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美)亨特·湯普森 頁數(shù):294 字?jǐn)?shù):146000 譯者:陳怡雅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浪蕩世界的記者與加勒比海的人渣之間,是足以讓一艘游艇浮上來的酒精。
亨特·湯普森(Hunter S.
Thompson):傳奇作家,“剛左”新聞之父,年近古稀時吞槍自盡,用禮炮將骨灰打向夜空。
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電影巨星,亨特·湯普森的門徒,主演《朗姆酒日記》最新上映。
本書是亨特·湯普森的處女作,描寫了一位有理想的新聞記者,逐漸沉淪、迷失在加勒比海的酒精與閑晃之間,最終帶著破碎的美國夢,離開了加勒比,同時留下無盡的遺憾。本書時隔三十年后出版,榮獲美國多個圖書獎項,同名電影由亨特·湯普森的門徒約翰尼·德普主演,正在歐美熱映,是2012年奧斯卡的熱門候選影片。
……
我來到這里,住在豪華旅館,卻坐在看起來像蟑螂,聽起來像噴氣式飛機的玩具車?yán)?,繞過半個城市;偷偷地從后門的小巷中溜走,卻肆無忌憚地在沙灘上胡搞;在鯊魚出現(xiàn)的海中獵捕龍蝦,自己卻被大批說著外國語言的暴民盯上。
這些事情,發(fā)生在西班牙殖民的波多黎各,但這里的人卻使用美金,開著美國造的汽車,坐在賭場中玩著輪盤,假裝自己來到了卡薩布蘭卡。這個城市的某部分,看起來很像美國佛羅里達的觀光勝地坦帕市,另一部分又很像是老舊的難民營。每個我看到的人,都好像是剛剛從某個重要的電影試鏡會走出來似的。
作者簡介
亨特·湯普森(Hunter S.
Thompson,1937-2005),美國著名記者、小說家,“剛左”新聞教父,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滾石》頭牌作家,也是其中最傳奇的一位。一生寫作無數(shù),包括《拉斯維加斯的怕與恨》《朗姆酒日記》《地獄天使》等等,是美國六七十年代亞文化的重要推動者,其作品中有多部被改編成電影。
2005年2月20日,亨特·湯普森在家中吞槍自殺,根據(jù)他的遺愿,由約翰尼·德普出資250萬美元操辦,在好萊塢將他的骨灰放入由其自己設(shè)計的禮炮中,打向夜空。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一九五0年代初期,趁著圣胡安才剛剛發(fā)展成旅游小鎮(zhèn),前賽馬騎師艾爾·阿本尼托將位于歐來瑞街的家中內(nèi)院,改建成一座酒吧,名為“艾爾的后院”,還在街邊的門外掛了一個招牌,另外在后門的小巷子外,也掛了一個箭頭指示牌,指著往這兩棟頹圮的樓房中間走去,便可看到“艾爾的后院”。酒吧剛開始只供應(yīng)二十美分一瓶的啤酒和十美分一杯的朗姆酒,朗姆酒加冰塊得另外再加五美分。幾個月之后,艾爾身兼廚師,開始供應(yīng)家庭式漢堡。 這是喝上幾杯的好地方。清早特別舒暢,太陽才剛剛露臉,咸咸的海風(fēng)徐徐吹來,為空氣注入了新鮮和活力,直到中午時分,濕熱的空氣才會浸入圣胡安,整個城鎮(zhèn)變得如蒸籠一般,這種炙熱的溫度,一直持續(xù)到太陽下山之后,才又慢慢恢復(fù)涼爽。 夜晚的感覺也不錯,但不如早晨清涼。當(dāng)一陣陣微風(fēng)吹拂過來,位于歐來瑞街山坡頂上的“艾爾的后院”,總是能感受到一絲絲涼意,如果能開扇窗戶的話,便可遠眺整座城鎮(zhèn),可惜院子四周堵著厚厚的圍墻,只能抬頭仰望天空,或?qū)④嚽安莸男┰S綠意收攬眼底。 