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李鎮(zhèn)西 頁數(shù):270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文學與教育齊飛 李鎮(zhèn)西 那天和女兒聊天,我說:“爸爸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作家,后來當了教師,我便把文學這種業(yè)余愛好融進我的專業(yè),于是我有了一點成功的感覺和許多職業(yè)的幸福。”的確如此,現(xiàn)在的我既是四川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又是中學語文教師,呵呵,感覺真不錯?! ∥以?,如果我單純搞寫作,很難成為優(yōu)秀的作家;如果我單純搞教育,也未必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現(xiàn)在我當然也不能說我是“優(yōu)秀的作家”或“優(yōu)秀的教師”,但是,會點兒寫作同時又懂點教育,我就成了作家中會教書的,也是教師中會寫作的?! ∈迥昵?,我曾應某語文教學雜志之邀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把文學夢托付給教育》。其中有這樣的話—— 1977年恢復高考時,我在知青農(nóng)場填報的志愿雖然全是“師范學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師范”而是“中文”。從小學起便在學校大批判專欄上“發(fā)表”過大量“東風萬里紅旗飄”之類“詩歌”的我,自以為是“文學愛好者”,理應進“中文系”深造。但是,當時我很少會想到,那“動機不純”的“師范”二字將決定我后來的人生走向,而“中文”則似乎永遠不過是一個“文學夢”而已。1982年2月我已經(jīng)分配到了中學,心里卻還惦記著如何把我“創(chuàng)作”的一篇反映實習生活的“中篇小說”變成鉛字,以期引起哪位“文壇伯樂”的注目,然后把我這顆“文學新星”調到文聯(lián)或作協(xié)。但是,充滿蓬勃生機的校園生活,使我身不由己地融進了學生之中,并真誠地愛上了他們。我當然仍有點不甘心放棄“文學夢”,但是,對學生的鐘愛不能容忍我因對“文學”的追求而對每一堂課有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敷衍塞責!更何況,在學生的身上我漸漸發(fā)現(xiàn)教育其實有著不亞于文學的魅力!我應該也可以把“文學”與“教育”融為一體?! ∈堑模敖逃鋵嵱兄辽俨粊営谖膶W的魅力”! 現(xiàn)在,我從教快三十年了,我對此依然深信不疑,而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豈止是“不亞于”,文學與教育簡直就是相通的—— 文學如教育一樣,著眼于人的靈魂,追求心靈的感動與激蕩;教育如文學一樣,充滿激情、浪漫、意趣。 文學如教育一樣,力求把人引向真善美,引向偉大、深刻與崇高;教育如文學一樣,震撼人心,催人淚下,蕩氣回腸,余韻悠長?! ∪缬褚话愕某嘧又模缢话愕募儍綮`魂,如山一般的英雄夢想,如海一般的浩渺胸襟……文學都具備?! ≡姼枰话愕募で槿紵?,戲劇一般的跌宕起伏,小說一般的驚心動魄,散文一般的從容優(yōu)雅……教育均擁有?! ∫虼?,從某種意義上似乎可以說,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反之亦然?! ∥疫€可以非??隙ǖ卣f,作家與教師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生命的理解,并影響著生命的質量——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影響無數(shù)的讀者,讓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通過文字進入讀者的精神世界;教師將每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作品,在每個孩子身上傾注熱情,揮灑生命,幫助他們把人生變成一首雋永的詩或一篇厚重的小說。 純真,激情,妙趣,敏銳,深刻,浪漫,智慧,責任……這是教育的要義,也是文學的元素?!皾鈯y淡抹總相宜”“道是無晴卻有晴”“為有源頭活水來”“潤物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文學的表達,也是教育的境界?! ?010年2月我在新加坡講學,新加坡同行問我:“為什么您的教育經(jīng)歷中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我說:“任何一個教師,只要他用心做教育,他的職業(yè)生涯一定會充滿許多傳奇!”比如,面對一個后進生,無論多聰明的教育者,也無法預料明天他會給自己惹什么禍事。教育的懸念由此埋伏,這增加了教育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教育的某種樂趣。我們期待著每一天的“懸念”,進而研究、解決不期而遇的“懸念”,享受解開“懸念”后的喜悅,并將一個個小事件小細節(jié)小感悟等等及時記錄下來,然后又期待著下一個“懸念”……這是一個跌宕起伏,有時候甚至是驚心動魄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和學生一起在創(chuàng)作教育故事和生命傳奇。