品確實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