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書話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遼寧教育出版社  作者:《萬象》雜志編輯部  頁數(shù):21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走進穆時英的“cheap女人”,
  重溫“連環(huán)畫”、“小人書”的豆蔻時光。
  試問“紅樓煙畫”畫幾許,幾多愛戀,幾多愁?
  那一曲西南聯(lián)大的《未央歌》,不知蕩漾了多少年輕的心房!
  回頭一讀村上春樹的“啤酒小說”,慨嘆:
  我們像風一樣活著,來了去了,不留痕跡!
  唯一與塵光有染的,是在紙屑中,邂逅那另一個時代罕見的遺民!

作者簡介

《萬象》雜志創(chuàng)刊于1998年,內(nèi)容上涉及文學、藝術、科技、歷史、哲學、建筑等諸多領域的舊語新知。有關乎一個時代的記錄:連環(huán)畫與煙畫,也有對時事人流的追蹤:張學良口述“西安事變”,亦有對人性靈肉的探尋:古今多少床事,盡付笑談中,更有重述歷史遺風的風骨:夏侯勝與漢武帝“廟樂”之爭,等等。其中不乏卓有成效、在各個領域皆為翹楚之士為之撰文闡觀,像辛豐年、劉心武、錢文忠、葛劍雄、余英時、金性堯、朱天心、葉兆言、李歐梵等。

書籍目錄

老連環(huán)畫的回憶 /躲.齋
書緣?情緣 /愷.蒂
穆時英小說中的Cheap女人 /李克強
夾在《未央歌》里的那枝玫瑰 /朱.紅
《紅樓夢》的美味情事 /韓良露
心靈激動——干嗎要看這些書、這些畫 /劉紹銘
張愛玲“作案”的蛛絲馬跡——她小說中的互義 /錢定平
書.癡 /林行止
獵書者說 /王.強
隨處與書相逢 /鐘芳玲
書.鋪 /[英]奧?赫胥黎 陸谷孫 譯
買書記趣 /黃.裳
《紅樓夢》煙雨 /劉心武
書香瑣記 /黃.裳
更衣對照亦惘然——張愛玲作品中的衣飾 /黃子平
村上春樹的風景 /李長聲
剝皮的藝術:論余杰的《火與冰》 /劉紹銘
“樂園”的破解——換一個角度看《紅樓夢》 /蕭.兵
尸體實驗和《弗蘭肯斯坦》的創(chuàng)作 /余鳳高
重讀《卡沙諾伐回憶錄》——兼憶盜版西書 /辛豐年
海雨天風夢蜀山——閑話中國的劍俠小說 /戈.革
云雨上海——一部“推理小說”的讀法 /蘇友貞
重讀《浮生六記》 /李歐梵
我和《美麗心靈》 /王爾山
為什么王安憶讀了昆德拉要不安 /吳.勞
天才的矛盾嗎——與德國《愛因斯坦傳》作者一席談 /童元方
《廢都》里的秦腔——賈平凹的小說 /王德威
眾神的花園——讀曹乃謙的小說 /陳文芬
古都,朱門,紛繁的困惑——林語堂《朱門》的西安想象 /宋偉杰

章節(jié)摘錄

  書緣·情緣   愷蒂   如同每一個晴日的上午,陽光將這排歪歪斜斜的二手書店的影子投到街中心上,街上還少行人,穿著對襟毛衣,半禿著頂,行動悠緩的店主們正在將一切生意準備停當,撣一下桌面、櫥窗中的灰塵,把書架上那排排參差的布面、皮面書擺正,再將一匣匣便宜的小本平裝書移到門外,沿著窗前的墻根擺齊。不用吆喝生意,不用招徠顧客,這群書商如同他們店中中層書架上的那些小羊皮裝幀而成的十九世紀的書籍,雖并不昂貴,卻見過世面,口中叼著一枚煙斗,看著大紅色的雙層汽車在街上陽光屋影間叮咚過往?!? 她跨下了一輛黑色的計程車,纖巧單薄的女人,游移的目光掠過那一家家擺著書的櫥窗,六十八號、七十二號、七十六號、七十八號、八十二號,尋尋覓覓,像是丟失了件寶物。最終停了下來,但面前的八十四號卻是空空如也?;颐擅傻牟AТ袄锩嬷刖W(wǎng)遍織的書架東倒西歪,地上散落著些廢紙,滿是塵埃,推門進去,沒有想象中的驚喜問候,空空的樓梯通向另一些同樣廢棄了的房間。孤身女人想張口告訴主人她已到來,她信守了諾言,但空屋中并無人回應,只有一陣冷風襲過,淚水順著面頰靜靜地流淌下來。是一段書緣,還是一段情緣,竟讓這紐約的獨居女人千里迢迢為了倫敦小街這破落關門的書店而如此神傷?手中握著那本薄薄的小書,是為了還徹靈街(Charing Cross Road)八十四號的哪一種心愿?   他約她出來聊天,選定的地方是孔乙己酒家,面前擺的是一樽紹興花雕,自然少不了一碟五香豆,還有幾樣小菜。