這是文學的韻味,也是教育的魅力! 我的許多著作,比如《愛心與教育》《心靈寫詩》等等就是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是文學呢,還是教育? 有些東西真的是說不清楚。當我夢寐以求想當“浩然”(我少年時代唯一存在的作家,當時中國很多作家都被打倒了)時,命運讓我當了教師。當我放棄當作家的念頭,專心致志地上課帶班時,波瀾壯闊的教育生活卻讓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筆,我寫下一首首獻給可愛孩子們的抒情詩,寫下一篇篇表達我火熱情懷的散文,甚至出版了一本本記錄我教育故事的著作:不僅僅是我的《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老師》《走進心靈》《風中蘆葦在思索》《怦然心動》《心靈寫詩》等三十多本引起同行共鳴的著作,還包括沒有正式出版但真實記錄我和學生共同生活和青春風采的《未來》《花季》《恰同學少年》《花開的聲音》……這些作品對我和我的學生而言,是一段生活的定格,一頁歷史的縮影,一種精神的凝固,一份情感的珍藏,一簇創(chuàng)新的火花,一道理想的光芒,一串記憶的珠寶,一束青春的花朵。它們既是教育的,也是文學的?! 「螞r,無論是作家還是教師,共同的身份為“知識分子”,共同的責任叫“使命”,共同的理想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讓文學與教育攜手共進,越來越成為我堅定的信念?! ∮谑牵陙?,我左手文學,右手教育,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就這樣,理想共初衷一色,文學與教育齊飛,青春和童心為伴,生命攜使命同行。我把一部部撼人心魄的文學作品連同一位位可歌可泣的人類英雄精神巨人鑄進孩子們的心靈,用文學的激情點亮教育的理想,照亮孩子們未來的公民人生;同時,我用手中的筆書寫自己的校園故事,讓文學豐盈我的教育歲月,更讓我微弱而執(zhí)著的聲音通過文學匯入改革時代的轟鳴潮聲?! ∵@一套《李鎮(zhèn)西文集》算是我教育生活的文學見證,也是我文學表達的教育結晶。作為教育著述,也許它們談不上“深刻”,但在我心里,每一句話都如文學般純真而潔凈;作為文學作品,也許它們算不上“優(yōu)美”,但在我眼里,每一個字都如教育般嚴肅而神圣??傊?,無論是把這套著作看做“教育”還是“文學”,其中的每一頁都寫著兩個字:真誠。巴金說:“把心掏出來。”我當然不敢和巴金相提并論,但我也的確是把心給了親愛的讀者?! ∥以敢庵貜臀乙郧皩戇^的兩段話,作為這篇序言的結束—— 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教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并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 ⊥炝羟啻海洳赝?;揮灑情感,燃燒思想;從職業(yè)到事業(yè),從幻想到理想;手足舞蹈于校園,心靈飛翔于社會——這就是我的生活! 2011年2月17日
內容概要
《我的教育行走:李鎮(zhèn)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是李鎮(zhèn)西圍繞教育和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內外行走與思考時所撰寫的文化散文精選。作為一個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作者以深邃的目光,透過行走中的現(xiàn)象,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自然景觀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內涵上,在行走中感悟人生,感悟大千世界,感悟社會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在行走中解讀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解讀教育與文明史。
他是時空的探索者,更是人文思想的探尋者,在豐富的文化聯(lián)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xiàn)的對象的理性闡釋,表現(xiàn)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思考的詩化特征。他的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和教育的憂患意識,字里行間充盈著穿越歷史的睿智哲思。這些散文隨筆,讓我們重新思考知識分子在歷史進程中的是非、枯榮與沉浮,重新思考知識分子的良知、精神、責任、使命,重新思考知識分子之于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具有撼人的力量。
《我的教育行走:李鎮(zhèn)西30年文化行走散文集》為教師培訓、進修、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首選!
