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

出版時間:2006-05-01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作者:[奧] 斯蒂芬·茨威格  頁數(shù):204  字數(shù):130000  譯者:黃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斯蒂芬·茨威格最精彩的短篇歷史紀實作品的結集,一共收錄了七個最具戲劇性也最富于歷史宿命感的人類故事:一個近乎走投無路的歐洲逃亡者依靠捕風捉影發(fā)現(xiàn)了太平洋,千年帝國拜占廷因為“一扇小門”的怪誕洞開而突然死亡,一個忠誠可靠的笨伯用一秒鐘的躊躇埋葬了拿破侖所有的偉大夢想,一個俄國人某次勉強成行的旅行無意間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政局……本書的每篇故事都充滿著文學大師對歷史的獨特理解,每一種詮釋都寓含著對神秘命運的破解與感嘆。     歷史的魅力常常在于不可思議,閱讀的魅力則在于幫助我們從不可思議中汲取更多的生活智慧。我們可以不認同茨威格的宿命觀,但卻必定因其英雄主義的敘事而激動。是的,面對冥冥上蒼不可抗拒的意志、事物背后無法逾越的規(guī)律,人類除了保持一顆敬畏心之外,難道不是還應有不斷試探命運底線的權力和沖動嗎?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于富裕的擾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后游歷世界各地,結識羅曼·曼蘭和羅丹等人,并深受其影響。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后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理想破滅中與妻子在巴西雙雙自殺。 
茨威格作品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代表作有小說《人生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異端的權利》、《麥哲倫航海紀》、《斷頭王后》、《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等。
茨威格作品在世界范圍都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國內(nèi)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內(nèi)出版過幾乎所有他的傳記著作和小說文集。

書籍目錄

歐洲人看見太平洋   一個逃亡者尋求庇護的一次遠征 拜占廷的陷落   葬送一個帝國的一扇小門 滑鐵盧一秒鐘   決定拿破侖命運的一個小人物 毀滅于“黃金國”   一個驚喜的瞬間和一生的命運 連接大西洋   一個幻想終于變成一根海底電纜 征服南極   一次徒勞的探險留下一個永恒的名字 流亡者歸來   一輛列車改變一個時代   史記  1510——1519年  “春天之死”與屠殺   1451——1461年   活字印刷與紅白玫瑰  1799——1815年   火山爆發(fā)與股票投機  1834——1855年  “馬鈴薯饑荒”  1854——1866年   野兔·“控制東方”  1901——1912年   諾貝爾獎金與結婚自由  1907——1917     經(jīng)濟危機與意外事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這本書是高曉松推薦的,之所以印象深刻并且把它讀完的原因是因為這本書的書名很好《Decisive moments in history》(歷史決定性時刻),對!就是因為書名好所以我耐住性子看完了。
      
      這本書的作者還是18XX年的人物,寫了14XX年拜占庭滅國到18XX年列寧的十月革命,我覺得很一般,不像書面上的介紹所以的那樣好,書上說它怎么怎么暢銷,不知道是不是一百年前的事呢?
      
      總的說,這本書給我的收益就是,他講了幾個鮮活的故事,但是有的并非“歷史決定時刻”,不管怎樣,讓我了解了這些意思,也許中文的名子翻譯得更合適《xxx群星閃耀xxx》,對的!是人的“花崗巖一般的意志”。
      
      文末這段作者說的話非常好的總結了:
      
      可能僅僅是某一天,某一個小時,甚至某一秒鐘發(fā)生的事,卻足以影響整個人類的歷史,我想跨越時光的藩籬重現(xiàn)這群星閃耀的時刻,他們?nèi)绯啃前阌篮愕墓廨x,將永遠照耀著蒙昧和黑夜。正題這些倔強的飽經(jīng)晨星,才使人類的良知不致泯滅,才使人類正義與自由的火焰越過漫漫徹夜而傳遞下去。
      
      
      在那個“占領南極”的一章節(jié),斯科特落敗于對手,卻被作者極力贊頌,這個我就有點不能接受,可能是因為個人思維習慣,我覺得斯科特更像一個文科的同學,他的這種處于逆境而不倒的品格,我覺得我也能做到。哈哈,或許吧。斯科特失敗的原因是因為計劃的失誤,沒有做足夠的調(diào)查而急忙行動,而對手卻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并且成功了。
      
