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來玉英  頁數(shù):178  字數(shù):30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著名思想史專家蔡尚思教授1988年寫詩道:“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弊源耍瓉戆吹乩矸轿惶攸c所稱的閩北文化便有了武夷文化的新概念。武夷文化是指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廣大地區(qū),以古越漁獵農耕文化為基礎,以朱子理學為核心,融海洋文化與中原文化于一體的區(qū)域文化。武夷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武夷文化與中原文化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經典。    ……    武夷精舍的創(chuàng)立,給武夷文化摻進了儒學文化新的內涵,同時也為道教、佛教的發(fā)展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儒學這一正統(tǒng)文化的進入,極大地豐富了武夷文化的歷史內涵。朱熹通過創(chuàng)立學院,授徒講學,著書立說,培養(yǎng)人才,重新樹立起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主體意識即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他始創(chuàng)“四書學”,即把儒教創(chuàng)始人孔子、孟子和孔子的學生曾參、子思的經典論著《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匯成一個系列,加以權威性的闡述、詮釋,名之為《四書集注》。古閩族變遷融合了豐富多彩的禮俗文化和人際交流對武夷社會文化生活產生廣泛影響。朱熹的《朱子家禮》、《儀禮經傳通解》、《朱子治家格言》是古代禮學奠基之作,對武夷禮俗文化影響深遠?!吨熳蛹叶Y》規(guī)范的內容是社會家庭中,不同時節(jié)、不同人生階段所行禮事的具體儀節(jié),如歲時祭祀、男冠女笄、婚喪嫁娶等禮儀。《家禮》對居家各項禮事的程序、陳設、器用及服飾標準、文書程式等,都作了具體規(guī)范。清儒陸隴其(1630_1692)《三魚堂文集.四禮輯宜序》中說:“儒者言禮,詳則有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約則有朱子《家禮》,是二書者,萬世規(guī)矩準繩也,人道之綱紀備矣?!庇秩纭肚宄m(xù)文獻通考》卷122《職官》所說:《儀禮經傳通解》一書,“范圍乎國事民事者為最廣,家有家禮,鄉(xiāng)有鄉(xiāng)禮,學有學禮,邦國之際,王朝之上,莫不有禮,通五禮之目,而仍類別為五,所以辨等差至嚴也,所以畫權限至晰也。  準諸《大學》之絮矩,其揆有若合符定?!薄秲x禮經傳通解》一書不僅保留了朱子以前之時代及后世有關禮儀與禮義、制度與觀念、原典與解說等多方面的禮學材料,同時還內涵著猶如《禮記·大學》的“修、齊、治、平”之道的精神主旨。朱子《家禮》全書共分五卷,依次為通禮、冠禮、昏(婚)禮、喪禮和祭禮,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家庭禮儀系統(tǒng)?!都叶Y》是日常應用的家庭禮儀,主要是家庭生活以及人生成長各時節(jié)所行的禮事,如飲食起居、男冠女笄、婚嫁喪葬、歲時祭祀等禮儀規(guī)范。朱熹一生中有50多年在武夷山,《家禮》對武夷山祭祀禮俗、服飾禮俗、成人禮俗、婚姻禮俗、誕生禮俗、喪葬禮俗、拜師禮俗、生育禮俗、壽誕禮俗等的影響直接而深遠,朱熹禮學思想滲透在武夷山人生禮俗的方方面面。    來玉英    2011冬于武夷山

內容概要

厚重深遠的武夷歷史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內涵豐富,構成了武夷文化燦爛輝煌的一隅。武夷禮俗文化包含古閩族變遷融合遺存的武夷山禮俗,南遷移民交互相融的農事節(jié)慶生活禮俗,集儒、釋、道三教為一山的信仰禮俗,“儉、清、和、靜”的武夷茶禮俗,朱熹《家禮》熏染下的武夷山家庭禮俗等,形成了多元化的特點?!抖嘣幕杏碌奈湟亩Y俗文化》研究的武夷禮俗文化,以武夷文化的中心武夷山為主,蓋及武夷文化分布的武夷山脈及其周邊地區(qū),包括閩北1區(qū)(延平區(qū))4市(武夷山、邵武、建甌、建陽)5縣(順昌、光澤、浦城、松溪、政和)。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的作者是來玉英。

