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魯思·本尼迪克特  頁數(shù):367  譯者:南星越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菊與刀(全彩插圖珍藏本)》于1946年出版,是美國女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二戰(zhàn)后受命于美國政府完成的報告。當時美國政府急于制定關(guān)于戰(zhàn)后日本治理的政策,需要了解兩大問題:第一,日本政府會不會投降?盟軍是不是要采用對付德國的辦法進攻日本?第二,如果日本投降,美國要不要保留日本政府機構(gòu)及天皇?本尼迪克特根據(jù)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調(diào)查了戰(zhàn)時拘禁在美國的日本人,同時也收集了大量有關(guān)日本的文藝學術(shù)作品,完成了報告,并推斷: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以直接的方式統(tǒng)治日本;美國需要保存并運用日本原有的政府機構(gòu)。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她的預(yù)見和建議得到了證實和采納?! ?946年,本尼迪克特把報告整理出版后,在日本反響強烈。1951年,這《菊與刀(全彩插圖珍藏本)》被列入日本《現(xiàn)代教養(yǎng)文庫》,被稱做現(xiàn)代日本學的鼻祖關(guān)于日本研究的經(jīng)典著作?!毒张c刀:從民族性格與藝伎角度了解地道日本文化(全彩插圖珍藏本)》在命名時,本尼迪克特是以“菊”和“刀”來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這二者體現(xiàn)了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溫和又好斗、愛美又黷武、尚禮又倨傲、善變又頑固、馴服又專斷、忠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作者在書中還分析了日本社會等級制度及“安分守己”的習俗,說明了日本幼兒教育和成人教養(yǎng)的不連續(xù)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原因,把這種文化概括為“恥感文化”。此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其極大的影響至今不減。

作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紐約,原性富爾頓(Fulton),美國女人類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需要根據(jù)日本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國政府,收集各項資料,完成了這份報告,并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推斷。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美國的決策與她的推斷意見一致,她準確的預(yù)見是本書亮點之一。  她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英國文學,1919年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從事人類學研究,師從于二戰(zhàn)前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弗蘭茨·博厄斯,1923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 of Culture,1934年)一書,1940年完成《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一書,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對日本的研究——《菊與刀》一書的貢獻最大。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她繼續(xù)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書籍目錄

《菊與刀》中的浮世繪與啟示錄第一章 任務(wù)——研究日本好斗又溫和;黷武又愛美,桀驁又謙遜;頑固又善變;勇敢又怯懦。保守又開明……第二章 戰(zhàn)爭中的日本人他們認為,日本才是能夠真正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等級制的唯一的國家……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等級制,日本人看做是正當?shù)亩铱尚械纳鐣Y(jié)構(gòu),他們的各項活動皆以此為準則。第四章 明治維新斯賓塞在給伊藤博文的信中寫道,日本傳統(tǒng)習俗中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國民福利的基礎(chǔ)……第五章 歷史和社會的負恩者“恩”的用法雖多,其中有一個意思是共同的,那就是承受的負擔、債務(wù)或者重負。第六章 報恩于萬一“恩”是永久長存的債務(wù),“報恩”則是緊如張弦的償還。欠恩不是美德,報恩卻是善行。第七章 情義最難接受“情義”分為兩類:一類為對社會的情義,另一類為對名譽的情義。第八章 洗刷污名一個正派的人會同時感受到恩情和侮辱,并對兩者都要認真回報。第九章 人情的世界日本人把生活變得很難處理,他們像藝術(shù)品一樣培養(yǎng)肉體的享樂,又犧牲享樂去獻身于義務(wù)。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忠”、“孝”、“情義”、“仁”、“人情”等德行規(guī)定構(gòu)成了日本人的道德困境。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培養(yǎng)能力,一類為“圓熟”。第十二章 兒童學習幼年和老年是自由的領(lǐng)地,婚姻卻是戴上“枷鎖”的開始。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日本人邁出社會變革的第一大步是承認侵略戰(zhàn)爭的“錯誤”和失敗。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任務(wù)——研究日本  在與美國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的敵人中,日本人的脾氣是最讓人琢磨不透的。這個強大對手的行動方式和思維習慣與我們截然不同,我們必須認真對待這個敵人。正如1905年的沙俄一樣,我們面臨的對手是一個不屬于西方文化傳統(tǒng)但進行了充分武裝和嚴格訓練的民族。日本人并不承認那些西方國家所公認的基于人性的戰(zhàn)爭慣例。太平洋上的戰(zhàn)爭因此變得復雜起來。戰(zhàn)爭所面臨的不僅是一系列島嶼登陸作戰(zhàn)與困難卓絕的后勤工作問題,因此了解“敵性”便成為我們的重要工作。為了能夠與之對抗,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行動?! ∥覀兠媾R的困難是巨大的。日本閉關(guān)鎖國的大門被打開,至今已經(jīng)75年了。在此期間,外界對日本人的描述總是使用一系列“然而,又……”之類的詞句,此類詞句之多和令人迷惑的程度遠非對世界其他民族的描述可比。一個嚴謹?shù)挠^察家在論及日本之外的其他民族時,是不太可能既說他們彬彬有禮,又加上一句說,然而他們又很蠻橫、倨傲;也不太可能既說這個民族異常頑固,又說,然而他們又極易適應(yīng)激烈的變革;也不太可能既說這個民族性格溫順,又說他們絕不輕易接受上級的操縱;也不太可能既說他們忠誠、寬厚,又說,然而他們很叛逆,滿懷怨恨;也不太可能既說他們生性勇敢,又描述他們怎樣怯懦;也不太可能既說他們做出的行動完全基于考慮別人的評價,即自己的面子,又渲染他們頑固的保守主義。他不太可能既寫一本書描述這個民族如何普遍愛美,如何給予演員和藝術(shù)家以崇高榮譽,如何沉浸于對菊花的栽培中,又另外寫一本書來補充說明該民族對刀劍與武士榮譽的無比推崇。