      最后一個故事是列寧的,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什么,總感覺像是在宣揚什么立場似的。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
      
  •     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三門峽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三門峽醫(yī)院開診斷證明
  •     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醫(yī)院平頂山開病假條【ΩΩ:535982237】平頂山醫(yī)院開診斷證明
  •     通過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種復合道德的制度,因為任何一種暴力不可避免地會再產(chǎn)生暴力。一旦你們掌握了武器,你們也會很快建立新的專制主義。
      回答暴力的真正力量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容讓使暴力不能得逞。
      每當一個民族用武力剝奪了其他民族的自由時,這個民族本身也就會在神秘的復仇之中被孤立,從而失去自己的、創(chuàng)造奇跡的力量。
      一個老人既不可能尋求死亡,也不可能延遲死亡,而只有當死亡降臨時,去從容接受:對視死如歸的人而言,沒有可恥的死亡。
      歌德:熱情不是一種可以持續(xù)很多年的東西。
  •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是外國文學鑒賞課的老師提到的,在她不由自主推薦了兩次后,記下了書名,但卻是在兩年后的現(xiàn)在才真正翻開。書的內(nèi)容并不多,講述了七個偉人的偉大決定。可是書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如同詩歌一般回味無窮。我這個文學素養(yǎng)相當匱乏的人都完全被吸引了,在kindle上不停地加筆記。
       巴爾沃亞、穆罕默德、拿破侖、菲爾德、斯科特、列寧……偉大的人才能做出偉大的決定,有何曾不是偉大的決定成就了偉大的人。無一例外,這些偉大的人身上有著相同的元素?!边@時間從來沒有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人,即使有也餓知識偶然。只有那些擁有遠大抱負和花崗巖般禁槍一直的人才能激起內(nèi)心的強烈的愿望,克服一切先祖,最終成功的登上夢想之巔——這是一個亙古比便的真理。“
       最喜歡蘇爾特的那一章,故事內(nèi)容跌至起伏如同小說。蘇爾特本一窮二白,在圣弗朗西斯科買下了土地,靠著肥沃的土地成為了史上最富有的人,卻因在他 的鋸木廠發(fā)現(xiàn)黃金后被蜂擁而來的淘金潮徹底擊垮,財富化為泡影,通過法律手段的上述成功拿到本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不幸的是人們的不滿也被點燃,妻子兒子都死了,真正的成為了孤家寡人。在這個故事里,我看的的是法律與道德的沖突,是人們欲望與正義的矛盾。人的本性是貪婪的,財富帶來的不一定是好運。弱肉強食是可怕的,想要擁有首先得有守護的力量。
      
      
  •     歷史是由黑天鵝事件決定的。
      
      讀這本書,是看《曉說》時聽高曉松推薦的,一開始還缺貨,后來終于在京東買到。
      
      讀過之后確有感慨。同意譯者所說,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延續(xù)名著前稱,其實未必是閃耀的星,人性的真實在其中看得明明白白,趨利避害,適者生存。但,的確是黑天鵝大事件,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實現(xiàn)了一個一個的轉折或跨越。
      
      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太平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一個痞子無賴成就了大業(yè);滑鐵盧的偶然性,若不是手下太聽話拘謹,也許拿破侖時代還將延續(xù);最初鋪設海底電纜的艱難,幾度嘗試,幾度失敗;亨德爾、歌德、托爾斯泰的不同人生,天才終究不與常人同。
      
