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作者:田戰(zhàn)省 頁數(shù):207
前言
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我們未知的世界一樣永無止境。在人類未知的大地上總會有探險家踩下第一個足印。探索未知的火焰燃燒在一代接一代的探險家心里,也燃燒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里。這追尋未知的火焰點燃了探險家的夢想,帶他們進入密林、沙漠、冰川甚至太空。但探險的目的不一定都是純潔和友好的,探險家所帶來的有和平也有戰(zhàn)爭,有慷慨也有貪婪,有友愛也有掠奪,但更多的是世界的溝通?! ”緯x擇了10個最有代表性的探險家,有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帶你重回中國香都,再與鄭和一起下西洋,然后跟隨哥倫布一起發(fā)現(xiàn)新大陸,跟著庫克船長去看看美麗的夏威夷,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漫步……在尊重歷史真實性的基礎(chǔ)上,本書向讀者立體地凸現(xiàn)人物的生平和杰出的事跡,達到了史實敘述準確,融知識性與可讀性子一體,揭示人物的精神經(jīng)歷和心靈升華,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感悟?! ”緯斯卦u價他們的人格和貢獻外,還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希望能使讀者清晰地看到世界發(fā)展的軌跡,感受到每一個偉大時代的精神,牢記歷史帶給我們的經(jīng)驗和教訓。讓我們在對已經(jīng)逝去的人們的憑吊中,期盼著更為光輝的人物出現(xiàn)。
內(nèi)容概要
《影響世界的名人系列:大探險家》精選了10位偉大的探險家的生平和杰出的事跡,并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升華,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感悟。書中除了公正地評價探險家的人格和貢獻外,還配有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希望能使讀者更清晰地看到世界發(fā)展的軌跡,感受到每一個偉大時代的精神,牢記歷史帶給我們的經(jīng)驗和教訓。探索未知的火焰燃燒在一代接一代的探險家心里,也燃燒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里。這追尋未知的火焰點燃了探險家的夢想,帶他們進入密林、沙漠、冰川甚至太空。
書籍目錄
前言馬可·波羅大汗的使命父親歸來等待艱難的旅程在中國馬可與泉州回家馬可百萬君馬可·波羅究竟來過中國嗎?熱那亞監(jiān)獄的回憶后記大事年表鄭和童年蒙難軍事才能終身護航歷史的使命鄭和與他的船隊七下西洋風光的開始,悲劇的結(jié)局附錄大事年表哥倫布大航海時代出生之謎失之交臂西行計劃尋求支持成功的首航第二次遠征第三次遠征最后的旅程后記大事年表達·伽馬瞭望海邊的國度喜歡航海的王子出發(fā)前往印度殖民統(tǒng)治的開始后記大事年表麥哲倫香料之旅遠航之夢投奔西班牙漫長的征程偉大的時刻死亡之謎悲壯的凱旋后記大事年表詹姆斯·庫克好學的年輕人探險之啟蒙時代尋找南方大陸發(fā)現(xiàn)大島“努力”號遇險回家再次踏上探險征途最后的探險庫克三次遠征路線后記大事年表亨利·斯坦利非洲探險大衛(wèi)·利文斯頓尋找利文斯頓賭氣旅行可笑的結(jié)局后記大事年表羅伯特·彼利北極光下的夢榮譽和北極初試牛刀為探險而狂后記大事年表阿姆斯特朗“阿波羅”登月計劃激動人心的一刻最佳搭檔揭開月球的秘密自古英雄多寂寞月球都去了,我還能去哪里?我們從未登上月球我們曾走上月球后記大事年表南極探險家神奇的南極大陸成功后的失敗疾風暴雪的一幕臨終遺書探險家阿蒙森后記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大汗的使命 13世紀,對于剛剛擺脫了黑暗時代隔絕狀態(tài)的歐洲大陸來說是個激動人心的年代。當時,歐洲商業(yè)進入大發(fā)展時期,各地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開始出現(xiàn)萌芽,舊的封建主逐漸為城鎮(zhèn)中新興的中產(chǎn)所級——商人集團所代替。而13世紀的中國,正悄悄興起一個強大的蒙古族部落,它以游牧民族特有的剽悍與速度,從東向西橫掃歐亞大陸。其勇猛、近乎無敵的戰(zhàn)斗力,讓西方人既恐懼又羨慕。隨著蒙古西征的成功,東西方之間的陸路交通得到恢復和暢通,強大富庶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強烈吸引著西方各國使者、探險家以及商人們紛至沓來。當時,位于意大利東北部的小城威尼斯由于地理位置獨特,獨占天時地利,商業(yè)在這個城邦里興盛一時。財富的大量積累,使威尼斯的貴族能夠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即使一般的市民,也較其他地區(qū)的人民富裕。1254年,在這個繁榮的城市里有一個嬰兒呱呱落地了,他就是馬可·波羅?! τ诓_家族的早期生活,我們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從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叔馬塞·波羅都是威尼斯比較有名的商人,兄弟倆經(jīng)常在國外做生意。他們的生意做得很大,走得很遠,資金也十分雄厚。他們到遙遠的東方去采購絲綢、珠寶、瓷器、首飾以及藥材,然后運到歐洲。