日子一天天過去,艾爾添購了新的收款機,在院子中放置了撐著遮陽傘的木頭桌椅,最后舉家遷出了歐來瑞街的這棟房子,搬到離機場不遠的郊區(qū)住宅。他雇用了一個黑人幫手史瓦普,負責(zé)洗碗和端盤子,最后接手廚師工作。 原本屋內(nèi)的客廳,搖身一變成了鋼琴酒吧,由高高瘦瘦、看起來一臉憂郁的邁阿密鋼琴手尼爾森·奧圖負責(zé)演奏。老舊的淡灰色小鋼琴就擺在雞尾酒區(qū)和后院的走道中央,鋼琴表層漆上一層薄薄的涂料,防止被鹽分腐蝕。一個禮拜七個晚上,在加勒比海長達十二個月的夏季,奧圖坐在黑白琴鍵前,一邊擦汗,一邊漫不經(jīng)心地演奏。 觀光局的人都興奮地談?wù)撝?,最近店家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一整年來,從早到晚的消費熱潮吹拂著波多黎各港灣。不過像奧圖這種絲毫不在乎生意的人,還是整晚彈著一成不變的藍調(diào)或哀傷的民謠。客人逐漸厭煩了他的演奏,厭煩了看著他的汗水從下巴滴到鍵盤上,以及他穿著棉布花襯衫時腋下滲出的汗?jié)n,還有他三不五時就發(fā)出“該死的狗屎天氣”的咒罵聲,破壞了整個酒吧的氣氛。難怪客人會起身離開,寧愿到附近的高檔酒吧消費,點上一瓶要價六十美分的啤酒或一客三十五美元的沙朗牛排。 前共產(chǎn)黨員萊特曼從佛羅里達州來到這里,辦了份《圣胡安日報》,艾爾的后院便成為這份英文報紙員工最常光顧的地方。因為為萊特曼工作的人,不外乎漂泊者和尋夢人,他們泡不起近幾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紐約式”,高檔酒吧?!度請蟆返挠浾吆托姓藛T會在早上七點左右魚貫出現(xiàn),體育記者、排版和編輯等晚班人員會在午夜時結(jié)伴而來,偶爾會有人來此約會。平時在圣胡安不??吹脚?,來這的多半是游客、交際花或是空姐,但她們比較喜歡待在賭場里,或是坐在希爾頓飯店的露臺酒吧。 《日報》內(nèi)有各式各樣的人,從試圖想要把世界擰成兩半,再重新來過的狂妄土耳其小伙子,到只想在一群瘋子把世界擰成兩半之前,過過好日子的啤酒肚老頭。整個報社的確有些有才氣又正直的人,但也有一些連張明信片也不會寫、墮落無能的失敗者,包括混混、逃犯和酒鬼,一個順手牽羊、總是在腋下夾著一把槍的古巴人,一個半開化、有戀童癖的墨西哥人,流氓、人渣、人形膿包等等。對多數(shù)的人來說,工作只是為了換杯酒喝,或是湊足機票錢罷了。 另一方面,也有像是湯姆·班德瓦茲這種天才,之后為《華盛頓郵報》工作,得了一座普利策獎,還有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只為了讓報紙順利出刊的泰瑞,現(xiàn)在擔(dān)任《倫敦時報》的編輯。我來到這里時,報社已經(jīng)營了三年。萊特曼正處在精神分裂的邊緣。跟他說話時,仿佛可以看到他坐在地球上的每個十字路口,假裝自己是三位一體——E帝、普利策本人和救世軍。他常發(fā)誓說,如果這些年來曾經(jīng)為報紙工作的人,同時出現(xiàn)在上帝面前,跟上帝講述他們的過去,他們的怪癖,他們的罪行,他們的離譜行徑,連上帝本人都會毫無疑問地馬上暈倒在地,不斷拉扯自己的頭發(fā)。 當(dāng)然萊特曼是夸大了些。他總是忘了提那些優(yōu)秀的人,只談?wù)摫凰稳轂椤熬凭X”的麻煩人物。其實萊特曼描述的還不夠貼切,這些人是最奇特也最難駕馭的一群。情況最好的時候,他們僅是不可信賴而已;情況最壞的時候,他們總是醉醺醺、臟兮兮的,連山羊都比他們可靠。但他們卻弄得出一份報紙,不用工作時,他們中的大部分總是喜歡混在艾爾的后院。 當(dāng)艾爾決定將啤酒的價格漲到二十五美分時,他們不停地發(fā)牢騷跟咒罵,指責(zé)艾爾被貪婪蒙蔽了心,直到有天,艾爾厭倦了這些人的牢騷,在酒吧里掛了一個牌子,寫著希爾頓飯店啤酒和飲料的價格。