      對于文風,保留個人看法。對于歷史文章,客觀中立的評述最有利于了解事實真相,但像當年明月調(diào)侃式的我也喜歡看。此書的寫法,個人感覺太過于激情澎湃,猜想不光是翻譯的原因,大概茨威格本人寫作時也是心潮澎湃的,但作為讀者一時難有如此強烈的情感上的代入。
  •      這是一本茨威格前后不同時期文章的合集,共十四篇歷史特寫。買后半個月才翻完,但真正開始讀是在春節(jié)假期。整個閱讀過程比較順暢,當然這主要還是歸功于作者的寫作水平。
       所以,首先談談文筆。全書行云流水,讀起來酣暢淋漓,讓人欲罷不能。在我有限的識見范圍內(nèi),文筆堪與茨威格并論者不多。胡蘭成的文字雖美,但個人覺得胡氏在內(nèi)容上稍遜。不過,與史學家相比,茨威格的歷史特寫雖然在人物和事件的描述上細致入微,但往往傾注太多個人感情,難以保持對人物事件進行客觀的解讀。在這一點上,史學家就要略勝一籌,所以我個人更喜歡“唐派散文”的傳記文學。這或許是由于學科本位的差異所致。
       其次,說到茨威格對歷史事件的解讀,擅長文學創(chuàng)作的他,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將那些偉大瞬間的前后鋪墊的非常到位,將細節(jié)處放大幾倍,讓其在讀者面前展露無余。這樣做能讓讀者看的更加細致,但如此一來就容易一葉障目,而不見森林。茨威格所表露出來的史觀參雜了個人英雄主義,也放大了偶然性。譬如其描述奧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時,過度強調(diào)了凱爾卡門的作用,甚至認為若不是君士坦丁十三世忽視了那道不起眼的凱爾卡門的防守,奧斯曼土耳其就不會攻占拜占庭帝國。但這恐怕是茨威格一廂情愿。無論從兩國實力還是各自外交的情況來看,茨威格的判斷均難以立足。拜占庭帝國橫跨中古之世,早已腐朽不堪,且實際統(tǒng)治已拘泥于一城,且內(nèi)外交困。作為新興軍事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兵強馬壯,領土遼闊,補給充足。穆罕默德親率幾十萬大軍對君士坦丁堡發(fā)起了多次進攻,并鍛造了當世最大的火炮來攻擊東羅馬帝國的城墻。在總攻開始前,君士坦丁堡已經(jīng)千瘡百孔,且信奉基督的兄弟國家并未派出各自許諾的援軍,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只是時間問題,即使突厥人沒有發(fā)現(xiàn)凱爾卡門,也會從其它門攻進城。我相信,這些背景茨威格也是早就認識到,只是他不愿意承認罷了。這種史觀極容易讓人陷入極度樂觀或者悲觀當中。這或許與茨威格的生平遭遇有關。
       茨威格1881年出生于維也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一生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尤其是二戰(zhàn)時受到納粹的迫害,多次遷徙逃亡。這使得他非常憎惡獨裁統(tǒng)治,一心向往和平,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試圖喚醒人們的良知來對抗暴力。茨威格在內(nèi)心堅信通過個人的努力可以喚醒大眾的良知,和平是可以由英明得領導人來締造的。這在本書分別寫托爾斯泰、西塞羅和威爾遜的三篇特寫中可見一斑。不知是我代入太深,還是茨威格自己寄托過度?這三篇特寫也能看出茨威格自己的影子,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和古羅馬共和國政治家、思想家西塞羅正是良知對抗暴力的典型。托爾斯泰終生致力于批評沙皇暴政和貴族政治,被革命派年輕人尊為導師,而其貴族出身的境況與其所宣傳的理念及其政治信仰始終矛盾,這一矛盾讓他痛苦不堪,直到臨死前終于離家出走,讓自己的良知無愧于自己的信仰,這也是托爾斯泰對沙皇獨裁統(tǒng)治最有力的抗擊。西塞羅作為古羅馬共和國當時最有學問、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卻為號召羅馬公民抵制愷撒和安東尼的獨裁而死于非命。所以,在茨威格的筆下,能讀出其對上述二位先賢的崇高敬意。而對于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十四點原則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茨威格也是顯得非常無奈,為人類實現(xiàn)永遠和平機會的喪失而感到痛心疾首。前面說了,英雄史觀容易讓人陷入極度樂觀或者悲觀之中。而茨威格的不幸遭遇,一生經(jīng)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讓他對這個世界極度失望,此前尚能將對世界和平的追求訴諸筆端,但到了1942年,茨威格已對世界徹底失去信心,從而在遷徙到巴西后不久選擇了與其夫人雙雙自殺。
       世上喜歡獨裁、戰(zhàn)爭的人很多,所幸向往民主、和平的人更多;這個世界會好起來的,也不斷會有群星繼續(xù)閃耀!
      
