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5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衛(wèi)斐列 頁數(shù):315 譯者:顧鈞、江莉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衛(wèi)三畏是近代中美關系史上的重要人物,1812年9月22日出生于紐約伊薩卡。1832年7月他被美部會(美國對外傳教機構)正式任命為廣州傳教站的印刷工。衛(wèi)三畏于1833年6月起程前往中國并于10月抵達廣州,從此開始了他在中國長達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在最初的二十年中,他的主要工作是編輯和印刷《中國叢報》。1853年和1854年他兩次隨美國艦隊遠征日本,擔任翻譯工作。1856年他脫離美部會開始在美國駐華使團任職,1858年隨美國公使列衛(wèi)廉赴天津訂立《中美天津條約》。1862年衛(wèi)三畏攜家眷到北京居住。從1856到1876年,二十年間他曾七次代理駐華公使職務。1877年他辭職回美國,被耶魯大學聘為該校第一位中國語言與文學教授。衛(wèi)三畏于1884年2月16日死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目前國內(nèi)學術界對衛(wèi)三畏其人其作的了解還比較少,希望這部關于他生平、書信的著作能夠為研究中國近代史、中美關系史、美國漢學史的學者提供一些參考。在中美關系越采越成為人們關注焦點的今天,普通讀者也可以通過閱讀此書——一個美國人一生的心路歷程——來了解19世紀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種種聯(lián)系。
作者簡介
衛(wèi)三畏,1812年9月22日出生于紐約伊薩卡。1832年7月他被美部會(美國對外傳教機構)正式任命為廣州傳教站的印刷工。衛(wèi)三畏于1833年6月起程前往中國并于10月抵達廣州,從此開始了他在中國長達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在最初的二十年中,他的主要工作是編輯和印刷《中國叢報》。1853年和1854年他兩次隨美國艦隊遠征日本,擔任翻譯工作。1856年他脫離美部會開始在美國駐華使團任職,1858年隨美國公使列衛(wèi)廉赴天津訂立《中美天津條約》。1862年衛(wèi)三畏攜家眷到北京居住。從1856到1876年,二十年間他曾七次代理駐華公使職務。1877年他辭職回美國,被耶魯大學聘為該校第一位中國語言與文學教授。衛(wèi)三畏于1884年2月16日死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
書籍目錄
第1章 1812—1833 第2章 1833—1837 第3章 1837—1845 第4章 1845—1852 第5章 1852—1854 第6章 1854—1855 第7章 1855—1858 第8章 1858—1859 第9章 1859 第10章 1860—1867 第11章 1868—1876 第12章 1877—1884 重要人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我到這兒已經(jīng)一周了,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已經(jīng)看到無數(shù)偶像崇拜的情形,它們足以煥發(fā)起我所有的工作熱情。如果好好計算一下,這座城市的居民總數(shù)應該與整個紐約州大致相同,它在整個帝國有著巨大的影響——一個需要基督徒努力工作的城市:從這座城市各個城門進進出出的人像潮水般洶涌。為了穿過一條6或8英尺寬的街,你必須“慢慢穿行”。人潮涌動,當你廁身其中,所有關于中國人口的猜疑都會立刻消失。在潮水平緩的時候在這些街上四處走走,你會看到觸犯上帝尊嚴的種種令人厭惡的行為。上帝曾經(jīng)要求“你們在我面前不能有其他神”,但這些人卻自行其是。一個熱情的基督教徒不可能不被這個智慧民族的墮落程度而深深觸動。每家商店、每個角落、每個門柱,實際上只要有房子的每個地方都燒著香,線香的數(shù)量是如此眾多,以至在城市上空形成了一片云煙,這時在外面行走你幾乎什么都看不見。我們難道不應該深深同情這群人,共同努力幫助他們嗎?如果他們本人的偏見不作祟,他們的政府不干預的話,他們的改造工作并不難做。我的意思是說,他們的偏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政府制造的?! 『瓦@封信一道寄上的是用中文寫的兩本小冊子,小開本的是《圣經(jīng)》的摘要,另一本是為女孩子們寫的教科書。