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后才是關鍵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沈陽  作者:黃能得  

前言

從一個夢想、一位家長、一個孩子、一位老師開始……    ——黃能得(商業(yè)周刊前副總編輯、雅德賽思“兒童學社”創(chuàng)辦人)    教育對一般人而言,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在我的心中,教育其實就只是簡單的“體驗人生”。    教育,就是教導孩子為人生負責,不是嗎?    我長久以來的夢想,是辦一所小學,實現教育的理想。后來,我發(fā)現完成這件事情非常困難,所需的人力財力遠超過我的極限,辦小學成了我遲遲未能實現的夢想。雖然如此,但我的教育大夢并未就此打消。在女兒一歲多時,我開始為她物色合適的幼兒園,但走訪了四十多家幼兒園后,仍未找到理想中的學校,于是,我索性把老家改建成幼兒園,創(chuàng)辦“雅德賽思幼兒別墅”,從此一腳跨進教育的領域。    隨著女兒的成長,因緣際會之下,再創(chuàng)辦了“雅德賽思兒童學社”,總算是圓了這存在心里多年的教育美夢。    三年前,女兒準備升上小學二年級的暑假,在安親班待滿一年的她,過得并不快樂,而當時我所經營的雅德賽思幼兒園正在應征幼教老師,恰巧有位應試者具備合格的小學教師證。    我突發(fā)奇想:不如聘她來擔任女兒的課后老師,輔導課業(yè)、帶領課外活動吧。    心動馬上化成行動,急忙帶著女兒逃離暑期安親班,讓這位擁有小學教師資格的老師整天帶著她到處玩、參觀博物館、在公園里散步,過著讓人羨慕的課后生活。    幾天后,我問女兒是不是比較快樂了,很意外的,她搖搖頭,給了我三個字表達她的心聲:“沒有伴!”    原來,安親班填鴨式教育讓她難受,但家教活潑的教育方式,若沒有年齡相近的孩子一起共學,也非最完美的安排。    于是,我馬上打電話聯(lián)絡女兒同學的家長們,詢問大家是否有意愿成為女兒的學伴,一起加入這個“邀集學伴、共聘教師”的課后共學計劃。結果令人非常振奮!包括我的女兒在內,共有八位孩子參加,于是我再加聘了一位老師,每位老師帶領四位學生,從此開始了我們與眾不同的教育旅程。    “兒童學社”的雛型于是誕生。    Art and Science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育內容,“雅德賽思”則取自其譯音,也恰恰傳達了我的教育目標:“雅”是追求藝術品位、“德”是追求生活品格、“賽”是追求科學真理、“思”是追求智慧思想。    取名“兒童學社”想有別于坊間的安親班,不想讓孩子們被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而是鼓勵他們走向廣闊世界,去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們沒有教室,孩子們放學后先被帶到其中一位學生的家中,做完功課之后,由老師規(guī)劃室內或外出探索行程,進行參觀活動、運動或游戲,體驗豐富快樂的課外生活。    我的教育夢想終于實現了,家長可以打破課后生活的現狀,孩子放學后,不一定只能到安親班“曬日光燈”,可采用更有趣、更活潑、更有創(chuàng)意的“生活教育”共學方式。    回頭看看臺灣的教育環(huán)境,孩子的學習被深鎖于學校、安親班和補習班的填鴨牢籠,離實際生活經驗非常遙遠,當初成立這個課后教育新模式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這鉗制,讓孩子多多走進生活中體驗和成長。著重以“生活情境”為活動主題,例如為了幫助孩子勇于表現,用“星光大道”主題請孩子思考,若自己是人氣王或大明星,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并引導他們展現個人優(yōu)點;為了讓孩子們學以致用,透過“大富翁”、“現金流”等情境學習游戲,了解計算、買賣交易的流程,并籌劃舉行“二手物品市集”,企圖做到“讓數學生活化、在生活中學數學”。    這樣的“生活教育”情境學習方式,有很多是連我自己都沒有過的經驗,而孩子們居然都辦到了,透過“自己動手”的體驗過程,實際應用所學,甚至“用然后知不足”,借此誘導出孩子們進一步學習成長的欲望。    為了擴大我的教育夢想,今年更創(chuàng)立“雅德賽思理想教育發(fā)展協(xié)會”,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這理想的共學方式,推廣到臺灣的每一個角落?!皟和瘜W社”之后,還計劃讓孩子們可以繼續(xù)在“少年學社”、“青年學社”共學,追求學校以外更豐富充實的生活教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和積極人生。    小學一年級至小學二年級的“兒童學社”,以參觀體驗為主軸,因為這期間正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階段,能夠快速吸收各樣新知體驗。    叫、學三年級至小學六年級的“少年學社”,則希望孩子們開始尋找自己的興趣,并勇于深入嘗試,例如街頭愛心募款、成立虛擬雜志社等。    進入初中至高中的“青年學社”之后,孩子們準備接受高等教育,要面對未來的生涯規(guī)劃,因此透過成立“網絡商店”、參與“志工團隊”、認養(yǎng)“慈善機構”等實際操作活動,讓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先實證自己的志向,作為未來選擇科系的依據。    我相信,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志向之后,一定會全力以赴,主動克服任何困難挑戰(zhàn),終將進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系。將來就業(yè)之后,也會自我期許在所追求的專精領域,致力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人才。