這個用黑色蠟筆潦草寫著的牌子,就掛在吧臺的后面,讓人看得一清二楚。 雖然報社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有撰稿人、攝影師,還有正巧會寫些文章又剛好人在波多黎各的騙子,但艾爾的生意卻沒有起色。在收款機底下,壓著未付清的賬單,還有從世界各地寄來的信,寫滿“再過不久,一定會把賬付清”的承諾。這些流浪漢記者是最惡名昭彰的騙子。來到這個沒有根的世界,背負著一大筆未償還的賬單,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后記
當(dāng)天王還是一枝枯草時文║郝彬“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我應(yīng)該已經(jīng)找到了最近幾期的《溫哥華太陽報》。如果它看上去還不是全無價值,那么我的工作申請繼續(xù)有效。不要覺得我這種傲慢是無心之舉:我寧愿現(xiàn)在觸怒你,而不是在我為你工作之后。我上一任老板在我開始為他工作后才知道我是個什么人。那就好比薩德侯爵[薩德侯爵:法國十八世紀(jì)的色情及哲學(xué)作家。]突然發(fā)覺自己在給比利?格拉漢姆[比利?格拉漢姆:美國當(dāng)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布道家。]打工。那個人看不起我,當(dāng)然,除了對他和他捍衛(wèi)的一切表示蔑視,我也做不了什么。如果你問他,他會告訴你,我不討人喜歡,我討厭人類,我只想一個人待著,我自恃甚高所以不能和正常人交往。——這都是從他發(fā)給出版人的內(nèi)部通知中引用的原話,沒有什么比好的引用更棒的了?!鄙厦孢@段話是1958年亨特?湯普森寫給《溫哥華太陽報》編輯的求職信,當(dāng)時,他21歲,四處碰壁,一貧如洗,但桀驁的個性并不因此而有所收斂,湯普森一生都認(rèn)為戰(zhàn)斗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這封頗具挑釁意味的求職信即是他人生觀很好的證明。1958年,卡斯特羅的革命還未成功,肯尼迪當(dāng)選美國總統(tǒng)是在兩年之后,美國的公民權(quán)利運動正在醞釀,鮮花力量也還是子虛烏有,登月、越戰(zhàn)、搖滾樂、毒品……所有這些讓一個時代燃燒起來的東西都還沒有粉墨登場??宓襞傻膸孜幌荣t雖然已發(fā)動了反抗既有文明的游擊戰(zhàn),但就像格雷戈里?柯爾索[雷戈里?柯爾索:美國垮掉派優(yōu)秀詩人,與凱魯亞克、金斯伯格等齊名的垮掉派文學(xué)運動開創(chuàng)者。]說的:“三個作家無法稱其為'一代'?!彼麄円仓荒苁窃跍丈@樣內(nèi)心敏感、同時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輕人那里找到些許共鳴。在那個年代,垮掉派更多地被看作是文化上的恐怖分子,主流社會嚴(yán)陣以待,希望在這些打游擊的不安定因素感染更多年輕人之前將他們絞殺。一個大時代即將到來,墨守成規(guī)的蕓蕓諸眾們渾然不覺,像湯普森這樣敏感的年輕人卻已率先嗅到了變革即將出現(xiàn)的氣息,青年們無因的反叛雖然還找不到具體的靶子,但地下的巖漿已四處奔流,蠢蠢欲動,等待著噴薄而出的時刻。1958年的湯普森,像一個渾身綁滿炸藥的人肉炸彈,模糊地感知到自己的命運,但面對嚴(yán)絲合縫的現(xiàn)實,只余無助和困惑,找不到明確敵人的湯普森最先把槍口對準(zhǔn)了自己,他讓自己沉醉在暴力、瘋狂、酒精中,像一只蜥蜴,蹣跚著爬過劇痛的青春,這本半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朗姆酒日記》就是當(dāng)時湯普森個人生活的生動寫照。