談著各自喜歡的東西作家——納布可夫、錢鐘書、尤瑟納爾、沈從文。談著那本他最鐘愛的書——《說吧,記憶》,在倫敦買到的初版本,自然便談到那些古舊的書屋,里面的善本、孤本、初版本,那些只有愛書人才能欣賞的古老氣味。記得那條破街嗎?我最愛做的事是星期六早上睡個懶覺,約幾個朋友去唐人街飲早茶,然后就去對面那條破街的老店中翻舊書。為什么我從未在那里遇見過你呢?回憶起從未共同經(jīng)歷過的倫敦往事,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徹靈街八十四號現(xiàn)在是做著什么樣的買賣。知道那位紐約的老姑娘和那位一絲不茍的舊書商,他們通了二十多年的信,最終卻仍未能謀面,是沒有緣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切開始于一封很簡單的從紐約到倫敦的商業(yè)性的信函:   先生:   你們在《星期六文學評論》的廣告上說你們長于經(jīng)營絕版的書籍,你們所用的“珍本書商”一字讓我有些害怕,因為我總是把“珍本”與昂貴相連的。我是位窮作家,但對書卻有一些“珍本”般的嗜好,我所要的書在這里都很難買到……寄上我最急需的書的名單,如果你們有干干凈凈不超過五美元一本的二手貨,請買了寄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   署名海倫娜·漢弗(Helena Hanff),還特地注明了“小姐”?!? 其實,這位小姐此年已三十有三,是一位以寫電視、舞臺劇本為生的自由撰稿人。漢弗出身于制衣人家庭,父親原本是位民謠說唱藝人,雖為生活所迫做起了手藝活,但夫妻倆仍喜歡帶著女兒去逛戲院。漢弗十九歲時進費城大學讀英文,但家境貧困,一年后輟學,求職謀生,后來得一戲劇寫作獎項,便以寫作糊口。對書的熱愛來自在紐約市立圖書館中的刻苦自學,特別得益于英國劍橋大學一位阿Q教授(Sir Arthur Quiller-Couch)的著作。然而美國書價昂貴,漢弗熱愛英國文學,便將買書的對象轉向英倫三島,偶然選中一家小書店寫了信去,第一次訂貨便得到價廉物美的圓滿服務,海峽這邊,徹靈街八十四號Marks&Co書店的主管——弗蘭克·杜爾先生,則是漢弗二十年通信的對象?!? 雖然三十有余,漢弗卻仍是輕松活潑,特別在是簡牘上,更善于以輕松調(diào)侃的筆墨,信手寫來,天馬行空,不拘格式。杜先生給她回的第一封信中稱之為“女士”,漢弗第二封信尾便加了注腳,“我希望‘女士’在你們那邊的含義與這邊不一樣”。杜先生下封信中便乖乖稱之為“小姐”了。第五封信后,漢弗已將信首的尊稱“先生”或“閣下”改為直呼其名,信的內(nèi)容也像是寫給一位相識已久的老友,且不乏親昵、撒嬌之態(tài):   弗蘭克·杜爾,你在那兒究竟干什么?你什么都沒干,你只是閑坐著!   我的利·亨特在哪里?我的《牛津詩集》在哪里?……你把我冷落在這里,坐在圖書館中,在那些不屬于我的書上寫著長長的眉批,總有一天他們會發(fā)現(xiàn),會把我的圖書卡收走!   我已經(jīng)安排了復活節(jié)的小兔子給你們帶去禮物,等它到達時,你可能已慵懶而死了。春天到來之際,我要一本情詩集,不要濟慈或雪萊,請寄給我一本不太煽情的情詩集,你自己挑選吧,要一本小開本的,可以放入褲兜中帶到中央公園去?!? 行了,不要只坐在那里,快去幫我找書吧,真不明白你們書店是怎么維持的。   (一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漢弗性情率真,人更是善良,通信之初,她便得知戰(zhàn)后的英國經(jīng)濟困難,肉類、雞蛋等食品都是限量供應,女人的長筒絲襪更是奢侈品。一九四九年圣誕節(jié)她將一塊重六磅的火腿寄往倫敦,讓杜先生分給書店中的同事們,以后幾年美式食品源源不斷地來到這家小店。漢弗本身手頭并不寬裕,她的慷慨大度讓書店的工作人員們把她視做親人,紛紛與她通信、聊天。只是杜先生從未在信中對漢弗的輕松笑語作任何回報,他是正人君子,地道的好丈夫,典型的英國紳士,唯一的報答是兢兢業(yè)業(yè)地為漢弗尋覓好書。