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2-1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作者:孫立平 頁數:289 字數:37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系列教材:社會學導論(修訂第3版)》包括,社會學的學科性質,社會學的視野,社會學的由來與發(fā)展,社會學與社會學的想象力,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社會學的基本理論,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文化,文化的含義與特征,文化的構成與功能,文化的變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點等內容。
作者簡介
孫立平,1955年生,曾長期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現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世紀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現代化。其間,提出現代化的時序模式、后發(fā)外生型現代化等理論。特別是后發(fā)外生型現代化理論,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90年代后,研究興趣轉向中國社會結構變遷,提出了“總體性社會”、“總體性資本”、“自由流動資源”與“自由活動空間”等重要概念和理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轉型社會學和口述社會史。
應星,1968年生,先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F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呂新萍,1969年生,博士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現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社會學的學科性質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的視野
第二節(jié) 社會學的由來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社會學與社會學的想象力
第二章 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jié) 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文化
第一節(jié) 文化的含義與特征
第二節(jié) 文化的構成與功能
第三節(jié) 文化的變遷
第四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點
第四章 社會化
第一節(jié) 人的生物性與社會性
第二節(jié) 社會化的環(huán)境因素
第三節(jié) 生命歷程中的社會化
第四節(jié) 轉型中國社會中的社會化問題
第五章 社會關系與社會結構
第一節(jié) 社會角色與社會關系
第二節(jié) 社會互動
第三節(jié) 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
第四節(jié) 社會結構
第六章 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
第一節(jié) 社會群體概述
第二節(jié) 群體結構與群體運行過程
第三節(jié) 社會組織概述
第四節(jié) 組織過程和組織變遷
第五節(jié) 轉型社會中的群體與組織現象
第七章 社會制度
第一節(jié) 社會制度概述
第二節(jié) 主要的社會制度
第三節(jié) 中國單位制度分析
第八章 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第一節(jié) 社會分層與流動
第二節(jié) 改革前后中國的社會分層
第三節(jié)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分層的新趨勢
第四節(jié) 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結構
第九章 農村社區(qū)與城市社區(qū)
第一節(jié) 社區(qū)的含義和類型
第二節(jié) 城鄉(xiāng)關系與二元結構
第三節(jié) 從農村到城市:城市化
第四節(jié) 中國城市化道路探討
第十章 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jié) 社會問題概述
第二節(jié) 若干社會問題分析
第三節(jié) 社會控制概述
第四節(jié) 越軌與社會控制
第十一章 集合行為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jié) 集合行為的形成機制
第二節(jié) 集合行為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jié) 社會運動
第十二章 社會現代化
第一節(jié) 社會現代化的含義
第二節(jié) 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第三節(jié) 后發(fā)外生型現代化
第四節(jié) 轉型社會學與中國經驗
第十三章 全球化與本土化
第一節(jié) 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本土化的含義
第三節(jié) 中國社會學研究的本土化問題
參考文獻
第三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問題的關鍵是,成本的承載者與收益的獲得者不是一個主體。獲得這個企業(yè)利潤的是企業(yè)的所有者或企業(yè)主,獲得企業(yè)提供的稅收的是政府,而污染代價的承擔者則可能是普通民眾,比如周圍的農民,特別是河流下游的農民。分析一下我們就可以知道,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企業(yè)收益獲得者與污染代價承載者的社會力量是不一樣的。作為企業(yè)收益獲得者的政府和企業(yè)是強有力的,而污染代價承載者的力量往往是很軟弱的。特別是在決定某個企業(yè)是否應該因為污染而關閉這樣的問題上,兩者力量和影響力的懸殊是顯而易見的。正因為如此,許多這樣的企業(yè)仍然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 這就是社會學看待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一個視角?!? 其實,對于社會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社會學都可以提供一種獨特的觀察視角。用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無疑可以深化我們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和了解?!? 比如,喝咖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種現象。對這一現象,人們往往都習以為常,很少去深究其背后更多的內涵。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卻運用社會學理論對咖啡和喝咖啡的現象進行了饒有興味的分析: 第一,咖啡并不只是一種讓人精神煥發(fā)的東西。作為日常社會活動的一部分,咖啡還具有象征價值。有時候,與喝咖啡相關的儀式比喝(消費活動)更為重要。舉例來說,早上喝咖啡在許多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標志著一天的開始。在白天,人們常常是與其他人一起喝咖啡,此時,喝咖啡就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社會儀式了。 第二,咖啡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種毒品,對大腦有刺激性作用,許多人喝咖啡就是為了提神,熬過自己難熬的時光。不過,人們并不把嗜好喝咖啡的人看成是吸毒的人。但是,如果你只是要咖啡因(吸毒),情況就不同了,大多數社會并不容許人們吸毒。不過,也有社會容許消費大麻甚至可卡因,但卻反對消費咖啡。為什么這樣呢?這是社會學家有興趣探討的問題?!? 第三,喝一杯咖啡使一個人卷入到了全球一系列復雜的社會與經濟關系中。咖啡生產地大多數是貧窮國家,而消費地大多數在一些富裕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咖啡是僅次于石油的最有價值的商品,是許多國家最大的外匯來源??Х鹊纳a、加工、運輸和銷售,為許多人提供了就業(yè)機會,也為國家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機會。由于現代社會沒有一個社會能夠置身于桃花源中,研究這種全球化的貿易,也是社會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