我想提醒你注意的是,制作這些書的價錢很便宜:在支付了印版的開支后,小開本的書可以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一本一美分,這包括紙、綢、墨的價錢:目前好幾千本已經(jīng)散發(fā)給當?shù)氐闹袊?。其他的書和《圣?jīng)》的大小一樣,可以以一美分半的價錢提供?!妒ソ?jīng)》被印刷成了21卷本,以一莢元五美分的價錢出售。中國人愿意接受這些書,好像也在 讀。為了制作這些書我們雇傭了當?shù)厝?,梁阿發(fā)就是在看他刻的印版的過程中成為第一個皈依者的。他現(xiàn)在正以最快的速度印書,而且已經(jīng)散發(fā)了好幾千本。不久前在廣州舉行鄉(xiāng)試,來了兩萬五千多人。梁阿發(fā)讓一些苦力將他的箱子帶到了大廳,在那里他迅速地將《圣經(jīng)》分發(fā)給那些聰明的年輕人,他一干就是三天。但是當他18個月之后想再作這種嘗試時,卻受挫了?!妒ソ?jīng)》就這樣被分發(fā)到附近人們的手中,他們對它已經(jīng)有些熟悉了。梁阿發(fā)是個大約50歲的老人,他面容慈善,看第一眼你就會留下好印象?! ?833年11月6日于廣州 這個年輕傳教士的任務就像他周圍的環(huán)境一樣怪異。他的印刷所里的許多工人都是來自殖民地澳門的葡萄牙人,因此使他非常吃驚的是,為了指揮印刷工人,他發(fā)現(xiàn)自己首先學習的是葡文而不是中文。對他來說幸運的是,印刷《叢報》是當時印刷間里唯一固定的工作,這樣他能夠把在中國第一年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用來跟老師學習和研讀字典?! ∪藗儗ΩR舻钠毡槟蛔屗浅摹?834年12月他抱怨道:“安息日的會眾確實非常少,一兩個星期以前郭士力布道時,來了43個人,這是我到這里以來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儀式在我們每天吃飯的房間舉行,我們安排了一些椅子,并將一張小桌子放在大桌上(作講臺用)——就這些。你會說這一天我們只干了些小事情,是不是?” 關于他這個時候的實用傾向以及他看待工作的態(tài)度,我們在他多年以后寫的回憶錄中找到了說明。是什么東西暗暗刺激著他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呢?他寫道: 在來之前,我沒有過多考慮我能不能勝任的問題,到了中國并且像模像樣地開始工作以后,這個念頭變得強烈并讓我煩惱起來。它纏繞著我,使我?guī)缀鯚o法思考別的事情,甚至也無法做我眼前的工作。有一天我大聲對自己說:“我無能、軟弱、無用、有罪,但是現(xiàn)在我有事情可做,并且如果努力的話能夠做好,不去管那些我不能做的、遙遠和困難的事情。”我使自己這樣去想:我要學習的不是整個中國語言,而是在我眼前的一些漢字;我要改變的不是全體中國人的信仰,而是盡可能為我房里的幾個役人祈神賜福,向他們表示我行善的愿望……此后我不再擔心可能會降臨到我頭上的事情,并努力追尋那種令人羨慕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但同時也并不完全放棄社交和其他樂趣。 我們到這里已經(jīng)一個星期了。這一個星期,我們和日方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官方接觸。我們剛一拋錨,浦賀當局就采取了警戒措施,派了12艘滿載士兵的船企圖來包圍我們。經(jīng)過一番談判,我們?nèi)匀恢辉试S他們的兩三位官員到我們的船上來。遭到這樣的拒絕,對他們來說恐怕還是頭一遭。關于我們艦隊的規(guī)模、武器裝備、此行的目的等情況,我們拒絕透露。我們還要求他們的所有船只一律后退,遠離我們的艦隊,以免引起麻煩。我們的所作所為讓那幾個有幸上船來的官員一時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我們是何來歷。我們拒絕和他們談任何實質(zhì)性的重要問題,叫他們回去找一個高級官員來接受致江戶當權者的一封信。他們又是氣憤又是懼怕地離開了。他們一共來了四艘大船,其扣余都是小船。船上水手眾多,個個身強力壯、赤身裸體,發(fā)出野蠻的叫囂聲。我們傳令我們所有的戰(zhàn)船,除了特許那幾個官員到我們的旗艦上來,不許其他人登上我們的任何一條船。令我們有些意外的是,他們竟然聽從了我們的命令。一直到黃昏時分,沒有一艘當?shù)氐拇拷覀兊呐炾?。聽說以前到這里來的船只還從未受到過這樣的尊重。我想一定是我們命令他們撤退時決絕的口氣和裝配著68-Ib大炮的巨型戰(zhàn)船起了作用。我們剛一拋錨的時候,就向空中發(fā)射了四枚煙火彈,晚上也鳴炮宣告我們的到來。浦賀的官員們一定是被我們浩大的聲勢搞得不知所措了。 第二天早上,浦賀的最高官員來了。