直到一九五二年,杜太太登場寫信給漢弗道謝這幾年的禮物,并向漢弗介紹說杜先生已有二女,杜先生才在漢弗的強烈要求之下,在答謝漢弗所寄給他妻女的長筒襪時,將歷來一貫的信頭的“漢弗小姐”的稱呼,改為“親愛的海倫娜”,寫信的日期恰與情人節(jié)巧合,不過想必當時杜先生壓根沒有注意到?!? 親愛的海倫娜:   我同意,現(xiàn)在寫信給你,是該把“小姐”放棄的時候了。我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樣古板,只是因為我所寫給你的信,都得在辦公室的卷宗中存檔,所以我覺得正式的稱呼更合適,但這封信與書沒有關系,是不會被存檔的?!? 真不知該如何報答你這么多好禮物,我能說的只是,如果有一天你來倫敦,橡樹街三十七號會有一張床給你,你愛待多久便待多久?!?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四日)   去家里做客的邀請一直沒有兌現(xiàn),漢弗幾次猶豫要去英格蘭圓夢,但終因手頭拮據(jù)而放棄。倒是杜先生緊接著寄去的那本沃頓的《傳記》(指《約翰•鄧恩傳》)著實讓漢弗驚喜不已:   噢,天哪,老天感謝你沃頓的《傳記》,這本書出版于一八四零年,百年之后還能這樣完美,真是奇跡!如此漂亮,久經(jīng)摩挲的粗裁本!我真同情他,這位曾于一八四一年在書的扉頁上簽名的戈登先生。他那一群不肖子孫呀!幾乎不值分文地便把它賣給了你!真希望在他們出賣圖書館之前,我曾去那邊赤腳跑過!   (一九五二年三月三日)   二十年間,漢弗總共在徹靈街八十四號購書近五十種,這個數(shù)目并不大,算不得是位好顧客,但保持著與書店的杜先生及其他人的通信來往,卻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她在五十年代初英國困難時期慷慨出手的豪情,為她帶來了英倫的真摯的友誼,也是這扎書信的人情味所在。六十年代末,漢弗頗為潦倒,寫出去的劇本屢遭拒絕,書的選題也無人感興趣。一九六九年一月,紐約冬天很冷,漢弗從圖書館回到家中,已近六點。她手上捧著一摞書,把從門房中取來的信件放在書上,走向電梯。在電梯中,她發(fā)現(xiàn)在那一大堆賬單之間,有一封薄薄的藍色的從Marks & Co寄來的航空信封。這信有些異樣,因為杜先生所寄的信,信封上的地址都是單行距打成,而且向來是把她連名帶姓拼全的,而這封信上,地址是雙行距,她的名字是由一個字母H代替的。她道是杜離開了書店,沒太在意,夜深人靜捧杯獨坐時,她才打開此信。這一夜,她再沒有睡著。因為信中的消息,是杜的死訊?!? 桌上的黃酒已過三巡。言談嬉笑,話語投機,共同喜愛的書與作家們一時讓他們覺得很親近。然而,手中撫弄著那樽精致的銅酒壺,眼光卻不敢對視,他早已與另一位美麗的女子談論婚嫁,書緣與情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原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然而,浪漫向來是作家們難以割舍的情懷。書中自有顏如玉,紅袖添香夜讀書,雖然這都是男人們近乎夢想的宣言,但是,自古以來的好書,大多都是激情之作,沒有情的文章和書,是太過于枯燥,沒有人愿讀的。于是,溫潤的花雕雖只逗出跳躍鍵盤上往返數(shù)次的幾行短語,將消除鍵輕輕按下便了無痕跡,徹靈街八十四號卻被好心的好事者演繹成一曲情感故事?!? 淚盡之后,漢弗覺得體內(nèi)像被掏空了一樣,一片冰涼。應該做些什么,但是又能做什么呢?想起這二十年來的通信,幾次搬家,這絲帶束成的一小扎信竟還靜靜地躺在抽屜的底部,仿佛是為了了卻一樁心愿,漢弗將它們結成一集,送到出版商的手中。也許是她時來運轉,也許是杜爾在天亡靈的保佑,此書一經(jīng)出版,便受歡迎,英國出版商亦決定在英國推出此書,并邀請漢弗前往英國,下榻于大英博物館旁布魯姆斯伯里區(qū)的一家古舊的老飯店。   英國是漢弗魂牽夢縈的地方,從一九五○年開始她便屢次想去,但都因無旅資而未成?!稄仂`街八十四號》的最后一封信,是她于一九六九年四月寫給一位前往倫敦度假的朋友的,讀來讓許多英國人覺得鼻子酸酸的:   親愛的凱瑟琳:   我在家中打掃衛(wèi)生,整理書架。