作者簡介
李鎮(zhèn)西,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1982年2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先后供職于四川省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成都鹽道街外語學校、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和成都武侯實驗中學。長期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曾短暫擔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fā)展研究室主任。
他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后進生轉化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實踐。他的教育理念是:“樸素最美關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當好老師?!?/pre>書籍目錄
第一輯 真是自然
尋訪皖南古村落
海濱情思
武夷山二題
從虎跳峽到千龜山
峨眉山避暑日記
風雪西塘
第二輯 感悟蘇州
甪直印象
感受同里
蘇大校園掠影
五人墓前
林昭在哪里?
第三輯 閱讀揚州
初到揚州
古亭內外
登上“古船”
紅荻呀,紅荻
凝望朱自清
梅花嶺畔
走進唐詩宋詞
第四輯 一座離開了還想來的城市
府南河之春
蓉城的冬天
綺霞園晨景
成都的美麗和魅力
冬天的童話
第五輯 愧對先生
從譚嗣同到胡耀邦
一次歷史的拜訪
愧對先生
喧囂與寂寞
太雷霹靂,秋白蒼茫
第六輯 百年名校
白馬湖尋夢
石室風云回眸
第七輯 異域行腳
歐游日記
走進帕夫雷什中學
浮光掠影新加坡章節(jié)摘錄
石室風云回眸 學者余秋雨在比較北方的長城和西南的都江堰時曾寫道:“如果說,長城占據(jù)了遼闊的空間,那么,它(指都江堰)卻實實在在地占據(jù)了邈遠的時間。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保ā段幕嗦谩ざ冀摺罚 〈搜詷O是。不過,秦漢時代留傳至今的財富中,還有一筆遺產(chǎn)同樣惠澤于今而足以與都江堰相媲美,那便是成都石室中學的前身——漢文翁石室?! ∫弧 〗裉斓某啥际抑袑W位于成都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從校門步行到市區(qū)中心廣場不過10來分鐘,但無論是誰,只要透過干道邊古色古香的花墻看到墻內博物館式的古建筑群時,都會被那富有漢代建筑風格的教學樓所震撼。再走近石室中學,人們會看到那殿宇般古樸典雅而又氣勢恢宏的大門上方,有一塊清代留傳下來的黑色巨匾,上面有清代嘉慶二十三年四川總督蔣攸铦所書四個渾厚凝重的顏體大字:“文翁石室”。這四個字蘊藏著兩千多年的厚重歷史——這“歷史”從黑色匾額上滴落下來,從朱紅圓柱上散發(fā)開來,從綠色琉璃瓦上流淌下來……人們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撲面而來的文化韻味使鬧市中的人們擁有了一份心靈的寧靜與肅然?! ⌒iT旁邊的紅墻上鑲嵌著一石碑,上面刻著:“漢文翁石室遺址”,提醒著過往的人們:腳下這塊土地,留下過文翁的足跡、王維的足跡、杜甫的足跡、李調元的足跡……繚繞于此的教育香火,已經(jīng)燃了2144年了,至今氤氳不絕,揮之不去?! ∵b想當年,文翁(名黨,字仲翁)就任蜀郡郡守時,不知他是否想到過自己會因參與了兩項偉大工程而芳名百世?! ∥鳚h當然沒有所謂“兩手都要硬”的說法,但以今天的觀點看,文翁的確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其物質文明建設的得意之作,當屬改造都江堰工程?,F(xiàn)在人們提到都江堰想到的往往只是李冰,其實,都江堰還凝聚著文翁的智慧。繼李冰之后,文翁拓寬疏浚了江道,進一步完善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擴大了灌溉面積,使蜀地的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得以欣欣向榮。如果說都江堰是滋潤天府之國千年不竭的血液,那么這汩汩的血流是從李冰和文翁的血管里流淌出來的。這應該不算夸張?! ∥奈淘诰裎拿鹘ㄔO方面的壯舉,便是興辦學校。當時,由于都江堰的恩澤,成都平原已經(jīng)算得上是富庶之地了;但比起中原,蜀地畢竟閉塞,文化教育相當落后——“僻陋有蠻夷風”(《漢書》)?!