他詢問了我們的來意,還說我們沒有去長崎卸跑到這里來,是違反日本法律的,并趁機向我們吹噓說日本的法律是如何嚴格。我們告訴他,偉大的美國總統(tǒng)派要員給日本天皇送來了一封信,并告訴他美國的法律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我們表示我們此行是以和平為宗旨的,是心存友善之意的,希望他們能以同樣友好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我們向他出示了總統(tǒng)的信件,這些信件已被翻譯并復印了很多份,他答應把這些信件帶到江戶去。不過,我想,在他看到那兩個裝著美國總統(tǒng)致日本天皇的信的小盒子之前,他一定以為這是一場兒戲。他問我們?yōu)槭裁磁蛇@么龐大的隊伍來護送這么兩個小盒子。我們告訴他,這是為了表示對日本天皇的敬意。他顯然不信。他沒有受到佩里將軍的接見,將軍只是每隔幾分鐘就派人傳來新的指示,或是派人來看看會談進展得怎么樣了。最后,江戶來的官員同意回去后將我們的來意轉(zhuǎn)告日本政府,我們也同意不在江戶靠岸。從我們的船上向岸上望去,看得見岸上種滿莊稼的山丘、交錯分布的城鎮(zhèn),還有一片片樹林和田野。這樣美麗的景致,我們卻無法靠近。這使我們覺得,其實我們也受到了他們的拒絕,就像我們不留情面地拒絕他們一樣。在他們接受我們送來的信件之前,我們擺出凜然不可侵犯的姿態(tài)來顯示我們的嚴肅態(tài)度,讓他們不敢怠慢。我們宣稱,如果他們派人監(jiān)視我們,或者我們派出巡邏的小艇受到他們的侵擾,我們都將采取堅決的行動。我們和他們用荷蘭語交流。他們從長崎找來了一個會說荷蘭語的日本人,這個人的荷蘭語比我的日語要好得多。我真是連許多簡單的日語句型都忘了,我本來就只是跟一個日本水手學了一點點少得可憐的日語,再加上8年沒說過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差不多全忘了。所以,當我得知可以用荷蘭語交談時,我真是松了一口氣。不過我倒是沒指望能找到一個能說一口流利荷蘭語的日本人?! ∵@幾天我和丁韙良先生幾乎每天都在和常大人會談?,F(xiàn)在,條約已經(jīng)議定寧。今天晚上,列衛(wèi)廉先生在他的三位隨從的陪同下,前往海光寺與兩位欽差大人簽了條約。他們一共簽了7份:4份中文本,3份英文本。我和丁韙良先生提前一個小時趕到了海光寺。為的是把我們拿來的兩份中文文本和他們的那兩份核對一下。結果發(fā)現(xiàn),我們負責準備中文文本的阿鄭粗心大意,竟然在其中漏掉了一項條款。這讓我們一下陷入了窘境。我提議讓兩位欽差大人先簽一份中文本和一份英文本,其他的待我們拿回去補足后再送給他們簽名蓋章。但是他們主張我們當場將條約補充完整,然后一次簽完。本來應該是雙方各準備兩份中文本,兩份英文本,但是中方代表堅持聲稱他們只留一份英文本即可。他們提議,雙方都先拿出中英文本各一份來簽名蓋章,其他的只簽名,然后各自帶回去分別呈交咸豐皇帝和美國總統(tǒng)簽署并蓋章。等莢國總統(tǒng)簽好的文本送回之后,雙方再交換。這樣的程序似乎更合理一些,于是我們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兩位欽差大人的印章是黃銅制的,鐫刻著漢、滿兩種文字,看上去還算精莢。掌管印章的常大人不小心把紅色的印泥弄到了條約的文本上,弄得一團糟。因此,最后的大印蓋得不是特別清楚。就這樣,中關條約在這座寺院的側(cè)屋中簽訂了。5天以來,我?guī)缀趺刻於荚谶@間屋子里和中國政府的代表就各項條款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就在我們結束條約簽訂儀式時,屋外響起了一聲驚雷,天色也暗了下來。桂良畢竟上了年紀,明顯地露出了倦容。列衛(wèi)廉先生為了慶祝條約的簽訂,特意帶來了一瓶香檳酒。這時,他打開酒瓶蓋,雙方代表津津有味地舉杯共飲起來。中方事先放在桌上的酒和食品是不足以讓大家這么盡興的。花沙納顯然也很喜歡香檳酒??峙逻@是他生平第一次喝香檳酒吧?! 『汀锻麖B條約》相比,這份條約簽訂的地點不同,簽訂時面臨的政治局勢也不一樣。在《望廈條約》簽訂之前,英國人通過長達三年的戰(zhàn)爭終于迫使中國人放棄了為維護獨立自主而作的努力,并和中國人簽署了一份條約,這就為中美《望廈條約》的簽訂打下了基礎?,F(xiàn)在這份條約是在戰(zhàn)爭危機臨近、然而尚未爆發(fā)的情形下簽訂的。目前我們還只是在廣州和大沽讓中國人看到了戰(zhàn)爭的威脅,這就像獅子在躍身撲向?qū)κ种鞍l(fā)出的咆哮一樣。此時的中國人是以時刻準備抵抗外敵的姿態(tài)站在我們面前的。當他們意識到和平的取得必須以答應盟國的要求為代價時,他們當然要千方百計地把這種代價減到最少。