編輯推薦

  一部通覽日本文化、解讀其矛盾性格的驚世之作,60年前美國用它改造日本——30年前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0年來,中國用它認識與重新發(fā)現(xiàn)日本,被譯成30種語言,全球銷量逾3000萬冊,現(xiàn)代日本學第一書,影響持續(xù)半個世紀,透視與超越日本的首選讀本,250幅浮世繪及現(xiàn)代攝影。  一本經(jīng)典的暢銷書:對戰(zhàn)爭的情緒與對日本的好奇造就的暢銷書  日本,一手造就了我們記憶中最近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另一手造就了二戰(zhàn)后世界最大的經(jīng)濟奇跡。戰(zhàn)爭帶來的負面情緒與經(jīng)濟奇跡引起的好奇為《菊與刀(全彩插圖珍藏本)》招攬了眾多讀者。閱讀《菊與刀(全彩插圖珍藏本)》,讀者可以在滿足好奇的同時,以一個西方人的冷靜視角,通覽日本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與民族性格?! ∫槐咀允〉膮⒖紩寒敶x者跳出民族立場全面認識日本的參考書  跳出民族立場,客觀審讀書中對與日本多維度的分析,對當代讀者了解日本文化,透視日本精神,解決關(guān)于日本的疑問以及對日本的未來做出預(yù)測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或細化到認識日本當今政治、經(jīng)濟現(xiàn)象,尤其總結(jié)日本工商業(yè)的成功和教訓,也將產(chǎn)生巨大的積極作用?! ∫槐揪实膶W術(shù)書:嚴謹?shù)恼{(diào)研與生動的案例相得益彰的學術(shù)書  全書的精彩之處不僅在于對日本社會風貌的生動描摹,更在于應(yīng)用文化人類學技術(shù)工具進行的整理和分析。未曾親臨日本的本尼迪克特在紛繁的資料中,發(fā)掘出了日本人的行為模式和性格特點,更不可思議的是,她對戰(zhàn)后日本的預(yù)言得到了精確的證實。  一本附圖的歷史書:以浮世繪與現(xiàn)代攝影折射日本眾生百態(tài)的歷史書  《菊與刀(全彩插圖珍藏本)》附有250幅著名的浮世繪及當代攝影,包括日本著名繪畫大師葛飾北齋的風景畫,美女畫師喜多川歌磨的藝伎圖以及當代的攝影大師荒木經(jīng)惟的驚世之作等,以畫面的方式表現(xiàn)日本古往今來的眾生百態(tài),以比較的方法反映日本傳統(tǒng)與民俗的承襲與演變?! 拿褡逍愿衽c文化的角度揭示戰(zhàn)后日本快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一部通覽日本文化、解讀其矛盾性格的驚世之作,30年前美國用它改造日本——30年前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0年來,中國用它認識與重新發(fā)現(xi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菊與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條)

 
 

  •      日本文化雖然根源自中國古代文化,但在它選擇借鑒過去的瞬間就已然不是其原貌。記得書中說,日本崇尚“忠”和“孝”,恰恰舍棄了中國歷來強調(diào)的“仁”。當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仁”也許是上上選。可日本人從不是博愛的人,愛人與被愛僅僅是存在于雙方不太情愿的“義務(wù)”與“情理”中,這是我反復閱讀后仍然不解的地方。
       書中說,日本人對名譽的“情理”是相當看重的。我接觸日本文化并不多,只是偶爾看看柯南,書籍都少看,但也可以看出來,對名譽的情理以及在任何文化中都伴隨而來的仇恨報復并不是亞洲各國道德所持有的。
       很簡單,從柯南里面的一個情節(jié)來講,怪盜基德的行為深深打擊了鈴木集團的老總,被偷過一次后理應(yīng)有所教訓,可鈴木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重新樹立自己的威嚴,一次又一次地故意陳列出價值連城的寶物,以此引誘基德出場,再而通過高科技手段讓基德不能得逞,表現(xiàn)自己的更高一等,可并不是想最后把他捉住。這絕對是中國人無法理解的,我最初也不能明白,認為這只是讓劇情發(fā)展的噱頭,可是現(xiàn)在想想看,確實有存在的合理之處,不然青山剛昌也不會是傻子一樣的老是寫這種狗血的情節(jié)。中國人一向受“中庸”的影響,認為一受到侮辱和中傷就大動肝火的人,并不是所謂的君子,正確的做法是隱忍退讓,對“自有證明清白之法”深信不疑。就算是一衣帶水的距離,各自的道德體系也相去甚遠。
       日本人骨子里的小心細致是“菊”,歸功于嚴格的社會道德信條。而“刀”的一面卻讓人費解,作者認為是對天皇的“忠”導致的。天皇需要什么樣的人,日本人民就把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可是我覺得這不是全部的原因。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是完全的克制和謙遜的,粗野可能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日本這種兒童教育相當奇葩的國家。據(jù)書中說,他們對兒童幼年時的態(tài)度是相當放縱,任其發(fā)展,竟然不會教他們?nèi)毡镜哪切┑赖露Y儀。雖然在成年后社會的克制是十分嚴酷,但是俗話不是說“三歲定性”嘛,這樣的放縱,對人一輩子的影響,也許會比任何一個民族都強烈。
       日本人認為刀不是象征進攻性,而是比喻勇于擔任個人責任,這點比較像西方的那種個人主義,不在乎整個社會怎么樣,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修養(yǎng)。在擁有恥感文化的社會中,個人的任何洗刷恥辱的行為,只要不是觸碰了道德的底線,都是合理的。
       日本男人如清酒,醇香厚重,日本女人似櫻花,溫婉柔情。了解了這么多,讓我更想去日本,深深切切地了解日本人了。希望有一天,能實現(xiàn)。
  •     久聞《菊與刀》大名,輔修日語的時候老師也曾大力推薦,但一直不曾讀過。作為有關(guān)日本民族性研究的經(jīng)典著作,這本書開啟了美國乃至西方世界民眾對日本的認識,也可以說促進了西方對東方的認識。之前學習日語的經(jīng)歷使我對日本人性格的兩面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本書閱讀的過程中也算找到了這種性格養(yǎng)成的些許答案。一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對其性格的塑造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而一個民族性格的形成自然也與組成社會的最小單元“家庭”密不可分。家庭和社會的兩面性,童年和成年后環(huán)境的差異,對日本整體民族性的形成的基礎(chǔ)。而這種民族性的慣性是相當強的,是不可能通過一兩個人或一兩代人產(chǎn)生質(zhì)的突破的。
      
