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J·梅西 頁數(shù):372 譯者:熊建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界文學流派紛繁蕪雜,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作者是以英美文學和歐洲文學作為主要流派來介紹的。在《西方文學的故事》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希臘、吉羅馬在歷史、哲學、戲劇與文學交相輝映的豐碩成果?!段鞣轿膶W的故事》致力于向今天的人們闡述了有重要價值的西方文學類書籍的創(chuàng)作與評價。該書從宗教經(jīng)典的文學性開始,著重介紹了《圣經(jīng)》的歷史和意義,以及就此延伸出的西方基督教文學。然后,作者從古希臘文學開始書寫了西方各個國家與地區(qū)文學著作的誕生之路;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早期經(jīng)典與凱爾特文學,法蘭西中世紀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并認真地描述了早期的德意志文學與斯堪的納維亞文學,意大利文藝復興前的文學奇葩《神曲》及其作者但丁,以及燦爛奪目的十九世紀英法文學及思想深刻風格迥異美國文學。每位讀者都能在閱讀中享受西方文學的盛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樹蔭下的神奇第二章 人類童年的呀呀之語第三章 東方,博大而神奇的文化第四章 猶太人的圣經(jīng)第五章 古希臘文學第六章 古羅馬文學第七章 日耳曼、哥特和羅斯曼的起源第八章 凱爾特文學第九章 中世紀的法蘭西文學第十章 早期的德國文學第十一章 早期的斯堪的納維亞文學第十二章 但丁及其《神曲》第十三章 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第十四章 19世紀以前的法國文學第十五章 古典時代之前的德國文學第十六章 19世紀以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學第十七章 19世紀以前的英國文學第十八章 十九世紀及以后的英國文學第十九章 19世紀的法國文學第二十章 19世紀的德國文學第二十一章 19世紀的斯拉夫文學第二十二章 文藝復興以后的意大利文學第二十三章 近代西班牙文學第二十四章 荷蘭與法蘭德斯文學第二十五章 斯堪的納維亞文學第二十六章 美國文學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樹蔭下的神奇 你偶然讀到的這本書,和我們以前所讀的或被忽略的無數(shù)書籍一樣,是人類在若干世紀以前就開始的故事的組成部分。任何一本書的任何一頁,任何一頁白紙上的黑字以及書籍本身,都屬于一個從古至今并永無結局的故事。這個故事如此浩大,我們誰也無法將它讀完。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以及怎樣開始的,我們都無法知道。這故事每天延續(xù)著,無窮無盡?! ∵@個故事延續(xù)到今天,成為了一切故事的故事——它的結構包含了自身之外的一切結構。任何兩個讀者都不能以完全相同的眼界把握到這個宏大結構的輪廓,或者對于這故事的各部分有著平均的興趣。但是不論人們怎樣看待它,在人們的眼里,這個故事總是充滿魅力的。這故事不是個人所創(chuàng)作的,它的創(chuàng)作者是全人類。 今天的人們是這個故事活著的一部分。讓我們從現(xiàn)在出發(fā),快點回到這故事的開端吧。這有助于我們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并且對我們將來要進行的從起點重新返回到現(xiàn)代的途徑有個前瞻性的了解。書籍對我們來說不會有什么驚奇之感——我們僅以三五分錢的代價便會得到一份報紙或雜志;花上一兩塊錢就可以買到一本書,甚至不費一文就可以從公共圖書館里借到一本世界名著——這對我們是習以為常的。但只要我們稍微思考一下,便會發(fā)現(xiàn)這平常的事情中蘊含的神奇?! ∥覀兿葋砜疾煲幌聲闹叩乃枷牒妥x者之間的物質(zhì)媒介吧。奇跡發(fā)生在印刷機上。它對于現(xiàn)代文明的意義是任何其他發(fā)明所不可比擬的。在印刷機開動之前,鉛字一般是由手工或排字機進行排列的。排字機需要有技術的人來操作,它看上去卻像有靈性似的。另一方面,造紙廠也已將以木頭或破布為原料的紙漿變?yōu)橛职子直〉募垙?。