耆英代表中國政府簽訂《望廈條約》時,已經(jīng)有此前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為依據(jù)。但是在這里,欽差大臣桂良卻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以借鑒。他就像是在泥濘中行走一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猶疑不定,每作一個決定都需要深思熟慮、極 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昔替亞廷伯爵可謂中國人的良師益友,他對他們的影響很大,正是他引導中國人認清了形勢,認清了他們的真正利益之所在。噶羅男爵顯然比額爾金勛爵容易滿足得多,但是他也不能甩開勛爵單獨行事。幾國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如此的錯綜復雜,這真是夠讓中國人為難的。如果現(xiàn)在只有英國一個國家需要對付,那就要容易得多。俄國時時提防著其他幾個國家,不難看出,從今往后它將嚴密監(jiān)視著其他幾國在中國和亞洲地區(qū)的發(fā)展。額爾金勛爵已經(jīng)覺察到了俄國的這種態(tài)度,對此十分惱火?! ‖F(xiàn)在,四國使節(jié)就像在一起玩惠斯特一樣。每個人都竭力想從別人打出的牌中推測他手中還有什么牌。日前美國和俄國已經(jīng)成了關系較密切的伙伴。如果英國人愿意再友好和坦誠一些的話,在必要的時候美國人還是愿意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的?! ∷麑?zhàn)爭的興趣和身處異國的狀況使他在整個戰(zhàn)爭期間支付了代他從軍的那個人的所有費用。他也為自己在這個危機的時刻沒留在國內(nèi)的正當性進行過嚴正的辯護。戰(zhàn)爭期間他在從中國寫回國內(nèi)的多封信中反復表達自己希望在軍中服役的想法,這表明這場戰(zhàn)爭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他向衛(wèi)生委員會、醫(yī)院以及貧困黑人捐助的錢款源源不斷地從中國流向國內(nèi),最能表明 他樸素和實際的愛國熱情的是這樣一件事:當時美國的通貨膨脹超過了50%,他總是等到兌換率跌下來以后才去提取自己的工資(在國外用黃金支付)。 在離開美國前夜他寫道:“離開祖國時,我只希望自己仍然能夠為中國無知的老百姓做一點好事。我愿意在這里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作用,但是我的工作在中國。我很高興看到上個月一個代表自由的政府已開始抵抗;我相信勝利會加強開國元勛們建立的政府。上帝的手會指引和托持著他自己的約柜向目標前進,因為他從原因就能看到結果?!薄 ?861年6月,衛(wèi)三畏攜夫人和最小的女兒最后一次乘船前往中國。兩個較大的孩子和他們的叔父弗雷德里克在紐約港碼頭目送他們離去。這兩個孩子沒有一起去中國是因為他們要留在美國接受教育。在遠東的生活無論多么舒適、事業(yè)多么成功,都無法消除一個讓人遺憾的事實:與故鄉(xiāng)和家人的長期分離。讓這對慈愛的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很快發(fā)生了,他們的船于9月到達香港后,從美國來的第一批郵件帶來了他們的大兒子沃爾沃斯的死訊。就在他們漂洋過海的日子里,這個小伙子在伊薩卡病倒并去世了。傷心的父親曾對這個剛剛分別、并有望成才的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比他意識到的還要大的希望,而現(xiàn)在對于他前途的種種設想的破滅則成了他有生以來承受的最大打擊。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言 《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序言 周振鶴 傳記就是歷史。中國的廿四部正史,全部是紀傳體體裁,大致由本紀、列傳、表、志四類不同形式的文字組成,其中列傳主要就是歷史人物的傳記,占了所有正史里的最大分量。本紀則是帝王的活動記錄,也可以視為他們的傳記。所以我們不妨可以說歷史主要是由傳記組成的。人是歷史活動的主宰,所以人的傳記自然就是歷史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西方的情況與之相類似,用歷史學家Heinrich Simon的話說,傳記是最好的一種歷史。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袒露在我們面前,那么他所思想和他所做的一切,就給我們一個對他所處時代的歷史的較好的領悟,比其時所有總的記錄可能給我們的還多。