偷閑坐在地上,四面地毯上散放的都是書。希望你與布萊恩在倫敦玩得愉快。他在電話上對我說:“如果你有路費的話,是否想和我們同去?”我?guī)缀蹩蘖恕!? 我不知道,可能對我來說去或不去那兒已是無所謂了。我夢到那兒的次數(shù)太多了。我常常是為了看那些寬街窄巷才去看英國電影的。記得許久以前,有個人對我說,那些去過英國的人,都能在那兒找到他最想要的東西。我告訴他我想去英國,是為了找英國文學。他說:“它們就在那兒。”   或許在那兒,或許不在??粗闹艿靥荷仙y的書籍,我知道,它們肯定在這兒。   那位賣給我這所有書的好人幾個月前去世了,書店的主人也死了,但是書店還在那里。如果你正巧經(jīng)過徹靈街八十四號,能否為我吻它?我欠它的實在太多了?!? (一九六九年四月十一日)   其實此時,徹靈街八十四號已準備關門大吉,書店主人的后代無心經(jīng)營舊書,一年后漢弗的書的暢銷也未讓書店起死回生。此時的倫敦,經(jīng)過六十年代“文化革命”和搖滾樂的洗禮,已與五十年代完全不同。七十年代初,英國是激進先鋒,朋克即將形成勢力的年代,關心舊書舊文化的人實在太少了。漢弗一九七一年前往英國,一心一意醉心于尋找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情懷,觸目所見,根本不是現(xiàn)實的英國,這位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的老姑娘此時肯定已極難讓一般人親近,無奈大英帝國也確實有一批為數(shù)不多的懷舊之人,他們雖已過時,卻仍有生息,大洋彼岸這位老姑娘對英國潦倒二手書店的無限熱愛,對英國舊文化舊文學舊傳統(tǒng)的一片癡情,對這些懷舊的人來說,是一帖溫潤滋補的藥,把他們熏得暈暈乎乎、舒舒服服,而且這是一服中國式的湯藥,頭劑、二劑、三劑,喝了十幾年還不舍得把藥渣子扔掉,這是這本書話式的信集能在英國成為暢銷書的原因了?!? 一九七五年,漢弗家中所有的鞋盒子都被騰出來裝英國各地的書迷們寄來的信件,BBC決定把《徹靈街八十四號》搬上熒屏;六年之后,素有盛名的英國戲劇界決定把它改編為舞臺劇,在倫敦最好的劇院上演三月不衰;再過六年,此書又被改編成電影,由著名演員安娜•班可洛夫及安東尼•霍普金斯領銜主演,電影介紹中稱,“這部片子旨在反映兩種愛情,一是漢弗對書的激情之愛,二是她對杜爾的精神之愛”,終于在書緣與情緣之間系了根紅線。   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的緣分只能靠文學作品去演繹,然而他們最終未曾見面,電影中也沒能讓他們見面,沒有緣分就是沒有緣分?!? 霍普金斯演杜爾是最貼切不過的了,《霍華茲莊園》、《長日將盡》,他最適合演的就是那種正經(jīng)而又有些壓抑的英國紳士。   那部電影太干了,幸虧我不是英國男人。   沒有緣分也會有感情,所以,并不能說是電影做作?!? 這樣的感情最好還是藏在心底?!? 但是做妻子的總是會有所察覺的,每個人都很敏感,無論這個人愛不愛書,讀不讀文學作品,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遠比書要重要?!? 如今,我不再忌諱告訴你我曾經(jīng)很嫉妒過你,因為弗蘭克對你的信如此喜歡,你的信與他的幽默感又如此相同!而且,我也嫉妒過你的寫作能力。我與弗蘭克在各方面都恰恰相反,他友善、溫和,而我愛爾蘭的血性使我總是與人爭斗。我很思念他,以前的生活太有意思了。他總在向我解釋,也不住地教我些有關書的知識……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九日寄出)   與徹靈街八十四號有關的書另外還有兩本。漢弗一九七一年年初訪英倫時每一天都記有日記,出版成《布魯姆斯伯里的女公爵》(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一九八五年又出版自傳《Q的遺產(chǎn)》(Q’s Legacy),介紹她愛書的起始,與杜爾通信以及書、電視劇、舞臺劇出品的前后經(jīng)過。