叭蕫酆媒袒钡奈奈?,決意開一代教化之風。漢景帝末年(公元前143—前141年),文翁開始了他的興學之舉:他節(jié)省官府開支,從郡縣小吏中選拔十來位“開敏有材者”派遣到京師深造,從博士受業(yè),或學律令,學成歸來后重用;同時,又在首府成都城南(即今成都石室中學校址)筑石為室,興建文學精舍,創(chuàng)辦了蜀郡“學官”,招收郡內子弟入學,并從中選拔優(yōu)等生員以充郡縣吏。由此開中國地方官辦學府之先河。 文翁興學在當時就產(chǎn)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據(jù)《漢書》記載,當時無論是縣邑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對文翁石室心懷敬意,以自己能夠成為“學官弟子”為榮,因而爭相前往石室求學,甚至“富人至出錢以求之”——也就是說,“大款們”愿意“自費”就讀。不到數(shù)年,由于文翁辦學有方,人文蔚然,蜀郡“由是大化”,一躍而為全國科學文化發(fā)達地區(qū)之一,“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如此勃然崛起的文化教育景象,讓漢武帝欣慰不已,他于元朔五年頒下詔令:全國各郡都要按文翁創(chuàng)辦石室精舍的模式設立官學!——用今天的語言來表述,就是說文翁石室在漢代已經(jīng)成為“國家級示范?!绷?! “文翁終于蜀,吏民為立祠堂,歲時祭祀不絕。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卑喙淘跐h書中的這一句話,不但道出了文翁辦學的影響,也道出了從那以后兩千多年里,巴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生生不息的原因。后世將“文翁化蜀”與“李冰治水”并列視為秦漢時代四川的兩大造福后人、功彪史冊的不朽業(yè)績。宋代學者宋祁在《成都府新建漢文翁祠堂碑》中開篇寫道:“蜀之廟食千五百年不絕者,秦李公冰、漢文公黨兩祠而已。蜀有儒自文翁始?!币痪洹笆裼腥遄晕奈淌肌?,奠定了文翁作為“巴蜀教育之父”的不朽地位。我甚至想:如果沒有文翁,四川后來會不會誕生蘇東坡、楊升庵、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人? 二 作為一所地方官辦學府,文翁石室“官辦”性質不僅僅體現(xiàn)于其首任校長文翁同時為蜀郡太守——如此高級別的官員(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部級”吧)親自掌管學校,是空前絕后的;更重要的是,文翁石室所有的費用均由蜀郡財政開支——這本來當然也算不了什么,官府辦學當然應官府出錢;問題在于,對比當今我們有些學校名為國有,地方政府卻不能承擔所需費用,而讓學?!白曰I經(jīng)費”發(fā)展,因此,文翁石室就更令今人感慨不已?! v代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是文翁石室香火不滅的重要原因。因為在兩千多年中,石室的生命曾幾次瀕于窒息;但每次都是在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才得以起死回生。 最突出的一次是在明末。當時農(nóng)民起義的戰(zhàn)火,燒到了成都。張獻忠一把大火,千年石室竟成廢墟——“俎豆之地,為豺狼之所穴,狐兔之所嗥。”清初,四川巡撫佟鳳彩視察了石室遺址后,決心重修文翁石室。但他的主張立即招來兩種反對意見:一種是說現(xiàn)在忙于軍事斗爭,無暇顧及學校;另一種是說現(xiàn)在經(jīng)濟緊張,無錢辦學,等富庶起來再辦教育。佟鳳彩針鋒相對,痛快淋漓地駁斥了這兩種謬論。他強調必須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因為發(fā)展教育是保證富庶的先決條件。爭論的結果是“諸博士唯唯而退”,佟鳳彩重視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的意見占了上風,于是,佟鳳彩在石室廢墟上大興土木。在歷時兩年的重建過程中,所有經(jīng)費全由政府包干,老百姓不出一分錢。最后,古老的文翁石室以精致、宏大的“成都府學”的面貌重現(xiàn)于世。 地方政府的重視,當然不僅僅是財力的投入,而且也體現(xiàn)在對石室?guī)熧Y的高度重視上。自西漢石室創(chuàng)辦之始,不但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擔任校長成了文翁石室的慣例,而且延請名師執(zhí)教也是延續(xù)至今的寶貴傳統(tǒng)。