售出之后,再把歐洲的手工業(yè)品輸往東方。 1260年,在馬可·波羅6歲的時候,父親和叔叔從君士坦丁堡出發(fā),沿著絲綢之路來到欽察汗國做生意。后來,那兒發(fā)生了戰(zhàn)爭,他們又到了中亞細亞的一座叫布哈拉的城市,在那兒住了下來?! ∫淮危霰亓业氖拐呓?jīng)過布哈拉,見到這兩個歐洲商人,感到十分新奇。他們想大汗還沒有見過歐洲人,如果能帶他們一起去見大汗,大汗一定會很高興。于是他們約波羅兄弟一起前往上都(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縣西北),并向他們保證在宮廷里將會受到歡迎,而且那里比現(xiàn)在他們所住的地方要安全很多?! ∧峁爬值鼙緛砭褪窍矚g到處游歷的人,聽說能見到中國的大汗,怎能不愿意?于是兩人就跟隨使者一起到了上都。忽必烈聽到來了兩個歐洲客人,果然十分高興。他在行宮里接見了波羅兄弟,并且從他們口中打聽到很多關(guān)于歐洲的情況,而且對他們所描述的基督教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于是他任命波羅兄弟為訪問教皇的使節(jié),并要求他們帶一封信給當時的羅馬教皇,請求他選派100個精通基督教教義,并且熟諳修辭、邏輯、文法、數(shù)學、幾何、天文、音樂等知識的賢者來中國傳教,另外他要求波羅兄弟在返回元朝時,帶一點耶路撒冷墓前的圣油回來。 波羅兄弟接受了這個神圣的使命,他們告別忽必烈,離開了中國。大汗考慮到兄弟倆路途上的安全,還特意賜給了他們一塊金牌,這塊金牌不但可以保證兄弟倆在中國境內(nèi)的安全,還可以讓臣下給他們提供沿途所需生活用品和幫助。波羅兄弟在路上一直走了3年多,才回到威尼斯。此時距離他們離開祖國已經(jīng)有9個年頭了,不知家鄉(xiāng)會有什么事等待著他們? 在返回祖國時,對尼古拉。波羅來說真是亦悲亦喜。悲的是他的妻子已經(jīng)不幸去世,喜的是他們的兒子馬可已經(jīng)是一個又高又壯的15歲少年了?! 「赣H歸來 1269年4月的一天,當鄰居們紛紛傳言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古拉·波羅和叔叔馬塞·波羅從遠東回來時,馬可將信將疑。直到父親和叔叔風塵仆仆地跨進了家門,馬可才相信他們真的回來了!自從母親去世后,馬可一直靠親戚撫養(yǎng),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本以為自己再也見不到父親和叔叔了,但他們竟奇跡般地回來了,這一切來得是那么突然?! 》课莸膲翘幎褲M了父親和叔叔從中國帶回來的箱包,父親開啟了一個箱包,里面堆滿了一匹匹色彩艷麗、做工精良的絲綢,叔叔又從一個口袋里倒出一桌子的鉆石、水晶、瑪瑙和寶石……一時間,這些珍寶照亮了整個房間,當父親說這些罕見的珍寶是從那個神秘而又古老的國度帶回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如同這些耀眼的光芒一樣,那個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悄悄向人們打開。在盛大的家庭歡迎宴會上,大家沉浸在團聚的幸福時光中。父親和叔叔為人們講述了那一段神秘的中國之旅。那些場景深深吸引了馬可,就在那一天,馬可的世界變得很大很大…… 等待 尼古拉·波羅和馬塞·波羅是帶著忽必烈的使命回到威尼斯的。他們回到威尼斯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見羅馬教皇,但不幸的是當他們返回祖國時,教皇格勒門四世已經(jīng)去世,而新教皇尚未選出,現(xiàn)在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而馬可,除了每日焦急地張望外,也在悄悄制訂自己的旅行計劃,因為父親和叔叔已經(jīng)答應一起帶他前往東方了。但孰知這一等就是兩年,教皇的人選遲遲無法定下來,這對于等待中的馬可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最后,父親和叔叔終于決定不再等下去了,因為忽必烈大汗賦予的使命尚未完成,他們始終有一種虧欠感。另外,東方國度的巨大商機也在無數(shù)次催促他們早點起程。 主意打定,父親和叔叔便開始商量出行的確切時間,另外還要購置一些貨物,還要租船、征召人手等等。終于在1271年11月,船駛離了威尼斯水域,那天雖然不冷,卻陰雨連綿,使人心煩意亂。馬可·波羅的心情更是難以平靜。美麗的東方,神奇的中國,憧憬與幻想時刻沖撞著他的心扉,他盼望著到達的那一天?! ‘敶偟桨⒖顺堑臅r候,父親和叔叔立刻去拜訪了教皇代表特巴爾多·威斯康德,同時把忽必烈大汗寫給羅馬教皇的信交給了代表大人,并且懇請代表大人恩準他們?nèi)ヒ啡隼鋷Щ匾稽c基督墓前萬年不滅的長明燈的燈油獻給忽必烈大汗。當時的代表大人非常贊賞他們的舉動,并派十字軍騎士護送他們出城。然而,他們沒走多遠,就被羅馬的信使追上了,他帶來一個好消息,教皇代表特巴爾多·威斯康德已成為新教皇,正式即位成為格里戈里十世,新教皇命令他們立刻動身回去復命。于是馬可一家在皇宮里被教皇格里戈里十世召見。他交給馬可的父親一封寫給忽必烈的信,并準備了幾份特別的禮物要求轉(zhuǎn)送給忽必烈。同時,他找到了兩名修道士,維琴察的尼古拉斯和的黎波里的威廉來代替短時間無法湊齊的100位賢者。馬可第一次見到這兩個傳教七就對他們沒有太好的印象,他們不可一世的神情和高昂的頭,讓馬可從心底感到厭惡。但他們是教皇派來的,波羅一家絲毫沒有反對的權(quán)利。不過教皇又任命波羅一家成為效皇的使節(jié)前去訪問忽必烈,這樣的榮譽對于平凡人物來說,簡直是至高無上的。也就是從那時起,馬可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冒險開始了!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