      了解一個人的性格是人際交往的基礎(chǔ)。了解一個民族的特性則是兩國邦交的前提。中日之間缺乏足夠的了解,尤其是中方對日方的認識更是淺薄,大多停留在日本鬼子的階段。普遍大眾對其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采取一種蔑視進而忽略的態(tài)度。這樣觀念的形成與日本政府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表態(tài)有關(guān),也與我們一些宣傳和評論是分不開的。在我看來,無論中日之間有何種糾葛、何種沖突最終是需要以和平的途徑來解決的。戰(zhàn)爭并不能實質(zhì)上的解決問題。它只能解決一時,并不能解決一世。尤其對日本人這樣民族特性極強的民族,試圖武力征服是不可取的。
      
      近期高曉松老師的《曉說》也連續(xù)做了8期有關(guān)日本的節(jié)目,對日本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精妙的評論。自以為,增強整個國家的軟硬實力從而使日本民眾心悅誠服是中國“征服”日本的最好途徑。二戰(zhàn)后日本對美國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極好的體現(xiàn)了日本的民族性格。真正使其臣服的不是原子彈的爆炸,而是美國在戰(zhàn)爭中以及戰(zhàn)后重建過程中展現(xiàn)的實力。日本是個善于學習,崇尚力量的民族。只有使其意識到力量上的差距,才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強烈推薦對日本文化和其民族特性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P.S.找個好點兒的翻譯版本或者直接去看原文吧,我看的這個版本有點兒。。。
      
      P.S. 推薦iOS用戶使用多看閱讀器,感覺非常不錯,iPhone和iPad可以實時同步,并可以將筆記等等同步至Evernote,非常方便,如上文摘所示。而且亮點在于每日會限時免費一本書,雖有不少糟粕,但是精華也不少,本書就是在限免的時候下載的。在書城中也可以買到各種圖書,價格公道,同時有大量免費雜志共閱讀,比如知乎、譯言等推出的期刊就非常不錯。
  •     囫圇吞棗地看完《菊與刀》。
      這本書所展示的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讓我時不時地能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我的感覺是:它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進行了極端的演繹。比如說父尊,報恩,修煉等等,都明顯與我們的文化有著相通之處,不同在與日本的隱忍與堅持。
      中國文化講究中庸,有“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日本則在一個大的理想下認準一條理就走到黑,發(fā)現(xiàn)走不下去了立馬調(diào)頭,但他們不會質(zhì)疑理想,只是認為達到理想的方式有待改善罷了,也就是說他們不會認為自己錯了,即使他們不停地說——すみません。
  •     在當下嚴重娛樂化的世界中,節(jié)操碎落一地,許多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物,在“才子佳人”們的操弄下,變成生活的禁忌,甚至讓人產(chǎn)生慣性思維。初捧此書,自己難免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且會引發(fā)旁人的浮想聯(lián)翩。
      在日本,菊花是天皇的標志,而刀,則是武士精神的象征。從古至今,每個日本國民都將忠誠與武士精神貫徹終生,特別是男性公民。古代的日本,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都是階級化的產(chǎn)物。例如,在社會中,武士再落魄,在尊嚴上是比平民高一級的,對平民而言,能死在武士的手中是一種極高的榮耀。在家庭里,即使掌權(quán)者是小輩,長輩也享有極高的尊重,至少在公眾場合仍然是家族德高望重的代表。無論在什么時候,亡命之徒只敢謀權(quán),而不敢篡位,縱然是在君主立憲制后,天皇仍然具有很高的聲望,軍政首領(lǐng)對天皇不敢肆意妄為,因為天皇就是神!天皇在戰(zhàn)前的一份詔書,可以激勵成千上萬的日本年輕人為其出生入死,在戰(zhàn)敗后,天皇的懺悔與決策絲毫沒有引起人民的不滿。階級并不會因為財富、權(quán)力的轉(zhuǎn)移而轉(zhuǎn)移。這一切的一切,不論站在那個時代,都是令人費解的。
      要征服一個國家,就必須了解他的文化。如果說中國的文化是儒文化,那么日本的文化則是不折不扣的恥感文化。“各就其位、情理、恩情、報恩、清白、人情、德行”等等,都是日本恥感文化的抽象化身。各就其位,大致意思是個人必須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不可僭越。例如一個家庭如果是耕田為生,就必須世世代代耕田。而后面的幾個名詞,聯(lián)系是相當緊密的,對我們而言是很熟悉的,但實際理解起來,其實是大相徑庭的。例如,當一個人受恩了,會不由自主的感到恥辱,進而挖空心思找機會報恩,當一個人受到凌辱,則會睚眥必報,不惜一切代價來挽回尊嚴,在日本人看來,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值得推崇的。
      從上面看來,我們很可能會認為日本人是很死板的,只會墨守陳規(guī),不會變通。但到近代日本戰(zhàn)敗后,他們的轉(zhuǎn)變準讓人大吃一驚。他們沒有因為戰(zhàn)敗的恥辱憤而自殺,也沒有將戰(zhàn)勝國——美國視為死敵,而是改變沉淀了上千年的觀念,轉(zhuǎn)而接受了現(xiàn)實,他們的生活依舊充滿微笑。這一轉(zhuǎn)變,對日本人而言,只需幾天時間,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只需要天皇的一句話。這種社會現(xiàn)象,在明治維新時也可見一斑。
      相比而言,中國人更善于變化,更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可是中國為什么還只是世界工廠?有的人說:中國人太懶、中國人沒膽子、中國人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可是在我看來,這千千萬萬那個理由,可以歸結(jié)于一句話:中國人沒有信仰!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他們的信仰是純粹的。他們不會因為信仰了基督教就可以升官發(fā)財而信仰基督教,他們是為了接近神而信仰,是為了真理而信仰;日本人是為了尊嚴而信仰,而中國人呢?可以用幾個詞形容:五花八門、目光短淺,工具理性。
      日本人的墨守陳規(guī)、與生俱來的恥感,和善于改變的行為,讓人覺得可笑,可恨,又可敬。
      