  •     宿命論有兩種,一種是上帝書寫的劇本,未來精確的按照劇本發(fā)展;一種是混沌系統(tǒng),未來被一些不可控的隨機因素左右。
      
      第二種,比如《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介紹的這些故事
      
      第一種,參看我們的中學歷史書,比如歷史總是進步的;抗日戰(zhàn)爭是注定能夠勝利的;復辟帝制這種倒行逆施是必然失敗的;共產(chǎn)主義是一定能實現(xiàn)的...
      
      
      兩種宿命論,不知道哪一種,更讓人感覺無力。
      
      
      
      
  •     讀歷史最有意思的一個部分是聽故事評人物: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名將名相才子佳人等等。談笑間似乎得到帝王將相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驗。究竟什么是順應歷史的走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是黃金國故事中老蘇特爾奮斗終身落得家破人亡又如何說呢?個人能力?奪取南極之中斯科特上校毫不遜色的勇氣毅力卻換來探險失敗全隊身亡?超人偉人強人掌握歷史?一念之差援軍不發(fā)而兵敗滑鐵盧的拿破侖?冪冪之中自有天意?韓德爾作彌賽亞似乎的確又有神意的感召。
      
      在歷史面前談善惡是非乃至道德似乎幼稚可笑,而再往后似乎進入不可知論的范疇。地緣政治也好社會達爾文主義也好,當你拿到解答之后再以之倒推過程似乎都可以解釋得通,但不幸未來永遠無法預測。我一度很意外的聽到事業(yè)很有成的人物跟你酒后真言談起成功時候盡是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再想想你就可以理解那么多大企業(yè)家迷信大師。包括“異類”這樣的美國書在分析個人奮斗的時候都不忘先說天時地利的關鍵。
      
      如果告訴你歷史的真相真的只不過是一連串隨機事件的鏈式反應,你還相信奮斗的勇氣么?還堅信因果循環(huán)的道義?茨威格本人“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最終的選擇是自殺。而對連思考都不需要的簡單的大多數(shù),也無非多添幾個類似從“假如丘處機沒路過牛家村“能推演出”今日中國將是世界第一強國”這樣的段子吧。
  •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滑鐵盧的故事。
      
      當命運照射在軟弱的人身上時,他的優(yōu)柔寡斷毀滅的不只是自己,還是他的皇帝,他信奉和仰仗的理念。
      
      太可怕了!?。?br />   
      決斷力!影響力!自信!這些并不是野心家的專屬,它還是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那些想實現(xiàn)些目標和夢想的人,更是如此。
      
      勉之。
  •     堅信未知遠方的富饒華美是冒險者賴以生存的信條
      而正是這一信條下的種種奇遇被后世傳頌稱贊
      
      躊躇者錯失良機,在懊悔中彰顯的決心和責任最后也不過是丟棄的垃圾中尚存完好的紙杯,不堪一擊
      傲骨者天助也,三個小時有如神諭的馬賽曲創(chuàng)作,三個星期不眠不休融自我于唱詞的彌賽亞譜曲
      靈感的饋贈有時候是天神借由凡人身體的一陣嬉鬧,帶來流芳百世的榮耀;有時候是身處瓶頸的推波助瀾,讓生于終將腐朽身體而永不腐壞的靈魂,也有站在制高巔峰傲視昔日鄙夷和蔑視的機會
      
      不甘者饑寒交迫,物質(zhì)的匱乏和精神的創(chuàng)傷也無法凍結意志的滿腔熱血,死者終休精魂長存才是強者悲愴的長鳴和喪鐘
      革命者流落外邦,國情的危機和內(nèi)政的激化只是強迫著蟄伏者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平淡隱居的湖水淹沒不了緩慢堆迭的礁石,凱旋而歸時的夾道歡迎是勝利前的美酒花環(huán)
      追求和意志超越肉體的衰敗和脆弱而永不停歇,邁著頹喪的步子也好,拄著破爛的雙拐也好,支撐著我前行漫漫長路的總歸不僅僅是我的雙腿和身體——凝視著遠方的是不甘寂寞的心跳,踩在泥濘里的是瘋狂叫囂著的夢想,打著節(jié)拍叫喊著口號的是永不放松的火熱情懷
      
      我生于污泥或中庸,我飽嘗風露或酸痛,我的忍受和堅持終將予我回報,那是上帝的恩賜也好,還是靈光的閃現(xiàn)也罷,在往日的冰雪眼色和譏誚嘴角終歸塵土無人記起的時候,神賜予我最好的禮物,是讓我不朽的靈魂即使依托于凡人的肉體存在一世,也能耳口相傳、流芳千年
      