但是,如果我們回顧亨特?湯普森的一生,則能從他這部最初的文學(xué)習(xí)作中聽到一些弦外之音,世界的陳腐和反動讓人無奈,青年正在變成枯草,但湯普森并不甘于做一只枝草的命運,他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戰(zhàn)斗準(zhǔn)備武器和彈藥,這位未來的剛左新聞教父、美國歷屆總統(tǒng)堅定不移的反對者正在像一個學(xué)徒般苦練技藝——通過寫作來學(xué)習(xí)寫作,把浪漫和敏感埋葬,為自己換上刀槍不入的堅硬盔甲,迎接屬于自己的戰(zhàn)紀(jì)的到來。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鍋唽芏嗳硕?,湯普森常常是作為一個顛覆分子、吸毒吸壞腦子的小說家的面目出現(xiàn)的,但事實是,他有生之年常常扮演的角色是一名體育記者(同時也是他自稱的政治癮君子)。他在文學(xué)上取得的成功,像大多數(shù)作家/記者們一樣,只能說是退一步而言,靠插漏補空得到的。亨特?湯普森的好朋友、普利策獎得主威廉?肯尼迪說過,他和湯普森都是“失敗”的小說家,為稻糧計,最終不得不依附于媒體,當(dāng)了記者?!独誓肪迫沼洝肪褪撬谧鲇浾咧噙M行的早期寫作練習(xí),小說描寫了一段混亂的愛情故事,其中有嫉妒、不忠、暴力、酒精,故事發(fā)生在加勒比海地區(qū)波多黎各的一個新興城市圣胡安?!澳鞘且黄鹕膮擦?,到處都是赤身裸體的人?!边@是湯普森的第二部小說,之前他還寫過一部從未發(fā)表過的小說《水母王子》。《朗姆酒日記》在湯普森成名很久之后才得以出版,距創(chuàng)作完成差不多有四十年。湯普森頭兩部小說事實上完全是海明威式的,也有些許菲茨杰拉德的影子——雖然其中也有他自己后來文體的雛形,但當(dāng)時只能算是在萌芽狀態(tài),冷靜的抨擊和醉酒式的幽默像扭曲的雙刃般攪在一起。在他于2005年開槍自殺后,《滾石》雜志找來歷史學(xué)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寫了一篇回憶他晚年歲月的文章《貓頭鷹農(nóng)場的最后歲月》,布林克利提到湯普森這兩部最初的習(xí)作,評論說:“亨特只是在對迷茫一代的偶像進行拙劣的模仿。喝了威士忌的海明威可能會去非洲大草原獵獅子,而沉醉于朗姆酒的湯普森能做的卻只是咒罵著趕跑活躍在波多黎各街道滿溢垃圾之上的老鼠。”《朗姆酒日記》一次一次地被出版商退回,總計達七次,湯普森幾乎要放棄它了。1998年,這本書終于出版,湯普森在之后參加一次談話節(jié)目時提到這部小說時說:“它對政治和金錢有一種浪漫的看法,我被迫去面對這個四十歲的故事所發(fā)掘出的現(xiàn)實……我不能修改它,就好像是,這是我,這是我曾經(jīng)生活過的世界……我作為一個作者來進入它……它是個不錯的故事。”借故事講述者保羅?坎普之口,22歲的湯普森說出了那個時代還少有人關(guān)注的年輕人的焦慮:“在某些方面來說,我也是屬于這一群人——也許比一些人更有能力,也許又比另一些人安分不少——在那些年里,我很少沒有工作。有時我一次替三份報紙寫稿,也替新的賭場和保齡球館寫些廣告詞,當(dāng)過斗雞協(xié)會的顧問,也做過餐廳的美食評論家、游艇攝影師,還定期被警察迫害。那時的生活充滿了貪婪,但我如魚得水,樂在其中。