  •     菊與刀,一如櫻花與武士。本尼迪克特選擇這兩個內(nèi)涵迥異的意象,意在象征日本國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正如作者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li>
  •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剛獨到《洗刷污名》。但我還是急于想說點什么。我覺得我被中國這種歷史教育給控制了。記得當時上歷史課時,老師講了那么多日本戰(zhàn)敗投降的原因,什么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什么原子彈,什么日本不景氣?,F(xiàn)在看來,我有種被教育愚弄了的感腳。不是說它錯了怎么著,就覺得如果換位思考,站在日本的角度,中國分析的原因怎么那么搖搖欲墜呢?而且我在讀的時候總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去讀,總覺得很吃力,有很多地方不能夠理解,讀到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懷揣的思想不對,站的立場不對。比如我理解不了日本戰(zhàn)敗后對美國的態(tài)度,絕對180度大轉(zhuǎn)彎,如果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中國,中國會不敵對戰(zhàn)勝國?中國肯定各種地下組織,各種”恐怖活動“。
  •      有書友認為日本民族人生觀價值觀的割裂造成了他們的民族缺陷,但我認為,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割裂,但并沒有什么證據(jù)證明割裂是不好的,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一個人,一個民族必須橫向縱向都保持統(tǒng)一的人生觀,而一個民族到底幸不幸福,他自己是沒辦法察覺出來的,盡管他自己在切身的體會。從表面上看,其他民族似乎能夠?qū)ζ渥鞒鲈u論,但脫離出他自己本身的文化,他便無法作出之前的的評價了,因為他的評價正是立足于他的文化背景的,即對符合他的文化傳統(tǒng)的方面作出肯定,反之則否定。就像美國總是指責我們中國的人權(quán)狀況,認為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并對我們的行為表達如何如何的要求,如果是建議我們“大可采取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tài)度”,如果只是單純地以他們自己的西方價值觀來評頭論足,就實在是多管閑事了。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價值觀(盡管這種價值觀可能受到其他價值觀的影響,但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必須是我們自愿才行),我們知道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也想要民主,自由,平等,但如何得到她們的具體方式甚至是對她們的具體闡釋都應(yīng)該由我們自己做主,美國人總是把人的自由擺在最高之處,卻不知除此之外,一個國家也有自由,將來可能發(fā)現(xiàn)外星生物他們也有自由,難道還想把自己的那一套直接生搬硬套地用在他們身上嗎,那注定是會失敗的。再說西藏問題,一些西方媒體忽略事實,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觀念而創(chuàng)造“事實”,初衷是好的,但這樣做對西藏人民來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誰都沒有權(quán)利去回答包括漢族為首的其他民族,只有西藏人民自己可以回答。所以我們設(shè)立了自治區(qū),讓他們自己去管理自己的事務(wù),盡管現(xiàn)在自治的程度還不夠,控制還是很大。。。。。。終于發(fā)現(xiàn)老子為什么提倡“無為而治”了,想那么多有的沒的真是累啊,理想高于現(xiàn)實,我的考慮也只是瞎操心,總之你們原來愛干嘛干嘛,不要管我。。。
  •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的正義觀,日本人認為再大東亞共榮圈內(nèi),應(yīng)該全是黃種人,其他膚色的人應(yīng)該被驅(qū)趕。世界各國應(yīng)該在各自的等級結(jié)構(gòu)中,確定各自的位置。日本軍方在作戰(zhàn)中強調(diào)精神力量大過于物質(zhì)力量。日本人認為天皇凌駕于一切之上,是日本的象征。甚至戰(zhàn)敗也不能影響天皇的地位,這可以說是強調(diào)的精神力量起了作用。也許日本人似乎有這樣一種行為模式,他們選定了一條路之后,就會全力以赴。如果失敗了,就會自然選擇另一條路。
      日本的等級制度森嚴,"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是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并且等級制度互相不產(chǎn)生沖突,即使沖突,等級低的一方也甘愿受罰。商人通過通婚和過繼與武士階級結(jié)合,成為階級的相對穩(wěn)定基礎(chǔ)。
      明治維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等級制度的穩(wěn)定,所以最初在日本實施起來很困難。但是維新的目的是為了讓日本更強大,這與后來商人和武士組成的階級推動明治維新的發(fā)展互相結(jié)合。天皇是日本的象征,他可以與政治經(jīng)濟相分開,但卻一直一脈相承,這也是日本與中國的區(qū)別,中國的皇帝會在改朝換代之后更替,日本的天皇卻一直是世襲??梢哉f日本一直有一個信仰,就是天皇的神道。中國人一直沒有信仰。日本政治家可以把已經(jīng)完備的企業(yè)賣給大財閥,原因是想讓日本更加繁榮,而不是私利??梢哉f日本一直按照讓國家富強這一條思路在發(fā)展,這也許就是洋務(wù)運動失敗于明治維新的原因吧。
      日本人對于情義的解讀十分極端。武士道就是其中一部分。為情義可以殺父殺妻,然后自殺。為忠于天皇可以在可以避免的情況下犧牲自己。報恩成為了日本生活中的脊柱,恩情超越了生命中其他的一切東西,這似乎可以解釋日本人拼命工作的誘因。日本人最看中人情,也厭惡不親近人的”強加”人情,因為人情最難消受。
      日本人的生活成一個u字型。即出生和年老這段時間是自由的,其余處于u字底部的時間則背負太多情義。
      日本人的行為是善變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他們是會謀取和平的。如今日本已經(jīng)認識的軍國主義失敗,但如果其他國家的軍國主義沒有失敗,那么日本也許會再次點燃好戰(zhàn)情緒??傊?,日本的矛盾在于它獨特的歷史價值觀。
      