內容概要

  本書告訴你績優(yōu)生不等于苦行“生”! 好教育絕非只是夢想,開啟“共學共游”課后教育新模式!
一切關鍵皆在——放學后!《放學后才是關鍵》共分為名人童年當借鏡,生活教育才是關鍵;為了孩子辦教育,人生從此大轉彎;共學共游,啟發(fā)大能力等四章內容。

作者簡介

  黃能得:
“雅德賽思兒童學社”創(chuàng)辦人、《商業(yè)周刊》前副總編輯。曾任文化大學兼職講師、遠流出版公司企劃經理、波麗佳音唱片公司國外部經理、《時報周刊》企劃部主任等。他在當了爸爸之后,開始思考女兒的未來教育問題。于是在2000年轉換跑道,開始著手實現創(chuàng)辦一所理想學校的夢想。于2003年設立“雅德賽思幼兒別墅”(2008年榮獲臺北縣政府幼兒園評鑒“教保活動”優(yōu)良獎);2006年成立“雅德賽思兒童學社”;2009年籌組“雅德賽思理想教育發(fā)展協(xié)會”。黃能得的想法與傳統(tǒng)“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剛好相反,而是“幼人幼以及吾之幼”,即先把大家的孩子教好,自己的孩子身在其中就可以被教好。他提醒父母們——學校不等于教育,生活才是教育!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名人童年當借鏡,生活教育才是關鍵
人格取決于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
性格決定命運,生活教育最重要——于美人(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
父母的角色該自己負責
點燃孩子對生命的熱忱,儲備實踐理想的能量——嚴長壽(亞都麗致飯店總裁)
做家事是未來成就與幸福的指標
給孩子空間,闖蕩屬于自己的童年——金惟純(《商業(yè)周刊》創(chuàng)辦人)
無視孩子特質卻想培植其他可能潛力,是父母最常犯的錯誤
野孩子也能“野”出希望,別讓制式抹滅特質!——蔡岳勛(金鐘獎最佳導演)
別用過去的經驗教育孩子的未來
“共學”是積木,協(xié)力構筑孩子能力的城堡——李偉文(荒野保護協(xié)會榮譽理事長)
童年愈快樂,自我療愈能力愈高
人生是加法,別讓學業(yè)減損了活力童年——游干桂(臨床心理學家、作家)
創(chuàng)造孩子的黃金快樂童年,大人責無旁貸
熱情、傻勁、過癮,課堂上學不到的生命素質——粘峻熊(粘巴達假日學“笑,,倉U辦人)
隱形的性格是沒有辦法量化的
歡迎加入第十名俱樂部,中等生也能出人頭地——王文靜(《商業(yè)周刊》執(zhí)行長)
職場成功要看全方位,而非單一表現
除了快樂,也要送孩子邁向成功的七種能力——邱文仁(104人力銀行總監(jiān))
再忙都要撥出時間陪孩子
跟孩子一起享受童年,發(fā)現人生的真幸?!┐?臺灣師范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
第二章 為了孩子辦教育,人生從此大轉彎
理想學校的夢想萌芽
“安親”,不是課后生活的唯一選擇
童年美好經驗成為理想教育的基礎
“童伴”,凝聚孩子無比學習力量
自主學習的訓練,是給孩子最佳的禮物
課輔,不該拂去孩子的學習能量
找到好老師,替孩子儲備人生顧問
師友,是帶領孩子人生飛翔的翅膀
老師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積極運用快樂與游戲,有效培植孩子的競爭力
游戲,讓教育與人生相通相系
第三章 共學共游,啟發(fā)大能力
數理觀念準備期
從累積點數、比價、發(fā)行流通錢幣到記賬本——數學應用vs新生活運動
實際演練期,在兩個月游戲中虛擬人生
大富翁玩上手,理財不靠富爸媽——多元發(fā)展vs創(chuàng)造大富翁版本新玩法
小大人闖蕩江湖
這次來真的,練習自己當老板
外語能力養(yǎng)成
創(chuàng)造外語環(huán)境——英語生活化,生活化英語
生活技能養(yǎng)成
從鍋鏟、針線中體會大學問——不怕動手做,孩子就不會怕失敗
當生活技能變成夢想
從學做家事到當老板——“一日餐廳”實習
多元才藝養(yǎng)成
每個孩子都是小小明星
文學品位與寫作力養(yǎng)成
從閱讀、采訪到寫作,從文學中體驗生命力
體能訓練
做運動,改造孩子們的大腦與視野
應變能力養(yǎng)成
都市求生指南,演練孩子的緊急應變能力
職業(yè)角色模擬
及早體驗工作,替未來作準備
獨立品格的養(yǎng)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第四章 老師不簡單