《徹靈街八十四號》中的那些信件,大都是信手寫來,原本并不是為給別人看的,如果不是因杜爾不幸早亡,它們可能永遠不會面世,它們是率性之作,有些有趣的書話,信函來往間更能看出美國老小姐與英國拘謹紳士間的不同性情風格,讀來流暢而有趣?!杜簟冯m是日記,但原本便是為讀者而記的,雖說筆法仍流利,但總歸有些矯作牽強。漢弗這么多年對英國魂牽夢縈,仿佛一位懷春女子二十年后才得見夢中情人,一時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討好對方才行,便亂了章法,信函中所有的那種風趣幽默全被嚇跑了。而且漢弗對英國傳統(tǒng)過于熱愛,一葉障目,她所見的只是她自己頭腦中的百余年前的英國,實在是遺憾。到了《Q的遺產(chǎn)》一書,《徹靈街八十四號》早已經(jīng)歷了大江大浪,若干年后回憶往事,漢弗反而能心如止水,返璞歸真,不動聲色了?!? 海倫娜•漢弗,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一九九七年四月九日去世。終身未嫁?!?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北京方星園   穆時英小說中的Cheap女人   李克強   Craven“A”是個Cheap女人   香港人說的口頭英語,經(jīng)常都會有一些令英、美等說英語國家的外國人摸不著頭腦的說法,例如香港人愛以Cheap這個英文單詞來形容別人的行為和人格低賤,甚至“Cheap人”、“Cheap友”及“Cheap精”等。但若你對著一個說英語的人說“He is a cheap guy”,他可能不會明白你在說什么,就正如一個老外向你說“他這個人真便宜”一樣,一樣會使人一頭霧水。因為Cheap這個單詞是用來形容價格、價值的,而不是用來形容人格的。因此,若你真的要罵某人是“賤人”的話,英語應該說是“He is a mean man”,而不是“He is a cheap guy”?!? 過去我一直以為Cheap這個單詞是香港人獨有的罵人方式,直至最近,當我讀到穆時英的小說Craven“A”時,方發(fā)現(xiàn)小說中那位女主人公余慧嫻(Craven“A”)就被人以“那么Cheap的”來形容。原來,早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經(jīng)有人會用Cheap這個字形容別人的人格低賤?!? Craven“A”是怎樣的女性,對于男士來說,她是一個Hot.Baby(辣妹),但對于女性來說,她卻是Cheap。Craven“A”是怎樣的Cheap法,穆時英一口氣用了七十四個字(沒有標點)來形容:“一個被人家輕視著的女子短期旅行的佳地明媚的風景在舞場海水浴電影院郊外花園公園里生長著的香港被玩弄的玩弄著別人的輕視的被輕視的給社會擠出來的不幸的人啊。”   讀完這段文字之后,我想任何一名學生若在作文課時寫出這樣的文章,一定會被老師痛罵一頓,兼會給他不及格的分數(shù)(事實上,穆時英在讀光華大學時,他的中文老師錢基博就給他不及格)。不過,穆時英作為一名三十年代上海新感覺派小說家,擅長描寫都市生活的節(jié)奏、速度和壓迫感。在這里,他就刻意以壓縮的方法,令你透不過氣地以沒有標點的七十四個字形容了Craven“A”是如何的Cheap?!? 所謂“短期旅行佳地”就是指Craven“A”是男性心目中作短期交往的最佳性伴侶,“明媚的風景”是指她身上的曲線,舞場、海浴場、電影院、郊外花園、公園都是三十年代上海摩登女性必然出入的地方,而Craven“A”的Cheap就是在于她既被男性玩弄身體,但同時又玩弄著男性的感情?!? 其實,穆時英小說里這些玩弄男性的Cheap女性多的是,《五月》里的蔡珮珮同樣被形容是Hot.Baby,她同時期與三名男性交往,更與她的準姐夫有著曖昧的感情糾纏,連她自己也以小蕩婦來形容自己。   《上海的狐步舞》中的劉顏蓉珠,她既是劉有德的姨太太,但同時又與劉有德的兒子以及比利時珠寶掮客混在一起,亦是十分濫交。除此之外,《白金女體塑像》、《黑牡丹》等里面那些女主人公都是一些情欲的化身,十分近似西方的“尤物”(Femme.Fatale)?!? 