      
      PS:韓德爾的故事最激昂,斯科特的故事最感人
      譯者文筆很好,原作相信更熱情激昂
      
  •     到不朽的事業(yè)中尋求庇護:發(fā)現(xiàn)太平洋
      
      攻克拜占庭:奧斯曼土耳其攻占拜占庭,東羅馬帝國滅亡
      
      亨德爾的復活:1742年,亨德爾在一種不可思議的熱情驅動下,僅用24天就完成了清唱劇《彌賽亞》的創(chuàng)作。
      
      一夜之間的天才:馬賽曲
      
      滑鐵盧的一分鐘:一分鐘改變歷史
      
      瑪麗恩巴德悲歌:老年歌德的狂戀
      
      黃金國的發(fā)現(xiàn):加利福尼亞的黃金
      
      英雄的瞬間:陀思妥耶夫斯基臨刑前
      
      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大西洋海底電纜,連同歐洲美洲大陸
      
      逃向蒼天
      
      奪取南極的斗爭:阿蒙森斯科特奪取南極點
      
      封閉的列車:列寧從瑞士回國
  •     操他大爺?shù)? 才發(fā)現(xiàn)手中的言實出版社的版本不是完整版的, 少四個故事.....
      
      0 大男子情懷
      之前看過他的中短篇小說集,在課本里看過他關于斯科特的故事??偨Y起來,這就是我對茨威格的印象:無論是他華麗大氣的文筆,還是他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的那種后宮漫男主式的自戀,以及他在敘述奪取南極點的故事時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對探險精神的激動和崇敬,都匯合成一個純爺們的形象。有褒義,也有貶義。
      
      1 以成敗論英雄的個人英雄史觀
      這個短語有兩個關鍵點:以成敗論英雄、英雄史觀。
      英雄史觀這個是很明顯了。序言里也能看出來。本來我覺得吧,你英雄史觀就算了。但是在他的文字里體現(xiàn)出來的,除了他對他所謂的那些塑造歷史的英雄的無限崇拜之外,還有時不時透露的對于普通人的不屑和鄙視。這一點在講拿破侖的那個故事里說的頗為明顯,茨威格不止一次的批評了格魯希的墨守成規(guī),優(yōu)柔寡斷,認為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完全應該歸罪于他。并且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格魯希是個“凡人”,不是“英雄”,認為這次失敗是“命運把自己拋到了一個平庸者的手里”。好像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種標簽系統(tǒng),可以在人死前就能把所有人類毫無懸念的區(qū)分成兩種一樣。
      我就是不喜歡這種標簽式的評價人物的方法,所以也不喜歡這種英雄史觀。我以為,這就叫做歧視。
      就事論事的話,我不太了解拿破侖和滑鐵盧的具體情況,但是我從茨威格的文字里看不到critical thinking的痕跡,因此我無法去讓自己相信他那在感性上也讓我不那么爽的結論。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你作為一個事后諸葛亮,當然知道當時格魯希的正確選擇應該是回頭增援主力部隊。但是當時格魯希選擇繼續(xù)追擊也不是沒有道理啊,首先這是命令,作為一個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他應該相信,拿破侖如果需要援軍,會發(fā)消息通知他。當然考慮到當時的通訊方式,這里面還有很多需要考慮的細節(jié),諸如會不會消息傳遞有延時,可能確實會造成需要他自主決定的情況,要對格魯希下判斷還需要在這方面深入探究,但是我在茨威格的文字里看不到他這樣思考的痕跡;再說第二點,茨威格也沒有交代當時他們追擊的普魯士軍隊的情況。從他的文字里來看,格魯希對于普魯士軍隊的情報是一無所知的,這樣信息不足的情況下他所做的決定即使確實是深思熟慮最理性的最英雄的最不平庸的,也不見得會導向好結果。他要考慮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舉例來說,假如他在聽到滑鐵盧的炮聲以后選擇掉頭,掉頭了之后普魯士軍隊追上來打怎么辦?媽媽教育我說打架的時候”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后背留給別人“,我想打仗也是一樣吧。退一萬步講,即使這一切確實都是由于格魯希的平庸導致的,選他做元帥的那個啥,拿破侖,也對此負有領導責任吧。
      總之我對茨威格對格魯希的不爽很不爽。
      再說說他的”以成敗論英雄“。茨威格總是把一些形式上的結果看得很了不起,把那些完成了形式的人看作是改變歷史的不可缺少的英雄。他不太重視人本身的特質(zhì)。比如說那個發(fā)現(xiàn)太平洋的故事吧,我覺得到了巴拿馬地峽的人過不了多久總會發(fā)現(xiàn)另一邊的大海的,因為如書中所說似乎在那兒橫跨大陸也只是幾天的旅程。而他大書特書的,從殖民地的發(fā)現(xiàn)一直寫到死掉的那位巴爾沃爾,我并沒有從他身上看到那種非他莫屬的氣質(zhì),他并沒有特殊的才能,也沒有做特殊的努力,他只是恰巧第一個做了這件事而已。假使他不做的話,那位曾經(jīng)許諾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結果最后把他干掉的新總督也會做。在發(fā)現(xiàn)了那片海洋之外,他也沒有做更多的探索工作。怎么來看,他都屬于恰好而已。有必要把他追認為一個改變歷史的英雄么。他只是在那個歷史時刻恰好在那里而已。歷史還是由歷史書寫,而不是由那個英雄書寫的。
      另一個例子是寫馬賽曲的那個家伙。就因為他寫了一首窺知人口傳唱甚廣的歌,茨威格就把他當作了英雄。有意思的是他公然在標題里認為那人只是一個”一夜“天才,認為他其余的一生都是令他詫異的平淡的。他倒是不想想,這首曲子之所以這么火的原因跟當時的輿論啊社會現(xiàn)實啊之類的關系可能比和這首歌本身所蘊含的藝術成就的關系更大。所以那人可能本來就是一普通人做了一個還可以的曲子而已,你驚訝個啥啊。
      
