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許倬云 頁數(shù):275 字數(shù):14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學科之間的挹注互動 這本書是我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講演的記錄。2003年,承張維迎院長的邀請,來光華講中國歷史上的管理之學,當時頗覺惶恐。我的專業(yè)是中國古代文化,曾對西周秦漢的社會文化有所探討,近來興趣則又上探新石器文化的分合與演變。我其實從未修習管理學,怎敢在光華管理學院講課? 我涉獵管理學,是由文官制度切入的。說起來,人生本來即是一連串的“偶然”。我涉足這一課題,是由于舊日學生簡靜惠女士主持臺北的洪健全基金會,經(jīng)常邀我參加該會開設的演講系列。洪氏基金會的學友,以臺灣民間企業(yè)人士為多。我曾主講有關領袖特質(zhì)的演講系列,當時我從中國歷史上挑選了幾位帝王將相,評論他們的成績得失。這一系列的談話,原音錄音,轉寫出版,居然頗受讀者注意,不但在臺灣發(fā)行了若干版,在大陸也有簡體字的版本。自此以后,我又針對歷史上的組織與人物,前后講過若干次,也已記錄結集成書,以饗社會大眾。凡此嘗試,將我讀史生涯,拉進了另一天地?! ∽詮呐_灣大學歷史系受業(yè),師長向我傳授了相當純粹的學院式研究。數(shù)十年來,在歷史專業(yè)中,一個一個專題,大致都是搜集資料,找出現(xiàn)象,以數(shù)據(jù)檢查一些假設,再由若干假設中考證一些為結論。我一輩子的工作,涉及典章制度、社會演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形成過程……不論是專題論文,還是專著,都遵循師訓,符合行規(guī),不敢逾越。然而,前述有關領袖與組織諸項題目的講演,聽眾不是學術圈子內(nèi)的同行,我不能不大膽地化約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直截了當?shù)靥岢鲎约旱慕忉?。從專業(yè)的行規(guī)來說,這種評述歷史的方式,已屬逾出常規(guī)。但是,我也曾有所反省,逐漸認識了史學的傳統(tǒng),本來即有鑒古論今的一環(huán)。如果從嚴謹?shù)膶n}研究中,簡約一些可以察知的論述,也未必是離經(jīng)叛道。學史者須在史學、史識、史德三方面,都努力用功,至于是否有史才、敘述時是否能有筆如據(jù)的能耐,則多少有關天分,不能強求。我自忖若能將專業(yè)的知識,轉化為有益于歷史學界之外的讀者與聽眾,又何嘗不是另一項值得盡心的任務? 秉此信念,我才敢將中國文官制作為素材,擷取其中的變化以及所以如此變化的條件,化約為歷史的解釋,當作管理學的課題。畢竟,中國廣土眾民,管理這么復雜的龐大群體,還確實不是易事。中國的文官組織:訊息的傳遞,上下層次不下四五層,分工合作,橫向的專業(yè)單位,至少七八項;權威的繼承與分割,成績的考核與人員的進退;凡此種種,都是管理學必須關注的課題。中國幾千年來,文官組織的成效得失,頗可從歷史記錄中勾勒其輪廓。為此,我在光華管理學院的討論,可謂是史學專業(yè)對管理學專業(yè)的他山之石,或可為管理學界的專家學者提供另一觀察的角度?! ∪绻緯淖x者,竟因此對歷史發(fā)生興趣,當然是我所至盼。另一方面,如果史學界的同行,也有人愿意一試轉輸?shù)墓ぷ?,將自己專業(yè)的知識轉化為可以應用于史學以外的姊妹學科,則更為我所企望。人類的知識,本來應合一體。從數(shù)據(jù)構建的實證知識,若能提煉為智慧,又本來是學術工作者應予嘗試的志業(yè),寄語同行,史學園地之外,還有十分廣闊的大千世界,若能挾本行功夫,出關一游,也頗有可觀之處?! ”緯霭?,受惠于頗多朋友。首先,張維迎院長邀我來光華講演,發(fā)蹤指使,企劃之功,可感之至。本書的內(nèi)容,在光華的講演記錄外,還包括了在北大歷史學系及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的講演記錄,如王天有、張希清、鄧小南、田浩、牛大勇、李孝聰、閻步克、羅新諸位等都曾有指教,特此虞致感銘。黨寶海、趙冬梅二位當場記錄,黨寶海、劉貞君、姬婷三位將錄音轉寫為文字,遂得有此書底本,吳興元安排出版,許醫(yī)農(nóng)負責編輯,均為本書勞心費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及香港商務印書館方面的同人,則為本書出版工作努力推動,對這些朋友的心力,我特借此處致謝忱?! ?1世紀正是中國承前啟后的轉機。大陸、臺灣、港澳、星馬……各處的華人社會,均有可觀的成就。身逢中國轉變之機,中國人應有欣喜之感。但愿歷史上的興衰得失,對今天各地的中國人,能有借鑒之處,應避免缺失于未萌,厚培潛能于幾微。我已是七十五歲的老人,如能見到中國的和平盛世,即是最大的幸運了!愿占吉兆,拭目以待! 2005年6月19日 于臺北金龍湖
內(nèi)容概要