好老師要能看見孩子的人格特質,鼓勵孩子發(fā)揮潛力
有精彩的老師,才有精彩的教育
老師多元的人生經歷與夢想
造就多元創(chuàng)意課程
好老師要比孩子還愛玩,帶孩子跨越學習瓶頸
認真玩,孩子就能認真
老師超能力
吸引孩子學習的魔力
熱評推薦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因為家里太窮了,所以我很早就放棄考高中、升大學的夢,媽媽是寡婦,能夠把孩子帶大就不錯了,怎敢有太多奢望?所以我選擇考高職,畢業(yè)后就業(yè)幫忙貼補家用,減輕媽媽的負擔。 直到高職二年級那年,無意間讀到《建中青年》,我好驚訝:“他們十六歲,我也十六歲,為什么他們能討論卡繆、尼采?建中學生為何有這種境界?那我在干嗎?”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刺激,于是我開始發(fā)奮閱讀。 名作家杰克·倫敦有一句話:“我這一生最大的錯就是——我不應該打開書本?!碑斘业那笾患ぐl(fā)出來了,我再也無法以高職學歷為滿足,決心排除萬難考上大學。 考上大學是自己渴望的,沒有外在的升學壓力逼迫我,所以教育要成功,要從自我來啟發(fā),一旦有強烈的動機,比任何外在壓迫,效果都好太多了。 當時,我常穿的牛仔褲右大腿褪色的地方,一年內又“藍回來”了,因為原珠筆邊寫邊漏油墨,同學都拿衛(wèi)生紙擦,但我覺得太慢了,就直接點在褲子上。因為,我只有一年時間,要把人家三年的東西讀透,真的是分秒必爭。 正因為我努力拼過,知道內在的強烈動力驅使自己想讀的感覺,加上補習班重點加強,應付考試真的不是那么難。反觀現在的孩子,花太多時間準備升學,其實考試必有其方法,熟知技巧就能拼起來。所以,孩子平時應該讀自己喜歡的書,何必整整三年都花在準備考試? 考試就是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是攤開來分析戰(zhàn)略,歷屆考題的幾何、代數,比重是多少,就專攻重點;如果代數太難,就轉加強三角函數或其他容易得分的范圍。可是,現在父母也沒有協(xié)助孩子一起擬出考試。 父母一生打拼、辛苦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下一代過得更好,那么,父母就更應該忍住寵溺,避免過度給予。給無形的精神支持,比給有形的物質更重要:太多享受和不勞而獲,使孩子喪失追求的動力,不會惜福。 比方說,我的小孩一年只有兩次買玩具的機會。這規(guī)則在他們一歲半就定下來了。有一回,他在百貨公司看到玩具汽車想買,哭鬧不休,還尿濕褲子,老公哀求說:“買給他好不好?” 我當然反對:“這時候買給他,前面的努力就白費啦!尿濕了,就直接放進浴缸洗澡?!?回到家我把尿濕的孩子放進浴缸里后,坐在浴缸旁邊陪他。我怕他哭太久會氣喘,所以一邊注意時間一邊耐心地問他:“你可以選擇繼續(xù)哭,還是想談一談?你繼續(xù)哭,我也會陪你哭,但是我不會買給你。一年就兩次可以買禮物!” 他聽到明確且沒有商量余地的答案后,眼淚就停止了,從此,就不再哭鬧要禮物。 黑幼龍老師講得很有道理:“命運取決于性格,我們都希望小孩子好,可是誰花心力在孩子的生活教育上?” 父母希望小孩很有禮貌,但前提是必須我們也對他們很有禮貌。我女兒兩歲時見人都不叫人的,要她叫叔叔阿姨,她就躲在我后面。我跟她說:“你要有禮貌,這是媽媽的朋友,為什么都不愿意叫人家呢?” 她回答:“因為我害羞?!?“喔!那我們想一個方法打招呼,揮手好不好?”她也同意這決定。那次我學會,我必須要去接受和尊重一個生命氣質跟我完全不同的小孩。后來,我?guī)畠阂娕笥?,介紹女兒的同時,我也會跟女兒說:“這是媽媽的朋友?!比缓螅蛽]手。 有一次我回家時,孩子在看電視沒理我,我就很氣地罵:“你們都不會叫我嗎?在那邊一直看電視!” 但如果他們是我室友,我還會這樣發(fā)飆嗎?我為什么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原來,父母的威嚴是無所不在的,一不小心,就像怪獸般跑出來了。所謂人格的培養(yǎng),比如禮貌,無法奢望孩子與生俱來,這取決于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唯有從日常生活的身教之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 我曾說個故事給孩子聽:“我朋友有兩個表弟,一個在臺灣長大的,一個是在美國長大的。他們一起下棋,臺灣表弟輸了就說:‘重來,不公平!’”講到這里,孩子就很熟悉,因為他們也常常講。