我交了些有趣的朋友,賺了些錢,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也見識了其他人未必能見識的世界?!薄拔倚闹幸餐瑯哟嬗匈|(zhì)疑:再這樣下去,以后的生活一定一無是處,我們所有人都如演員一般,在毫無意義的漂泊中欺騙自己。一方面懷抱著無盡的理想,另一方面又為未來感到彷徨”。盡管只有22歲,湯普森卻在小說中花了很大篇幅借主人公坎普(30歲)之口描述了對“走下坡路”和變老的恐懼?!半m然大部分的時間他都令人感覺惡心,但偶爾,次數(shù)十分稀少,他卻令人驚訝地展現(xiàn)出一閃而過的智慧。不過,他的頭腦已經(jīng)被酒精腐蝕,他的整個生活就像是在廢油中泡太久而壞掉的老舊機器?!边@段描寫湯普森不是在說自己,而是在寫其他人,一個年紀(jì)更老、已經(jīng)喪失目標(biāo)的新聞人——莫貝里,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可以在晚上喝完酒之后找到自己的汽車,因為他的車太臭了,以至于活躍在那座城市街道上的拆車黨對他的車都敬而遠之。作為湯普森化身的保羅?坎普也陷在一個毫無出路的工作里,感覺自己的夢想——成為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那樣的作家,像他手頭里的朗姆酒蒸發(fā)得一樣快?!独誓肪迫沼洝返囊粋€重要意義在于,通過這本小說,這位未來的剛左新聞教父、散文文體大師開始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他在成熟期用來對付這個偽善、冷漠的世界的武器:怪誕的智慧、沒完沒了的嘲諷、不必要的越軌行為、不可一世的自信、俠肝義膽的亡命徒與生俱來的憤怒,都在這部早熟的創(chuàng)作中得以體現(xiàn)。成名后的湯普森有廣泛的讀者群,這個群體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搖滾青年、政客、新聞學(xué)學(xué)生、執(zhí)法人員……幾乎遍布美國各行各業(yè),如果這樣的描述有點流于表面,可以參看這樣一個事實:湯普森出版的第一本書、紀(jì)實小說《地獄天使》,是首部從“地獄天使”這個摩托車俱樂部內(nèi)部進行詳細曝光的文學(xué)作品,為了寫這本書,他和地獄天使們混了差不多一年,因為它如此深入地報道了地獄天使內(nèi)部的運作機制,后來這本書甚至成為很多警察巡查部門的培訓(xùn)手冊。七〇年代,他的代表作《拉斯維加斯的怕與恨》,與六〇年代的《在路上》相若,成為一部關(guān)于毒品文化和反叛青年的圣經(jīng)。……對湯普森來說,有些東西不應(yīng)該被遺忘,也永不會消逝,這也是一直以來他通過自己的文字向世人表達的東西。在一個黑暗的時代,他試圖去了解,為什么美國夢會變成一把槍口向內(nèi)的手槍。對這個問題,美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界還沒有人走得足夠近,去作出解答。與同行相比,湯普森顯然離答案更近。這個總是用最本真方式對此進行體驗的男人,這個“絕對自然的存在”,從未退縮,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時刻。
編輯推薦
《朗姆酒日記》編輯推薦:《滾石》頭牌作家亨特?湯普森處女作重見天日,《紐約客》年度推薦書,美國國家暢銷書得主,好萊塢影星約翰尼?德普同名電影,新鮮熱映。如果你喜歡杰克?凱魯亞克、杜魯門?卡波特、約翰?列儂、安迪?沃霍爾、約翰尼?德普……一定會迷上亨特?湯普森。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