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年4月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云卿 頁數(shù):206
Tag標簽:無
前言
馬格利特(Ren6 Magritte)意味著一次偶遇。對一個只能從有限視角切入問題的人來說,那幾乎是命中注定的。他認為作畫不過是一種“思考”的藝術,這種側重的置換使我得以避開“藝術問題”和一個外行的尷尬。因為如果說一切都是藝術,那么面對“特選”的藝術,比如博物館或者層出不窮的標榜,我們必須忍住笑聲;如果沒有什么是藝術,那么,我們?yōu)楹芜€要面對“藝術”引發(fā)的喧囂?如果有些是藝術有些則不是,那么是誰給予我們判定的標準?況且,那些相互沖突的判斷的基礎又是什么?這給了我偷懶的理由,使我毋需再去勉力靠近藝術史的“疆域”。當然,藝術的外行并不意味著“思想”或者“哲學”的內(nèi)行,就此而言我同樣是外行。有鑒于此,我沒有愿望介入“學院哲學”的論爭,更無意“解經(jīng)”或成為“分析哲學家”。
內(nèi)容概要
作為“思想者”,馬格利特的形象因難以靠近而時常被低估,這與他作為“藝術家”所獲致的起伏不定的估價不相一致?!八囆g”與否并非他思考的問題,如同他寧肯選擇倫理學而不去選擇美學一樣;他思考的是思考本身,換句話說,圖像開始置換思想的位置或者相反,從而決定性地調整了圖像的定義。這足以說明他被低估的程度。哲學據(jù)說起于“驚異”,問題也因之而來:在某種意義上,哲學史可被恰如其分地視為針對驚異的一連串的“解釋”,而問題在于不去解釋?!爸匮允健敝允怯幸饬x的,正是因為它沒有意義。本書不是對馬格利特的解釋,反倒試圖忠實于他的思想。
作者簡介
劉云卿,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專業(yè)博士。曾任教于廈門大學哲學系?,F(xiàn)任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外國哲學和美學專業(yè)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哲學、藝術哲學、基督教哲學等方面的研究。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誰是馬格利特?第二章 失敗的“凝視”第三章 “人類的處境”或同時l生第四章 命名的意義第五章 對文學的稱頌與詰難第六章 有關煙斗的研究第七章 “圖像行為”第八章 瞬間第九章 進化的人類第十章 論“肖似”第十一章 可見的詩篇第十二章 通向大馬士革的道路第十三章 “迷路的騎手”
章節(jié)摘錄
與“原作”對應的是“仿作”“偽作”及“譯作”,后者似乎僅指語言制品。偽作同樣訴諸“可見性”,但可見性被付諸表面,比如物質性。不過,那條將偽作與仿作分開的線并不清晰。如果“除了肖似原作,摹本的本質沒有其他的任務”是正確的,那么偽作就是仿作。于是,當人們稱道《蘭亭集序》的摹本,或者米芾對王獻之的模仿,或者王鐸對米芾的模仿時,人們沒有理由不贊賞梅格倫對弗美爾的模仿。這里涉及模仿的“本質”,以及模仿與翻譯的一致性。如果“譯作優(yōu)于原作”并非奇談怪論,那仿作也會超乎原作之上;如果原作得以確立的可能性系于某種“考古學”的可能性,那歷久彌新的審美問題不過是個偽問題而已。不然,唯一性就不是被固定的唯一性,而是被不斷超越的唯一性。當然,模仿原作又超乎原作之上只是籠統(tǒng)的說法。“真正”的仿作并非雜拌或融合,甚至不是“幾可亂真”,而是切人遮蔽與敞開的辯證之中。換句話說,它使兩者變得可見,或使可見本身變得可見?!翱梢娦浴庇稍髋c仿作共同擔承,將其連為一體的晦暗橋梁因“模仿”而被照亮。因此,不僅凡·高模仿廣重,廣重也在模仿凡·高?! ∶值囊饬x似乎是確定的,署名不僅意味著唯一性也意味著同一性,于是,一就是多,反之亦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