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作者:山本凱梅爾 頁數(shù):146 譯者:王超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日本正夾在“前門(美國)”和“后門(中國)”之間,受到來自兩個國家出乎意料的深刻影響。
而到世界各地去的日本人,既不會像美國人那樣帶去自己任意制定的標準,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帶去個人的各種關系,他們會讓自己置身其中,一切都先從直接感受當?shù)氐摹皥觥遍_始。
作者簡介
山本凱梅爾,原名山本成一,1956年出生于日本島根縣,生長于東京。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yè)以后進入外務省工作,1990年后從事人才、組織方面的咨詢工作。先后在硅谷和上海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后常駐東京,為美國和中國企業(yè)提供咨詢服務,同時,也為在中國與亞洲發(fā)展的日本企業(yè)提供國際化人材管理方面的咨詢。出版有《賺錢的人、便宜的人、多余的人》、《賺錢團隊的秘訣》和《國際化人材管理》等著作多部?! ⊥醭瑐?,1971年生于河南洛陽,2001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取得博士學位,從事日本文化、思想史研究和翻譯工作。出版專著《20世紀初日本外交思想分析--軍事擴張路線的批判者吉野作造》,譯著《與成功有約:經(jīng)營大腦》、《激活休克魚》、《東京塔》、《嫉妒之番》、《日本沉沒Ⅱ》等。承擔上海譯文出版社《日漢大辭典》約16萬字的翻譯任務。
書籍目錄
前言
序章 美國人、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行為語法
1.美國人的行為語法
隨意制定標準并讓人遵守——以主宰萬物的神自居?
把美國的標準推向全世界
美國人是向世界兜售標準的天才
“太初有標準”的國家及其國民
不知不覺被美國標準包圍
2.中國人的行為語法
結交私人朋友(圈子)——人情味竟然這么濃?
古代中國的崇拜者接觸現(xiàn)代中國
圈子——個人及其朋友的重要性
中國自上而下都是“關系”重于規(guī)定
私人圈子構筑的信賴關系
通過圈子團結起來自我保護
3.日本人的行為語法
重視工作的“場”——社會生存真的這么難?
高于一切的“場”的原則
“和”——純日本式“場”成立的前提
“場”的優(yōu)勢及個人能力的差距
第一章 金錢觀體現(xiàn)的三個國家的國民性
第二章 履歷觀體現(xiàn)的差異
第三章 體現(xiàn)在組織上的差異
第四章 日本人和日本企業(yè)怎么辦?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我們在思考日本社會行為語法的時候,最關鍵的要點就是迎合自己所屬的“場”這一點。所謂“場”,指的是你所屬的企業(yè)或者企業(yè)里的某個部門。如果是學生,那“場”就是學校。如果你是在某個興趣小組或俱樂部,那么它們就是“場”。這些“場”都有著各自的慣例。雖然這種慣例沒有明確寫在紙上,但是日本人只要進入一個“場”不久,就大概能覺察出那是個什么樣的“場”,知道在那里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也就是說,日本人從小就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發(fā)現(xiàn)一個個“場”的成規(guī)這種本事?! ∵@里的成規(guī)是至高無上的,所屬于“場”的個人有特點的意見并不重要。非但如此,由于過于特立獨行的想法和行為會破壞和諧,所以會立刻遭到人們的白眼。因此,個人幾乎是反射性地學習團體的成規(guī)并且深深地刻入腦海,然后用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即是說,個人完全服從于“場”(團體)?! ∪毡救嗽诔醮我娒娴臅r候,大多都會詢問對方“在哪個企業(yè)工作”或者“就職于哪個部門”。我在自己處于日本人模式的時候也是這樣。如果不問一問的話,總覺得心里沒底。這是因為如果不問清楚對方所屬的“場”,不問清對方在哪個企業(yè)工作,就無法給對方一個合適的定位。所以,當知道對方所屬單位是松下電器,或者是豐田、索尼,或者是財政部等等特定“場”的時候,人們才會放下心來?!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