那些紙由裝訂工折疊裁切縫合成冊,再用硬紙板、粗麻布或皮革包裝起來。幾天之后,這些書便到了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地方的讀者手上了?! ‖F(xiàn)在我們挪動一小步,回到還沒有動力印刷機的時代。那時人們用手工制作書籍,這些書籍雖然比不上現(xiàn)在的美觀,但有一點卻比今天我們手上的書籍更令人滿意,即那時用來印書的紙一般是麻纖維的,質(zhì)地優(yōu)良。而今天我們所用的紙大都是以木頭為原料,用強酸或強堿制成的,容易變黃變脆。有一位明智的歷史學家說我們今天“不是在巖石上而是在灰塵上”印刷書籍的。近代的文獻和大部分較古老的文獻,通常是靠不斷的復印來保存的。一般而言,近代以來人們?nèi)纹湎У哪切┏霭嫖锸菦]有什么保存價值的,但也有一些很有價值的文獻因此而湮沒了?! ∥覀冎?,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類的進步也是如此。先輩們用他們的手動印刷機和手工制造的紙所制作的書籍,比起今天制作的許多書籍來在材料上更為耐久。但是許多質(zhì)量低劣的書籍,也是在蒸汽機出現(xiàn)以前的時代制作出來的。那時的人們?yōu)榱斯?jié)約,通常把書里的字印得很小,遠不如現(xiàn)在的書那么清晰。同時在發(fā)明動力印刷機以前,書的印數(shù)也很少,并且價格也比較高,于是也就沒有多少人能夠置備得起私人藏書,這樣讀書的人在那個時代自然就很少。 我們沿著時間的長河繼續(xù)溯流而上,來到一個較為漫長的時代——當然,對于整個人類的歷史來說它是短暫的——那就是人類在發(fā)明印刷機以前的歲月。讓我們到德國馬因斯市約翰·古登堡的作坊里去瞧瞧吧。在這里你見到的是印刷術的發(fā)明者,那是公元1450年。古登堡對藝術的貢獻在于他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他鑄的那些活字可以一排排地列成行、組成方。我們無從知道他把這些活字安裝到什么樣的印刷機上去印刷,也不知道他印的是些什么書籍,因為博物館里沒有一本書署著印制者的名字。陳列在那里的最早的印刷本《圣經(jīng)》據(jù)說有可能是他的印制品。也許是他的伙計或繼承人印制的,我們不妨就認定古登堡也經(jīng)軍過吧。現(xiàn)在的印刷者和讀者對古登堡雖然大都懷有崇敬之心,但對他的一生卻不甚了了。與其他為世界作出重大貢獻的發(fā)明家一樣,古登堡的一生窮困不堪、負債累累。在他臨死的時候,債主將其最后的工具和字模席卷一空。毫無疑問,債主把這些東西利用起來并發(fā)揚光大。過了幾十年,印刷術就傳到意大利、荷蘭,并傳遍歐洲?! 〗裉煳覀兯赖墓糯徒奈膶W幾乎都是從印刷的書籍中得來的,因此在我們的印象里文學與書籍幾乎是等同的。然而在古登堡發(fā)明印刷術以前,文學的歷史的長度不知超過有“書”以來的歷史多少倍?! ∪绻刂鴷r間的長河繼續(xù)上溯,我們就到了歐洲只有很少的紙與沒有紙的時代。紙是中國人發(fā)明的,阿拉伯人從中國人那里學到了造紙術后,又傳授給他們在西方的基督教兄弟。從那時起,我們就有了這文明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它是近代以來幾乎所有書寫和印刷的必不可少的載體。這對我們來說真是莫大的恩惠,而它得益于人類種族的兩大支系,他們的語言和文化都是屬于亞細亞的。到14世紀,紙張已經(jīng)在歐洲普遍使用,但并不豐富,因為那時造紙的方法落后,既費時又費力。人們還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能夠輕易得到紙張,也不會浪費紙張或隨地亂扔紙張;紳士們和學者們?yōu)榱孙L雅,更是為了節(jié)約而個個用鵝毛筆練出了一手娟秀、纖巧的字體,能在極小的一塊空白處緊湊而清晰地寫許多字。 在紙張廣泛使用之前,書、信和文件通常寫在一種經(jīng)過特殊鞣制的羊皮或小牛皮上。這種鞣皮經(jīng)久耐存,至今在博物館里還保存著三千年前的皮紙卷。猶太人在糅皮紙上寫下了《舊約》和許多神圣的書籍,在猶太人的教堂里我們還能看到一些小牛皮的卷宗。今天,許多需要長久保存的文字證書如學院的文憑之類,也常用所謂的“羊皮紙”。小綿羊、小山羊和小牛犢的血肉給我們的身體以營養(yǎng),它們的皮毛供我們制作鞋和大衣,然而它們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卻在于記載了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幾千年的文獻。