作者簡介

來玉英,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開設禮儀學、公共關系學、秘書學概論等課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古閩族變遷融合遺存的武夷山禮俗
第一節(jié) 懸棺葬禮俗
第二節(jié) 蛇崇拜禮俗
第三節(jié) 青蛙崇拜禮俗
第四節(jié) 鳥崇拜禮俗
第五節(jié) 歡慶禮俗
第二章 南遷移民交互相融的節(jié)慶農事生活禮俗
第一節(jié) 節(jié) 慶生活禮俗
第二節(jié) 勞動生活禮俗
第三節(jié) 文化生活禮俗
第三章 集儒、釋、道三教為一山的信仰禮俗
第一節(jié) 武夷山儒學信仰禮俗
第二節(jié) 武夷山佛學信仰禮俗
第三節(jié) 武夷山道學信仰禮俗
第四節(jié) 武夷山媽祖信仰禮俗
第五節(jié) 閩北齊天大圣信仰禮俗
第六節(jié) 尊崇祖師的信仰禮俗
第四章 “儉、清、和、靜”的武夷茶禮俗
第一節(jié) 武夷山茶禮俗文化
第二節(jié) 武夷巖茶美麗的傳說
第三節(jié) 武夷山茶禮俗與儒、釋、道三教文化
第四節(jié) 武夷山茶禮俗與晉商茶路精神
第五節(jié) 武夷山茶禮俗與茶聯(lián)詩文
第六節(jié) 武夷山茶禮俗文化事象
第五章 朱熹《家禮》熏染下的武夷家庭禮俗
第一節(jié) 武夷山祠堂禮俗文化
第二節(jié) 武夷家訓
第三節(jié) 朱熹在百姓家譜中的譜序
第四節(jié) 武夷成人禮俗
第五節(jié) 武夷婚姻禮俗
第六節(jié) 武夷誕生禮俗
第七節(jié) 武夷壽誕禮俗
第八節(jié) 武夷喪葬禮俗
附錄一 武夷山市朱子學校敬師禮儀式(改進型拜師禮模版)
附錄二 朱子婚禮現(xiàn)代版(模版)
附錄三 武夷山地望考
附錄四 柳永節(jié)慶禮俗詞及內在意蘊
后記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白巖是蓮花峰西側的一座大山斷裂的懸崖,放置船棺的洞穴是一個略呈扁嘴形的天然洞穴,洞口距谷底51米。洞口最高1.5米、最寬6.8米、洞深達5米、棺頂距洞頂10~15厘米。洞內的棺木似船形,分底、蓋兩部分,上下套合。棺木首尾兩端突起好似船的兩頭。棺柩首端內側壁有金屬工具加工過的清晰痕跡。棺木外部有雕刻的幾何形花紋。棺底為梭形,中部為白巖船棺主人的尸柩。棺蓋似船篷狀。棺木頂部平脊有一個孔,似船桅桿的插孔。船棺棺木的材質以質地堅硬的整根楠木鑿成。整個船棺制作工藝非常精美。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體質人類學家韓康信教授等專家鑒定,船棺主人為男性,身高約165厘米,年齡在55~60歲之間,體質特征為海洋蒙古利亞種(蒙古人種南方類型)。船棺的年代,經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研究所對船棺木材進行碳測定,樹輪校正年代為距今3295~3595年的商代。 隨葬品,是所有墓葬方式中都存在的禮俗。白巖船棺內遺物與隨葬品是一件雕刻精美的龜狀木盤,器身為橢圓形,有龜首、短尾,盤內平底微凹,盤底部有龜足狀四個矮方柱。在白巖船棺主人頭骨部及兩側枕有棕絲一團。胸部蓋有黃褐色的人字紋細竹席,加工精細。船棺主人背部鋪粗竹席,棺底墊有木棒和仍有光澤的竹片。其胸、背部夾有成疊的碳化和半碳化的紡織品殘塊,棺內的碳化紡織品,經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鑒定,有大麻、苧麻、蠶絲和棉布共四種紡織品,分別呈棕、土黃、棕黃和青灰色。其中,一小塊青灰色棉布尤為珍貴,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棉布之一。在棺灰之中還夾有大量的果核、魚骨和鳥骨碎片。 根據(jù)考古資料,福建商周時期的墓葬禮俗有半地穴式的土坑墓、有地面帶封土堆的土墩墓,還有高懸崖壁的崖洞墓,不同的埋葬形式,代表不同身份和不同的等級。懸棺葬是一種高等級、高規(guī)格的崖洞墓埋葬形式。商周時期,《周禮?氏方職》所記載的“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的古閩族生活在武夷山,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武夷山圖序》中談道:“頗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決時,夷落所居,而漢祀者,即其君長。”梅華全研究員認為,武夷山白巖船棺主人從埋葬的高級別形式和高規(guī)格隨葬品來看,推測船棺主人是一位武夷山古閩族部落聯(lián)盟中的首領,而且因棺木為船形,是非常奇特的埋葬禮俗,并葬在瀕臨水邊的高山崖壁,這與死者生前的生活習俗有一定關系。武夷山九曲的自然環(huán)境,臨水生活在船上,死后以船為棺,正是船棺主人生前生活方式的反映。

編輯推薦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編輯推薦:武夷文化是指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廣大地區(qū),以古越漁獵農耕文化為基礎,以朱子理學為核心,融海洋文化與中原文化于一體的區(qū)域文化。《多元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所述武夷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武夷文化與中原文化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經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武夷禮俗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