      2 人定勝天
      這倒是一個挺積極的人生觀。從亨德爾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來,茨威格很欣賞那種與天斗與地斗的人。這也許可以算是從他的大男子情懷里衍生出來的吧。
      
      3 虛構的特寫
      茨威格的寫法好像叫做所謂”歷史的特寫“,他會把歷史的細節(jié)寫的像錄像一樣具體,會使用一些語言的直接引語啊,人物心理活動的補充說明啊。這種東西,怎么看都是虛構的吧。
      其實虛構不虛構也無所謂,畢竟不是論文。但是寫這種東西需要技巧,沒把握好的話就會讓讀者覺得你是在扯淡,把握好的話就能讓讀者忘了去質(zhì)疑這是虛構而驚嘆于其精辟。
      
      4 華麗的文筆
      現(xiàn)在大概是教科書看多了,看書都一目十行抓著主要內(nèi)容看,修飾啊想象啊什么的在視網(wǎng)膜級別就自動過濾了,所以讀華麗的文字都不大有華麗的感覺。之所以還把這條放進讀后感里完全是因為高中時候的印象。
  •      人類的智慧是從仰望星空開始的(因為哲學是從仰望星空開始的,而哲學是“愛智”的學問)。
      
       老虎不知道,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傳記《人類群星閃耀時》是不是因此命名。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之前推出了“影響過一代人的書”,其中《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是在中國的第二版。此書第一版于1986年2月由三聯(lián)書店印行,截至1996年3月,共出版了60多萬冊。
      
       茨威格認為,一個真正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出現(xiàn)以前,必然會伴隨著無謂流逝的漫長歲月。不過,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fā)生,就會決定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進程。所以,探尋這電光火石般的一刻是極有趣而有意義的。
      
       因為這種尋找,著名的滑鐵盧戰(zhàn)役在他的筆下是這樣的:戰(zhàn)爭十分慘烈,拼盡了最后力氣的雙方都在等待援兵。歷史在這一刻,濃縮于格魯希元帥增援與否的一秒鐘。就是這一秒鐘,決定了指揮者是超凡還是平庸,決定了拿破侖的命運走勢,也決定了整個十九世紀世界的格局。天黑時分,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拿破侖潰不成軍,因為,一個能閃耀生命光輝的瞬間,被一個墨守成規(guī)的蠢蛋浪費了。
      
       還有那首已傳唱兩百多年的《馬賽曲》,誰能想到這首著名歌曲的作者已經(jīng)被人遺忘?
      