因此重視傳記就是重視歷史,閱讀傳記也是閱讀歷史。這就是出版這套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在學術上的一般意義?! ∵@套叢書還有其特殊意義。那就是從晚明以來的天主教與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在中外關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籠統(tǒng)地說,晚明以來到達中國的西洋人主要有三種:一是傳教士,二是商人,三是外交官。但從晚明到清代中期,能深入內(nèi)地,能深入宮廷與民眾之中的人只有傳教士,甚至在乾隆年間嚴禁傳教的情況下,依然有許多傳教士秘密進入內(nèi)地。而商人歷采只能活動于澳門與廣州,有時再加上其他一些沿海港口,至于外交官則只有使團性質(zhì)的短暫停留。晚清以后,商人與外交官的活動顯著加強,但傳教士來華的活動則更加公開也更加深入,其影響程度依然遠在外交官與商人之上?! ∨c此同時,傳教士中的佼佼者或者知名度較高者,其主要功績或在歷史上的重要表現(xiàn)并不在傳教的成績方面,而在于他們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貢獻,或在中外關系史方面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好有壞)。他們在中國登堂人室,不僅影響一般人的普通生活,甚至還參與了中國的政治生活,干預了中國的外交活動。其中有不少人或者留下重要著作,或者介紹中國文化于西方,或者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于中國。有的甚至成了漢學研究的先驅(qū)或真正意義上的漢學家。雖然傳教是他們的最重要使命,但其實有的傳教士在這方面完全乏善可陳。例如德國的傳教士衛(wèi)禮賢就曾經(jīng)說過,他在中國從未成功勸導過一人人教。所以無疑地,通過閱讀傳教士的傳記或與傳記相關的資料,我們又無異于在加深對中外關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了解?! ‘斎?,傳記并不總是全部可靠的。因為寫傳記的人與傳主的關系可能會影響傳記的可信性。與典章制度的記載不一樣,歷史上這方面事實基本上是秉筆直書的,但人物傳記不同,為尊者諱,為親者諱,在中國都是儒家的教導,在外國也未必不如此。加上私人之間的恩怨或利害關系,就使得傳記會有不實的成分。同時傳記也不好寫。不好寫是因為除了敘述事實以外,還要對傳主有所評價。而歷史人物的評價始終是歷史研究中的難題。對于大部分的歷史人物很難有一個大家公認的評價,甚至是最公認的雄才大略的愛國者或是臭名昭著的賣國賊,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更有甚者,歷史人物的所謂定評還可能隨時被推翻,而作翻案文章也始終是最有賣點的工作甚至是特別的成就。而如果這些傳記牽涉到來華的外國傳教士,那么問題就更加復雜。 基督教人華有過四次間斷的過程。其中后兩次,即晚明至清前期天主教傳教士,以及19世紀以后新教傳教士更為重要。直到1949年以前,在華的外國人中,仍以商人、外交官與傳教士三種人為主,其中傳教士的數(shù)量最大,如果倒退到晚明清初,絕大部分在華的外國人差不多都是傳教士。無論明清之際或晚清,這些傳教士在中西關系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的甚至起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所以很自然地,在漢學領域里打先鋒的都是傳教士,無論天主教還是新教都是如此。傳教士的第一目的自然是傳播基督教義,但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首先必須貢獻中國文化所欠缺的東西,才能引起中國人的興趣。于是西方的科學與文化就成為傳教的媒介。為了傳教他們還必須學習甚至精通中國語言文字,他們也由此理解與研究了中國積淀數(shù)千年的豐富博大的文化,在17世紀與18世紀之時他們將這一文化的詳情(有時不一定是精髓)以各種方式傳播到歐洲去。當時的傳教士研究中國有一點為藝術而藝術的味道,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其有何實用價值。當然他們也有所圖,那就是在歐洲文化出現(xiàn)危機時,試圖以中國文化來濟歐洲文化之窮。雖然這只是一種愿望,但卻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值得重視的課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