  •      這本書是作者從人類學家的視角,或者說是一個西方人的視角,觀察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思想。
       其實是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更了解日本人。
       看書時,我只覺得這個民族有太多與我們相像之處,也有太多特殊之處。
       作者想告訴讀者,不要用自己的民族標準來要求別的民族,不要犯民族中心主義錯誤。你視如魔鬼的行為,在他看來也許在平常不過。
       不過讀到最后,我反而想明白了。人,歸根究底,還是難以做到完全擺脫自己視角,寬容無私地看待他人、異族。作者何嘗不適用自己的眼睛看日本呢。
       歸根究底,人還得用自己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所以你覺得是怎樣就是怎樣吧。尊重別人的想法,固守自己的見解。
       還是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讀《菊與刀有感》- 適逢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時探求日本的民族性
         背景: 1.1894年爆發(fā)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一場日本發(fā)動的非正義戰(zhàn)爭。
        從中法戰(zhàn)爭結(jié)束到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九年,是中國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一段最好的時期。在此期間,國內(nèi)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huán)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于和平狀態(tài)。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wù)運動,歷經(jīng)三十年,效果明顯。這表現(xiàn)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zhàn)的勝利;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guān)及諒山之役中大敗法軍;劉永福的黑旗軍屢創(chuàng)法軍;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鮮開化黨人制造政變遭到失敗等。當時中國的國勢并不比日本弱。英國權(quán)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xiàn)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笔攀兰o下半葉清朝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zhàn)爭,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1885年的中法和約是唯一一個沒有割地賠款的和約。當時的環(huán)境應(yīng)當說對清朝的自強相當有利。
        甲午戰(zhàn)爭前,遠東地區(qū)基本是俄、英爭霸,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雖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條約的制約。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使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完全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國的國際地位則一落千丈,財富大量流出,國勢頹微。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
        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殲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清朝的獨立財政至此破產(chǎn),靠向西方大國舉債度日。
        甲午一戰(zhàn),日本成為亞洲的暴發(fā)戶。戰(zhàn)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庫平銀;艦艇等戰(zhàn)利品的價值也有一億多日元。而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當時的日本外務(wù)大臣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xiàn)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闭碱I(lǐng)朝鮮、臺灣后,在戰(zhàn)略上對東北、華東構(gòu)成了直接威脅,成為進攻中國大陸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嘗到了侵略的甜頭,極大地刺激了其擴大他們侵略領(lǐng)土的欲望。
      恰逢甲午戰(zhàn)爭120周年之際,日本與中國間的沖突不斷升級。安倍晉三堅持自己的強硬姿態(tài)。自小泉純一郎以來再次參拜靖國神社,不斷激化的關(guān)于釣魚島的領(lǐng)土爭端(日本文教科學省修改教科書)。中日兩國的關(guān)系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再次降低到冰點。歷史已無數(shù)次的證明,日本民族由于其特殊的民族性,必定會繼續(xù)推行其軍國主義,霸權(quán)主義政策。而只有理解日本民族氣質(zhì),才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日本的政策,從而更好的應(yīng)對。
      