編輯推薦

《放學后才是關鍵》由黃能得著。我們的目標,無非是希望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到了18歲能真正獨立,及早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懂得選擇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放學后才是關鍵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看到書幾位名人對童年的回憶,都在懷念70年代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童年,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家長也可悲。教育不是補習班可代替的,家長\放學后才是關鍵,家長的責任不用花錢請個家教\花錢上個什么學習\花錢托管.......花錢可以替代的.書中的觀點是很好的,但他的實施在大陸確實是行不通的.很少會有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玩"!畢竟自己的孩子少學一點多玩一點,就會比別人的孩子少進步了,不進則退.所以有了狼爸之類的新物種.
    這就是不良的競爭,所以導致家長壓老師\老師壓學生\學生又被交給家長去課外補補補.
    身體還要分季節(jié)\按體質進補,可是孩子們,很多都是什么都補,不缺也補.
    教育的解決還是沒有提出來,書中的培訓機構只是眾多的機構中比較獨特的一家而已。
  •   很好,作者“共學共游”的模式很好??上У氖亲约旱哪芰徒疱X不給力,所以沒法提供這樣的模式給女兒。
  •   這種“共學共游”的教育方式遠勝過十幾年寒窗苦讀
  •   這本書觀點很好,家庭教育很重要,對于孩子的品格習慣方面培養(yǎng)很有幫助,提醒家長重視家庭教育
  •   如果能成為作者的孩子我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性格決定命運,家庭教育最重要。有快樂的大人才會有快樂的孩子。
  •   本來在圖書館借到了這本書,因為實在太好了,書中的理念正是我的理念,于是通過這本書來學習一下真正實踐理念的方法。
  •   家長要多多看看這方面的書,和孩子一起成長!
  •   帶孩子挺不容易,現在的家長不好當,現在的孩子也不好當。
  •   看了很受啟發(fā) 書中好多實例 我們都能用得上
  •   在當前的大環(huán)境下,要實現書中的理念,不太容易啊
  •   看了會有一定幫助
  •   一味偉大的父親。感動。反思自己
  •   不錯的一本家長手必備書籍!
  •   放學后的這個關鍵體現在家庭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
  •   這是一位臺灣同胞發(fā)起并組織女兒及部分好友、同學進行各種有趣的課外活動之后的心得與認識的總述,內容比較詳實,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其采訪臺灣著名學者或其他著名人士對自己所受的教育生活的回憶及不同的教育觀點讓人而目一新。
  •   書中的一些做法確實很有啟發(fā)。持之以恒的去做,一定會有收獲。
  •   看書目,還沒看內容
  •   還行,剛看還沒有看完,應該會有所收獲的
  •   還沒有時間看,只是隨便看了一些,寫得還可以。
  •   還沒看,翻了一下
  •   書名的吸引力大,但是翻開后吧,偶感覺有點難以繼續(xù)的感覺 。待以后慢慢看那。
  •   但感覺一般般,沒想象中的好
  •   這內容看兩章就看不下去了
  •   幫朋友買的,老師指定的閱讀書應該對孩子非常有幫助。
  •   在圖書館借過,閱讀后,發(fā)現這是一本非常實用,時尚,啟發(fā)性強,引導家長如何教孩子“活讀書”的書。語言簡潔,事例清晰,對培養(yǎng)會生存,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的很有啟迪性。所以立馬在當當上買了,收藏。希望能用這本書做日后育兒指南之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