       1792年4月25日深夜,大革命的號角聲激勵著所有的人,剛參加完聚會回家仍激動難眠的魯熱,一氣寫成一首歌后昏然睡去。第二天醒來看到桌上的手稿,他自己都覺得陌生。這個年輕上尉創(chuàng)作的詩歌,此前從未被刊印。就在作者本人快要忘了這部作品時,歷史選中了它。凱旋時,士兵們唱著它進入巴黎,那之后它被定為法國國歌……在作者潦倒的后半生中再也沒有人把他和《馬賽曲》聯(lián)系在一起,但這并不妨礙那個夜晚進入歷史。在那個為世界帶來《馬賽曲》的夜晚,一個普通人迸射出生命中最大的光彩。
      
       在作者提供的10個歷史瞬間中,我們還能看到韓德爾的復活、托爾斯泰的出走。茨威格著力描繪歷史關口個人的意志與世界撞擊時星光耀眼的剎那?!皻v史常常把一些成為英雄和偉大人物的機會不經(jīng)意的交給平常人。平常人的雙手因為缺乏天賦才能和勇氣而顫抖,但是這時候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就可以成為閃耀的星之一”。多棒的說法!這就是普通人有份參與的歷史,普通人會為此感到自豪。
      
       茨威格既在講一個人的歷史,也在講一個世界的歷史。“到不朽的事業(yè)中尋求庇護”吧,這樣才會有閃耀的群星,這樣我們的時代才不會淪為下一次精彩的鋪墊。
  •     太平洋的發(fā)現(xiàn)是投機分子邀功之作
      拜占庭陷落是因為城門未關
      彌賽亞是天才的靈感之作
      馬賽曲更是一夜的天才
      拿破侖滑鐵盧之敗是某將軍的一秒決策失誤
      歌德從狂熱到平靜的晚年創(chuàng)作輝煌源于一次對19歲女孩愛的解脫,、
      舊金山仍舊存在的黃金夢和產(chǎn)權之爭
      陀思妥耶夫斯基刑場生死之刻被救下后的超脫
      越洋電纜的艱難卓絕的熱望
      列夫托爾斯泰臨死前那段對謊言的厭惡和一生中對自由美好向往的逃脫
      第二位到達南極點的人以生命詮釋夢想意志同樣熠熠生輝
      列寧冒險性卻又重大性的一次回國計劃
      西塞羅在那個獨裁帝國時代作為一位理想主義者體現(xiàn)的勇敢堅毅自由法律的思想
      威爾遜總統(tǒng)最后的妥協(xié)也許是個人意志的薄弱毋寧說是各國利益角逐的結果
       歷史真是奇妙,仿佛毫厘之間的差別,就很可能是差之千里的結局
      每個歷史人物,處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里面,波詭云譎,可能都意識不到自己的某些決定將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一段歷史。但是每個人出于私心或者對國家人民公平正義的追求,都在當時迸發(fā)出夢想的火花,這就是歷史的精彩之處,絢爛之處。而我們現(xiàn)在也出于絢爛歷史的長河之中,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時時持有歷史深重感,持有夢想激情之心,也許就能成為歷史長河一朵漂亮的浪花。
  •      幾百年、幾千年的平庸與積淀、幸福和苦難,
       換來一天、一時、一秒的巨變。
       有如流星劃過,分外耀眼,異常絢爛,
       是命運的安排?上帝的游戲?還是種屬意欲使然?
       我愛這群星閃耀的光輝,照亮時間長河的暗夜,
       卻又為這超驗的時刻唏噓慨嘆。
       誰能告訴我數(shù)千年歷史鏈條的節(jié)點?
       邏輯和歸納,數(shù)據(jù)與考證,都是這樣無力徒然!
       所謂規(guī)律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還是人類愛好秩序的自我欺騙?
       奧斯曼土耳其攻克拜占庭時,凱爾卡門的失誤一刻,
       滑鐵盧戰(zhàn)役中,格魯希元帥的躊躇瞬間,
       這些都荒謬地將大歷史改變,
       是上帝的惡作劇為之?還是命運屈從了強權?
       歷史的浩瀚在時間畫卷中呈現(xiàn),
       清平的,幸福的,戰(zhàn)亂的,悲苦的,
       壯觀的,沸騰的,凄涼的,屈辱的,
       其中的某些精彩瞬間,
       卻是一秒鐘長似千年!
  •      12篇傳記,帶我們重回到那些歷史的關鍵時刻,禁不住會去想,如果滑鐵盧之戰(zhàn)時格魯希及時回援,如果列寧沒有及時趕回俄國,現(xiàn)在的世界會是如何?
      