《道連•格雷的畫像》的一種解讀   不過,在閱讀Craven“A”時,我所想到的卻不是什么尤物,反而是王爾德(Oscar.Wilde)的《道連·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當然,我并不是想直接把《道連·格雷的畫像》與穆時英的小說作比較,那樣做并沒有什么意思。事實上,在穆時英小說的男主人公中,從沒有出現(xiàn)過像道連·格雷這樣一個縱欲、任性及盡情享樂的美少年?!? 莫說在穆時英的小說,就算是在中國文學中,也很難找到一個像道連·格雷這樣的人物?!督鹌棵贰防锏奈鏖T慶徹底地縱欲,但他只是利用他的金錢和權勢來玩弄女性,他不像道連·格雷一樣美得讓男男女女都喜愛他。葉靈鳳在《禁地》里的男主人公擁有一張“很帶有近代美的色彩,似是曾經(jīng)加過人工的修飾似的臉”,那是“一張能使男人見了嫉妒,女人見了傾心的面目,這張臉面形是橢圓,皮色于紅潤中帶點憔悴的意味,這一點憔悴,當對了面仔細看時,更增了他面部的美好不少”。葉靈鳳在創(chuàng)造這名男主人公時,或許是受了王爾德的影響,但該名男主人公卻沒有道連·格雷那樣來得徹底地縱欲及享樂,在讀這篇小說時,總是覺得葉靈鳳把男主人公的行為描寫得溫溫暾暾,不夠徹底。畢竟王爾德的小說是十九世紀末期歐洲的產(chǎn)物,那種享樂主義、盡情放縱的頹廢氣息是中國作家感受不到的?!? 在閱讀《道連·格雷的畫像》時,我最有興趣的卻是那位美少年格雷的真正身份問題。格雷原本是相貌出眾、純真無瑕的美少年,在結識了那位崇尚享樂主義的亨利爵士后,引導他揮霍青春、任意玩弄感情,并許下了讓畫像代他蒼老的愿望。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格雷的面容依然美麗純真,但自己的畫像卻逐漸邪惡蒼老。   這個故事很容易令人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那個美麗純真的格雷只是戴上了虛假的面具,而畫像里那個日漸邪惡蒼老的格雷才是他的真正身份。但當我想到王爾德曾認為從來沒有一本所謂道德與不道德的書,只有寫得好或寫得不好的書。人類的道德生活構成藝術家的部分題材,但藝術家的道德在于完美地利用不完美的材料。就是這樣,我就開始懷疑王爾德這位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者是否真的那么著重揭開格雷那張面具,讓他邪惡的面目公諸于世。事實上,當故事的結局寫道,格雷拿起刀子,把那張邪惡的畫像毀掉,希望可以借此毀滅他那邪惡的過去,重獲自己,開始嶄新的生活,但結果刀子卻刺死了自己,而死后的格雷,尸體就變成了蒼老、面目可怕的模樣,但那張畫像卻完好無缺,變回了少年時期的格雷。這個結局令我想到,若格雷不是良心發(fā)現(xiàn),要消滅這個邪惡的自己,他可能永遠年輕美麗,可以繼續(xù)享樂,但他的良心卻致使他毀掉了自己的性命,并把他的尸體模樣變成畫像里的蒼老邪惡。這是否意味著王爾德根本不重視那種道德良心,并早已把美麗純真與蒼老邪惡的格雷混在一起,他早已失掉了真正身份,有著雙重面目,只要他把其中一個面目毀掉,格雷就同時喪失了自己的性命。他根本沒有真正身份可言,亦不可能再尋回他的真正身份。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閱讀方法?!? 穆時英不相信身份這東西   我對《道連·格雷的畫像》有著這樣的思考,可能是受到穆時英小說的影響。因為我覺得,身份這個問題在穆時英的小說當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就拿Craven“A”為例,穆時英通過小說中的男主人公這樣去描述Craven“A”這個Cheap女人:“從第一次看到她就注意著她了,她有兩種眼珠子:抽著Craven‘A’的時候,那眼珠子是淺灰色的維也勒絨似的,從淡淡的煙霧里,眼光淡到望不到人似的,不經(jīng)意地,看著前面;照著手提袋上的鏡子擦粉的時候,舞著的時候,笑著的時候,說話的時候,她有一對狡黠的、耗子似的深黑眼珠子,從鏡子邊上,從舞伴的肩上,從酒杯上,靈活地瞧著人,想把每個男子的靈魂全偷了去似的。”   