      
        1. 本尼迪克特創(chuàng)造性的用 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guān)習俗,并指出日本幼兒教養(yǎng)和成人教養(yǎng)的不連續(xù)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面對弱者時,所有這些生性好斗、桀驁不馴、頑固不化、保守、勇敢等等修飾詞,都可以在日本人的身上找到影子;反之,當面對強者時,溫和謙讓、能屈能伸、怯懦等性格又可以鮮明地體現(xiàn)在同一個日本人身上。一句話,在日本文化中,崇拜強者而藐視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恐怕會伴隨這個民族的始終。
        2.嚴格的等級制是這個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他們有時會反抗等級制中某個階級的人,但從來不會反抗等級制本身。日本民族在中國唐朝時借鑒了了中國的封建等級制,卻又將其發(fā)展為完全不同于中國的一套等級制。日本社會強調(diào)的是等級秩序,這是兩國不同的生活準則。使用不同的敬語,鞠躬和跪拜,這是我們十分熟悉的日本日常生活禮節(jié)。即使家庭生活中,也必須遵守以性別、輩分及長嗣繼承為基礎(chǔ)的等級制。在政治、宗教、軍隊、產(chǎn)業(yè)等各個領(lǐng)域,日本都有十分周全的等級制度安排。各層各級各司其職權(quán),逾越則必遭懲罰。此所謂“各得其所,各安其分。這種滲透在普遍生活中的道德倫理觀,是真正的“日本制造”。日本向外輸出戰(zhàn)爭,目的也是為了建立國際等級新秩序,只不過他們設(shè)想位居等級高端的應(yīng)是日本人。由此可見侵華戰(zhàn)爭時日本宣稱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并不是空穴來風,日本人為了推行自己的等級制不惜一切。
        3.“情義”與“報恩” 日本也同樣在唐朝時引進了我國的禮儀道德體系,令人詫異的是,中華民族道德體系的的核心 仁 卻在日本的歷史進程中被摒棄了。日本民族發(fā)展出了自己獨特的道德體系。恥感構(gòu)成了情義與報恩的核心,武士們會為了報恩,報主人的恩不惜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例如日本的民族史詩《四十七壯士》中所寫的四十七壯士為了殺死另一個領(lǐng)主,報自己主公的恩,不惜犧牲自己的家人,并在報恩后集體自殺。這在其他國家的人看來無法理解的事情卻真真切切的發(fā)生在日本。
        4.日本人認為吃飯 睡覺 洗澡 性愛是人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他們享受這些,并不為之感到羞恥。
         通過對日本民族性的探究,我們可以 管中窺豹,對日本近來的舉動理解的更為深入。從而也為我國的對日政策給予了一點建議,對日本要強硬,這樣他們才會把你看做強者。要像日本一樣向強者學習但卻不要歧視弱者。嚴格的等級制是日本社會的基礎(chǔ),但他們的禮儀與規(guī)范性(嚴謹性)卻十分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從而為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提供基礎(chǔ)。
        
        如本尼迪克特在本書的結(jié)尾所說 “日本人知道,軍國主義是一盞已然熄滅的燈。他們將關(guān)注,它是否也會在別的國家熄滅。如果它不熄,那么日本人就有可能重新點燃他們的好戰(zhàn)熱情,炫耀出他們能做出巨大的貢獻。如果它熄了,那么日本人就有可能調(diào)整自己,以證明自己已經(jīng)很好地吸收了教訓:天皇帝國的美夢不是通向榮譽的康莊大道?!?/li>
  •     看這本書,我想搞明白這些事,為什么日本人一直不對他們侵略中國的事做出深刻反省和道歉,為什么他們不能象德國一樣引以為戒,為什么他們不覺得他們虧欠中國人,為什么他們現(xiàn)在還對中國步步緊逼。。。總之,我就是想知道為什么日本這個民族這么無恥。
      
      看完這本書,可以說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首先,日本人的恥感文化。
      滟子說看到“義理”這一章看得糊里糊涂,魯思為這個“義理”也翻來覆去舉例說明和解釋,不是我們理解力不好,實在是日本人太奇怪。因為要去理解一個與大多數(shù)民族道德觀不同的民族不是一件易事。
      我們中國人和美國人一樣是罪感文化,而日本是恥感文化。罪感文化是依靠罪惡感在內(nèi)心的反映來做善行,而恥感文化要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做善行。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是沒有正常的道德觀的,想讓他們做好人做不反社會的人,需要外力。
      我們會因為罪惡感而不會去做壞事,也就是我們內(nèi)心里有分辨事非的能力。而日本人不會,得外人認為他們做了壞事這事才是壞事,否則就算他殺了人,他也不會覺得他有什么錯。這是什么邏輯?狗屁不通。從這點上來看,日本人覺得當初他們侵略中國雖然失敗了,但并沒有罪,他們是為了“忠”,為了“幫助”他國。
      
      二、 日本人靈活現(xiàn)實的處世風格。
      這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日本人在戰(zhàn)爭失敗后,對美國人的態(tài)度180度轉(zhuǎn)變,這使美國人都疑惑不已,以為是某種偽裝。而實際上,日本人的這種行為用咱們中國的話來講,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了就認輸,接受現(xiàn)實并向?qū)Ψ綄W習。日本人對比他強的人可以象狗一樣忠誠,一旦比對手強大以后,這條狗就會成為狼。
      我們今天還在指望日本人為侵華行為做出道歉,基本認為不可能。想讓日本人老實聽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比他強大。
      
      三、 日本人混亂的道德觀。
      日本的情色業(yè)相當發(fā)達,來源于他們對情欲的獨特的見解。這個社會從男到女從老到幼,都只是把家庭、夫妻當做一種責任,而自己的欲望享受在這個范圍之外是受理解和支持的。日本人不相信什么人世輪回,他們只在乎現(xiàn)世的享樂,因為他們認為人人都能成佛,無論好人壞人,死了都能成佛。就這樣一個民族,你還指望他期望有一個好的來生而做點好事嗎?
      