在本書中,許倬云先生以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視角和路徑來闡釋現(xiàn)代管理學,推陳出新,揭示了有關制度、系統(tǒng)的演變原理,為中國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提供了古為今用的寶貴參照。許先生認為,在人類歷史上,只有中國很難得地記錄了兩千多年來的管理歷程。從商末到清末,中國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努力完善政府的企業(yè)化管理,從而成就了變化無窮的中國管理系統(tǒng)。經(jīng)濟體作為人類社會這個大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到公司,小到個體,無一不在變化中自我調(diào)適,以求勝出。從系統(tǒng)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國歷史,或許會從古人身上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
作者簡介
許倬云,1930年生,江蘇無錫人。國際著名歷史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后執(zhí)教于臺灣大學、美國匹斯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主要作品有《漢代農(nóng)業(yè)》《求古編》《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等。
書籍目錄
序 管理沒有新問題自序 學科之間的挹注互動第一講:人類社會復雜系統(tǒng)與管理第二講:中國社會基層組織的形態(tài)第三講 中國歷史上的管理模式第四講 管理結構的模式第五講 管理功能的配套分析第六講 組織中的干部第七講 領導的方式與風格第八講 朝代的興亡——調(diào)節(jié)功能的分析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的講演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中心的講演
章節(jié)摘錄
第一講人類社會復雜系統(tǒng)與管理 張院長、各位來賓、各位同學: 我很抱歉不能站起來跟各位講話,我確實是“坐而論 道”。學歷史的人要來談管理學這門學問,似乎是有了跨行 的嫌疑,廣東話叫作“撈過界”。其實,在海外,學術界里 面行與行之間的分界是分不太清楚的。我到日前為止大概 轉行轉了有兩二三次之多,這是大的轉行,小的轉行就更多了, 我必須跟大家坦白說,對管理學這行我是沒有人過門, 我沒有在管理學方面認真地做過研究。我只是拿歷史學的 一些知識,用人類學和社會學的一些觀念湊在一起,居然 可以和管理學所討論的一些原則、一些角度有點契合,這 也是悟出來的。 我的研究源于一個非常偶然的事情。大概二十年前, 臺灣的經(jīng)濟剛剛起飛到一定水平的時候,當?shù)氐钠髽I(yè)界人 士慢慢出現(xiàn)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做得相當成功,但也有一 些網(wǎng)擾,面臨怎么管理、怎么組織的問題。尤其有些新出 現(xiàn)的事業(yè)的組織者,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領袖了,但這個領 袖該怎么當?有人就來問我皇帝怎么當,我說我可沒當過 皇帝,我還老批評皇帝。他們說批評皇帝正好,所以我就 干脆批評起皇帝來丁。這個皇帝包括穿著皇袍的皇帝以及 不穿皇袍的皇帝,一塊兒批評一塊兒討論,如此這般,累 計到一定的數(shù)字就開始講演,得到了一些反應,我的講演 被記錄下來,就成了一本書。這是完全偶合的事情,后來 居然那本書還賣得不錯,我自己的專業(yè)書從來沒有這么多 的讀者。如此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頭頗有可以思考的余地。后來 我就認認真真地往這方面研究。 我從前讀歷史時,我的老師教我們典章文物也就是制 度,以后又學社會學,后來是行為人類學,再之后好像是 系統(tǒng)學。這一路下來,我就覺得老師教的制度都是靜止的, 都是呆的,真正講起來,制度沒有不變的。制度變化基本 上只有一個辦法來解釋——用動態(tài)的方法來解釋。我今天 和大家討論的就是制度變的方向以及變的需求。 系統(tǒng)本身就是不斷變化的,不是一個呆的、靜止的 編織物,它是一個不斷流動、不斷重復、不斷調(diào)試的過程。 從對立的方向來看,在人類歷史上,中國很難得地記錄了 這兩千多年來的歷程。這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想怎 么才能管得好。中國是個大國,廣土眾民,現(xiàn)在是十三億。 從漢代四千八百萬到現(xiàn)在的十三億,這其中每個朝代都在 思考怎樣才能管理得好,怎樣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怎樣 把下面的問題傳達到上層,有難題來了怎樣能夠解決。