作為蜀郡郡守的文翁,首先是一位“少好學,通春秋”的碩儒,他辦學可不是象征性地當“名譽校長”,而是從校舍的修建,師資的培訓,招生的辦法,以至教學的安排,都躬親過問,甚至還親自上課。政府的重視,使石室執(zhí)教者決無衣食之憂,更不會有“拖欠工資”之慮。于是,千百年來,文翁石室一直是名師碩彥的向往之地。盧照鄰、岑參、王維、杜甫、陸游等大詩人都曾在石室留下詩篇。大文豪蘇東坡還曾為文翁石室延攬人才,他曾請家安國教授到文翁石室講學,并寫下《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一詩,詩中充滿了教書育人的無限喜悅之情。在清代,著名教育家姜錫嘏主講錦江書院,在《寄懷李雨村同年》一詩中寫道:“三年奚不到蓉城,高踞吟壇作主盟。一席錦江君就否?歌聲聽罷又書聲?!北磉_了他誠邀名師李調元到錦江書院講學的愿望。直到當代的成都石室中學,歷屆校長同時也是名震一方的教育專家?! √拼娙伺徼櫾鴮懺姷溃骸拔奈淌矣袃x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猶藹舊時青。人心未肯拋羶蟻,弟子依前學聚螢。更羨沱江無限水,爭流只愿到滄溟?!保ā额}石室》)詩中首句中“儀邢”一語的意思是“法式、模范”,詩人認為石室不僅會千秋萬代流傳下去,而且為后世的辦學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臐h代文翁創(chuàng)辦“石室精舍”起,學校名稱隨朝代的更替而迭經(jīng)變更:東漢到唐代為“益州州學”,宋代為“成都府學”,元代為“石室書院”和“成都府學”,明代為“成都府學”,清代先后為“錦江書院”、“成都府師范學堂暫設蒙養(yǎng)師范學堂”,一直到近代晚清的1904年改設現(xiàn)代中學——成都府中學堂,直至今天的石室中學,綿延兩千一百四十多年,石室弦歌不輟,文脈不斷,甚至連校址都沒有動遷過,石室之如此神奇,恐怕于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蚁?,如果離開了歷代地方政府的全力扶持,而讓石室“自籌經(jīng)費”發(fā)展,恐怕永遠不會有這個奇跡?! ∪ 〗裉炀妥x于石室中學的學生,只要一打開語文書,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撞到作古的“石室校友”:學文言文《為學》,老師會告訴學生:“這是我們石室老校長寫的一篇文章呢!”因為作者彭端淑曾任錦江書院院長;吟誦著現(xiàn)代新詩《天上的街市》,同學們體會到老校友郭沫若那浪漫的想象與恣肆的激情;著名詩人何其芳20世紀30年代曾執(zhí)教石室,語文課本里一首《我為少男少女歌唱》成了他獻給新一代石室學子的激情詩篇;學現(xiàn)代散文《我的老師》,老師會告訴學生,魏巍筆下的蔡老師給孩子們朗誦的那首優(yōu)美詩篇《過印度洋》,正是周太玄從石室出發(fā)遠涉重洋時在海輪上吟成…… ——可以想象,當孩子們讀到這些課文時,心中會涌動著怎樣的自豪感! 名師云集,高徒輩出,這是石室至今猶存的魅力所在。然而,從根本上說,這歷經(jīng)兩千多年而不衰的魅力源于石室“高”而“嚴”的獨特教風:“從高立法,從嚴執(zhí)行?!薄 ∵@八個字,是民國初期擔任石室校長的張錚提出的辦學方針。那時學校招生,校門口的布告上明確寫著:“本校為培養(yǎng)人才深造,要求嚴格。自認為不能接受嚴格教育者,勿庸來校報名?!碑敃r學校每學期不過二十周,但石室平均卻有二十三周。石室之“嚴”由此可見一斑。到了1934年,劉剛甫校長進一步以“整齊嚴肅”四字為校訓,要求學生“嚴肅身心,接受校規(guī)”。提出:“各生仍應淬厲精神,嚴遵規(guī)定,毋稍逾越,俾養(yǎng)就剛健質樸之風,而造成中流砥柱之人材,庶不僅學科占全川之上乘,即校規(guī)亦當為全川之表率?!笔聦嵣希皬母摺薄皬膰馈币恢笔鞘业慕虒W傳統(tǒng)。歷代石室人都以“德達材實”為育人目標。清代彭端淑任錦江書院院長時,專門寫詩教誨學子們:“傳語諸生相切磋,莫教容易棄前功?!薄 〉?,“從高”“從嚴”要求,并不意味著僵硬死板,相反,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是相當生動靈活而富于啟發(fā)性的。彭端淑講學特別注重形象,常常用比喻來說明道理。他的《贈僧》一詩,便是借蜀中一和尚遠赴京城背回韋馱佛像的事,教育學生為學必須刻苦,立志務必躬行:“有僧遠自蜀中至,赤足峰頭向我鳴。欲刻韋馱鎮(zhèn)佛寺,為求巧匠到京城。一瓶一缽隨緣募,千山萬水背負行。志士苦行能為此,人間何事尚難成。”