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國榮 頁數(shù):339
Tag標簽:無
前言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始,我曾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哲學中的有關人物、學派、思潮作過若干考察。90年代后期,我的研究重心較多地放在哲學理論方面,涉及的論域包括倫理學(道德哲學)、認識論、形而上學等。當然,在史與思的互動中,理論之維與歷史之維并非彼此懸隔;事實上,二者在更實質(zhì)的意義上呈現(xiàn)相互交融的形態(tài)。以這種互動和交融為思考背景,2004年,在完成有關形而上學的論著(《存在之維——后形而上學時代的形上學》)之后,我的側重之點又回到了哲學的歷史。相對而言,前此的歷史回溯較多地指向儒家一系的哲學,2004年的“轉向”則首先以道家系統(tǒng)的莊子哲學為對象。
內(nèi)容概要
《莊子的思想世界》內(nèi)容主要包括:自序,導論,第一章 天人之辯,一 物與人,二 本真之“在”,三 “天”的二重涵義,四 自然原則的雙向展開,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等等。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lián)理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國比較哲學雜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其中10部同時出版于海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國內(nèi)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多種論著被譯為英、德、韓等文在國外出版與發(fā)表。
書籍目錄
自序?qū)д摰谝徽隆√烊酥q 一 物與人 二 本真之“在” 三 “天”的二重涵義 四 自然原則的雙向展開 五 天人之行本乎天第二章 道通為一 一 未始有封與分而齊之 二 以道觀之:存在的圖景與存在的視域 三 齊是非及其本體論意義第三章 道與存在之序 一 道不欲雜 二 天地之序的審美之維 三 自發(fā)與自然 四 “和”與精神世界第四章 真知:向道而思 一 體道與極物 二 真知與真人 三 坐忘與心齋 四 反觀內(nèi)通:邏輯之外的進路第五章 名與言 一 名止于實 二 言意之辯 三 道與言第六章 濠梁之辯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理解的形上之維 三 理解與溝通第七章 個體與自我 一 “德”與個體原理 二 不以物易己 三 守其一 四 無“己”與有“我” 五 人我之間第八章 時·歷史·境遇 一 變遷與“時勢” 二 時與命 三 與時俱化第九章 存在境域中的生與死 一 “生”的意義 二 齊生死 三 “死”的理想化及其內(nèi)蘊第十章 逍遙之境 一 人性與天道 二 自由與自然 三 逍遙于天地之間附錄一 道與人——《老子》哲學中的若干問題附錄二 面向存在之思——《老子》哲學的內(nèi)在意蘊附錄三 《逍遙游》釋義后記新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然而,在莊子看來,隨著是非之辯的發(fā)生與展開,道往往面臨被分裂及片面化之虞:“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保ā肚f子·齊物論》)是非之辯涉及不同的意見、觀點的爭論,而每一種意見、觀點往往僅僅分別地指向存在的某一方面或?qū)用?,難以把握作為整體的道。這里所說的道之所“虧”,不僅僅指涉分化的存在圖景,而且也兼及作為真理系統(tǒng)的“道”。與本體論上肯定“未始有封”的存在之道相應,莊子在認識論上也預設了統(tǒng)一的“道術”;在《莊子·天下》篇中,莊子由批評百家各執(zhí)一偏之見、“往而不返”,進而引出“道術將為天下裂”的結論,這里的道術之裂,便首先指真理的片面化。不難看到,存在之“道”(存在圖景)的分裂與認識之“道”(統(tǒng)一的真理)的片面化,表現(xiàn)為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二者的共同根源,則是各執(zhí)一端的是非之辯?! ∪缜八觯欠侵q不僅僅與認識論相聯(lián)系,它同時也涉及價值觀,為是非之辯所分化的道或道術,同樣也包含價值觀的意蘊。在談到如何看待堯與桀時,莊子指出:“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保ā肚f子·大宗師》)堯與桀在歷史上具有象征和符號的意義,二者分別代表價值層面的善與惡,對堯、桀的評價,也相應地涉及價值觀的領域,在莊子那里,這種評價同時又歸屬于是非之辯。成玄英已注意到這一點,在解釋以上論述時,指出:“善惡兩忘,不是不非;是非雙遣,然后出生入死,隨變化而遨游,莫往莫來,履玄道而自得。”(《莊子疏·大宗師》)對莊子而言,“譽堯而非桀”,仍囿于是非之域,并在價值觀上偏離了統(tǒng)一的道。對上述立場的批評,從價值觀上面表現(xiàn)了揚棄分化之道的要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