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作者:郭裕新,單公華 編著 頁數(shù):370 字數(shù):53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棗是中國原產(chǎn)的重要果樹,棗果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藥用價值。我國棗樹栽培歷史悠久,并擁有800多個品種資源和一大批適于不同區(qū)域栽種的鮮食、制干、蜜棗、觀賞、干鮮兼用的優(yōu)良品種。 本書共分十二章,介紹了棗的國民經(jīng)濟地位、起源、發(fā)展歷史,棗區(qū)的劃分、生物學特性,我國的棗資源、優(yōu)良品種、良種選育,棗樹的苗木繁育、建園技術、幼齡和成齡樹管理、病蟲防治、貯藏加工等內容。生物學特性部分首次深化到品種層次,育苗和栽培管理部分總結了現(xiàn)有的實用方法和各種栽培方式的特點、經(jīng)驗。全書內容豐富翔實,文字通俗,操作性強,可供棗樹科研、教學、管理、生產(chǎn)人員參考,對提高各地栽培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棗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棗的經(jīng)濟意義 二、棗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 三、棗林的生態(tài)價值和在農業(yè)中的地位 第二節(jié) 棗的起源、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 一、起源 二、發(fā)展歷史 三、我國棗的栽培現(xiàn)狀第二章 棗的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 第一節(jié) 根 一、棗根的種類、分布和結構特點 二、棗根的生長規(guī)律 三、根蘗和根蘗的萌生 第二節(jié) 枝和芽 一、棗樹枝芽的種類和相互關系 二、棗樹枝芽的形成和分化 三、棗樹發(fā)育枝和結果枝的年生長動態(tài) 四、枝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全年變化 第三節(jié) 葉 一、棗葉的形態(tài) 二、托葉及其變態(tài) 三、棗葉的解剖結構 四、棗葉的生長動態(tài)和葉養(yǎng)的年周期變化 五、棗葉的光合特性 第四節(jié) 花和坐果 一、棗花和花序的構造 二、花芽的分化 三、棗花開花過程 四、坐果 第五節(jié) 果 一、棗果的構造 二、棗果的發(fā)育過程 三、棗的落花落果 四、棗果的成熟第三章 棗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環(huán)境條件 第一節(jié) 棗樹的個體發(fā)育 一、影響棗樹壽命和經(jīng)濟壽命的因素 二、棗樹個體發(fā)育生命時期 三、品種、氣候、栽培技術對個體發(fā)育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環(huán)境因素對棗樹生長結果的影響 一、棗樹對溫度的適應能力 二、棗樹對降水量、氣濕的適應力 三、棗樹對光照的要求 四、棗樹的抗風能力 五、棗樹的耐旱性 六、棗的耐澇性 七、棗對土質、鹽堿、地形的反應第四章 中國棗屬植物資源 第一節(jié) 中國的棗屬植物 一、棗 二、酸棗 三、毛葉棗(印度棗) 四、蜀棗 五、大果棗(雞蛋棗) 六、山棗(大山棗) 七、小果棗(銹毛葉野棗、麻核棗) 八、球棗 九、滇棗 十、褐果棗(花棗、滇南棗) 十一、毛果棗(老鷹棗、白果棗) 十二、皺棗(皺皮棗、彎腰果) 十三、毛脈棗(毛脈野棗) 十四、無辦棗 十五、巴利棗 十六、達南棗(菲律賓棗) 十七、凸棗(非洲棗) 十八、鈍葉棗 第二節(jié) 我國的酸棗資源 一、食用果類型 二、藥用采籽類型 三、酸棗砧木資源的遠景價值 第三節(jié) 棗的品種資源、分布和類別 一、品種分類 二、我國棗品種資源與分布第五章 棗樹優(yōu)良品種 第一節(jié) 制干品種 一、圓鈴及圓鈴新1號、2號 二、長木棗 三、圓木棗 四、無核小棗 五、贊皇大棗 六、灰棗 七、雞心棗 八、相棗 九、大馬牙 十、靈寶大棗 十一、婆棗 十二、泗洪沙棗 十三、義烏大棗 十四、南京棗 十五、臨澤小棗 十六、官灘棗 十七、根德大棗 第二節(jié) 鮮食品種 (早熟品種) 一、蜂蜜罐 二、棗莊脆棗 三、脆脆棗 四、甜子棗 五、大城蘋果棗 六、馬牙白棗 七、饅頭棗 八、寧陽六月鮮 (中熟品種) 一、孔府酥脆棗 二、疙瘩脆 三、梨棗 四、老婆棗 五、永濟蛤蟆棗 六、臨汾團棗 七、冷棗 八、彬縣酥棗 九、大白鈴 十、大瓜棗 十一、臨猗梨棗 (晚熟品種) 一、媽媽棗 二、冬棗 三、成武冬棗 四、襄汾圓棗 五、瓔珞棗 六、遵義甜棗 七、沂水大雪棗 第三節(jié) 干、鮮兼用品種 一、金絲小棗及金絲新2號、3號、4號 二、板棗 三、中陽木棗 四、阿拉爾圓脆棗 五、鳴山大棗 六、晉棗 七、壇壇棗 八、湖南雞蛋棗 第四節(jié) 蜜棗品種 一、木洞糠棗 二、涪陵雞蛋棗 三、繁昌長棗 四、歙縣馬棗 五、郎溪牛奶棗 六、隨縣大棗 七、鵝子棗 八、廣德羊奶棗 九、蘇南白蒲棗 十、淳安大棗 十一、灌陽長棗 十二、連縣木棗 第五節(jié) 觀賞品種 一、龍棗 二、大荔龍棗 三、茶壺棗 四、磨盤棗第六章 棗的選育種 第一節(jié) 棗的育種方向和目標 一、挖掘現(xiàn)有良種資源 二、提高品種的綜合性狀 三、選育優(yōu)良的無性系棗樹砧木 第二節(jié) 實生選種及其價值 一、實生選種方法 二、實生選種要點 第三節(jié) 雜交育種 第四節(jié) 其他育種途徑第七章 棗苗的繁育和包裝運輸 第一節(jié) 繁育優(yōu)質棗苗的意義和途徑 第二節(jié) 良種育苗基地建設 一、基地選址 二、基地規(guī)劃 第三節(jié) 分株育苗 一、全園育苗 二、開溝育苗 三、歸圃育苗 第四節(jié) 嫁接育苗 一、砧木 二、接穗 三、嫁接 第五節(jié) 扦插育苗 一、根條扦插 二、綠枝扦插 第六節(jié) 試管育苗 一、設備 二、培養(yǎng)基 三、環(huán)境條件 四、試管育苗的程序和方法 第七節(jié) 苗圃管理 一、施肥 二、灌溉與排水 三、修剪 四、病蟲防治 第八節(jié) 起苗包裝和運輸 一、起苗 二、分級包裝 三、運輸 四、假植第八章 建園技術 第一節(jié) 園址選擇 一、園址和周邊環(huán)境無污染源 二、氣候與土壤 三、社會經(jīng)濟狀況和交通條件 第二節(jié) 棗園規(guī)劃 一、土地整理 二、道路設置 三、排灌系統(tǒng) 四、栽種方式 五、品種選擇和配植 第三節(jié) 栽植技術 一、栽種季節(jié) 二、苗木選擇和處理 三、挖掘栽植穴 四、施基肥 五、栽苗 六、栽后管理第九章 幼樹的撫育管理 第一節(jié) 幼樹的肥水管理 一、施肥時間 二、施肥量 三、施肥方法 四、灌溉保墑 第二節(jié) 幼樹的整形修剪 一、幼樹整形修剪的意義與特點 二、樹形、光強和產(chǎn)量的關系 三、整形修剪時間 四、棗園宜用樹形及整形、促花坐果方法 第三節(jié) 促進幼樹結果的方法 一、摘心 二、噴布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三、噴施微量元素 四、噴水 五、環(huán)剝 六、放蜂 第四節(jié) 其他管理第十章 成齡棗園的管理 第一節(jié) 土壤管理 一、園地翻耕 二、中耕除草除根蘗 三、間種綠肥 四、檢修梯田撩壕,保持水土 五、覆草蓋膜 第二節(jié) 施肥與灌排 一、施肥量和肥料種類 二、施肥方法 三、灌溉 四、防止?jié)澈? 第三節(jié) 修剪 一、清除徒長枝 二、疏截細弱枝和過密枝 三、更新結果枝組 四、骨干枝系的調整改造 五、老樹更新復壯 第四節(jié) 促花坐果和防止落果 一、摘心 二、噴施赤霉素 三、環(huán)狀剝皮 四、其他措施 第五節(jié) 高接換種 一、前期準備 二、操作步驟 第六節(jié) 其他管理第十一章 棗樹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第一節(jié)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棗瘋病 二、棗銹病 三、棗縮果病 四、棗黑腐病 五、炭疽病 六、棗輪紋爛果病 七、棗千腐病 八、棗樹根腐病 九、棗果萎蔫病 十、棗裂果病 第二節(jié) 主要蟲害和防治 (葉、花害蟲) 一、棗尺蠖 二、棗黏蟲 三、棗癭蚊 四、綠盲蝽 五、食芽象甲 六、蒙古灰象甲 七、棗葉壁虱 八、日本龜蠟蚧 九、紅蜘蛛 十、刺蛾類 十一、桃天蛾 十二、白囊蓑蛾 十三、棗綺夜蛾 十四、大灰象甲 十五、草地螟 十六、棗葉蟲 (果實害蟲) 一、桃小食心蟲 二、棉鈴蟲 三、黃斑蝽 (枝干害蟲) 一、紅緣天牛 二、六星吉丁蟲 三、灰暗斑螟 四、咖啡豹紋蠹蛾 五、梨圓蚧 六、康氏粉蚧 第三節(jié) 棗樹病蟲綜合防治和科學安全使用農藥 一、棗樹病蟲的綜合防治 二、農藥的科學安全使用 三、棗主要病蟲綜合防治歷第十二章 棗的采收、加工和貯藏 第一節(jié) 棗的采收 一、棗果的成熟過程 二、棗果的適期采收 三、采收方法 第二節(jié) 棗的加工 一、紅棗(干棗) 二、烏棗(黑棗、熏棗) 三、南棗 四、蜜棗 五、醉棗 六、焦棗(脆棗) 七、無核糖棗 八、鮮棗果醬 九、棗泥 十、棗丹皮 第三節(jié) 貯藏 一、鮮棗貯藏 二、干棗貯藏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jié) 棗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棗是我國原產(chǎn)的十分寶貴的果樹種類,具有營養(yǎng)豐富、品味好、用途廣、風土適應性強、栽培容易、綜合效益突出等諸多特點,歷來受到我國各個階層的偏愛。