清代錦江書院的另一位院長宋在詩用“春風憑汝坐”的詩句來描述石室的教學情景,當年學生如沐春風的精神面貌和師生心靈相通的和諧氛圍,由此可見一斑。石室的教學靈活還體現(xiàn)在教材的選用上,上世紀30年代,石室的國文教材既有《史記》《漢書》,又有白話新詩;英文選讀《天方夜譚》、《莎士比亞劇本》。1938年春天,時年26歲的青年詩人何其芳登上石室的國文講臺時,他給學生們講課用的教材,是他自己選編的鉛印活頁文選:從朱自清、茅盾,到高爾基、馬克·吐溫……第一課便是魯迅先生的《娜拉走后怎樣》?! ∈覍W子從來都不是閉門讀書的書呆子,因為在提倡刻苦攻讀的同時,注重生活與社會實踐,也是石室的傳統(tǒng)。文翁執(zhí)掌石室時,就常常帶著弟子出巡,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才。民國時期,石室校園的學生社團林立,編雜志、編墻報、平劇社、樂器組、合唱隊,如雨后春筍;當時石室的籃球隊和排球隊,雄踞成都各中學之首。直到今天,成都石室中學的學生文體活動仍然十分活躍——管弦樂團馳名巴蜀,女籃健兒們甚至馳騁到了美國的賽場上?! ∮谑?,古老石室便孕育了郭沫若瑰麗的詩歌、李劼人凝重的小說、王光祈迷人的音樂、周太玄科學的夢想…… 四 但“從高立法,從嚴執(zhí)行”絕不意味著石室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因為“愛國利民”一直是石室的光榮傳統(tǒng)。上世紀初,石室校長就明確石室的生長應“因時應事”,主張學校應該與社會共呼吸,與時代同發(fā)展。于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風起云涌的史冊上,石室中學寫下了屬于自己的壯烈篇章—— 1915年5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條的消息傳到成都,首先在石室校園激起強烈反響,全校師生無比憤怒。很快各班便派出兩位代表,走出校園,向省城各界人士、各學校聯(lián)系,并在少城公園成立“四川愛國會”,急電北京政府“拒絕”并“備戰(zhàn)”,發(fā)出抵制日貨的號召。1919年5月,北京愛國學生運動的消息,使古老的石室學府也群情激昂。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沿街游行,揮舞“內懲國賊”的旗幟,播撒“還我青島”的傳單。石室學生“誓雪國恥”的口號聲響徹在成都陰云密布的上空?!拔逅倪\動”前后,中國許多熱血愛國青年紛紛赴法勤工儉學,在他們當中就有石室的學生:周太玄、李劼人、李鶴齡、李季偉…… 在成都市檔案館里,至今保存著一份發(fā)黃的傳單。其一題為《請大家注意》,傳單寫道:“此次英國日本對于我們中國施出種種慘毒手段,視人命如草芥?!麄兛烊浩鸬钟?!不然,中國人死亡殆盡了!”落款是:“成都聯(lián)合縣立中學校全體學生叩”。其二題為《注意,祖國要亡了》,內容也是揭露英國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的殺戮,但落款更加悲憤:“成都聯(lián)合縣立中學校學生泣血陳詞”!這兩份傳單忠實記錄了石室學子在“五卅運動”中的英勇與悲壯?!拔遑\動”后,石室學子中先后有十余人投筆從戎,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加入到北伐的行列。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后來成為著名外交家的李一氓。 盧溝橋的槍聲,再次打破了石室的寧靜。有的學生報國心切,毅然投筆從戎。有一個學生眼看就要畢業(yè)了,仍然中斷學業(yè)奔赴戰(zhàn)場;直到抗戰(zhàn)勝利,他才拖著傷殘的身軀回到母校重開學業(yè)。1938年,中共在石室正式成立支部,各種抗日宣傳蓬勃開展起來。一時間,石室校園壁報林立,刊物繁榮。學校專門成立了“抗敵后援會”,利用星期日到鄉(xiāng)下進行抗日。何其芳先生不但結合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而且還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抗日宣傳。他自己也親自撰文鼓動抗戰(zhàn)。在一篇文章中,他引用了一句名言:“一面是莊嚴的工作,一面是荒淫與無恥!”針對當時抗戰(zhàn)大后方的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發(fā)出了為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莊嚴、踏實工作的呼吁。何其芳正是從石室出發(fā)奔赴延安。