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學新探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繼紅,譚文華 著  頁數:25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學社會學是20世紀60年代發(fā)展成熟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將科學作為社會中的人所從事的一項活動來研究,側重從科學與社會關系角度考察科學的社會結構與運行特征。本書在默頓范式的分析框架下,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的組織結構、規(guī)范結構和分層結構,以及科學的交流機制、評價機制、獎勵機制和控制機制,同時也對新時空條件下默頓范式某些問題的延伸與發(fā)展進行了初步探討。本書可供科學社會領域專業(yè)人員學習和參考使用,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教材。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科學社會學:對象、內容與方法 第一節(jié) 科學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從科學是什么談起 第二節(jié) 科學社會學的研究內容 第三節(jié) 科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科學的價值形態(tài)與社會形成 第一節(jié) 科學的價值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科學價值的社會形成第三章 社會需求與科學技術的演進 第一節(jié) 生存技術與古代科學 第二節(jié) 近代科學的興起與體制化 第三節(jié) 現代科學的社會基礎 第四節(jié) 社會需要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第四章 科學家的社會職業(yè)與社會地位 第一節(jié) 科學家社會職業(yè)的出現 第二節(jié) 科學家的活動領域 第三節(jié) 科學家的社會作用 第四節(jié) 科學家的地位與分層第五章 科學共同體的結構與形式 第一節(jié) 科學共同體的概念與內涵 第二節(jié) 科學共同體的活動形式、層次結構與規(guī)?!〉谌?jié) 科學共同體的形式第六章 科學活動的行為規(guī)范與變革 第一節(jié) 科學的精神氣質及其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科學的道德規(guī)范 第三節(jié) 科學家的道德品質第七章 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和科學家的社會責任 第一節(jié) 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引發(fā)的倫理問題 第二節(jié) 科學研究的倫理蘊涵和價值負載 第三節(jié) 高科技時代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第八章 科學交流與評價 第一節(jié) 科學交流系統 第二節(jié) 網絡條件下科學交流的新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由電子出版引發(fā)的問題——以網絡論文為例 第四節(jié) 網絡條件下的科技論文評價與質量控制第九章 科學獎勵制度與方式 第一節(jié) 科學獎勵制度的概念及歷史演進 第二節(jié) 科學獎勵系統及國內外科學獎勵制度 第三節(jié) 科學獎勵方式及建立健全科學獎勵制度的意義第十章 科學的社會控制 第一節(jié) 科學社會控制的由來和意義 第二節(jié) 科學增長與社會控制 第三節(jié) 學術失范與社會控制 第四節(jié) 馬太效應與社會控制第十一章 發(fā)展中的知識計量方法 第一節(jié) 知識的定義和分類 第二節(jié) 知識經濟測度的指標 第三節(jié) 建立知識計量學的思考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科學不僅僅是指科學研究的結果,而且還包括研究的過程。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科學家們經過艱難的探索、頑強的拼搏、不懈的努力而取得的。從過程看,科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究活動??茖W從提出問題,設計方案,進行研究到得出結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科學研究始于問題,經由提出、檢驗、接受或拋棄假設而作出結論,新的結論又引出新的問題,由此循環(huán)往復,步步深入,以致無窮。由于作為科學活動產物的知識體系不能很好體現科學探究的無窮特性,反而容易被人誤認為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因而有許多學者認為科學探究或研究過程更能體現科學的本質,所以在西方,科學與探究同義,有“科學即探究(science as inquiry)”之說??茖W知識的獲得必須借助于一定的認識方法和技術手段,如常見的觀察和實驗等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本身就是一種科學活動。自然科學中許多規(guī)律的發(fā)現都是反復觀察的結果。伽利略親手制作了一架望遠鏡用于觀察天象,而天文學的發(fā)展本身就是天文學家反復觀察的結果。如果說,前科學時期的科學知識除了出自直接觀察與實踐經驗外,與研究者的思辨最為相關,那么,自近代科學產生以來,科學研究方法與思維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家更注重的是實驗室的實驗,邏輯思維的分析、歸納與演繹,以及實驗技術手段的不斷改進??茖W實驗在探索客觀規(guī)律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巴斯德說過:“實驗室和發(fā)明是兩個相關的名詞。如果沒有實驗室,自然科學就漸漸枯萎,漸漸消滅,沒有發(fā)展和指望了?!苯匀豢茖W的先驅羅吉爾·培根(1loger Bacon)非常強調實驗,他深信“耳聽到的不可信,歸納和推想出來的也不可信,自然科學應當予以實驗”。在他的感召下,近代科學家十分重視科學實驗。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進一步概括了觀察、實驗、歸納、總結、分析等發(fā)現真理和驗證真理的新方法。運用觀察、實驗方法從事科學研究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的事實材料,還需要通過歸納上升,因而科學研究不再是籠統、模糊、被動地去認識和反映自然事物,而是主動地介入、干預自然現象,并在各種先進的實驗工具、儀器設備的輔助下,借助精確的數學去構建精致的理論模型或理論假說??茖W活動是科學探究真理、構建理論、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不斷進步的歷史進程。

后記

我最早接觸到科學社會學是在1995年,那年我考入福州大學攻讀科學學與科學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福州大學軟科學研究所雷德森教授講授科學社會學,正是雷老師將我領入了科學社會學這一新領域,后來在雷老師的推薦下師從南開大學劉珺珺教授繼續(xù)研讀科學社會學,在那里得到了劉老師的進一步指導。本書的出版也得益于雷老師的大力幫助。還是在2003年,雷老師就計劃主編一本科學社會學教材,并親自擬定了寫作大綱,同時召集編寫小組在福州進行了研討。之后,由于雷老師行政事務繁忙,另一位參編成員葉先寶副教授也在忙于教學和攻讀博士學位,就把編寫工作耽擱了下來。而我在蘇州大學一直從事科學社會學的教學,也急需一本合適的教材。于是我把撰寫的幾章交給雷老師審閱,并表達了想盡快出版教材的想法,雷老師很是支持,很快聯系到了福建農林大學譚文華老師來撰寫另外幾章,并婉言謝絕了我請他做主編的好意,讓我領頭來撰寫和出版。沒有雷老師最初的倡議以及隨后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本書定是完不成的,本書的框架基本上沿用了雷老師最初的設計。

編輯推薦

《科學社會學新探》由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社會學新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作為一般的介紹還可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