Craven“A”有兩種眼珠子,一種是淡到望不見似的,另一種則是會偷男子靈魂的,這表示在小說中的Craven“A”有著雙重身份,一種是空虛迷惘的,另一種當然就是會玩弄男性、同時又被男性玩弄的Cheap女人。不單Craven“A”是如此,在《黑牡丹》中,女主人公黑牡丹亦有兩張臉,一張是高鼻子的長臉,大眼珠子,斜眉毛,眉尖躲在康乃馨底下,長睫毛,嘴唇軟得發(fā)膩,耳朵下掛著兩串寶塔形的耳墜,直垂到肩上——西班牙風呢!另一張臉則是托著下巴,靠在幾上的倦態(tài),和鬢角那兒的那朵憔悴的花,是一個在生活激流上喘息的人。黑牡丹同樣有兩重身份,一個身份是充滿著異國情調(diào)的美女,另一個身份則是被生活迫得疲倦的女人。至于《五月》中的女主人公蔡珮珮的身份就更是多得離奇,在不同的人眼中,蔡珮珮有著不同的身份:天真、老練、熱情、活潑、嫵媚、詭秘、世故,身份多的是?!? 在穆時英的小說中,人物的身份真是變化萬千,孰真孰假,很難確定,這正如穆時英所說,他很喜歡描寫一些在都市中沒落了的Pierrot(丑角),這些Pierrot都在悲哀的臉上戴了快樂的面具。若你希望替這些小說中的Pierrot拆去面具,還原他們本來的面目,你可能會徒勞無功。事實上,李歐梵教授就曾經(jīng)對我說過,不應對穆時英小說中的人物身份過分認真,因為穆時英所說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恐怕沒有人會知道?!? 無疑,我亦沒有興趣再去深究穆時英小說中人物的真正身份問題,我有興趣的,只是為何穆時英會這樣把小說中的角色身份來一個大混亂,令讀者感到迷糊不清,眼花繚亂。   如前所述,穆時英的小說就是要向讀者展現(xiàn)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都市生活的急速節(jié)奏,他把都市生活壓縮成一段段的文字,再以蒙太奇的手法一段段地在你面前展現(xiàn),他要讀者看到的,就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都市生活。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就曾經(jīng)說過,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要求人們贏得時間。發(fā)展得快,就是忘記得快,此后只留住有用的信息,就像“快速瀏覽”時那樣。穆時英就是要讓讀者“快速瀏覽”都市生活?!? 談回Craven“A”里那個Cheap女人Craven“A”,其實并不是一開始就是那么Cheap的,她曾經(jīng)深愛過一個叫紹明的男子,最終她與紹明分了手,此后,她亦曾與多個男子戀愛過,結果全都變成了陌路人,此后,她就開始把她身邊的男子視做Gigolo(應召男),而男子也把她當做短暫的性伴侶,大家都是“發(fā)展得快,忘記得快”。在都市生活的速度中,所能抓著的只是眼前的東西,過去的都忘記了,未來的根本捉不住?!? 從這個故事的發(fā)展當中,我就了解到為何穆時英說Craven“A”是被玩弄的,又是玩弄著別人的,被輕視的,又同樣是輕視別人的。但“給社會擠出來的不幸的人”卻未必單單就指Craven“A”一人,那些跟她交往的Gigolo以及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可能亦是“給社會擠出來的不幸的人”,大家都只能活在眼前看到的世界,在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中麻醉自己?!? 所以我相信穆時英未必認為Craven“A”就是一個Cheap女人,一個賤貨,他可能同時認為那些跟Craven“A”作短期交往的男人也是Cheap男人,也是賤貨。故此,我不認為Craven“A”(確切點說,應該是穆時英小說中的女性)就是尤物。因為穆時英根本沒有打算讓你知道她(們)的真正身份,又或者說,穆時英根本就不相信身份這東西,此刻的身份,在下刻就立即會轉變,在你眼中的身份,在別人眼中又是另一回事。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書與書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5條)

 
 