在數(shù)千年的漫長年月中,栽培棗的區(qū)域從原產(chǎn)地黃河中下游逐步擴大到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最近數(shù)百年更擴大到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北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區(qū)以外的多數(shù)省市,并且形成一批名產(chǎn)區(qū)。隨著對棗的生物學的深化研究和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技術、優(yōu)良品種的普及推廣,栽棗的經(jīng)營效益倍增,不少地區(qū)出現(xiàn)了栽棗熱,而且棗的深加工制品越來越多。栽棗前景越發(fā)可觀。一、棗的經(jīng)濟意義 第一,栽培容易,經(jīng)濟效益高,易組織一村一鄉(xiāng)的規(guī)模生產(chǎn),提高農村的經(jīng)濟水平?! 棙滹L土適應性強,生長快,結果期早,栽培管理比較簡便,因此能夠以一村一鄉(xiāng),甚至一個縣的規(guī)模進行大規(guī)模栽培,收益面廣及每個農產(chǎn)。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北方已廣泛栽棗,并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如公元前350年前后的《戰(zhàn)國策》記載:“蘇秦說燕文侯曰: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于民”。其后《韓非子》中記載:“秦饑,應候謂曰:五苑之棗栗,請發(fā)與之”。漢朝的《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栗。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濟之間千樹梨,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稘h書?地理志》載有:“上谷至遼東,地廣民稀,俗與趙代相類,有魚鹽棗栗之饒”。漢以后三國時期的《三國?魏志》記有:“冀州戶口最大,又有桑棗之饒,國家征求之府”。這些古籍記載說明,棗由于經(jīng)濟價值較高,并有較強的抗災能力,在2 000年前的古代,已經(jīng)成為我國北方農業(yè)中的一項產(chǎn)業(yè),對國家和民眾都有重要意義。時至近代,由于栽培技術的改進提高、棗果營養(yǎng)藥理研究的深化以及加工事業(yè)的發(fā)展,棗的栽培又有很大發(fā)展。1982年全國棗樹面積為24萬hm2;1995年達到30萬hrn2左右,鮮棗總產(chǎn)量常年40萬一55萬t;2006年全國棗樹面積擴展到150萬hm2,年產(chǎn)鮮棗250萬t?;春?、秦嶺以北的多數(shù)省市,棗樹的蹤跡幾乎廣及每個鄉(xiāng)村。北方不少集中產(chǎn)區(qū),如山東省的樂陵、慶云、無棣、茌平、聊城、東阿、寧陽,河北省的滄縣、獻縣、泊頭、阜平、行唐、新樂,河南省的內黃、濮陽、新鄭、中牟、西華,山西省的中陽、臨縣、興縣、交城、太谷,陜西省的大荔、蒲城、延川、清澗、佳縣等縣市的棗園、棗林,往往連綿數(shù)千米,乃至數(shù)十千米。其中馳名中外的金絲小棗品種,其主產(chǎn)區(qū)地跨山東省的沾化、無棣、樂陵、慶云、商河、寧津、陽信,河北省的鹽山、滄縣、泊頭、獻縣、青縣等十多個縣市,棗林蜿蜒相接,南北長達150 km上下。集中產(chǎn)區(qū),棗的收入占農業(yè)總收入的40%一70%,實屬關系農家生機和貧富的重要產(chǎn)業(yè)?! 〉诙?,作為先鋒樹種開發(fā)改造沙荒、鹽堿、丘陵山地?!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