在肉市上當人們叫賣“Veal”(小牛肉)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那記錄著古代文獻的“Vellum”(犢皮紙)是從法文“小?!币辉~派生出來的。文學的故事就是許多文字的故事,因此,我們現(xiàn)在停下來考證某一個單詞,實際上也還是延續(xù)這個故事。我常常思考“parchment”(羊皮紙)和“parch”(烘干)這兩個詞之間的某種關系,因為皮紙是要在烈日下曬干硝制的。這本來是對客觀的一種順乎其理的推理,然而推理所揭示的事實終究比推理本身更有意思:原來羊皮紙來自小亞細亞的一個城市帕克曼,大約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那里盛產(chǎn)一種質(zhì)地優(yōu)良的用于書寫的獸皮。據(jù)說,帕克曼城的國王建造了一座可稱為世界奇跡的大圖書館,他與他的書記官們發(fā)明了一種制造羊皮紙的新方法,用這種方法制造的羊皮紙兩面都可以用于書寫。從那時起就有了正反兩面都寫了字的書籍和卷帙。 羊皮紙書籍為我們保存了幾乎全部希臘和拉丁文學的遺產(chǎn)和14世紀以來基督教世界的大部分文獻。書記員們將他們所能見到的寫在易損的紙草(papyrus)上的更古老的文獻謄抄在堅韌的羊皮紙上。關于紙草的故事,我們以后再講。那些書記員們大都是生活在教堂里的僧侶和教士。對于做學問的人來說那些教堂許多世紀以來一直都是最安全的地方?! 浀膬?nèi)容大部分當然都是《圣經(jīng)》及其他被視為圣經(jīng)的文字。也有些做書記工作的僧侶私下里對非基督教的文字感興趣。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把書當成藝術品一樣珍愛,于是他們在書籍的裝幀和文字的修飾上花費很大的精力。在今天的藝術博物館和圖書館里還有許多他們美侖美奐的作品——那鑲金的字頭具有仿佛昨天剛繪上去的鮮艷顏色。 有些貧窮的僧侶缺乏羊皮紙或其他新的書寫材料,這時他們就利用寺院里?! 〈嬷脑S多被書寫過的舊羊皮紙,將那上面的文字擦掉以后重新使用。這種用過 的舊羊皮紙在市面上也能買到。僧侶們通常將那些被視為異端邪說的文字擦掉, 重新用于書寫基督教信仰的書籍。這種文稿叫palimpsest,意思是“擦過的東西”。有時,原先的文字沒有擦干凈,現(xiàn)代的研究者們便可以借助化學藥品使之重現(xiàn)出來。通過這種方法,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古代的文學作品片斷,要是沒有當初的pal—impsest的話,這些文學作品肯定就會永遠消失了。許多古代的書籍是否能流傳下來,其中的因素往往是很偶然的。當然,像《圣經(jīng)》這樣的書肯定會得到細心的保存而流傳下來。自然風化、火災、戰(zhàn)亂使一本書的命運充滿傳奇色彩。專門研究古代文獻的學者們,一旦發(fā)現(xiàn)了散佚、失傳許久的古代文稿,其喜悅的心情不亞于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后世的人們代代相傳地從事著這種艱難的發(fā)掘,于是古代的文學成就也越來越豐富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蚱ぜ埖臅r代已經(jīng)是很久遠的了。但是,如果是在公元4世紀之前,羅馬或雅典的人們要想得到一本維吉爾或荷馬的詩集,得到的不是抄寫在羊皮紙上的卷帙,而是一種干燥的植物葉子,這種東西叫做“紙革”(oaovrus)。
編輯推薦
文學因時間、地域、視野、觀念、民族和宗教的不同,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風格與流派?!段鞣轿膶W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文學在歷史的發(fā)展中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文學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喜悅與憂傷、思考與啟迪……這些都讓我們深深地愛上文學?!段鞣轿膶W的故事》出版的時候。成千上萬的讀者都為作者在這一迷人的領域所做的平易近人和富有啟發(fā)性的概括表示歡迎,一時“洛陽紙貴”?!段鞣轿膶W的故事》在浩瀚無邊的文學書海中為您指出一條有某種合理性的航線,使您既能了解博大精深的鴻篇巨制,又不會錯過那些某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真正的寶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