      四、 日本人的性格特點。
      日本人要面子,這是來源于他們所謂的義理。而死要面子活受罪,這使得日本人的心理都很扭曲,這就要尋找排泄壓力的途徑,所以他們自殺的、行為變態(tài)的人很多。
      說到這里我要撇開這本書,從日本電影來分析一下日本人。日本電影我看的還真不多,但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日本人的隱忍的性格特點,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日本電影很少有讓人看了感覺特別快樂的,看完總是感覺心里有什么東西堵著,半天舒展不開。在電影中似乎找不到他們身上的陽光和活力,自由奔放這個詞完全與他們沾不上邊。他們的生活中似乎總流動著一種哀傷。
      日本的女人也是一個很奇怪的種群,看似溫柔嫻雅,實際內(nèi)心狂野。如果不是日本重男輕女,我感覺日本的女人比男人更厲害,她們瘋狂起來更為可怕。
      
      以前看日本電影,總感覺哪兒怪怪的,看了這本書,真的幫我找到了很多答案。但話又說回來,這本書成書時間都半個多世紀了,日本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的很多特點可能在新一代日本人身上越來越少。不過,這一點可以肯定,日本這個民族有他自己一套道德和倫理觀,他們的侵略本性很難改變,唯一能使他們臣服的,就是比他強大。即使日本臣服于美國,也并未使他們堅持自己的文化,他們臣服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國力確實比美國弱,而并不是因為他們文化弱。他們覬覦中國的心從未變過。
      
      
  •      菊與刀本身并無矛盾,菊是自然之美,刀是名譽之象征。有日本評論者指出,這一比喻并不十分恰當,刀在日本,原本是武士身份的象征,后來才轉(zhuǎn)為暴力,但其根源還是優(yōu)雅之物。但我依然十分贊同“菊與刀”這一比喻,它依然很能說明日本人表面上的矛盾是均有其根源的。
       日本這樣一個由等級制所主宰的社會,每個階級都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同時,日本的歷史又是源遠流長,其色彩層層疊疊,相互暈染,更是令人難以甄別剖析。有日本評論者認為本尼迪克特夫人有以偏概全之嫌,我不敢茍同,《菊與刀》本就是一個目的性極為明確的作品,所以必須抓住日本這個民族最根本,最主線的特質(zhì),以使美國能夠更好的制定日本戰(zhàn)后重建方針。
       考慮當時的研究背景和各方面歷史社會條件,這實在是一個難得的文學作品。本尼迪克特夫人治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在豐富的例證中便可看出,加上細致深入的分析,更是令人欽佩。但我并沒有說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術(shù)研究成果,因為畢竟它的寫作根據(jù)確有不嚴密之處,本尼迪克特夫人由于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原因,未能真正深入日本社會,所參閱之文獻,也有局限性,因此它的確不能冠之以“學術(shù)著作”,但它本身的文學價值卻是必須予以肯定的。
       總的來說,這本書還是能夠使我們對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個較為客觀和大致的認識和了解。即便是時隔多年,但一個民族骨子里的東西還是依然留存的。
  •     這是了解日本的讀物里面名氣很大的一本書了。  一直對日本很無感,原因很簡單,民族情緒。但在很多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它。洋務(wù)運動和明治維新差不多同一時候開始,但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對比實在太鮮明了。中國當時向西方學習主要還是在器物層面,而日本卻下大力氣抓教育,學制度?! ∪毡救藢Α熬駝龠^物質(zhì)”的崇拜到了一種變態(tài)的地步。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日本人在國內(nèi)的家庭里其樂融融,到了中國卻喪心病狂,書中的幾句話啟發(fā)了我?! ∪绱嗣艿娜烁?,是因為他們在做那些瘋狂而殘忍的事情時,自以為是為了日本民族的責任而做,絲毫不感到不安。
  •      《菊花與刀》,(美)魯思·本尼迪克特著,孫志民、馬小鶴、朱理勝譯,九州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有兩種東西國人皆可罵之,一曰中國男足,二曰日本。各種罵罵得花樣翻新、天花亂墜,但可有人真正試圖去了解被罵得狗不如的對象?
       本書一開始時就強調(diào)了,“美國和日本還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在戰(zhàn)爭期間一味譴責敵方是容易的,但要看出敵人通過眼睛是怎樣看待人生的,那就遠為困難了??墒俏覀兎堑眠@樣去做不可。問題是日本人將怎樣行動,而不是一旦我們處于他們的地位將怎樣行動。”
       我們今天一味譴責對方的人何其多,真正看出敵人通過眼睛怎樣看待人生的人何其少。沉浸在偏執(zhí)與虛妄中的我們?nèi)绾文艽蜈A這場戰(zhàn)爭?歸根結(jié)底,不是我們不能戰(zhàn)勝日本,而是我們不能戰(zhàn)勝自己。
       難得的是,作者是與東方文化思維差異極大的美國人,且從未到過日本。我們中能有這樣的人么?菊花與刀是幾十年前的日本人,今天的日本人到底怎樣?中國人不是最應(yīng)該去了解么?按照目前的中日關(guān)系,這種書應(yīng)該汗牛充棟才是,但很遺憾,我們?nèi)匀恢荒苋プx幾十年前西洋人寫的關(guān)于近鄰的書。
       十余年前讀了一半,今日再讀體會更深。作為也算和日本人打交道的人,深覺對日本人了解實在膚淺,但我們很多政策可能出臺于更膚淺的基礎(chǔ)。那些喊打喊殺的人們,也許連這本小書也沒讀過。走不出亞洲的我們,號稱要做世界大國。人,有時候不能太自信;國家,亦是如此。
  •      菊花代表的是日本的天皇制度,刀代表的是日本武士,這兩樣東西,都是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東西。作者是美國人,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來觀察日本,把日本、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剖析的很到位。對于一個想要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從書中可以知道日本這個民族對精神的追求是遠遠高于物質(zhì)的,天皇是整個日本的精神支柱,是至高無上的,所有人都必須服從天皇。書中可以看出日本嚴肅的等級制度,每個人的等級觀念都非常的嚴重。而武士階級的地位僅次于天皇,屬于上層社會。只有武士能夠配刀,他們不用工作,以農(nóng)、工、商的侍奉生活,日本也是一個追求神道的國家,他們把“恩”,“忠”,“情義”看的很重,他們對自己的名聲也看得很重。如果受到侮辱他們發(fā)泄的方法是折磨自己也許這就是日本自殺率高的原因吧!他們相信這種方式可以洗清自己的恥辱。這是一個以“圓通”為至高無上的境界的社會,一個人達到“圓通”更有利于他的成功,這是恥辱型社會造成的。我倒覺得,我如果能學習“圓通”,也是一種很好的事情。
       日本是一個神奇而偉大的民族需要慢慢的發(fā)現(xiàn)。
  •     
      1.永遠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真正定義一件事的好壞。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可以看出真是希望變?yōu)樽约旱念I(lǐng)土之一而不是僅為掠奪當?shù)刭Y源,否則1Q84里就不會出現(xiàn)天吾父親在滿洲種地的時期,只是日本文明的局限性是他們實現(xiàn)這個想法的最大障礙。
      