  •   內(nèi)容上集中表現(xiàn)一些歷史上有名或有爭議的書籍的生命歷程、以及一些書籍的不同派別、不同學者的不同闡釋,文風上即像上述所列村上春樹、張愛玲以及穆時英一樣,趣味性強,知識性亦濃厚。
  •   書與書話(《萬象》雜志首次推出
  •   書是萬象雜志中好文章的結集,更好萬象雜志自有它的獨到之處。
  •   萬象雜志我每期都買,書是萬象雜志中好文章的結集,當然文章應該多選一點,書本再厚一點,更好*萬象雜志自有它的獨到之處,這套叢書也這樣*
  •   一直喜歡萬象,現(xiàn)在出了專輯很喜歡就買了,尤其這本關于書的系列。
  •   萬象的書,必須頂~~~
  •   萬象的精品薈萃,一次讀來非常過癮!從中也能得到很多知識。
  •   讀這套萬象精選,讓人體會到閱讀時怎樣的享受。
  •   這是一本談作家和作品的書,涉及面廣,古今中外都有,這些評論寫得不錯,這些作者雖不是大名鼎鼎,但文章都有一定的深度,文筆也很細膩,值得愛讀書者一讀。
  •   一直喜歡萬象,這次集中出版的各類題材,收藏。
  •   喜歡,精挑細選的萬象美文
  •   《書與書話》每個讀書人都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
  •   這年頭書話類的書以書話作書名,好象還是第一次。
  •   =w=依舊是我愛的書話類
  •   不同人的不同書緣。
  •   水彩畫的封面搶眼,內(nèi)容也不錯,裝幀大方。天頭開闊。
  •   除了邊緣有些折痕,書的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是關乎書籍與文字的,是讀書人共同的心靈密碼,有著讀書人別樣的淡雅情致,非常不錯喲
  •   9成新,有點舊
  •   喜歡書的內(nèi)容,特討厭該系列書的封面設計,許是印象派吧,還是典雅清新點好
  •   不錯的一本書,情感細膩,文采豐潤,值得一讀!
  •   書呀呀呀。能通過閱讀讓心情得到平復。。。。。。。。。
  •   讀書,品書,一杯茶,一種情思,與書交流,獲得的是至上的心靈愉悅
  •   講了買書讀書生活,看看挺好的。
  •   書不錯,是匯編的文章。文章有些雜。
  •   與書結緣,與好書結緣。
  •   看了評價入的,內(nèi)容很喜歡
  •   在讀這本書,物有所值.
  •   好書值得認真閱讀和收藏!
  •   幫同事買的,她說不錯呀
  •   不排除有幾篇文章很扯,但大部分都蠻不錯,有點研究性學習的感覺。
  •   好書。一套五本里,這本最好,值得一買
  •   前部分很不錯,《紅樓夢》有關的,以及張愛玲有關的,都有很細膩的評價。但是后邊幾篇,講述對外國小說翻譯的過程等等,就太一般了,文筆也一般,可讀性欠缺。有點湊數(shù)的感覺。
  •   挺好的.可讀性較強又不乏精典之句,多數(shù)篇章比較耐看.
  •   萬象本就是以讀書方面的文章著稱,則這個結集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的。
  •   有些人物不知道,看得有些稀里糊涂
  •   還沒有打開,忙著過年了,哈。
  •   《萬象》推出的這個系列書,總體還不錯。收入本書的都是名家之作,不過偏重于西洋書,不太合在下的口味。
  •   還沒讀。與書有關的都感興趣。
  •   配齊了。開心。
  •   萬象系列書與書話
  •   書與書話
  •   封面吸引人
  •   分類主題式作品集之一
  •   新書,包裝好
  •   了解到不少東西,質(zhì)量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