在先后奔赴延安的石室人中,還有英文教師(著名翻譯家)曹葆華、高普十一班學生曾彥修——即當代著名雜文作家嚴秀和后來在重慶渣滓洞英勇犧牲的韓子重。 40年代末,石室校園再次成為民主運動的堡壘。面對即將傾覆的蔣家王朝,石室?guī)熒⒂碌赝度氲搅恕胺答囸I、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洪流中。校園內,各種進步社團相繼成立,各種左派報刊紛紛涌現(xiàn)。罷課、集會、游行、示威……迎著國民黨的刺刀,石室?guī)熒宰约旱臒嵫魡局裰髋c自由。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1948年秋和1949年春由石室教師、地下黨員劉駿達發(fā)動組織石室中學師生和全市學界參與“反饑餓反迫害”的罷課罷教運動。這兩次運動,震動了國民黨當局,反動軍警加緊了對石室?guī)熒钠群?,不少師生被捕?949年12月7日,劉駿達最后在成都郊外的十二橋含笑飲彈,他的鮮血流進了新中國朝霞滿天的黎明…… 有人曾以北京大學為例,說在近代中國,大凡有著偉大學術傳統(tǒng)的學府,同時就是救亡運動的先鋒和民主運動的堡壘。我同意這個觀點,并愿意再增加一個明證——成都石室中學?! 『椭袊魏我凰袑W一樣,每星期一的早晨,古老而年輕的石室校園都要舉行升旗儀式。但和其他任何一所中學都不同的是,石室學子面對國旗高唱《國歌》之后,還要舉起右臂莊嚴宣誓:“愛祖國愛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而學習,求真理求技藝愿增進文翁石室之光榮!” ——這是郭沫若1957年3月為母校的題詞,也是新一代石室人的不懈追求。 ……媒體關注與評論
他走的鄉(xiāng)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確的,他和同事們通過“提升教師、關愛孩子和影響家長”三件事,讓孩子們享受優(yōu)質教育,富有創(chuàng)意,符合實際,抓住了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是高尚的,我向他們表示敬意?! 獪丶覍殻▏鴦赵嚎偫恚 ±铈?zhèn)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時,也為全國廣大班主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優(yōu)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引領了全國一大批優(yōu)秀的班主任的成長;他親手打造了武侯實驗學校一支優(yōu)秀的班主任團隊,這些優(yōu)秀的班主任將李鎮(zhèn)西的教育思想與自己的教育實際和教育個性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用言行感染并影響著更多的年輕班主任?! 煊佬拢ㄈ珖舜蟪N?、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新教育實驗的創(chuàng)始人) 據(jù)說,在一些語文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課要聽李鎮(zhèn)西?!?我沒有聽過鎮(zhèn)西的課,是一大憾事;但是從這些教學實錄中,我仍然不難感受到鎮(zhèn)西在課堂上那份揮灑自如的從容,那些靈光一閃的機智和幽默。聽這樣的課,確實是一種享受。 ——錢夢龍(著名語文教育家) 李鎮(zhèn)西的課與李鎮(zhèn)西的文字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難用幾個形容詞來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鎮(zhèn)西的課是他自己的課,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對課文的理解、他對生活的認識與學生碰撞之后而生成的課,他的課帶著他鮮明的個性特色?! 碳t兵(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華東師大特聘研究生導師、著名教育專家)編輯推薦
他是時空的探索者,更是人文思想的探尋者,作品暢銷近百萬冊?! ≈袊K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烏克蘭教育科學院院士蘇霍姆林斯卡婭贊譽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