幾 千年來不斷地設計,沒計過程中又不斷地變化。有的變化 往往朝壞的方向發(fā)展,變到一定地步,朝代垮了,就換一 幫人來設汁,有的相信前朝的辦法,如法炮制。有的想想, 好像不是人的問題而是方法的問題,于是就改變了一些方 法。開始很好,逐步的義不行了。就這樣幾千年來不斷地 嘗試,是個很長期的經(jīng)驗,一串經(jīng)驗難能可貴,全世界只 有中國有這么好的經(jīng)驗。連續(xù)不斷的實驗,連續(xù)不斷的朝 代更替。但朝代可以亡,中國不可以亡,制度雖壞,管理 的對象還在。因此,同一群老百姓,事務增加了,同土也 有大有小,一串不斷的嘗試和努力,就變成了各朝各代的 制度,有時候治,有時候亂。我歸納而言,剛開始成功的, 足一時的,甚至我們可以講是碰巧的,要天時、地利、人 和都碰上才能成。但失敗是必然的,不可避免,到最后, 沒有一個朝代不垮的。同樣的,沒有公司是不垮的。可是 要訣是什么呢,公司垮,工業(yè)不垮;工業(yè)變,市場不會變, 市場還在,所以總有一些東兩,要用另外一套方法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講,兩千年來的記錄,有的時候是低效, 是重復,有時甚至是建立制度的人以為改了,結果犯的錯 誤和原來一樣。那種錯誤有時候不是人為的,是管理方而 自然的趨向,下面如果碰到這種情況,我會簡單地和大家 說明一下。因此我們討論的東兩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這 個過程沒有終點站,只有中繼站;中繼的時候,要換個方 式重新走一遍。 假如我們說世界上有完美的制度,這是夢想。我們說 民主制度很好,其實意思是說民主制度是一種災害比較少 的,而效率也很差的制度,如此而已。世界上沒有一種制 度是完美的,完美的結果只有在童活里面才會出現(xiàn):美麗 的公主碰到了白馬王子,相愛并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大 家想想看,王子到老的時候,一樣要拄拐杖,公主到了老 的時候紅顏變白發(fā),人間不忍看,對不對?因此,任何制度, 都是會變的東西,任何治理的方法也是會變的東兩。接下 來我們來講:為什么以系統(tǒng)淪的方法來討淪。 系統(tǒng),英文中為system,system這個詞在希臘文的字 根上,是指三塊五塊木棍搭成的錐體一這個形象,你可以 想想,它有著群體,有三個或五個或六個個體,部分和群 體是互相并立的。用部分來建立群體,借群體來界定部分, 這些中間關系是切不斷的。因此系統(tǒng)一詞隱含著群體跟個 體這種雙重的現(xiàn)象,個體的運作改變就會影響群體的改變。 但另外一方面,系統(tǒng)既然號稱一個群體,應該有個范圍, 有個邊界。從另一個方面看,假如任何一邊的系統(tǒng)和鄰邊 的系統(tǒng)有互相依靠互相影響的地方,它就變成一個大的系 統(tǒng)。于是這個邊界只是局部性的,只是某一個層次為r方 便說明而建立的一個邊界,它不是真正和別處切割得非常 清楚的邊界。 一個公司是在工業(yè)里面的,工業(yè)是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 而它義是經(jīng)濟體里面的。經(jīng)濟體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人 類社會是宇宙的一部分,地球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一部分,地球 環(huán)境是宇宙環(huán)境的一部分。其大無外,到外面就沒有東西 了。往里看,公司內(nèi)部的部與科都是小系統(tǒng)。最后就到了 我們個體,個體是知識的系統(tǒng),也是生物跟化學的系統(tǒng)。 往小而說,也是其小無內(nèi)。我們講所有系統(tǒng)的邊界都是暫 時性的、局部性的,它不可能真正被切割離開其他部分構 成的大系統(tǒng)。P9-13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中國政府的職業(yè)化管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管理和體制有許多可供今天的企業(yè)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只是從國外引進管理知識,必須挖掘中國古人的管理智慧,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我相信,讀者從本書中學到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史學大家提煉的管理智慧?! 獜埦S迎(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編輯推薦
聽史學家談古論今,縱橫捭闔,透視兩千年的興衰成敗 與許倬云坐而論道,推陳出新,汲取不一樣的管理智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