       然而歷史是沒有假如的,是唯一的,正因此,那些決定歷史走向的瞬間就更加意義非凡,更加令人憧憬,也更具有神秘色彩。上帝總是在適時的時候出現(xiàn),突然撥動了歷史的一根弦,于是各種成王敗寇,各種蕩氣回腸。
      
       以下為12篇傳記的簡單記述。
      
       《到不朽的事業(yè)中尋求庇護》----太平洋的發(fā)現(xiàn),1513.9.25;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沃亞。
       冒險家精神讓強盜成為英雄,歷史從不以人的秉性評判一個人,而是以這個人所在歷史中留下的痕跡來評判。歷史中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暫時的勝利者和失敗者。
      
       《拜占庭的陷落》----東羅馬帝國的滅亡,1453.5.29;奧斯曼帝國默罕默德二世。
       一幅恢弘壯闊的古代戰(zhàn)爭畫卷,衰落的西方在奧斯曼的鐵騎下顫抖。
      
       《韓德爾的復活》----《彌賽亞》的誕生,1741.8.21;德國韓德爾。
       靈感是上帝賜予藝術家們最寶貴的財富。
      
       《一夜之間的天才》----《馬賽曲》的誕生,1792.4.25;法國魯熱。
       小人物一瞬間的光芒,照耀了整個時代,如流星一般劃過天際,然而被記住的,永遠是那絢爛的痕跡,而非流星本身。
      
       《滑鐵盧的一分鐘》----滑鐵盧大戰(zhàn),1815.6.18;法國拿破侖。
       有時會忍不住想,格魯希是不是故意延緩救援的,所以他才能將隊伍從包圍中安然無恙的帶出。不管如何,拿破侖的偉業(yè)毀于其這一次的任命當中。曠世的大人物是幸運的,命運和時代給了他們綻放所有光芒的舞臺,然而他們也是不幸的,一點點的錯誤就會給他們的人生和事業(yè)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比如毛,比如蔣。
      
       《瑪麗恩巴德悲歌》----天才詩人的愛情之歌,1823.9.5;德國歌德。
       就一個感覺,藝術家的感情都是十分豐富的,尤其是愛情。
      
       《黃金國的發(fā)現(xiàn)》----美國西部黃金熱的起源,1948.1;美國蘇特爾。
       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實力去迎接命運所賦予其的巨大財富時,等待著他的,往往是毀滅。
      
       《英雄的瞬間》----刑場上的生死瞬間,1849.12.22;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面臨死亡的體驗會改變?nèi)说娜松^、世界觀和價值觀,無人能夠例外。
      
       《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跨大西洋電纜的搭建,1858.7.28;美國菲爾德。
       成功者就是那些在面臨任何困境和周遭阻礙的時候仍然能夠堅持夢想,逆流而上的人。
      
       《逃向蒼天》----文學巨匠的離家出走,1910.10;俄國托爾斯泰。
       這篇可以換個題目:論和諧夫妻關系的重要性。
      
       《爭奪南極的斗爭》----極地征服中的生死悲歌,1912.1.16;英國斯科特。
       英雄之所以偉岸,往往是因為其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舉動,但卻最終迎來了悲劇的收尾。
      
       《封閉的列車》----革命導師重返俄國,1917.4.9;俄國列寧。
       列寧返餓,不知道是俄國的幸運還是俄國的悲劇。不知道是世界的幸運還是世界的悲劇。
      
  •     茨威格用小說筆觸將歷史上那些雖不一定是輝煌壯闊但卻發(fā)人深省的場景描繪出來。不同于大開大合的國家興衰史,他的歷史觀將視角更多得著眼于每一個小的事件和事件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生命。這讓讀者在感嘆歷史的同時更體味到人性。
  •   還多了一個尼采的故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