      2.日本文明是局限性的地域性的,他們的價值觀,各得其所的等級制度是孩童從出生之后就開始逐步有計劃的培養(yǎng)熟悉的,不同于伊斯蘭的“普慈”“特慈”,當把這繁瑣的等級制度,個人名分等的追求啪得擺在他的殖民的人民的面前,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撂挑子不干滋生強烈的抵制情緒,這注定日本的文明只能在他的自己的領(lǐng)土上發(fā)展成熟,而難以向外傳播。
      
      3.菊與刀寫于50年前,對當時的日本社會狀況做了相對準確的評價,雖說50年足以改變很多,但很多根深蒂固的東西即使被弱化了也難以改變。
      
      4.宗教和信仰是解決人們對身份認同的需要極佳的方式,這或許就是日本政府宣傳神道的原因之一。
      
  •     研究日本的目的是為了制定戰(zhàn)后對日政策。
      日軍為天皇而戰(zhàn),只要天皇一聲令下,他們會奮不顧身投入戰(zhàn)斗,天皇一道圣旨,即刻結(jié)束戰(zhàn)爭。即使物質(zhì)匱乏,他們堅信自己可以勝利,“精神戰(zhàn)勝物質(zhì)”。 “恥感文化”不允許他們投降,即使寡不敵眾、毫不生存希望。面對俘虜?shù)耐督担麄儽憩F(xiàn)出極度鄙視。根據(jù)國際規(guī)則,戰(zhàn)俘有權(quán)利要求敵國通知本國政府告知家屬自己依然健在,這對日軍來說是極難接受的?!爸艺\”是他們的信條,為君死、為主亡,選擇一條道兒走到黑。當然,易主后對新主人同樣忠心耿耿。
      等級制度的觀念深入日本人心,日本社會是金字塔式的貴族社會;美國人追求自由和平等,美國社會是民主的扁平化結(jié)構(gòu)。受儒教和佛教文化的影響,中、 日民眾推崇“孝道”,其社會是建立在宗族之上的關(guān)系、熟人社會。等級制度下的日本階層分為:天皇、將軍、武士、農(nóng)民、工匠、商人和賤民(清道夫和掩埋死囚者等)。天皇僅為皇權(quán)的傀儡,將軍是國家的真正統(tǒng)治者。商人作為封建制度的破壞者,他們的一旦受到尊敬而繁榮,封建制度注定衰亡。不同階層間的流通相當困難,雖然,不同階層之間可以通婚,這也是走向上流社會的一個通道。過繼和收養(yǎng)也是獲取上層等級身份的常用通道。同時代的中國,則通過科舉制度開放上流社會通道。相對而言,日本婦女的社會地位比同時代的中、印婦女高出不少,他們不用纏足,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場所。
      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個“負恩者”,他們知恩圖報。為了不讓別人負恩,他們選擇“遇有爭端,無關(guān)者不得干預(yù)”。這項法令無疑不利于社會公共領(lǐng)域的秩序穩(wěn)定,導致責任感的缺失,并為此找到了借口。
      “恩”是債務(wù),而且必須償還。對父母的“孝”和對天皇的“忠”是在數(shù)量上和持續(xù)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并且是強制和永遠無法還清的。日本諺語:可恨的媳婦照樣可以生出可愛的孫子。 天皇從不對有爭議的政治問題發(fā)布詔書,超越政治紛爭,所發(fā)詔書都是有關(guān)道德和節(jié)儉等的,進而成為道德楷模。
      “情義”就像義務(wù)一樣,必須報答。類似于借債還賬,情義需要計息,待日后加倍報恩。
      對他人的善意反應(yīng),日本人報恩;對他人的惡意或者輕蔑反應(yīng),日本人采取報復,極端情況下,會用自殺的方式洗刷污名。而對自然力量的傷害,表現(xiàn)出極度的克制和隱忍。
      日本人重視肉身享樂。洗熱水澡、睡眠、吃飯在他們看來都是享受。洗澡在電影《伊豆的舞女》中有所影射。睡眠在日本人看來不是為了維持體力或者為第二天儲備能量,他們視其為一種肉身享樂,因此,必要時期沒有睡眠或者睡眠不足也未嘗不可。日本人的意識里,對性的享受沒必要講倫理道德。一夫多妻在中國適用,而在日本不可。即使“小三”為已婚男人生兒育女,也可能被男人娶回家,納為妾也不可,頂多只能成為男人家里的女傭。藝妓由于經(jīng)過專業(yè)化訓練,并對藝術(shù)有所長,其地位要高于妓女。同時,日本人對同性戀、醉酒和自淫持有寬容的態(tài)度,其自淫器具的多樣性舉世罕見。吃飯和飲酒是兩件事,有著嚴格界限,不可同時完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